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道德特點是什麼
① 職業道德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1、穩定性和連續性。職業道德的特點,在於每種職業都有其道德的特殊內容。職業道德的內容往往表現為某一職業所特有的道德傳統和道德准則。一般來說,職業道德它所反映的是本職業的特殊利益和要求,而這些要求是在長期的反復的特定職業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有些是獨具特色、代代相傳。不同民族有各具特色的職業生活方式,從事特定職業也有其特定的職業生活方式。這種由不同職業,不同生活方式長期積累逐漸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職業心理、道德傳統、道德觀念以及道德規范、道德品質,則形成為職業道德相對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像醫生的宗旨是救死扶傷,軍人是服從命令,商人則要誠信無欺,教師要為人師表,領導應以身作則等等,這些均已是約定俗稱的社會共識,已流傳上千年。一般來說進入這個行業、從事這一職業,首先要學習掌握這一職業的道德,要遵守行約、行規。只有認真、模範的實現這一職業道德的人,才是這一職業中的優秀人材。家政服務員作為新的職業,其職業道德、職業理念有一個創建形成的過程。家政服務行業、家政服務員都應為創建被社會稱譽的職業道德而努力。
2、職業道德的專業性和有限性。道德是調節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價值體系。鑒於職業的特點,職業道德調節的范圍則主要限於本職業的成員,而對於從事其他職業的人就不一定適用。這就是說,職業道德的調節作用,主要是一,從事同一職業人員的內部關系.二,本行業從業人員同其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
3、職業道德的多樣性和適用性。由於職業道德是依據本職業的業務內容、活動條件、交往范圍以及從業人員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行為規范和道德准則,所以職業道德就是多種多樣的,有多少種職業就有多少樣職業道德;但是,每種職業道德又必須具有:具體、靈活、多樣、明確的特點,以便職工記憶、接受和執行。並逐漸形成為習慣。
②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具有如下特徵:
1、繼承性和創造性相統一
一方面,它在繼承傳統優秀道德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特徵,對傳統職業道德進行調整,賦予它新的內涵;另一方面,根據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要求,它也提出了新的職業道德要求,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
2、階級性和人民性相統一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其根本目的和任務在於反映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維護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政治統治地位。同時,社會主義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因此,它反映和體現的是全體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3、先進性和廣泛性相統一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先進性主要表現為:它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最先進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批判地吸收了人類歷史上職業道德的優良傳統,從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公民受到的教育程度和基本道德觀念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出發,體現著由高到低的不同層次。
但是.社會主義社會中還存在著非社會主義性質的職業道德現象,因此,對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先進性的評價應該有一個可以衡量的客觀標准。
這個客觀標准就是要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有利於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和社會的進步,有利於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丑,有利於弘揚正氣、構建和諧社會,有利於公民自覺履行權利和義務,以開拓創新、銳意改革的精神和誠實守信、無私奉獻的品德創造美好生活。
(2)職業道德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
1、愛崗敬業
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最基本、最起碼、最普通的要求。愛崗敬業作為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是對人們工作態度的一種普遍要求。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敬業就是要用一種恭敬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
2、誠實守信
