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與法律基礎
1. 成考公民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如何簡單過關
為什麼物流拉環貨不賠,就沒有哪條法律可以管嗎?為什麼沒有相關的部門可以站出來說話呢?難道非使用暴力。你們才站出來說話嗎? 難道說拉壞是應該的嗎
2.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呵呵,選項呢來?是選擇題還是源填空題還是簡答題,好歹也得註明一下題型吧。
我國刑法的附加刑有四種: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適用於外國人)。
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核心內容和實質是:人民當家做主。
在我國的國家機構中,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機關是:人民法院。
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似乎有點像是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的內容。
我國人民法院的組織系統中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為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以及海事法院、軍事法院和鐵路法院、森林法院。
我國現行憲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人民主權原則、基本人權原則、法治原則、權力制約原則。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基本原則包括:行政合法原則、行政合理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權責統一原則、行政公開原則。
3. 成人高考公民道德與法律基礎高起專比高起本要簡單些嗎
考試內容是一樣的,不存在什麼簡單不簡單的,而且說道考試還是年輕人比較擅長吧...
畢竟學習能力會強一些。
4. 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修養
我自己寫的,不知道可以不,呵呵,你先看看吧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社會實踐選題報告
大學生戀愛心理調查與研究
如今,在大學的校園里,如果見不到情侶,那比在沙漠不到沙粒,在大海里見不到水滴還要讓人驚奇。無論是在隱蔽的花園里、樹林中,還是在大庭廣眾的操場邊、馬路旁,都能見到成雙成對的熱戀情侶相親相吻、相依相擁。戀愛已經成為大學校園里一道耀眼的風景。本文就將圍繞大學生男生戀愛心理方面的問題進行一些探析。
一,高校男生戀愛心理現狀及特點
1,動因復雜多樣 雖然大部分大學生認為戀愛僅僅是一門選修課,但有可靠資料顯示,在大學生中,有78.9%的人戀愛過或是正在戀愛中。據我們從幾所高校的抽樣調查也顯示,僅僅有4.35%的高校男生不贊成大學生戀愛,8.7%的男生表示自己在大學不會談戀愛。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戀愛在大學里如此流行呢?換句話說,大學生戀愛的動因是什麼呢?經過調查分析,根據主觀方面的原因,我們把高校男生戀愛的動因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1) 情不自禁型 在校大學生已經成年或接近成年,隨著生理的發育成熟,心理上也逐漸顯示出接近異性的渴望,有人把這一現象叫做「異性吸引期」。這時如果遇上自己心儀的女孩,那男生就會發起「進攻」,來滿足心中那份情不自禁的感情的沖動。這種人,在與戀人的相處中往往表現的感情專一,充分尊重對方,且樂意為對方分擔困苦。在我們的調查中,因為這一動因而戀愛的男生約佔了44%以上,是所佔比例最大的一類。
(2) 務實型 高校的男生有的人選擇女友的標准就是要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與共同的事業基礎。他們戀愛的目的就是要找一個志同道合得人,將來和她走向婚姻的殿堂,攜手走過這一生的風風雨雨。這種人,在戀愛中一般能做到學習刻苦,與戀人互相激勵,共同進步。這一類人在我們的調查中,佔了接近40%。
(3) 彌補型 大學生擺脫了高中的那種高壓,繁忙的抑鬱生活。來到大學,老師不再形影不離的管制著,家長更是隔了千山萬水,自由的生活再加上空閑的時間,一下子輕松下來。但是,正因為如此,大學生往往各自為政,特別是大一新生,人生地不熟,同學們相聚的時間明顯減少。所以大學生雖然生活在集體中,卻容易有孤獨寂寞的感覺,顯得空虛無聊。這時候,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找一個女朋友,用戀愛來填補生活的空虛。出於這一目的而談戀愛的人在男生中大概佔了10%。
