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古文句
① 形容人道德敗壞的文言文語句
今世抄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於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選自唐代柳宗元《蝜蝂傳》)
譯文:
現今世上那些貪得無厭的人,見到錢財不避開,用來增加他們的家產,不知道財貨已成為自己的負擔,還只怕財富積聚得不夠。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來的時候,(他們)有的被罷官,有的被貶往邊遠地區,也算吃了苦頭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們又不思悔改,天天想著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祿,而且變本加厲地貪取錢財,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於極力求官貪財而自取滅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訓。即使他們的外形看起來龐大,他們被名為"人",可是見識卻和小蟲一樣,也太可悲了!
望採納!
② 有關道德的古文,名句有哪些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題畫·竹石》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咸用《送人》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③ 古文中說人品德高尚的句子
1、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別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開過後再也沒有花朵可賞了。句中隱含著對菊花獨傲寒霜而後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2、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唐•杜甫《》)
丹青,朱紅色和青色的顏料,借指繪畫。這兩句說,一生沉浸在繪畫藝術中而不覺得將近年老,富貴對我就像天上的浮雲一般淡泊。詩句贊揚了名畫家曹霸潛心藝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宋•程顥)
不為富貴所迷惑而安於貧賤,男子漢能達到這一境界才稱得上英雄豪傑。今賦予其新的含義,形容志士仁人不謀名利的高尚品質。
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蹊(xī):小路。桃樹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它們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卻吸引人們紛紛前去欣賞採摘,以至在樹下自然踩出一條條小路來。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會贏得人們的敬仰。
5、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沒有恬淡寡慾的修養,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沒有寧靜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諸葛亮認為,修身治學應該首先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如果孤獨地學習,沒有朋友相互切磋,那麼就會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7、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一》)
指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8、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唐朝•杜荀鶴《涇溪》)
告誡人們,一帆風順時,不要自滿疏忽,而要小心謹慎。沉淪:指沉船、溺人。
9、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壞事即使很小也絕不要干,好事即使細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對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錯即改,無錯自勉。對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也應採取這種態度。
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辛勤操勞,艱苦奮斗,足以成就大業;貪圖安逸,放縱享樂,則必遭亡身之禍。
12、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說話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斷徹底,這是做人的准則和美德。
1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諫逐客書》)
讓:拒絕,舍棄。就:成就。原喻指要廣納人才,才能成就大業。也可喻指博學多聞,才有更深的造詣。
14、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盧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則不如梅花香。現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15、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與,交付。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豈能因為有禍患而逃避,有幸福就爭搶呢?詩句表現了林則徐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懷。
16、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漢樂府古辭《君子行》)
在瓜田裡不要彎身提鞋(免得別人誤認為是摘瓜)。在李樹下不要舉手正帽(免得別人誤認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懷疑的地方要謹慎,注意檢點規范自己的行為。
17、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論語》)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這兩句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
