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和道德經
1. 易經和道德經的區別
易經和道德經的區別。易經是非常早就寫成了,據說在伏羲時代就有先天八卦的出現了,然後到了周文王,把八卦演變成為後天八卦,還有64卦。最後經孔子寫了易傳,這個時候易經算是寫成了,道德經據說是由老子寫成的。老子是春秋時代的楚國人。他曾經是周皇室的圖書館館長。所以他精通各種理論。通過親身實踐寫成了道德經,而且道德經本來她也是不想寫的,是在經過函谷關的時候,尹喜請求他寫的。引起是函谷關的一個守關的長官,他看到紫氣東來,所以他覺得有大聖人要經過,因此攔下了老子,讓老子這部道德將能夠流傳於世,不然的話沒有尹喜,恐怕我們也不知道有老子這個人。周易由孔子把他從一本占卜的書提升到了哲學層面。而道德經是一本修行的書,它裡麵包羅萬象。他們之間的區別只是從不同的方向來闡述,這個世界已經不是用一陰一陽之謂道來闡述這個世界。而老子的道德經,他是從修行的角度來讓你看清這個世界。
2. 道德經和周易是什麼關系
道德經跟周易首先都是被道家奉為經典。而周易更為廣博,儒家只說易是五經之首,其實易實在是百家之鼻祖,況且易在三皇五帝就存在了,到了周朝才發展為周易,諸子百家自然都與之密切相關。系辭: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易經是根據天地萬物自然界的准則來的,自然能包含天地之道。單說儒墨道三大家:
道家道德經成於春秋,主張守弱,上善若水。而在周易中,也是反對過剛的,而要外柔內剛。單說,周易第一卦乾卦,初爻就是潛龍勿用,時候不到就不要去用,講的是隱之道。乾卦用九,見群龍無首,吉。群龍無首,是指一群龍,卻沒有去爭做首領的。和道德經老子思想大有淵源。
周易一共六十四卦,單幾乎所有的卦,爻辭都有好有壞,唯有一卦,都是好的,那就是謙卦。也就是做人要謙遜,這一點被道德經所發揚。
儒家自不必多說,從孔子到程朱,沒離開過周易。
墨家主張兼愛,坤卦,厚德載物,比卦同人卦,講究天下人親和友愛。非攻,師卦少吉多凶。節儉,節卦節之有度。
諸如兵家,法家,陰陽家,縱橫家,醫學家等等都跟周易有活深或淺的關系。
3. 《易經》和《道德經》的區別是什麼
《周易》和《道德經》的核心理念在宇宙大哲學層面上是一致的,它們崇尚的都是宇宙間終極性的真理。《周易》和《道德經》對於宇宙生成結構觀和發展運動觀彷彿有著各自不同的表述,但是它們在本質內容上卻是緊密相聯,息息相通,宇宙背景下的哲學觀點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個人認為《周易》和《道德經》的宇宙生成結構觀和發展運動觀不是兩個系統或學說,而是一個系統或學說;兩者是父子般的傳承關系。
4. 請問易經與佛經、道德經的關系
易經為伏羲、文王、孔子三世聖賢共同創作的結晶。佛經浩瀚,是佛陀在印度版滅度後,由弟子將佛陀生前的權論述記錄下來作為「正法」教育後人的經典,也有後世發展出來的一些新的經書,如《六祖壇經》。道德經相傳是老子所作的著作,為道教文化的根基。三者雖從作者、年代、寫作方式都不一樣,但卻有著很強的內在聯系。易經是我國一切經典的始祖,所以我們說易為「百經之始,百經之首」,易經由伏羲作八卦、文王演化六十四卦而來,解釋天地、宇宙、國家、個人的道理,所以從這個道理來說,老子的《道德經》實際上只是對易經上論述道理的再解釋、再創作。孔子為了讓人們對生澀難懂、微言大義的《易經》能夠深入理解,作《彖》傳,使得《易經》成為儒家經典之一,也是對《易經》的再解釋和再創作。而佛經則不同,佛經主張「因果報應」,講的是教人如何終極地離苦得樂的方法,告訴人們超越六道輪回的方法。三部經典的共通之處是他們都講了宇宙自然的規律,《易經》、《道德經》很相近,教育我們如何順應宇宙自然的規律活動做人、得道,而《佛經》則更進一步,教育我們如何在宇宙自然的規律下超脫,如何終極解脫,往生成佛。
5. 《易經》和《道德經》的區別
《易經》和《道德經》的區別有:
1、范圍不一樣:《易經》指《連山》、《歸藏回》、《周易》三答部易書。《道德經》則是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2、內容不一樣:易經的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3、時間不一樣:易經一說分別作於上中下三個時代,一說三本書均作於上古時期。道德經則創作於春秋戰國時期。
6. 道德經 論語 和易的聯系
一、《道德經》的哲學思想的立論點是治本,而忽視了治標,而忽視了從歷史版發展的權角度來根治社會病根。所以,《道德經》的哲學思想在歷史長河中的沉浮是一個必然現象;正因為《道德經》哲學思想理論上的缺陷才給後世儒、墨、法等學術留下了發展空間。二、正因為《論語》的立論點是從治標開始,力求達到治本的目的。所以,儒學理論在歷史長河中始終處於主導地位;正因為孔子為人類確立的這個行為准則只適合當時的社會需要,這個「禮」是有一定地時間局限性地。所以需要後人不斷地去更新,維護。三、歷史發展的腳步是永不停息地,我們每個人包括我們的民族如果不緊隨時代即時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遲早會被歷史淘汰出局。
7. 《道德經》和《易經》哪個年代更早
易經早,易經成書於春秋之前,《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內品,又稱《道德真經容》、《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並且易經被稱為萬經之源,道德經中的很多話都出自易經。
8. 周易和道德經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具原典性
周易講的是變化,具體的核心是三「易」:不易、變易、簡易;道德經講的是虛無,核心是自然而然,自然就是自己如此,體現是返回事物的本性,發揮其本能。周易和道德經的本質其實是殊途同歸,提示宇宙的自然規律及其運用。例如周易中「天行健,以自強不息」,道德經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反應的都萬事萬物生存發展的驅動力在自己。
從創作年代來看,《周易》顯然早於《道德經》,《道德經》也受到《周易》的一些影響。但由於古代書籍的成書時間較為漫長,即有後人不斷添補、完善和解釋,所以從完成時間來看,《周易》又有可能晚於《道德經》,《周易》中傳的部分也受到《道德經》的影響。當然,《周易》作為六經之首,比《道德經》更具有原典性這是確鑿無疑的。不過,關於《周易》和道家之間的關系,學界至今沒有達成一致的看法。
9. 《易經》與《道德經》之間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
個人認為,如果說《易經》是總章,《道德經》就是細則;《易經》是公式,《道德經》就是公式的演變之一;《易經》是神,《道德經》是形……《道德經》是《易經》哲學思想的解釋和闡述。
我們總會隱隱覺得《易經》和《道德經》有什麼必然的聯系,太容易把這個問題想復雜了。《易經》作為百經之首,其後自然有諸多追隨者和發展著,就像我贊同某個觀點,定然也會從各方面來引證證明它的正確性,《道德經》就是這種“引證”。這即使兩本經書的區別,也是二者的聯系。
10. 《道德經》、《周易》和形而上學相比究竟哪一個更勝一籌
喜歡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在我們沒有尊儒之前,東西方的歷史和文化幾乎是同步的。我們處在春秋戰國時期,西方也打得你死我活。
我們「百家爭鳴」,集中出現了老子、孔子、孟子等一大批思想家,西方也出來了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人。再看看同一時期西方的醫學,幾乎和我國中醫一模一樣。
那些說我國已經高度文明,而西方還在「飲毛茹血」的人,不是自大,而是無知得可愛。
我們為什麼不用好墨家思想而最終用了儒家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