(4) 虛榮型 有很多人見周圍的人都已出雙入對,而自己還是光棍一個,就覺得很沒有面子,甚至覺得是一種恥辱。在他們的心目中,如果能贏得「系花」或是「校花」的芳心,那就是莫大的榮耀。這種人談戀愛完全是為了裝潢門面,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大概佔了5%。
(5) 好奇型 現在,有好多人在高中甚至是在初中都已經嘗試了愛情的滋味,再加上現代網路等媒體的宣傳,對大部分人來說,愛情已經不是神秘莫測的事了。但是,也有少部分在家長老師的嚴密監控下,尚還未涉足這一禁區。他們對這一神秘的領域充滿了好奇。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們去戀愛。這約佔了1%。
2,火一般的熱情 一個男生一旦決定愛上一個女孩,那他自己的心靈全部空間就往往被她所佔據,朝思暮想,夢牽魂繞,大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之感。為了愛情,他們可以慷慨的付出一切。沒有什麼能比愛情更能讓人心甘情願的掏腰包了,在物質方面,他們可以一擲千金,甚至是傾家盪產,可以為了女友的一件首飾而省吃儉用一年。在精神方面,他們可以放棄自己的學業,讓約會,跳舞,看電影等占據自己所有的時間與精力,做一個全職的戀人。與陸小曼熱戀中的徐志摩在日記中寫到:「昨天早上,你沒有給我打電話,從九時半到十一點,我簡直就像活抱著炮烙似的受罪,心那麼的跳,那麼的痛,也不知道為什麼」,「你肯不肯親手拿刀割開我的胸膛,挖出我那血淋淋的心留著,算是我給你最後的禮物吧」。這大概反映出了所有熱戀中男生的心聲吧。
3,強烈的佔有欲,要求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獲 戀愛中的男人願意付出一切,但同時也要求得到一切。他們要求自己的女朋友百分之百的屬於自己,就像自己的雙手絕對的屬於自己一樣。據我們的調查,近20%的男生希望自己的女友不接受別的異性的約會,75%的男生要求自己的女友在答應別的男人的約會之前先跟自己商量,只有5%的人能夠接受自己的女友不用徵求自己的意見和別人約會,而有12%的人表示,如果發現自己的女朋友跟別的男人約會,會提出分手。幾乎所有的男生不希望自己的女朋友跟自己撒謊。他們認為,我拿全盤的愛給你,一團火熱的真情,整個的給你,我也盼望你也一樣拿整個的,完全的愛給我。他們所要的是絕對的全部,因為他們所付出的也是絕對的全部。如果一對戀人中的女人對男人說:「我不想著你,是因為你就在我的身邊,何必再想?」那這個男生一定願意馬上死掉,從而去占據女友心靈空間的幸福。
4,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強,容易走上極端 由於種種原因,註定了大多數大學生的戀愛不會一帆風順,往往是一路坎坷和波折。在所難免的就要承受失戀的考驗。看到自己苦苦經營的愛情就要灰飛煙滅,不願面對這樣的事實,而走向極端的大有人在。有的人在失戀之後,沉浸於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自暴自棄,將自己的心從此冰凍塵封,發誓不再涉足愛情,「橫眉冷對秋波,俯首甘為光棍」。也有的人在失戀後,不再相信愛情的純潔,從而放盪無束,玩弄感情,心甘情願做一個情場的敗類。
5、性心裡不成熟 現今的社會已不是那個強調男女授受不清的時代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的性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的人說:這個時代是一個「性」趣盎然的時代。在這場波濤洶涌的性觀念改革朝中,雖然不能說大學生扮演了主力軍的作用,但起碼也是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軍。有資料此顯示:在大學男生中,有39.5%的人有過接吻,25.6%的人有過性愛撫,10.9%的人有過性交。我們的調查也表明,只有5.8%的大學男生表示自己不會在大學期間對自己的女朋友提出性要求。從生理上講,大學生已經發育成熟,但相應的性心裡卻不夠成熟。第一,大學生還無力承擔相關的責任。大學生都還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也沒有完全自立的能力。還沒有能力去接受性行為帶來的相關壓力,有人只顧一時沖動,偷吃禁果,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物質上都要承受很大的壓力。更有人一闖下禍,就束手無策,溜之大吉,這更是不負責任的可恥行徑。第二,大學生的人格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定型,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而改變,有很多人在社會的不良影響下,淪為性道德敗壞者。他們為了性而談戀愛,大搞「一夜情」,甚至去紅燈區玩「三陪」。這無論是對他人還是對自己都帶來了損害,對社會更是造成了不良影響。
