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國的傳統道德

中國的傳統道德

發布時間: 2020-12-20 19:28:12

Ⅰ 中國傳統道德的內容

中國傳統道德抄的內容:襲

第一部分是基本道德規范,有公忠、正義、仁愛、中和、孝慈、誠信、寬恕、謙敬、禮讓、自強、持節、知恥、明智、勇毅、節制、廉潔、勤儉、愛物;

第二部分是職業道德規范,有政德、武德、士德、民德、商德、師德、藝德;

第三部分是家庭倫理規范,三個最主要的方面分別是關於親子關系的規范,關於夫妻關系的規范,關於長幼關系的規范;

第四部分是文明禮儀規范,分別是尊老敬賢之禮,接人待物之禮,儀態言談之禮,慶典婚喪之禮。

Ⅱ 中國傳統美德有哪些

東漢時,張劭和範式一起讀書,成為好朋友,他們學成歸家後約定兩年後的中秋節再次相聚。兩年後的中秋,張劭殺雞備飯,家人們都說,都這么久了,他不會來的。張劭不以為意,到了中秋節,範式果然千里迢迢趕來,兩人把酒言歡。

在中國古代,傳頌著許多這樣的故事和人物,每每想起他們,都會心裡一暖。

Ⅲ 我國傳統道德包括哪些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指中國五千年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並得到不斷創新發展,有益於下代的優秀道德遺產。概括起來就是: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習慣的總和。它標志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它也是我國人民兩千多年來處理人際關系、人與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踐的結晶。

Ⅳ 中國傳統道德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一)整體至上,「克己奉公」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仁愛兼利的人際專和諧原則屬

(三)「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與「厚德載物」的寬闊胸襟。

(四)修身自律,躬行實踐的道德修養原則

Ⅳ 中國的傳統美德是什麼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指中國五千年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並得到不斷創新發展,有益於下代的優秀道德遺產。概括起來就是: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習慣的總和。它標志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它也是我國人民兩千多年來處理人際關系、人與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踐的結晶。

拓展資料:


「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帶動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發展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重德行、貴禮儀,在世界上素來享有盛譽。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形成和發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口頭傳承到文字記載,內容博大而精深。


但歸納起來,在歷史典籍里加以明確、歷代歷朝基本形成共識的內容主要是「仁、義、禮、智、信」五個要素。當然,在傳統道德方面還有很多表述,但大部分都包含在這五大要素之中,或者是這五大要素的延伸,或者是這五大要素的豐富,或者是這五大要素的發展。


隨著歷史的發展,特別是到魏晉之後,官方、民間出現了道德認識的不同觀點、不同主張,對「仁、義、禮、智、信」也進行了多種闡述,進行了新的創造和新的規范。盡管如此,「仁、義、禮、智、信」作為傳統道德之主要架構並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其間,特別是作為宋明理學的「頂梁」人物程顥、程頤、朱熹等思想家在這方面的貢獻最為突出。


二程將「仁、義、禮、智、信」發展為「五常全體四支」說,即「仁義禮智信五者,性也。仁者,全體;四者,四支。」意思是說,如果把「仁」看作是整個身體,「義禮智信」則是身體的四肢。朱熹則提出「仁包四德」的著名論斷。

Ⅵ 中國傳統美德有哪些。

一、所謂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它使人陶冶愛國情操,從小樹立愛國愛民的志向;它讓人孝順父母,對其充滿孝心;它讓人仗義疏財,盡力幫助別人.它感化了身邊的一切,讓處世的人明白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從而彌補了愚昧與笨拙、醜陋與缺點.
二、傳統美德包含如下內容:仁 、義 、禮 、智、信、孝、悌、忠、廉、恥、勤、勇、敬、恕、謹、儉、忍、友、慈、和.
傳統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修身」、「齊家」、「治國」三個方面.
1、 「修身」,是指通過修養使個人具備美德.儒家經典《大學,聖經》中說:「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修身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修身的標準是個人達到較高的美德素養.個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遠,誠實守信,剛正不阿,自強不息,重德貴義,律己修身等.
2、「齊家」,是指家庭應具備的美德.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
3、「治國」,是指處世應具備的美德.治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為人處世之道.處世美德包括職業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內容有:精忠報國,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公平交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救死扶傷等.
三、中華傳統美德的八大內容:
1、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以德性作為根本,強調人獸之分,人無良知不如善,體現在新生道德和追求道德價值.主要有:剛正、謙恥、為善、篤學.
2、精髓是以義制利,人為人的價值應以道義為重,升華為 「義以道生」的人生觀.
3、崇尚律己修身,這是中華民族歷來重視人格修養的體現.主要有:情操、自省、舍己、虛心、談泊、大度.
4、精忠報國.
5、仁愛孝梯.
6、誠信好禮.
7、天下為公.
8、自強不息.
四、五千年歷史中孕育的優秀傳統美德:
勤儉節約、尊敬師長、孝順父母;勤勞勇敢、扶危濟困、吃苦耐勞、忍辱負重、孝行天下、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等,助人為樂者,予人樂也予已樂,幫助困難中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公正無私、嫉惡如仇、誠實篤信、不尚空談、戒奢節儉、防微杜漸、三省吾身、豁達大度、溫良恭儉讓等修身之道;
敬業樂群、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操;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志向;
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勤勞勇敢的昂揚銳氣;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
厚德載物、達濟天下的廣闊胸襟;
奮不顧身、捨生取義、見義勇為的英雄氣概;
「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理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社會風尚等.