是做人的基本准則,也是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的一個基本規范。誠實就是表裡如一,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講信譽,重信用,忠實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誠實守信是各行各業的行為准則,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則,是社會主義最基本的道德規范之一。
3、辦事公道
是指對於人和事的一種態度,也是千百年來人們所稱道的職業道德。它要求人們待人處世要公正、公平。
4、服務群眾
就是為人民群眾服務,是社會全體從業者通過互相服務,促進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幸福。服務群眾是一種現實的生活方式,也是職業道德要求的一個基本內容。服務群眾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核心,它是貫穿於社會共同的職業道德之中的基本精神。
5、奉獻社會
就是積極自覺地為社會做貢獻。奉獻社會自始至終體現在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和服務群眾的各種要求之中。奉獻社會並不意味著不要個人的正當利益,恰恰相反,一個自覺奉獻社會的人,他才真正找到了個人幸福的支撐點。奉獻和個人利益是辯證統一的。
③ 職業道德具有的特徵包括
1、職業性。職業道德的內容與職業實踐活動緊密相連,反映著特定職業活動對從業人員行為的道德要求。每一種職業道德都只能規範本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在特定的職業范圍內發揮作用。
2、實踐性。職業行為過程,就是職業實踐過程,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體現出職業道德的水準。職業道德的作用是調整職業關系,對從業人員職業活動的具體行為進行規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道德沖突。
3、繼承性。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會被作為經驗和傳統繼承下來。即使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同樣一種職業因服務對象、服務手段、職業利益、職業責任和義務相對穩定,職業行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內容將被繼承和發揚,從而形成了被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普遍認同的職業道德規范。
4、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標准。
(資料來源:網路:職業道德)
④ 職業道德的特點有哪些
①職業道德是在歷來史自上形成的、特定的職業環境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常常形成世代相襲的職業傳統和比較穩定的職業心理和習慣,因此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②職業道德反映著特定的職業關系,具有特定職業的業務特徵,因而它的作用范圍僅僅局限於特定的職業活動中,只對從事特定職業的人們具有約束力;
③職業道德通常以規章制度、工作守則、服務公約、勞動規程、行為須知等形式表現出來。
⑤ 職業道德的內涵特點和作用和意義是什麼
職業道德是個人人生觀的一個分支,這主要考察的是人在處理公私關繫上的一個重要的品質問題。
⑥ 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是什麼特點是什麼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三個原則(為人民服務、集體主義、人道主義)
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
職業道德具有從屬性、職業性、穩定性、繼承性、適用性以及成人性等特點。http://www.encity.cn/bbs/archiver/?tid-121.html
職業道德與一般社會道德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它是
一般社會道德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對一般道德原則
和規范的重要補充。在一定條件下,二者又相互融合、相
互統一,一方面,各種職業道德都程度不同地包含有某些
一般社會道德的因素,體現著一般社會道德的要求;另一
方面,某些職業道德尤其是與廣大社會成員有直接接觸
的職業的道德要求,也會轉化為全體社會成員都應當遵
守的一般社會道德。http://myy.cass.cn/file/2005122215910.html
⑦ 職業道德的特徵是什麼
1、職業性。職業道德的內容與職業實踐活動緊密相連,反映著特定職業活動對從業人員行為的道德要求。每一種職業道德都只能規範本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在特定的職業范圍內發揮作用。
2、實踐性。職業行為過程,就是職業實踐過程,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體現出職業道德的水準。職業道德的作用是調整職業關系,對從業人員職業活動的具體行為進行規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道德沖突。
3、繼承性。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會被作為經驗和傳統繼承下來。即使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同樣一種職業因服務對象、服務手段、職業利益、職業責任和義務相對穩定,職業行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內容將被繼承和發揚,從而形成了被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普遍認同的職業道德規范。
4、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標准。