二、女大學生戀愛心理特點
1、自主性強
女大學生在戀愛問題上,個性突出,重感情、易沖動,不受傳統習俗的局限,在確定戀愛關系前,甚至在確定戀愛關系後,一般都不徵求雙方父母的意見,
2、戀愛動機簡單化
許多大學生在戀愛中沒有考慮到將來的結婚,不是清楚地自覺地意識到應選擇一個終身伴侶,他們戀愛,只是因為需要愛和被愛。
3、自控力與耐挫力較弱
女大學生一旦陷入熱戀之中,不往往善於控制自己的情感,任感情隨意放縱,缺乏理智的駕馭能力,對戀愛對象過份依賴,稍有波折就痛苦萬分。一旦戀愛受挫,即會情緒失控,無法自拔,對學習造成嚴重影響。
4、不成熟性與不穩定性
當前大學生的戀愛,呈現低年級化,人數呈上升趨勢。一年級就開始談戀愛的已不是個別現象,有的學生甚至一進校就談戀愛。這些低年級學生,由於社會閱歷淺,思想單純,很多學生對於自己的人生目標和需要,還沒有一個很清楚的概念,造成在對待戀愛問題上簡單、幼稚和不成熟。在擇偶標准上,往往重外表,輕內在。在戀愛方式上,往往重形式,輕內容。在戀愛行為中,往往重過程,輕結果;重享樂,輕責任。這種戀愛問題上的不成熟性,加之他們在就學期間經濟上尚未獨立,戀愛過程中感情和思想易變,缺乏妥善處理戀愛中情感糾葛的能力,極易造成戀愛的周期性中斷,或對戀愛對象的選擇漂泊不定,戀愛的成功率很低。
多方努力,打造大學生健康的戀愛心理
大學生良好的戀愛心理的形成,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多管齊下,。學校要加強相關方面的教育和宣傳,家長要適時進行有益的引導,社會需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規範文化市場,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學生自己加強自身的修養,嚴格自律做一個高尚的人。
1,端正戀愛的動機 真正的愛情是源於兩個人內心深處的彼此欣賞,她是高貴的、偉大的、神聖的。愛一個人,唯一的原因就是內心深處喜歡她,希望她能與自己畢生相伴。希望她能陪自己迎接人生的每一輪朝陽,送走每一天晚霞。因為愛她,所以愛她,寂寞絕對不能成為戀愛的理由。我們可以因為戀愛而不再寂寞,但戀愛絕對不是寂寞的產物。不僅如此,越是在寂寞的時候,我們越應該小心愛情,因為寂寞的時候,我們常常把不是愛情的東西當成愛情,一場錯誤的愛情卻會讓我們心酸不已。愛情更不是虛榮,從某一個角度講,愛情僅僅是兩個人之間的事,和其他人沒有關系。能找到一個絕頂好的女朋友,那是你莫大的福氣,應該好好珍惜,但那絕對不是供你炫耀的資本,別人都已抱得美人歸,你還是孤身一人,那也決不是可恥的事。如果是為了所謂的面子,隨便找一個女朋友跟她談戀愛,那帶來的除了無窮的痛苦,就是無限的悔恨。有一首歌唱到:「因為愛,所以愛,感情不必拿來慷慨」。的確,在面對愛情的時候不妨吝嗇一點。我們不必去給別人施捨愛情,專心等待吧,等到那個真正值得讓你付出一切的人再來付出那一腔熱誠,「有花堪折方需折」哦。
2,把握分寸,不咄咄逼人 面對愛情,不認真不行,不付出更不行。但是,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愛和碳相同。一旦燒起來,就無法叫它冷卻.讓它任意燃燒,那就要把心燒焦.」愛情需要掌握火候,小心引火燒身,特別是大學生,不應該忘記自己的本職工作.如果為了收獲愛情,而荒廢了學業,那無疑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最起碼,也要把二者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爭取愛情與事業的雙贏.另外,大學生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傾家盪產只為博得紅顏一笑,用父母的血汗錢為自己的愛情買單,那都不是明智之舉.同時,還應該注意對方的感受,不要咄咄逼人,要留給對方一定的空間.
3,付出比索取更重要,對方的幸福是自己最大的滿足熱戀中的人不可以有太強的佔有欲.因為愛她,所以付出.付出不是為了回報,而是為了對方因此而獲得幸福.有什麼事會比能讓自己所愛的人幸福更快樂呢?你和女朋友之間,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個體,她不可能百分白的屬於你.她應該有屬於自己的自由空間,你也需要有這個度量.愛情不是市場交易,不遵循公平交易的原則.在愛人面前,需要的是理解與寬容.適當的距離能產生無限的美.愛情是彼此獨立個性完美的結合,既融為一體又相互獨立.
