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社會意識形態

道德社會意識形態

發布時間: 2022-02-03 06:44:44

道德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舉具體事例說明。

道德是看不見的一種思維的產物,是抽象的,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當中總結的思想意識方面的能夠促進社會和諧和獲得高品質生活的一種行為共識,可以指導人們為人處世,約束和促進人性向善。

② 道德區別於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特點有哪些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具有認識、調節、教育、評價以及平衡五個功能。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時代與不同階級,其道德觀念都會有所變化。 道德是一種特殊的調節規范體系(道德的特殊本質)1、道德規范是一種非制度化的規范。2、道德規范沒有也不使用強制性手段為自己開辟道路。3、道德規范是一種內化的規范。

③ 為什麼說道德是階級社會特有的意識形態

《思修法基》中認為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具有階級性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是指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行為規范。
它是統治階級根據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創造的精神產物。目的是使被統治者自願的放棄自己的利益,心甘情願的接受統治階級的奴役。
因此階級社會的道德往往是一種最卑鄙的雙重標准,對於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行為規范。
統治階級往往把自己的利益等同於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要求被統治者的個人利益無條件的服從虛幻的集體利益(即統治階級的利益),甚至必須毫不猶豫的犧牲個人的生命。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 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④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道德表現為什麼

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的特點:繼承性、社會性、自律性。

馬克思主義道德本質說:道德本質是一種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社會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社會道德體系的性質。

經濟關系表現出來的利益直接決定道德體系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 社會生活中的共同利益,決定著各階級的共同道德觀念。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引起道德的變化。

介紹: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

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

⑤ 社會意識形態有幾種

胡輝華在近期《暨南學報》撰文認為,意識形態從其產生到現在一直是一個含義復雜和多變的概念。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意識形態具有幾層不同的含義:首先,作為唯心史觀的意識形態,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對青年黑格爾的意識形態進行批判時所使用的概念。其次,作為觀念上層建築的意識形態,這是一個中立的概念,既包括錯誤的意識,也包括正確的意識。馬克思、恩格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的意識形態概念指稱的是與生產力、生產關系不同的社會的構成要素,即任何一個社會所具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和其他社會意識形態。這是一種為特定階級或階層的政治合法性和思想合法性辯護的關於自身利益或自身存在的觀點合理體系。忽視了意識形態這幾重含義的差異,意識形態這個概念就是不可理解的。馬克思恩格斯之後,意識形態概念最大變化就是它獲得了中立化的含義。

⑥ 道德與社會意識形態的區別

社會是人的集合,道德是一種意識形態,是對人的信仰的解釋,信仰是人依託的標准;統治階級的信仰上升為法律,其道德上升為法,法也是意識形態。

⑦ 社會意識形態包括哪些

社會意識形態包括:

1、反映該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並為其服務的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

2、反映已被消滅的舊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意識形態殘余。

3、反映現存社會里孕育著的新社會因素並為建立新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務的新的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英文:Ideology,也寫作「意識型態」)是指一種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種觀看事物的方法,一種觀念的集合。

(7)道德社會意識形態擴展閱讀:

社會意識形態的表現形式:

社會意識形態是指社會意識在社會現實生活中的表現和表述形式。社會意識是社會意識形態或形式的本質、內在規定和組成部分。

意識的表現形式是世界和萬物的存在、運動、變化、行為等。例如:天體運行、四季變化、社會運動、人體行為。

社會意識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的表現形式是人的社會活動和社會行為。例如,人的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活動和人自身的繁衍生產行為。

我們要發現意識,全面了解和掌握意識的特徵,必須通過意識的表現形式這座橋梁,通過觀察世界和萬物的存在、運動、變化、行為等意識的彰顯部分才能夠實現,舍此再無其他道路。

⑧ 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其特徵一般有

繼承性、社會性、自律性。

實踐或活動起源於慾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對錯,而不引起任何活動,慾望正好相反,它能夠引起活動,卻不能分辨對錯。慾望能夠服從理性,也能夠反對理性。服從理性的慾望導致良好的選擇,反對理性的慾望導致較差的選擇,而道德正在於這種良好的選擇,所以說道德從根本上起源於慾望和理性的統一。

進一步來講,慾望是由感覺引起的,感覺又分為快樂和痛苦。快樂來源於愛好,痛苦來源於討厭。凡熱愛一事物者,該事物就能夠給他以快樂,所以愛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樂。因此,道德與快樂並非不可兼得。

在沒有養成習慣之前,做一個道德的人並不容易。但是,良好的選擇習慣一旦養成,道德的活動本身就能夠帶來快樂,這種快樂又誘導我們選擇做道德的事情,所以做一個道德的人也可以說並不難。特別要注意乃是從小就養成一個好習慣,因為好習慣既然特別有助於增進人的幸福,壞習慣自然也就特別能夠損害人的幸福。

(8)道德社會意識形態擴展閱讀

既然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說道德的准則是感覺當不為謬誤。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

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體來說,不可以強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

⑨ 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有哪些特點

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的特點:繼承性、社會性、自律性。

馬克思主義道德本質說:道德本質是一種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社會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社會道德體系的性質。

經濟關系表現出來的利益直接決定道德體系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 社會生活中的共同利益,決定著各階級的共同道德觀念。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引起道德的變化。

(9)道德社會意識形態擴展閱讀: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

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

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熱點內容
律師外語 發布:2025-02-07 13:07:13 瀏覽:950
南寧工傷保險條例 發布:2025-02-07 12:24:46 瀏覽:648
法院證詞 發布:2025-02-07 12:07:51 瀏覽:757
欠條的法律效力幾年 發布:2025-02-07 11:57:28 瀏覽:827
法學張曉晨 發布:2025-02-07 11:41:41 瀏覽:449
城區法院纏 發布:2025-02-07 11:29:53 瀏覽:621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5 發布:2025-02-07 11:22:18 瀏覽:643
1953年新婚姻法的宣傳 發布:2025-02-07 11:06:53 瀏覽:119
2017婚姻法關於房產 發布:2025-02-07 11:06:10 瀏覽:562
民法典解讀講座 發布:2025-02-07 10:40:24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