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母殺人案法治建設
1. "辱母殺人案"嫌疑人已被無罪釋放
接網友舉報,近日網傳山東辱母殺人案嫌疑人於歡已於3月29日被判屬正當防衛,回當庭無罪釋答放,並配有央視13頻道報道截圖。經查證,山東省高院於3月24日受理於歡故意傷害一案的二審,並於28日通知雙方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查閱案卷,目前二審結果尚未公布,網傳「無罪釋放」消息不實,請大家耐心等待判決情況。
2. 辱母殺人案在法律與道德面前 該如何判決
故意殺人罪。
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 辱母殺人案
判刑過重,這樣情況全國人們能同情,但法律有條文啊,可以看出中國的法律專家們需努力!
4. 如何從法律,道德分析辱母殺人案
從辱母殺人案看法律審判與道德審判的一致性。
法律和道德與人性本來是統一的;造成法律和道德與人性的對立,不是法律本身,而是執法者和一些對法律一知半解的人對法律的錯誤理解。正當防衛,本來法律就有明確的規定。
我國刑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本案因辱母而殺人本來屬於法律規定的正當防衛的范圍,所以所謂「辱母殺人案是法律與道德之間的抉擇」、「人性與法律孰輕孰重」、「道德同情不能代替法律審判」等等,都是自以為是的偽命題。
辱母殺人案的要害在於:「士可殺不可辱」,人格權高於生命權,是中華民族主體性的表現,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精華。辱母殺人不但屬於正當防衛,而且是正當防衛的典型。該案一審判決之所以激起公憤,就是因為只承認生命權,不承認人格權,觸犯了中華民族的道德底線。辱母殺人案後面的案中案、包括背後的黑吃黑不能否認特定場景下基本的法律事實、法律關系與道德關系,這是避免以案中案、黑吃黑為由把水攪渾的方法論原則。案中案屬於不同的法律關系,可以也應該另案處理。黑吃黑不能作為辱母、非法拘禁的合法性依據,不能作為在遭遇辱母、非法拘禁時不可以正當防衛、殺人不屬於正當防衛的依據。
法律與道德不可能截然分離。道德是無形的法律,法律是有形的道德;法律是強力推行的道德,道德是約定俗成的法律;道德是法律的基礎,法律是道德的保證。道德審判固然不能代替司法審判,但司法審判如果離開了道德審判,恐怕也將成為無根的浮萍。所謂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就是司法審判與道德審判的統一。古今中外沒有一個違背道德審判的司法審判是公正的審判;公正的審判必然與社會道德准則相一致。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社會風氣取決於社會法治環境,法治崩潰必然道德淪喪,很難想像為坑蒙拐騙保駕護航的司法體制環境會在全社會形成講誠信講道德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司法腐敗、無法無天的社會必然使坑蒙拐騙偷橫行假冒偽劣充斥。任何法律都不可能盡善盡美,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必須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建立在道德基礎上的法官的自由裁量權本身屬於法治的組成部分,必須建立使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建立在道德基礎上的司法體制、政治體制、社會風氣、思想理論環境。如果以「帕累托改進」、資本原始積累理論、腐敗是社會發展的潤滑劑理論為社會的主導思想,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將成為法官合法的尋租空間,有傾向性、鑽牛角尖、乃至預設前提辦案將成為法官審案的常態。健全的道德與健全的法治兩者相輔相成,健全的道德體系是健全的法治體系的基礎,健全的法治體系是健全的道德體系的保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是使兩者統一起來的紐帶與橋梁。
5. 山東辱母殺人案二審今日公開審理,你希望這個案子怎麼判
山東辱母殺人案二審今日公開審理,你希望這個案子怎麼判?