4,失戀,是雨過天晴在你決定戀愛的時候,你同樣選擇了失戀的可能.失戀的後面是痛苦與煩躁,你是否能夠調整自己,是否能夠從挫折中找回自信,這些都必須考慮清除.否則,就等你成熟一點、堅強一點的時候再談戀愛吧.愛是一種能力,承受失戀同樣也是發展愛情的一種能力.分手並不可怕,因為它剝奪不了你愛的能力.你要感激曾經的愛,至少它讓你明白了什麼是愛,怎樣去愛,怎樣獲得愛.更不能用恨抹殺愛,畢竟自己曾經付出過,快樂過.「聚散皆是緣」,分手難免痛苦,但不必痛不欲生,用一顆平常的心去面對失戀,地球不會因為我的失戀而停止轉動,時針不會因為我的失戀而停止前行.東方,明天依舊分娩出朝陽.失戀了,但還得活著,雨過總是天晴.讓歲月撫平心靈的創傷,耐心等待下一站你美麗的天使到來.
5,樹立高尚的性觀念性是戀人之間的感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不可避免的話題.它是異性之間相互表達感情的一種最高形式,是嚴肅的、聖潔的,而不是隨便的、下流的.大學生處在生理發育成熟但心理發育不夠成熟的特殊階段.強烈的好奇心讓很多大學生輕率的對性作出嘗試,往往造成嚴重的甚至是悲劇性的後果.給他人和自己帶來無限的煩勞.作為一個大學生,一定要樹立健康、高尚的性觀念.
(1)、注重性安全隨著性解放的浪潮,艾滋病等大量通過性傳播的疾病,也像風暴潮一樣襲擊了人們.如今,婚前性行為已經被默認和接受,特別是年輕的大學生更是顯得前衛.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大學生就更因該潔身自好,嚴格自律,確保他人、自身的健康.
(2)、樹立性責任意識一個大學生應該明白,作為有行為意識,有高等智慧的人類,決不應該簡單的把性理解成一種享樂.性,在肉體接觸的同時,更是兩顆心、兩個靈魂的融合.大學生,特別是男生,應該理性的對待性行為.必須考慮到性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和自己所承擔後果的能力,必須對對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切不可因為一味的追求享樂,而不顧他人的利益,更不可因為一時的沖動,而作出有損別人和自己的事情.
大學生,正處在一個朝氣蓬勃、陽光明媚的季節,也是戀愛的黃金季節.當你遇上了那個讓你心動的人時就向她表白自己的心聲吧.但要記住,只有用一顆健康積極的心澆灌愛情的幼芽,愛情才能開出美麗的花.
三、大學生戀愛存在的問題
1、單相思與愛情錯覺
單相思是指異性關系中的一方傾心於另一方,卻得不到對方回報的單方面的「愛情」。
愛情錯覺則是指在異性間的接觸往來關系中,一方錯誤地認為對方對自己「有意」,
或者把雙方正常的交往和友誼誤認為是愛情的來臨。
愛情錯覺是單相思的另一種形式,它常會使當事人想入非非,自作多情。
單相思與愛情錯覺都是戀愛心理的一種認知和情感的失誤。單相思使某些學生陷入痛苦的境地,處於空虛、煩惱,甚至絕望之中。處理不好對以後的戀愛婚姻生活都有消極的影響,因此,陷入單相思的大學生要及早止步另做選擇。要想克服單相思和愛情錯覺,重要的是正確理解愛情的深刻含義,同時用理智駕馭情感,尊重對方的選擇,不可感情用事。
2、戀愛動機不端正
有些大學生的戀愛動機不是出於愛情本身,而是為了彌補內心的空虛、孤獨或隨大流有從眾心理。這類學生在擇偶時很少把戀愛行為與婚姻結合起來考慮,缺乏責任感。還有極少數的學生為了顯示自己的魅力,同時和幾位異性同學交往、周旋,搞多角戀愛,甚至和誰都不確定戀愛關系。
不道德的多角戀愛易引起紛爭、不幸和災難,也極易發生沖突,釀造悲劇,最終是對所有當事人都產生不良後果。
3、戀愛中的感情糾葛
三角戀愛、父母的反對、或周圍人的非議、戀人之間的矛盾、誤解和猜疑。
4、擇偶標准不切實際選擇對象理想化、虛榮心強。
5、失戀
失戀是指戀愛過程的中斷。
失戀帶來的悲傷、痛苦、絕望、憂郁、焦慮、虛無等情緒使當事人受到傷害。是
生中最嚴重的心理挫折之一。失戀所引發的消極情緒若不及時化解,會導致身心疾病。 四、培養健康的戀愛心理與行為
1、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1)提倡志同道合的愛情。
在戀人的選擇上最重要的條件應該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業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體一致。應該是理想、道德、義務、事業和性愛的有機結合。
一般情況下,異性感情的發展是沿著熟人-朋友-好朋友-知己-戀人這一線索發展的,當一個男性成為一個女生心中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角色時,愛情就可能降臨。在分享快樂和痛苦、共同成長的過程中,愛情就會產生和發展。
(2)擺正愛情與事業的關系。
大學生應該把事業放在首位,擺正愛情與事業的關系,不能把寶貴的時間都用於談情說愛而放鬆了學習。因為學業是大學生價值感的主要支柱。當女大學把愛情視為生命的唯一時,愛情就是一株溫室中的花朵,嬌弱美麗卻經不起任何的打擊。當愛情成為女性唯一的存在價值時,她本人就會失去人格的獨立和魅力,也很容易失去被愛的理由。
多談談學習和工作,把戀愛行為限制在社會規范內,不致越軌,要使愛情沿著健康的道路發展。
3、培養愛的能力與責任
(1)迎接愛的能力。包括施愛的能力和接受愛的能力。一個人心中有了愛,在理智分析之後,要敢於表達、善於表達,這是一種愛的能力。一個沒有愛心的人是個自私自利的人。一個人面對別人的施愛,能及時准確地對愛作出判斷,並作出接受、謝絕或再觀察的選擇,這也是一種愛的能力。缺乏這種能力的人,或是匆忙行事,或是無從把握。大學生要具有迎接愛的能力,就應懂得愛是什麼,有健康的戀愛價值觀,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需要什麼,適合什麼。就應對自己對他人對萬事保持敏感和熱情,就應主動關心他人,熱愛他人。當別人向你表達愛時,能及時准確地對愛的信息作出判斷,坦然地作出選擇。能承受求愛拒絕或拒絕求愛所引起的心理擾亂。
