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31號立法

31號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2-03 19:17:13

『壹』 國家比較重要的法律有哪些

國家比較重要的法律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大法,規定擁有最高法律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於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過四個憲法,現行憲法為1982年憲法,並歷經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訂。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的法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

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是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979年7月1日通過,1979年7月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五號公布,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26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

4、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是為了規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31號主席令公布,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而制定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989年4月4日通過。

自1990年10月1日實施。現行版本為2017年6月2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貳』 立法法是一部什麼法

今年兩會上備受矚目的一件大事就是新《立法法》的審議和通過。那麼大家知道立法法的前世今生嗎?

立法法誕生

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31號主席令公布,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15年來首次修改立法法始末

2013年11月三中全會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加強人大預算決算審查監督、國有資產監督職能。落實稅收法定原則」。

2014年8月初次審議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對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這是立法法實施14年後的首次修改。隨後公開徵求意見。

2014年10月四中全會

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要求,「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要及時修改和廢止。」

2014年12月二次審議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對草案進行了第二次審議。草案規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隨後公開徵求意見

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第20號主席令公布,分為「總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適用與備案審查」「附則」等6章,共計105條。

附:立法法修改,具體改了那些條文?(節選)

征稅征地,法律規定

【舊】第八條,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九)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新】第八條,增加一項,作為第六項:「(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第六項改為第七項,修改為:「(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第八項改為第九項,修改為:「(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徵求意見,面向大眾

【舊】第三十五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重要的法律案,經委員長會議決定,可以將法律草案公布,徵求意見。各機關、組織和公民提出的意見送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

【新】改為第三十七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應當在常務委員會會議後將法律草案及其起草、修改的說明等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但是經委員長會議決定不公布的除外。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的時間一般不少於三十日。徵求意見的情況應當向社會通報。

限購限行,不得任性

【舊】第七十一條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

【新】改為第八十條

第二款修改為:「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

地方事務,政府規章

【舊】第七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地方政府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二)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新】改為第八十二條

第一款修改為:「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增加四款,作為第三款、第四款、第五款、第六款:「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據本條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政府規章,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已經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涉及上述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開始制定規章的時間,與本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的本市、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時間同步。

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

法律解釋,權力約束

【舊】無

【新】第一百零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的屬於審判、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應當主要針對具體的法律條文,並符合立法的目的、原則和原意。遇有本法第四十五條第二款規定情況的,應當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解釋的要求或者提出制定、修改有關法律的議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的屬於審判、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應當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內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外的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不得作出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

『叄』 世界上第一部立法法在什麼國家

《烏爾納姆法典》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早於《漢謨拉比法典》)。
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肆』 修正的《立法法》施行日期是什麼時候

  1. 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回第31號主席令公布,自2000年答7月1日起施行。

  2. 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立法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伍』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是從哪天開始實行的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是為了規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31號主席令公布,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陸』 從2020年6月16號開始到2020年12月31號有效工作日有多少天

從2020年6月16號開始到2020年12月31號,其中有效工作日6月有11天,7月有23天,8月有21天,9月有23天,10月有17天,11月21天,12月23天。
累計一共有11+23+21+23+17+21+23=139天。
拓展資料
工作日的定義
工作日(WorkingDay/Workday)也稱勞動日,是指在一晝夜內職工進行工作時間的長度(小時數)。工作日是以日為計算單位的工作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1995年3月25日,《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對工時制度作了修改,規定為:「職工每日工作八小時,每周工作四十小時。」因此,從1995年5月1日起,中國普遍實行每周工作5日(周一到周五)、每日工作8小時的工時制度。
工作時間的計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
另外,在工作日中通常分為四種不同的工作日,即標准工作日,特殊條件下的縮短工作日、延長工作日和無定時工作日。其中標准工作日是我國工時制度立法的基礎。

『柒』 如何引用法律規定中的條、款、項、目

1.條是法律規定中具體條文的基本劃分,是構成具體法律規定的基本單位。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就是由六十條組成的。

2.款是條的組成部分。在一般情況下,每一款都是一個獨立的內容或是對其前一款內容的補充表述。款的表現形式為條中的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為一款。該自然段前不冠以數字以排列其順序。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有兩款,分別是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有關的支出,是指與取得收入直接相關的支出和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產經營活動常規,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或者有關資產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款前均無數字。有數字排列的不稱為款。

3.項是以列舉的形式對前段文字的說明。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應納稅額:(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可以不設置帳簿的;(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設置帳簿但未設置的;(三)(四)(五)(六),該六項是對前段文字中下列情形的說明。項前冠以數字以對列舉的內容進行排列。

根據立法技術的不同需要,項可以依附於條,也可以依附於款。即條中可以有項,款中也可以有項。

4.目隸屬於項,是法律規范中最小的單位。目的特性與作用與項相似,不同的是項對條或款的列舉式說明,而目是對項的列舉式說明。

如《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規定,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1、主要證據不足的;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3、違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職權的;5、濫用職權的。這五種情形,就是該項的五個目。


拓展資料

法律條文中的條款項目的區分,是由編、章、節、條、款、項、目構成的法律條款項目區分。弄懂法律規范中條、款、項、目的含義,在執法活動中正確使用法律規范的條、款、項、目,對於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質量是大有益處的。

網路法律條文中的條款項目的區分

『捌』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是哪一年通過的

你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是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2000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1號公布,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希望對你有幫助。

『玖』 《立法法》與《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

《立法法》對立法許可權劃分、立法程序、法律解釋、適用與備案審查等重要制度作了規定,被社會各界稱為「立法的法」、「管法的法」。2015年3月修改後的《立法法》主要內容包括:完善立法體制,發揮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制定行政法規的程序,加強備案審查,對司法解釋的規范和監督等。
在1981年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審判、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作出解釋,對於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正確適用法律以及統一執法尺度有重要意義。但在實踐中仍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包括:第一,有的司法解釋名為「解釋」,但實際上是一部全面、系統的配套規定,其中有的內容在法律中沒有相應條文,不存在解釋的對象,使得這類「司法解釋」不再是於具體案件適用法律時對法律文本的闡釋說明,而變成了創設規則的「准立法」活動,從而超越了許可權范圍。第二,有的司法解釋明顯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使本應屬於「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變成了對法律的修改,損害了法律的權威。第三,有的司法解釋不符合立法的目的、原則和原意,對法律規定作失當的擴大或者限縮性解釋,影響了法律的正確適用。第四,有的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也制定和發布抽象的「司法解釋」,不利於執法尺度的統一。
針對上述問題,在《立法法》修改過程中,一些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代表和專家學者提出,應當進一步對司法解釋予以規范和監督。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針對目前實踐中司法解釋存在的問題和各方面的意見,《修改決定》增加第一百零四條規定,這反映了對立法規律的新認識,對依法治國的新認識。

熱點內容
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二十字 發布:2025-02-07 10:10:22 瀏覽:811
法規英文動詞 發布:2025-02-07 10:09:40 瀏覽:324
首頁社會正文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2-07 10:08:08 瀏覽:476
法律碩士要事先選定學校 發布:2025-02-07 09:50:03 瀏覽:629
標准輸入法官方 發布:2025-02-07 09:49:23 瀏覽:449
失德之害領導幹部從政道德警示錄下載 發布:2025-02-07 09:49:22 瀏覽:263
四川大學訴訟法考研 發布:2025-02-07 09:16:01 瀏覽:66
新婚姻法女性不婚 發布:2025-02-07 09:15:15 瀏覽:516
遲到罰款是否違反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2-07 08:46:07 瀏覽:824
辯論賽依法治國 發布:2025-02-07 08:40:02 瀏覽: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