景行(háng):大路。止:語助詞,無義。兩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盡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順利通行。後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為光明正大。句意為:品德像山一樣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敬仰他;行為光明正大的人,就會有人效法他。
19、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
擎(qíng):往上托,舉。擎雨蓋,指荷葉,因它像撐開的雨傘。兩句的意思是:荷花衰敗,那高擎如傘的荷葉也隨之枯萎;可菊花凋謝,卻還留下了在嚴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椏。詩句以荷襯菊,表達了對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欽佩之情。
20、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
寧願在枝頭含著芳香死去,也不為凜冽的北風所吹落。詩人借菊詠懷,抒發堅守節操,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
2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
做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麼能行。意為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君子幫助別人成就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
2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24、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資治通鑒》)
善於借鑒別人的經驗教訓來對照自己的言行,就會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25、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毛詩•序》)
提意見的人沒有罪過,聽意見的人,可引以為戒。
26、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
正確地批評我的錯誤的人,是我的老師;恰當肯定我的優點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諛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賊寇。這是荀子處世做人的原則,時過千年,仍值得我們借鑒。
27、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晶瑩如冰的心藏於內,高潔如玉壺之形現於外,比喻為人內外純潔,品質高尚。
28、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劉禹錫《浪淘沙》)
比喻清白正直之士,雖一時被誣陷,但歷盡千辛萬苦,其崇高品德終究會被人們認識的。現用以說明凡事經過艱苦努力,終能獲得寶貴成果。
29、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元朝•王冕《墨梅》)
這是通過自畫的墨梅表現出作者清高絕俗的節操。
30、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唐•劉禹錫《酬樂天》)
桑榆:日落時,其餘光留於桑榆之上,故桑榆指晚暮,也借指人的晚年。本句借絢麗的晚霞為喻,用勸勉的口吻,表現出老當益壯,力求進取的精神。
④ 求一篇寫道德的文言文,80字以內。或者80字以內的幾句道德名言也行
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馬克思
微笑乃是具有多重意義的語言。——施皮特勒
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有一禁誡:勿發脾氣。 ——愛默生
好脾氣是一個人在社交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 ——都 德
無論你怎樣地表示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 ——培 根
我們現在必須完全保持黨的紀律,否則一切都會陷入污泥中。 ——馬克思
在你發怒的時候,要緊閉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氣。 ——蘇格拉底
自己不能勝任的事情,切莫輕易答應別人,一旦答應了別人,就必須實踐自己的諾言。——華盛頓
如果我們想交朋友,就要先為別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時間、體力、體貼、奉獻才能做到的事。 ——卡耐基
原諒敵人要比原諒朋友容易。 ——狄爾治夫人
對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對自己的不尊敬。 ——惠特曼
一個人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保 羅
忍耐是求學最主要的成果。——薩爾丹
心靈純潔的人, 生活充滿甜蜜和喜悅。 ——列夫·托爾斯泰
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沒有什麼可憂慮的了;只要不因憤怒而誇大事態,就沒有什麼事情值得生氣的了。 ——屠格涅夫
習慣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會變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 ——奧古斯丁
人喜歡習慣,因為造它的就是自己。 ——蕭伯納
受惠的人,必須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則不可記住它。 ——西塞羅
習慣,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它的奴隸。 ——高 汀
容易發怒,是品格上最為顯著的弱點。 ——但 丁
不要對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謹慎而堅定。 ——德謨克里特
你要記住,永遠要愉快地多給別人,少從別人那裡拿取。 ——高爾基
應當在朋友正是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不可在事情無望之後再說閑話。 ——伊索
心胸開闊:不要為令人不快的區區瑣事而心煩意亂,悲觀失望。 ——富蘭克林