(2)拒絕愛的能力。自己不願或不值得接受的愛應有勇氣加以拒絕。拒絕愛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在並不希望得到的愛情到來時,要果斷,勇敢地說「不」,因為愛情來不得半點勉強和將就。如果優柔寡斷或屈服於對方的窮追不舍,發展下去對雙方都是不利的。二是要掌握恰當的拒絕方式,雖然每個人都有拒絕愛的權力,但是珍重每一份真摯的感情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種自珍,同時是對一個人道德情操的檢驗。不顧情面,處理方法簡單輕率,甚至惡語相加,結果使對方的感情和自尊心受到傷害,這些做法是很不妥當的。
(3)發展愛的能力,培養愛的責任。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愛的力量只能在人類非性慾的愛情素養中存在。他的非性慾的愛情范圍愈廣,他的性愛也就愈為高尚。」發展愛的能力,並不是非要具體到對某一異性的愛,可以是更廣泛意義上的愛。我們的親人、同學、朋友、祖國和人民,都值得我們去熱愛。發展愛的能力,就是要培養無私的品格和奉獻精神,要培養善於處理矛盾的能力,有效地化解消除戀愛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糾紛,為戀人負責,為社會負責,才能創造出幸福美滿的婚戀。
4、提高戀愛挫折承受能力
大學生的戀愛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因而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遇到各種波折是在所難免的。前面所提到
對戀愛實施自我剋制,國外稱之為「情緒管理」,這要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是自我認定:戀愛與學業哪一個為先?第二是自我設計:未來與現在哪一個為重?第三是自我剋制:向自己承諾婚戀在畢業以後,主動參與文娛活勸,淡化自己的緊張感、積極投入到社交活動中,克服自己的寂寞感。只有把消耗在戀愛上的心理能量轉移、升華到學業當中去,紊亂的情緒才能得到平衡和康復。
5. 從思想、道德和法律等幾個方面談談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公民 論文2500字
範文二: 學習《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的感想
來到大學,系統學習了一科從前沒有系統學過的知識——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該課程分兩部分——思想道德修養部分與法律基礎部分。就編程來說,側重與思想道德修養部分的教學,計六章。法律基礎部分在中學階段已初步接觸過,故設計了兩個章節。
對於思想道德修養部分的學習,是幫助我們大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法制觀,打下扎實的思想道德基礎,提高自我修養的過程,對於促進我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育我們大家怎樣處理好理想與現實、權利與義務、個人與集體、競爭與合作、自由與紀律、友誼與愛情、學習與工作等關系;怎樣做人,做什麼樣的人,怎樣的生活才有意義,怎樣的人生追求才有價值---
在這個告別中學時代,剛邁進大學校門,迎來嶄新生活的時刻,學習思想道德修養,明確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使命感具有重要意義。學習本課程能幫助我們明確黨和國家對大學生的希望和要求,明確自身成長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明確自身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前進目標以及成長和成才的途徑和方法,為今後創造出應有的業績作好准備。通過學習,明確了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繼承愛國傳統,弘揚民族精神;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加強道德修養,錘煉道德品質;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培育職業精神,樹立家庭美德。這些都是做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所必備的條件。
對於法律基礎部分的學習亦是獲益匪淺的,它通過對法律形成、組成、設立、應用、執行、監督的介紹,使我對法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作為一個大學生,增強法律意識,弘揚法制精神,領會社會主義法制精神,理解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內涵,了解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及其運行對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樹立社會主義法制觀念,法律權利與義務觀念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觀念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來說也是十分必要的。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確立新的國家安全觀,掌握國家安全法律知識,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是做為一個新世紀的大學生所必備的素質。加強社會主義法律修養,培養社會主義思維方式,樹立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是作為新世紀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的我們所需的基本條件。