Ⅶ 中國傳統道德有哪些基本內容

我國傳統道德具有悠久的發展史,傳說堯、舜、禹、周公等都是道德的楷模。孔子整理《六經》,到漢朝傳為《五經》,其中便包含了大量的道德思想。

孔子發展的學說,被稱為儒家學說,以後儒家又將《五經》發展為《十三經》,這些儒家經典學說,成為我國道德的主要思想來源。盡管各個時代我國社會的道德觀並不完全符合孔子的儒家思想,但儒家學說是歷代我國社會道德觀的重要依據。

道德具有普遍性,對整個社會的所有人,不論身份,全都適用,道德面前是人人平等。《大學》上說: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人之有階級、等差,各國均不能免。他族之言平等,多本於天賦人權之說。吾國之言平等,則基於人性皆善之說。以禮之階級為表,而修身之平等為里,不論階級、等差,人之平等,唯在道德。

道德是人們評價一個人的尺度。一個人若違背社會道德,比如不仁不義、不忠不孝,那麼人們就會給他負面的評價,造成他沒有好的名聲,從而對他形成一種來自周邊人群的社會壓力,約束他的行為。

另一方面,對很多人來說,道德是個人良心的自覺遵守,無需周邊人群的社會壓力制約。人們對一個人的道德評判,主要來自於這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言行。一般來說,我國傳統道德基本內容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Ⅷ 中國的傳統道德觀有哪幾種

中國的傳統道德觀有5種
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整體利益和奉獻精神
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3、提倡尊老愛幼,強調人倫價值
4、注重大義,講求奉獻。注重大義,講求奉獻,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又一重要方面。
5、注重道德踐履,強調自我修養

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道德觀主要是指以儒家為正統的傳統道德。其精華和糟粕並存,天下為公的道德理想,忠恕之道的道德原則,中庸之道的道德規范。迄今仍閃爍著禮儀之幫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光輝。儒家要求人們按照中庸之道行事做人,不偏不倚謂之中、平平常常為之庸。中庸之道的道德規范迄今為止仍然是中國人的為人處世的准則。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任能,各得其所,各盡其力是儒家的道德理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實現其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的基本途徑。

儒家注重人格氣節,提倡仁義禮智的人格價值,認為人格氣節關系著國家民族的興衰存亡,把仁義道德、禮儀廉恥看得比生命還重要,要求人們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忠恕之道的人際和諧思想是傳統道德中人際關系的心理和行為原則。仁者愛人,和為貴,忠恕之道千百年來為統治者和老百姓所推崇。忠恕之道就是善待別人之道,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人與人也要和諧相處。

Ⅸ 中國有哪些優良傳統

1、愛國

中華民族自古崇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殺身以成仁」的民族節氣。愛國主義作為民族精神,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

2、利義

強調建立一種和諧協調的人倫關系。強調社會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強調個體對整體的道德義務。這是一種植根於社會文化的群體精神,進而擴展到整個民族和國家的集體主義精神。

3、仁愛

提倡「仁者愛人」,孟子提出「君輕民重」的思想。這種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愛」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的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遺產。

4、尊老、愛老、敬老

在中華民族中,形成了尊敬、孝敬老人的習俗。不但,愛自己家的老人,而且熱愛生活中其他老人,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5、互幫互助

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會遇到這樣、那樣困難。每當困難方式時,總會有人站出來,伸手相助。互幫互助精神在現在主要表現在雷鋒精神、志願精神。

熱點內容
國際經濟法判斷題 發布:2025-01-16 05:29:31 瀏覽:739
兩會民法典草案 發布:2025-01-16 05:25:29 瀏覽:542
刑事訴訟法對應的實體法是 發布:2025-01-16 04:38:02 瀏覽:286
武進法院拍賣公告 發布:2025-01-16 04:28:07 瀏覽:760
中介收據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6 04:05:03 瀏覽:413
司法解釋的效力等級 發布:2025-01-16 03:59:08 瀏覽:624
民法典生態破壞責任 發布:2025-01-16 03:40:05 瀏覽:460
基層黨員組織條例 發布:2025-01-16 03:40:04 瀏覽:271
公司注銷法律依據 發布:2025-01-16 03:02:42 瀏覽:282
高級人民法院書記員 發布:2025-01-16 02:54:26 瀏覽: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