小編是一名法學系學生,對於這個辱母殺人案也是非常注重的,有著自己的觀點。
辱母殺人案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一審結束後宣判被告人於歡以故意傷害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社會輿論幾乎就炸了鍋,小編也表示非常不支持這個判決,下面是小編自己的一些觀點。
首先,是被害人先實施不法行為,給予於歡重大的精神摧殘,再加上民警的漠視,將於歡的心理防線徹底擊垮,才做出這樣的行為。
其次,被害人在受傷之後沒有撥打120,而是自行駕車去醫院,而選擇的醫院也不是最近而是相對較遠的醫院就醫,並且在就醫的過程中與護士發生爭吵不能及時救治導致失血過多死亡。被害者本身作出錯誤的決定導致的後果不應讓於歡一個人來承擔。
最後,本案一審判決為故意傷害罪,我持不同意見。被害人對於歡母親實施惡劣行為,非法拘禁於歡與其母親,被害人的行為給於歡造成了嚴重的打擊,在警察來到進行求助,辦案民警兩句話草草了事離開,導致於歡心裡崩潰,做出這樣的自救行為,小編認為屬於正當防衛,最多屬於防衛過當來判處,一審結果量刑過大。
另外,此案應該考慮期待可能性這一因素。來自黑社會的非法拘禁,涉黑民警的失職行為,身為一個血氣方剛的成年男性,在看到自己的母親受到這樣的侮辱,外加民警的失職,我們不應該期待本案於歡有著更好的解決方案,希望這一因素能夠加以考慮。
小編期待二審能有一個給社會、給我們一個相對公平理性的判決。
6. 「辱母殺人案」法律與倫理你更偏向誰
2016年4月14日,在山東發生了一起辱母殺人案。隨著「辱母殺人案」一審判決書全文披露,案件的諸多細節也曝光於天下。蘇銀霞欠了當地涉黑團伙頭目吳學占的高利貸,135萬元的借款,支付了184萬元本息,搭上一套70萬的房產後,仍未還清。被於歡刺死的杜志浩,光天化日之下,侮辱於歡的母親蘇銀霞逼迫其還債。而工友們報警之後,警察趕到,短短4分鍾之後,就離開了現場。據說民警當時丟下的話是,「要賬可以,但是不能動手打人」。情急之下的於歡才拿起水果刀,刺向催債人員。更富戲劇性的是,杜志浩曾撞死一個少女後逃逸,這事兒最後私了了,受害者家屬通過中間人收到了賠償金,但始終沒見過杜本人,交警的說法是,「抓不到人」。
說實話,現在筆者很糾結。一方面筆者認為作為法官,審判終身追責制度已經形成,沒有人敢徇私枉法,包庇罪犯;法官的審判站在法理的角度或許沒有問題;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站在倫理的角度,看著母親被侮辱,求助警察又無所作為,憤怒之下,拿起水果刀,刺向催債人又彷彿合情合理。
我們是感性的人,也是理性的人。感性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同情於歡的遭遇,因為這種同情源自於我們自身對安全感的渴望。我們又都是理性的人,畢竟中國是法治社會,司法的公正判決,包含著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輿論向法律傳遞出良知的意願,法律也應該回饋給輿論條理分明,論證周嚴的法律推理。
法律與倫理不應該成為對立的雙方,不應該成為彼此撕扯的對象,因為二者有著相同的目標:讓有罪者受到懲罰,讓無辜者不致蒙冤,讓強梁不敢橫行,讓弱者獲得尊嚴。
7. 辱母殺人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有什麼警示
上周南方周末的《辱母殺人者》中,於歡和其母親,被催款團伙控制,這位母親遭遇了各種羞辱:被控制人身自由、被迫聞臭鞋、被鞋子臭臉,甚至被討債者用生殖器蹭臉塞嘴……於是,兒子為保護母親不再受辱,刀刺討債者致一死三傷,一審被判無期徒刑。
之所以讓太多的人沒有過好周末,引發眾口紛紜的深思後的所感所悟,其實就是當母親被侵犯時,當兒子的應該做些什麼,才是正當和正常的作法?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沒有一個熱血男兒對這句話心存疑慮。有的恐怕只是滿腔的對中華母親被外國侵略者凌辱後的激憤及抗爭。
(東漢)班固《漢書》卷七十:「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在漢朝,我們的先祖就能發出這樣振人肺腑的吶喊,何況現在泱泱大中華的子民乎?