對一個尚未成熟的少年來講,壞的夥伴比好的老師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伊 索
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能讓習慣支配人,一個人不能去掉他的壞習慣,那簡直一文不值。 ——奧斯特洛夫斯基
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孟德斯鳩
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但丁
害羞是畏懼或害怕羞辱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為。 ——斯賓諾莎
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德謨克利特
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羅曼·羅蘭
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高爾基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過受到的誘惑不足而已;這不是因為他們生活單調刻板,就是因為他們專心一意奔向一個目標而無暇旁顧。 ——鄧肯
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 ——列夫·托爾斯泰
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契訶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馬克思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會偷竊,可是,即使把百萬金元給了盜賊,也沒法兒指望他從此不偷不盜。 ——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能,舉起了它的旗幟,於是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正義感在現實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黑格爾
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
貝多芬
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狄德羅
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貝多芬
裝飾對於德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 ——盧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 ——盧梭
讓我們把不名譽作為刑罰最重的部分吧! ——孟德斯鳩
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 ——誇美紐斯
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 ——誇美紐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爾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培根
陰謀陷害別人的人,自己會首先遭到不幸。 ——伊索
我們有力的道德就是通過奮斗取得物質上的成功;這種道德既適用於國家,也適用於個人。 ——羅素
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飢寒。 ——薩迪
奢侈總是跟隨著淫亂,淫亂總是跟隨著奢侈。 ——孟德斯鳩
奢侈的必然後果——風化的解體——反過來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盧梭
禮儀的目的與作用本在使得本來的頑梗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尊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 ——約翰·洛克
禮貌使人類共處的金鑰匙。 ——松蘇內吉
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薩迪
不論你是一個男子還是一個女人,待人溫和寬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稱。一個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斷,決不等於用拳頭制止別人發言。 ——薩迪
火氣甚大,容易引起憤怒底煩擾,是一種惡習而使心靈向著那不正當的事情,那是一時沖動而沒有理性的行動。 ——彼得·阿柏拉德
青年人應當不傷人,應當把個人所得的給予各人,應當避免虛偽與欺騙,應當顯得懇摯悅人,這樣學著去行正直。 ——誇美紐斯
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約翰·洛克
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孟德斯鳩
壞事情一學就會,早年沾染的惡習,從此以後就會在所有的行為和舉動中顯現出來,不論是說話或行動上的毛病,三歲至老,六十不改。 ——克雷洛夫
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 ——梅里美 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 ——岡察爾
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達爾文
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 ——泰戈爾
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羅素
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里毀滅了自己。 ——莎士比亞
凡過於把幸運之事歸功於自己的聰明和智謀的人多半是結局很不幸的。 ——培根
謙虛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孟德斯鳩
一種美德的幼芽、蓓蕾,這是最寶貴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這就是謙遜;有了這種美德我們會其樂無窮。 ——加爾多斯
謹慎比大膽要有力量得多。 ——雨果
切忌浮誇鋪張。與其說得過分,不如說得不全。 ——列夫·托爾斯泰
成功的第一個條件是真正的虛心,對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見,只要看出同真理沖突,都願意放棄。 ——斯賓塞
謙遜可以使一個戰士更美麗。 ——奧斯特洛夫斯基
