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共築中國夢
❶ 實現中國夢,法治伴我行的作文一千字
人生如船,夢想是帆,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把每個人的夢匯聚起來就組成了我們國家的夢,中華民族的夢,因此每個人的夢與國家民族的興衰榮辱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只有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我們才能幸福和諧的生活。
現在是「法治」社會、文明時代,「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時刻規范著我們的行為。我們只有學法、懂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公民。一句話,對於法律,我們必須了解它、學習它、遵守它。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式,它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關於法律現象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
古人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這「規矩」就是「法律」。「法律」是我們整個社會的「行為准則」。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法制進程的突飛猛進,300多部法律相繼出台,「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多麼令人振奮!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可能會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就約束不到我們。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范人的行為的社會准則。當今這個經濟社會,人們在不斷地淡化道德意識,甚至有人討論起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這不得不促使我們呼籲法律來維護我們的社會秩序。紐約,這個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卻是犯罪率最高的惡源。有統計表明,每5分鍾,就有一場搶劫上演。而在我國學生群體中也存在著一些觸犯刑法的不良現象。如:強要同學錢財,參與搶劫,更有甚者結幫犯罪。據報道:今年4月30日,海南省萬寧市17歲學生溫某,因持塑料槍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近年來,青少年結幫犯罪現象也呈上升勢頭,加入黑幫犯罪的一般是18歲以下的在校學生。來自公安機關的一則統計數字表明,80年代後期到現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發展趨勢。在上海,14-16歲的少年犯已佔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讓人心驚的是,剛剛進入法定處罰年齡的14歲孩子竟佔了其中的15.l%。犯罪,無疑永遠威脅著我們安定的生活。但是,我們應當堅信的是,法律永遠維護正義。誠然,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律體制而言,的確存在一些疏漏,也有一些人為了金錢,為了一個「利」字,背離職業道德,背離良心,鑽法律的空子。但我仍要說,我們的法律正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我們應當毫不動搖的堅信法律的正義性,並學會扞衛它!
只要我們心藏法制,我們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我們就不會感情用事,我們就不會做違反國家利益,損害別人利益的事,我們會維護國家和人民以至社會,當我們的行為都很好,很規范了,我們的國家就會和平,我們就能生活在一個自由民主的環境里,快樂和幸福就會伴隨著我們。
我最大的驕傲是身為一名中國人,最大的自豪是外國人叫我「Chinese」,最大的幸福是生活在中國,最不想放棄的稱謂是中國公民。我想你們大家應該也是如此,在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所以讓我們一起弘揚法治精神,共築偉大中國夢
❷ 2013年12月4日是全國法制宣傳日,全國普法辦要求全國各地以「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共築偉大中國夢」為主題
ABD
❸ 我國第一個至第十個全國法制宣傳日的主題分別是什麼 我國第一個至第十個全國法制宣傳日的主題分別是: 第一個法制宣傳日即2001年法制宣傳日的主題是:增強憲法觀念,推進依法治國。 第二個法制宣傳日即2002年法制宣傳日的主題是:學習宣傳憲法,推進民主法制建設。 第三個法制宣傳日即2003年法制宣傳日的主題是:依法治國,執政為民。 第四個法制宣傳日即2004年法制宣傳日的主題是: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法制觀念。 第五個法制宣傳日即2005年法制宣傳日的主題是:弘揚憲法精神,構建和諧社會。 第六個法制宣傳日即2006年法制宣傳日的主題是:落實『五五』普法規劃,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第七個法制宣傳日即2007年法制宣傳日的主題是:弘揚法治精神,推進依法治國。 第八個法制宣傳日即2008年法制宣傳日的主題是:弘揚法治精神,服務科學發展。 第九個法制宣傳日即2009年法制宣傳日的主題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第十個法制宣傳日即2010年法制宣傳日的主題是:弘揚法治精神,促進社會和諧。 2001年以來,我國各地、各部門以「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為契機,在每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通過舉辦座談會、書畫展、網上論壇,印發宣傳資料,在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製作播出專欄、專版、專題節目等多種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傳播了法律知識,弘揚了法治精神,促進了社會和諧。「12·4」全國法制宣傳日正逐步成為我國公民熟悉法律、認知法律、維護權益的有效載體,成為展示中國法治建設成就,樹立我國良好法治形象的重要窗口。 ❹ 請以"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同心同德共築中國夢"為題寫一篇演講稿,以演講的格式
一、為民務實清廉是中國夢的內在要求。 ❺ 法治中國警示教育網哪一年成立 摘要 ,以微電影、普法欄目劇、電視劇、普法書、刊等為依託,在政府的支持和配合下,開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加強依憲治國,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宣傳教育工作。 ❻ 傳遞正能量,共築中國夢違不違法 傳遞正能量,共築中國夢。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願。值得提倡和發揚的,只是運作方式上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下進行,依法治國也是中國夢實現的手段之一。 ❼ 依法治國新老16字方針有什麼區別 1:表面文字的區別 (老)十六字方針的內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新)十六字方針的內容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深層意義上的區別 (1):從「有法可依」到「科學立法」。「有法可依」是從引導國家進入依靠法律制度實現管理秩序的規范而言的,使對國家的治理有法律可以依循。而「科學立法」的目的是要通過立法築牢制度和權力籠子,不是僅僅有法律依據,而是更加註重立法的質量,確保人民通過法律將國家權力固定下來,把國家權力關進籠子裡面去。 (2):從「有法必依」到「嚴格執法」。「有法必依」強調的是對法的依循,側重於對執法過程的要求。而「嚴格執法」既突出了執法遵循,又強化了對法的實施。 (3):從「執法必嚴」到「公正司法」。從近年一些典型的執法、司法案例看,人民群眾已經不僅僅滿足執法必嚴,而對公正司法有了更高的渴求。「公正司法」不僅體現了執法必嚴,也強調了執法的公正性,更能體現執法為民與秉公執法這一法治精神的統一,滿足法治服務於公正的價值要義。 (4):從「違法必究」到「全民守法」。「違法必究」強調的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而「全民守法」體現的不只是這一平等,還明確了全民作為守法的主體。 拓展資料: 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落實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體現為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緊緊圍繞這個新目標,建設一個由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和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構成的法治治理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就會進一步夯實黨執政興國的法治基礎,鞏固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團結奮斗的力量。 資料來源:網路:依法治國 ❽ 我國第一至第八個全國法制宣傳日的主題是什麼 2001年:增強憲法觀念,推進依法治國。 2002年:學習宣傳憲法,推進民主法制建設。 2003年:依法治國,執政為民。 2004年: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法制觀念。 2005年:弘揚憲法精神,構建和諧社會。 2006年:落實『五五』普法規劃,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2007年:弘揚法治精神,推進依法治國。 2008年:弘揚法治精神,服務科學發展。 2009年: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2010年:弘揚法治精神,促進社會和諧。 2011年:深入學習宣傳憲法,大力弘揚法治精神。 2012年:弘揚憲法精神,服務科學發展。 2013年: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共築偉大中國夢。 2014年: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服務教育科學發展2015年:弘揚憲法精神,推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 (8)依法治國共築中國夢擴展閱讀: 全國法制宣傳日在12月4日,按照黨中央關於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決議的要求,18年來,憲法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得到比較廣泛的普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制觀念普遍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不斷增強。 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律意識明顯增強,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逐步提高;隨著普法教育的深入,依法治理工作全面展開,為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都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將我國現行憲法實施日12月4日,作為每年的全國法制宣傳日。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