記得在《狼牙》、《戰狼》中,吳京演的這兩個電影都用「狼」作名字,影片中也突顯了剛性男兒的狼性的個性。
吳京說得好:以前中國人的狼性非常強悍,不然的話,怎麼會持續五千年生存下來。有堅韌,有殘忍,有團結,有智慧,有忠貞,很多很多東西。「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雖是戲裡面的一句對白,它是很有情懷、很振奮的一句語言,讓人腎上腺激素飆升的一句話。同時,我覺得可能是稍微地想表達我的一種期盼,無論是作為國家這個大家,還是我作為吳京我自己的家庭的一個小家,它都可以代表中華,沒有小家哪有大家嘛,你只要欺負到我家門口,你欺負我進來,你多遠我都追著弄死你。那我放到大家,你侵犯到我的中華,你在我中華這兒殺了我的同胞,對不起,孫子兒,別走了,留在這兒,你走多遠,你走多快,你多厲害,我都追你,弄死你,弄不弄死先別說,我得先追上,先得干一仗。我覺得我們現在的國人要有這種精神,不然的話,垮了。
對哉,斯言。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是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心聲,不然,談何中華民族之崛起?
辱我父母者,雖強必抗。不然,哪對得起生養我們的父母?
於歡殺死殺傷辱母者,自己被判處無期徒刑,受到國人的關注,希望給以無罪釋放或減刑,就是因為,他殺的是沒有底線的侮辱了自己的母親的人。
面對對方11個人的無勝算的局面,他的抗爭,是一次男人的抗爭,是一次兒子的抗爭,也是一次對母親保護的抗爭。
雖然,結果不可知。
但,面對他人對母親的凌辱,也許,這是他唯一的選擇?
「想不到別的辦法活下來了。」於歡向自己的辯護律師這樣描述自己的處境。可見,於歡當時是多麼無奈和絕望。相信每個人面對這樣的情況,選擇都會和於歡一樣,明知不敵,也要拚死相博。
因為,在這個世上,有一些東西,比生命還要寶貴,比如尊嚴,比如親情,比如正義。
在被11名歹徒限制人身自由,於歡眼睜睜看著母親受凌辱怎麼可能冷靜和沉著?是個人都不會忍受下去的,何況於歡當時面對的是自己的親生母親遭受人格和生命的雙重踐踏。於歡作為一個血氣方剛的男兒,看到自己的母親受到如此奇恥大辱,不應該為自己的母親做點什麼嗎?
在討論《辱母殺人案》時,很多網友表示,如果連自己的母親都保護不了,那麼祖國母親有難的時候,怎麼保護她呢?
母親是什麼人?母親,是那個生我養我的人;母親,是那個與我的血緣關系最親的親人。是母親,讓我們知道了人類最最深切的感情——母愛。因為母親無私的愛兒女,兒女們才學會如何去愛這個世界。
不管於歡的母親是怎樣的一個人(有報道說是非法集資的犯罪嫌疑人),即使是一個惡貫滿盈的罪犯,都不能被如此對著兒子的面這樣凌辱對待。在一個國家的法治體系裡,即使是一個罪犯,也必須有尊嚴的去對待。
從許多新聞報道中,我們知道,保護母親不受非法侵害和侮辱,是不分國界和古今的。
不管我們身在何處何時,都應該為一些生命之外的東西而活著。因為,生命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活著,還有一些東西值得我們用生命去捍衛。
比如,尊嚴。
每一個母親,在孩子眼裡,都是無所不能的。
一歲,愛哭鬧的你,母親開始忘記了休息;三歲,母親跟著你,怕你摔倒;十歲,你突然發高燒,母親夜行十里為你尋醫問葯;十六歲,叛逆期的你讓母親頭疼;十八歲,你離開家,母親學會寫信;二十歲,你哭著打電話,母親擔心得抹眼淚;二十六歲,一個新的家庭,母親笑著帶淚花;三十歲,新生命誕生母親繼續操勞……
突然有一天,母親開始記不清事了,頭發斑白了,走路不穩了……
古聖先賢說,父母是我們的第一大福田。「家有老,就有寶」。老人就像一塊有著肥沃土壤的田地。當你孝順關愛父母時,等你老了,兒孫就會孝順關愛您。而家鄉村頭邊的那一畝三分地,藏著我們的貴人,那就是母愛、是我們的高堂!
「孝」,是連接上下的通道,以祭祀通天,以傳承通地。力行孝道,上對得起列祖列宗,下能教育好子孫。
行孝道是就是種福田。所以,種好自己的一畝心田,在家孝父母,不必遠燒香。對父母好,其實是對自己好。
對父母不孝順,遠處求佛有何用?
這也應了本文的標題。
如果非要找出二者的「交集」,就是都是出於心不感恩,愛母親,才會保護母親。甚至不惜用生命的代價!