國民的感情中最難克服的要數驕傲了,隨你如何把它改頭換面,與之斗爭,使之敗陣,撲而滅之,羞而辱之,它還會探出頭來,顯示自己。 ——富蘭克林
當我們是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近於偉大的時候。 ——泰戈爾
自負對任何藝術是一種毀滅。驕傲是可怕的不幸。 ——季米特洛夫
真正的謙虛只能是對虛榮心進行了深思以後的產物。 ——柏格森
我要做的事,不過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播種的莊稼而已。 ——歌德
謙虛的學生珍視真理,不關心對自己個人的頌揚:不謙虛的學生首先想到的是炫耀個人得到的贊譽,對真理漠不關心。思想史上載明,謙虛幾乎總是和學生
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謙虛則成反比。 ——普列漢諾夫
無論在什麽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 ——巴甫洛夫
啊!誇獎的話,出於自己口中,那是多麽乏味! ——孟德斯鳩
我們各種習氣中再沒有一種象克服驕傲那麽難的了。雖極力藏匿它,克服它,消滅它,但無論如何,它在不知不覺之間,仍舊顯露。 ——富蘭克林
當我歷數了人類在藝術上和文學上所發明的那許多神妙的創造,然後再回顧一下我的知識,我覺得自己簡直是淺陋之極。 ——伽利略
要在座的人都停止了說話的時候,有了機會,方才可以謙遜地把問題提出,向人學習。 ——約翰·洛克
不謙虛的話只能有這個辯解,即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 ——富蘭克林
一切真正的和偉大的東西,都是純朴而謙遜的。 ——別林斯基
有了一些小成績就不求上進,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上一個階梯,這固然很好,只要還有力氣,那就意味著必須再繼續前進一步。 ——安徒生
大多數的科學家,對於最高級的形容詞和誇張手法都是深惡痛絕的,偉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謙虛謹慎的。 ——貝弗里奇
構成我們學習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貝爾納
懶於思索,不願意鑽研和深入理解,自滿或滿足於微不足道的知識,都是智力貧乏的原因。這種貧乏通常用一個字來稱呼,這就是"愚蠢"。 ——高爾基
偉大的人是決不會濫用他們的優點的,他們看出他們超過別人的地方,並且意識到這一點,然而絕不會因此就不謙虛。他們的過人之處越多,他們越認識到他們的不足。 ——盧梭
我們的驕傲多半是基於我們的無知! ——萊辛
一個人如果把從別人那裡學來的東西算作自己的發現,這也很接近於虛驕。 ——黑格爾
蠢材妄自尊大,他自鳴得意的,正好是受人譏笑奚落的短處,而且往往把應該引為奇恥大辱的事,大吹大擂。 ——克雷洛夫
無論在什麽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一切。不管人們把你們評價的多麽高,但你們永遠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是個毫無所知的人。 ——巴甫洛夫
決不要陷於驕傲。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在應該同意的場合固執起來;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拒絕別人的忠告和友誼的幫助;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喪失客觀標准。 ——巴甫洛夫
不管我們的成績有多麽大,我們仍然因該清醒地估計敵人地力量,提高警惕,決不容許在自己的隊伍中有驕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緒。 ——斯大林
最大的驕傲於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靈的最軟弱無力。 ——斯賓諾莎
驕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對於那最以德性受人稱贊的人便最懷忌恨。 ——斯賓諾莎
由於痛苦而將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 ——斯賓諾莎
自卑雖是與驕傲反對,但實際卻與驕傲最為接近。 ——斯賓諾莎
顯而易見,驕傲與謙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們有同一個對象。這個對象就是自我。 ——休謨
我首先要求諸君信任科學,相信理性,信任自己,並相信自己。 ——黑格爾
無論是別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劣的事情:最要緊的是自尊。 ——畢達哥拉斯
禮儀不良有兩種:第一種是忸怩羞怯;第二種是行為不檢點和輕慢;要避免這兩種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這條規則,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別人。 ——約翰·洛克
品德 的名言
道德是真理之花。
——雨 果
美德的本身就是它的報酬。
——達拉頓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愛。
——雪 萊
美德是一種戰爭狀態,我們生活於其中,就要常常與自己作斗爭。
——盧 梭
臉紅是美德的顏色。
——泰雲納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留傳到遼遠的後世。
——莎士比亞
真正的美德就象河流一樣,越深越無聲。
——哈利法克斯
無論你出身高貴或者低賤,都無關宏旨。但你必須有做人之道。
——歌 德
即使品德穿著襤褸的衣裳,也應該受到尊敬。
——席 勒
當你往前走的時候,要一路撒下花朵,因為同樣的道路你決不會再走第回。
——歐 文
達到完美,不在已無可增添,而在已無可裁減。
——佚 名
善良的人總是把自己說得卑劣。
——霍 桑
你自己看哪個好....
⑤ 品德古詩文名句
《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專主的啟蒙教屬材。《朱子家訓》僅634字,精闢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
作品名稱
朱子家訓
作品別名
朱子治家格言/朱伯廬治家格言
創作年代
清
文學體裁
文言文
作 者
朱柏廬
⑥ 關於論述道德的古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淮南子:"名與道不兩明.人受名,則道不用;道勝人,則名息矣.道與人競長,章人者,息道者也.人章道息,則危不遠矣.故世有盛名,則衰之日至矣.欲屍名者,必為善;欲為善者,必生事.事生,則釋公而就私,背數而任已.欲見譽於為善,而立名於為質,則治不修故,而事不須時.治不修故,則多責;事不須時,則無功.責多功鮮,無以塞之,則妄發而邀當,妄為而要中.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責;事之敗也,不足以敝身.故重為善若重為非,而幾於道矣."