了解法律制度,自覺遵守法律,對憲法的特徵和規則,我國的國家制度,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我國的國家機構的了解;對我國的實體法律制度——行政、民商、經濟、刑事法律制度的認識;對我國的程序法律制度——行政訴頌、民事訴訟、刑事訴訟、仲裁和調解制度的理解是未來從事各項社會活動所需的前提條件,對於進入社會後進行各項工作,從事各種活動都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通過對《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的學習,明確了自己前進的方向,陶冶了思想道德情操,堅定了社會主義信念,增強了法律意識,為未來的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6. 思想道德修養 與法律基礎 選擇題 求大神 解答
D,B,A,B
望採納
7. 誰知道那裡可以下栽<公民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試題和答案
http://www.cxdb.cn/Article/maopu/200510/2164.html
8.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有那些涉及到為人民服務方面的內容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相關內容:
1、要求教師在進行該門課教學時應該針對如上特點並結合教育對象的特殊性,以理論講授為主,輔之以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與第二課堂,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途徑和形式。
2、引導大學生勤於學習、善於創造、甘於奉獻,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從而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素養。
3、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協調發展。
(8)公民道德與法律基礎擴展閱讀:
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和法律素質,促進大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本課程旨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和法律素質通過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並促進大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大學生可以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並可以使用相關理論來解決一些突出的意識形態和道德或法律問題在路上的生活,培養他們的道德和法律意識。這個課程需要教育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為主線,綜合利用相關學科的知識,教育、引導大學生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培養基本法律概念根據大學生成長的基本規律。
9.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和法律素質,促使大學生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
課程旨在通過課堂講授及社會實踐,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和法律素質,促使大學生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大學生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有較全面的認識和掌握,並能運用相關理論解決人生道路上凸顯的一些思想道德或法律方面的問題,培養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以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教育為主線,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知識,依據大學生成長的基本規律,教育、引導大學生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和培養基本法律理念的一門課程。
(9)公民道德與法律基礎擴展閱讀: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相關內容:
1、要求教師在進行該門課教學時應該針對如上特點並結合教育對象的特殊性,以理論講授為主,輔之以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與第二課堂,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途徑和形式。
2、引導大學生勤於學習、善於創造、甘於奉獻,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從而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素養。
3、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