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動立法主要內容
❶ 國際勞動立法起源的時間和地點
勞動法起源於工業文明,1802年,英國里程碑式的建立了「學徒健康及道德法」,以後,西方各國相繼通過了許多保護青工限制工時的法案。在美國,1929年經濟蕭條時期才建立的,其基本穩定在1950—1960年代前後。因為社會主義國家勞動保障的巨大優越性的對比,和內外壓力。迫使美國更多地採取勞動法的保護。
❷ 積極踐行國際勞動和人權標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勞動法中有多種情況下,解除勞動合同是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的。
1.企業單方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以不恰當的理由通知員工,解除合同;沒有按照法定程序解除勞動合同的。各種非法定理由。
2.企業認為員工不勝任本職工作,又能證明員工不勝任的,經過轉崗或者培訓,仍然不能勝任的。解除合同是可以的,但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3.員工生病過了醫療期仍然無法參加工作的,也不能由企業安排的工作的,企業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4.合同期滿,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員工要求續簽合同,而企業不續簽的,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不知道以上您符合那種情況。
如果僅僅是勞動合同到期,公司不再續簽了,你是可以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的。經濟補償金的標准,相信大家都知道吧,滿一年一個月。
另外還需要說一點,如果是違法解除合同的話,不僅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同時還需要支付雙倍的賠償金。希望以上對你有點幫助。
❸ 簡述進入20世紀後,各國勞動立法的主要內容
1.工時立法
2.帶薪年休假立法
3.最低工資立法
4.職業安全與衛生立法
5.社會保險法
6.勞動合同法
7.關於調整勞資關系,處理勞動爭議的立法
8.前蘇聯和東歐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勞動立法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發生了變化
❹ 國際勞動公約的內容是什麼
國際勞動公約
建築業安全衛生公約
勞動行政管理公約
准予就業最低年齡公約
就業政策公約
作業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公約
(殘疾人)職業康復和就業公約
三方協商促進履行國際勞工標准公約
對男女工人同等價值的工作付予同等報酬公約
第80號公約
確定準許使用兒童於工業工作的最低年齡公約
各種礦場井下勞動使用婦女公約
船舶裝卸工人傷害防護公約
航運的重大包裹標明重量公約
制訂最低工資確定辦法公約
海員遣返公約
海員協議條款公約
本國工人與外國工人關於事故賠償的同等待遇公約
在海上工作的兒童及未成年人的強制體格檢查公約
確定準許使用末成年人為扒炭工或司爐工的最低年齡公約
工業企業中實行每周休息公約
農業工人的集會結社權公約
確定準許兒童在海上工作的最低年齡公約
❺ 勞動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勞動法來(labour law),是調整勞動源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這些法律條文跟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息息相關。這些法律條文規管工會、僱主及雇員的關系,並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我國的勞動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最新立法為2008年的《勞動合同法》,需配合使用)
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方針政策及錄用職工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與解除程序的規定;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辦法;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制度;勞動報酬制度;勞動衛生和安全技術規程等。
❻ 國際勞動立法的形式有哪些
國際勞動立法的形式主要包括兩大類:
一是來源於國際勞工組織的國際勞動立法,包括:①國際勞工組織章程;②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
二是來源於非國際勞工組織的國際勞動立法。國際勞動立法的主要內容包括:①基本權利方面;②就業政策方面;③工作條件方面;④社會保障方面;⑤女工、童工、未成年工、老年工人以及特殊工人的勞動保護、勞動福利等公約和建議書;⑥勞動關系方面;⑦勞動管理方面。
我國政府已批准了哪些國際勞工公約?新中國成立以前,國民黨政府從1930年起先後批准了14個國際勞工公約。1984年我國政府決定予以承認。另外我國政府又批准了3個國際勞工公約,它們是:①1987年批準的《殘疾人職業康復與就業公約》;②1990年批準的《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約》;③1990年批準的《三方協商促進貫徹國際勞工標准公約》。
❼ 國際勞動立法范圍(形式)
廣義:
⑴ 國際勞工組織的章程、公約和建議書
⑵版 聯合國和區域性的公約或權者協定
⑶ 國與國之間的雙邊協定。
狹義:一般指國際勞工組織章程、國際勞工公約、國際勞工建議書。國際勞工公約、國際勞工建議書也合稱國際勞工標准。
❽ 試述自由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勞動立法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主要內容:長時間工作制無福利 特點:強制性
主要內容:八小時工作制有福利 特點:人性化
❾ 國際勞動立法的主要形式包括
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是國際勞動立法的主要形式,是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立法原則版以及<<費城宣言權>>而制定的.公約一經會員國批准,就對批准國具有約束力,建議書對成員國沒有約束力,職工各國在制定本國有關勞動法律時參考.公約和建議書提出的勞動立法標准,對成員國制定或修改本國勞動立法產生明顯推動作用,成為勞動立法的重要參考依據,並對推動各國勞動立法趨向協調起著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