孔子的名言
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5、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還有先秦諸子論德八則
http://..com/question/33437955.html?si=3
⑦ 孟子關於思想道德的古文
1、道,可道,非常道。
2、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4、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5、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
6、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7、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8、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9、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10、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11、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2、上善若水。
13、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14、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15、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16、生而不有,長而不宰。是為玄德。
17、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8、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19、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
20、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21、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22、致虛極,守靜篤。
23、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24、見素抱朴,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25、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26、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27、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28、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2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3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1、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32、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33、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神明。
34、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35、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36、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37、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38、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3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0、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4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42、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43、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44、柔弱勝剛強。
45、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6、不欲以靜,天地將自正。
47、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48、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49、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50、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⑧ 寫人品德的古文名句,帶作者
清代 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賞析:
首聯是說:我以微薄的力量為國擔當重任,早已感到疲憊。如果繼續下去,再而衰,三而竭,無論自己衰弱的體質還是平庸的才幹必定無法支持。這與孟浩然的「不才明主棄」、杜牧的「清時有味是無能」等句同一機杼,都是正話反說、反言見意之辭。
頷聯若用現代語言表達,即「只要有利於國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為害怕災禍而逃避呢。」此聯已成為百餘年來廣為傳頌的名句,也是全詩的思想精華之所在,它表現了林則徐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誠無私的愛國情操。「生死以」,語出《左傳·昭公四年》:鄭國大夫子產因改革軍賦制度受到別人毀謗,他說:「苟利社稷,死生以之。」這里的「以」字原意是「為」、「做」或「從事」,准確地理解它的含義才能讀懂全詩。
頸聯從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氣和、逆來順受,其實心底卻埋藏著巨痛,細細咀嚼,似有萬丈波瀾。「謫居」,意為罷官回鄉或流放邊遠地區。按封建社會的慣例,大臣無論受到什麼處分,只要未曾殺頭,都得叩謝皇恩浩盪。這就像普希金筆下那個忠心耿耿而無端受責的俄國老奴對暴戾的主子說的話一樣:「讓我去放豬,那也是您的恩典。」接下來是說:「到邊疆做一個多干體力活、少動腦子的『戍卒』,對我正好是養拙之道。」「剛」,即「剛好」、「正好」。也就是說:「您這樣處理一個罪臣再合適不過了。」
尾聯從趙令《侯鯖錄》中的一個故事生發而來:宋真宗時,訪天下隱者,杞人楊朴奉召廷對,自言臨行時其妻送詩一首雲:「更休落魄貪杯酒,亦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楊朴借這首打油詩對宋真宗表示不願入朝為官。林則徐巧用此典幽默地說:「我跟老伴開玩笑,這一回我也變成楊朴了,弄不好會送掉老命的。」言外之意,等於含蓄地對道光帝表示:「我也伺候夠您了,還是讓我安安生生當老百姓吧。」封建社會中的一位大忠臣,能說出這樣的牢騷話來,也就達到極限了。我們認真體味這首七律,當能感覺出它和屈原的《離騷》一脈相通的心聲。
對仗工穩而靈活,是此詩寫作技巧上的一個特點。如,以「國家」對「禍福」,以「生死」對「避趨」,按詞性來說,都是正對。「生死以」的「以」字作「為」解,是動詞;而「之」字是虛詞。作者既用「以」字的實詞義表達思想內容,又借它的虛詞義來與「之」字構成對仗,顯示了駕馭文字的深厚動力。
⑨ 關於古文的道德名言(古詩一類)
1.《列女操》唐. 孟郊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貞女貴徇夫,捨生亦如此。
波瀾誓不回起,妾心古井水。答
這是一首頌揚貞婦烈女的詩。以梧桐偕老,鴛鴦雙死,比喻貞婦殉夫。表達詩人堅守節操,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之品行。不過它是維護封建禮教道德的,是屬於封建,應予批判。
2.《贈孟浩然》唐. 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全詩推崇孟浩然風雅瀟灑的品格。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貴品行;尾聯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