⑧ 職業道德的概念與特徵
廣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狹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一定職業特徵的、調整一定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准則和規范。
特徵:職業性。職業道德的內容與職業實踐活動緊密相連,反映著特定職業活動對從業人員行為的道德要求;實踐性;繼承性。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會被作為經驗和傳統繼承下來;多樣性。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標准。
(8)職業道德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特點:
1、職業道德具有適用范圍的有限性。每種職業都擔負著一種特定的職業責任和職業義務。由於各種職業的職業責任和義務不同,從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職業道德的具體規范。
2、職業道德具有發展的歷史繼承性。由於職業具有不斷發展和世代延續的特徵,不僅其技術世代延續,其管理員工的方法、與服務對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歷史繼承性。如「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始終是教師的職業道德。
3、職業道德表達形式多種多樣由於各種職業道德的要求都較為具體、細致,因此其表達形式多種多樣。
4、職業道德兼有強烈的紀律性。
⑨ 職業道德具有什麼特點
職業道德的特徵
(1)多樣性和具體性。社會上有多種多樣的職業,它們各有自己的特殊活動方式和特點,在社會生活中起著不同的作用。不同的職業道德必須鮮明地表達本職業的職業義務和職業責任,以及職業行為上的道德准則,這就形成了各種職業特定的道德傳統和道德習慣,以及從事不同職業的人所特有的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質,從而形成了職業道德的多樣性和具體性每個行業都有各自的業務內容、具體利益和應當履行的義務。
例如,教師道德主要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商業道德則是服務周到、買賣公平。同時應當指出,一種職業道德只在一定的職業范圍內起作用,只是約束從事這種職業的人員,對從事其他職業的人員一般沒有約束力,正如救死扶傷是對醫生道德的要求,而不能要求一位工人治病救人。
(2)穩定性和連續性。職業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人們在長期的職業實踐活動和職業生活方式中,形成了一定的職業興趣、愛好、情操和作風,形成了一定的職業習慣和職業心理。這些都會作為傳統,在本職業中世代相傳,從而使得從事同一職業道德的內容都會不斷豐富和深化,但它的總方向和一些基本內容是不會變的,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職業道德就具有了連續性、繼承性和穩定性。
例如,從古稀臘名醫希伯克拉底到我國唐代名醫孫思藐,再到現代世界醫生聯合會制定的《日內瓦誓約》,都主張醫德是對病人一視同仁、救死扶傷等。雖然各時代醫德的具體內容有所不同,但有一些基本內容是繼承發展的,有連續性,也是相對穩定的。
(3)適應性和實用性。職業道德的要求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因職業而異的。各行各業都根據本行業的特點、具體的職業條件,以及從事職業人員的能力,採取簡單易行、容易接受的生動而明確的形式,制定一些條款、規章,把職業道德具體化和通俗化,從而使人們易於把握,便於踐行。職業道德的要求是適應職業活動來表達的,並在此過程中體現出其適應性和實用性。
會計職業的特點是由它的職能決定的。會計的基本職能是反映和監督經濟活動。因而,其職業特點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協調組織內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系。會計活動是組織實施內部控制的有效手段,因而會計要對組織的資產安全及有效運作負責,要對組織的管理者負責。事實上,組織的每項經濟活動都涉及到管理者與當事者之間的管理和被管理關系,會計始終處於一個中介地位,要協調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系。在雙方發生分歧時,會計通常要做出應該怎樣和不應該怎樣等是與非的判斷,並協調達成共識。
(2)協調組織與外部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對公司與管理者來說,財務報表是管理者的成績單,許多公司付給管理者的紅利直接以公司財務報表的結果為依據。而投資者可以通過財務報表反映的綜合結果來評價管理者在創造利潤方面的業績,同時以此預計公司將來的獲利能力;債權人也可以通過財務報表知道組織的財務狀況是否良好,債權是否安全等。這些判斷的依據都來自會計的財務報表。
但對於財務報表反映的數字,組織內部與外部當事人是處在不同地位的,會計則處在這兩極的中介地位,要協調好外部與內部的關系。在許多情況下,組織的管理者希望隱瞞一些事實真相,而外部當事人則希望了解的越多越好。在這種情況下,會計通常要做出公正的評價,並准確地反映重要事實。
(3)協調會計職業技術性與社會性之間的關系。會計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職業,並有許多的職業技術規范。但它也是一個社會性很強的職業,其每項業務都涉及有關的當事人,實際上會計是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因而就會經常出現"兩難"的問題。有些雖然符合當事人願望的但可能不符合技術要求;反之,若要堅持強調技術要求,則又違反當事人的意志。當技術性問題與社會性問題發生沖突時,會計應以職業道德的標准進行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