同樣,愛母親,才想著大中華應該有自己的母親節。而不是只會過「西方的母親節」。
雖說都是可以表達對母親的感恩之情,但二者的深層次內涵是不同的。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文件形式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還是第一次。
「將農歷的四月初二定為中國的母親節,並作為全國母親的法定假日。」在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張建華同解放軍代表團26名女代表聯合提出建議:以孟子母親為典範設立中國的母親節「中華母親節」。選擇孟子生日農歷四月初二,即孟母成為母親的那一天作為中華母親節。
「孟母三遷」的故事深入人心,她特別注重子女的教育,歷代皇帝都將孟母尊為「母教第一人」。
中華民族是最重視家庭倫理的民族,具有悠久而濃厚的孝親傳統,表達對母親的感恩之情,應當用中國故事、中國表達,這就是我們的「中華母親節」。
我想,中國人想在「中華母親節」中,感恩母親。
絕不僅僅是中國人的一種「大」的情結,也包含著時代的祈求與眾人內心的呼喚!
8. 辱母殺人案的母親受到了什麼侮辱
辱母殺人案的母親被11名催債人辱罵、抽耳光、鞋子捂嘴,甚至脫下褲子,當著兒子的面用極端手段進行侮辱。
這個案件之所以升溫發酵,一方面體現出人倫與法理的沖突,一方面也得益於有關方麵包容透明,讓各自觀點充分表達,體現了我們法治建設的成熟和開放。
隨著輿情升溫,司法機關也主動作為積極回應。最高檢察院派員赴山東對該案事實、證據進行全面審查,對媒體反映的警察瀆職等行為進行調查。
(8)辱母殺人案法治建設擴展閱讀:
換句話說,在很多人看來,於歡的行為不僅僅是一個法律上的行為,更是一個倫理行為。而對於判決是否合理的檢視,也正顯示出在法律調節之下的行為和在倫理要求之下行為或許會存在的沖突,顯示出法的道理與人心常情之間可能會出現的罅隙。
也正是在這個角度上看,回應好人心的訴求,審視案件中的倫理情境、正視法治中的倫理命題,才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也正是因此,轉型期中國的法治建設,無論是立法還是司法,需要更多地正視這些人心經驗,正視轉型時代保護倫理價值的重要性,從而把握好邏輯與經驗的關系、條文與人情的關系、法律與倫理的關系。
9. 「辱母殺人案」判決,情和法到底誰大
這件案子本來是一個很簡單明了的案子,法院依法判決也沒有什麼大問題。那麼其現在如此受到關注,和案件本身中的親情道德綁架在了一起,再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各大網路鍵盤俠的吐槽表態,讓這個案件蒙上了輿論的壓力。
雖然如此,我覺得無論何時法律都要大於情,不論是親情、愛情、還是社會上的洶洶民情,尤其是當前大力推行法治社會建設時期,更需要用一些法律事件來告訴整個社會,現在是依法治國。而不是人情社會。
因此,法必須大於情。我們的社會才有公平,我們的國家才能廉明,我們的國民才能依法行事,我們中華民族才能重新崛起於世界的東方。法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需要時間,我同情這個案件的遭遇,我更希望有這些案件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的文明健康。但是面對現在洶洶的民意,我們應當樹立的心態是「我不求唐宗宋祖的法外開恩,只求法律對我公平的死刑,但有如此情懷,則國家法制達成。則國家幸甚,民族幸甚!
10. 「辱母殺人案」當事人於歡減刑出獄,未來於歡的生活會有哪些改變
未來於歡生活中無論干什麼事情都會三思而後行。因為沖動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從無期到改判5年,於歡經歷了旁人沒有經歷過的事情。這些對於他都是一種寶貴的財富,未來的生活他還是要去適應社會。於歡說未來他希望多讀一點書,希望能通過成人考試拿到文憑。
對於這樣的事情,網友很多都認為於歡不該坐牢。作為一個正常人,看到自己的母親受辱,還不反抗那還是人嗎?杜志浩以後上門討債採取了一種違法的行為,最終導致一死、二重傷、一輕傷的後果在很多網友看來就是一種咎由自取的行為。對於如何認定正當防衛的這件事情,其實真的是很難,難道要任人暴打,只有當對方要殺死自己的時候,才能進行反抗嗎?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真的是難以區別,法律上對於這樣的認定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