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行政法學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學是以行政法以及行政相關的社會關系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法律學科。
1、分類不同
行政法是法律規范。
行政法學是一門獨立的法律學科。
2、涵義不同
行政立法的涵義:行政立法是一種抽象的行政行為,其所針對的對象具有不特定性。行政立法是委託立法或叫准立法。
從行使職能的機關的性質著眼,說明行政的含義的,是形式意義上的行政。從國家職能的性質著眼,說明行政的含義的,則是實質意義上的行政。
(1)國家行政法學擴展閱讀:
許可權
(1) 國務院的行政立法許可權:
a) 為領導和管理各項行政工作制定和發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
b) 尚未立法的事項先行制定行政法規。
c)憲法和法律規定范圍內批准。
(2)國務院各部門的行政立法許可權: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3)地方政府的行政立法權:
依據地方組織法和相關法律,深圳、汕頭、珠海和廈門有地方規章的制定權。
(4) 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行政立法許可權:
制定行政政策,發布行政命令和制定行政法規並頒布執行。
B. 行政法學的基礎系列
書名:行政法學 21 世紀法學基礎課系列
圖書編號:315266
出版社:北大
定價:29.0
ISBN:730103401
作者:羅豪才
出版日期:2001-09-02
版次:1
開本:16開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行政法的概念
一、行政的涵義
二、行政權力與公民權利
三、行政法的概念
四、行政法的淵源
五、行政法的分類
六、行政法的特點
第二節行政法關系
一、行政法律關系
二、監督行政法律關系
第三節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一、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涵義
二、行政合法性原則
三、行政合理性原則
四、行政應急性原則
第四節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二、行政法的作用
第五節行政法學的發展及其學科體系
一、行政法與行政法學
二、國外行政法學的發展概況
三、我國行政法學的發展概況
四、本書的體系安排
第二章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第一節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概述
一、行政主體
二、行政相對方
第二節國家行政機關
一、國家行政機關的概念、性質和特徵
二、國家行政機關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三、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國家行政機關
第三節被授權的組織和被委託的組織和個人
一、行政授權和行政委託
二、行政機關以外行政主體的具體形態
三、被委託的組織和個人
第四節公務員
一、公務員的概念和范圍
二、公務員法律關系
三、公務員的權利
四、公務員的義務
五、公務員的責任
第五節行政相對方
一、實體法上的地位
二、程序法上的權利
第三章行政行為概述
第四章抽象行政行為
第五章具體行政行為
第六章行政合同
第七章行政指導
第八章行政程序法
第九章行政違法與行政責任
第十章行政賠償
第十一章行政復議
第十二章司法審查
附錄
主要參考書目
C. 憲法學和行政法學什麼方向好
憲法學方向的理論性強,但是內容不是特別艱澀。就業面窄,除了學術、公專權力機關,屬似乎沒有別的對口的地方。行政法理論性、實踐性都很強,內容有些比較艱澀難懂。就業面比憲法學方向寬,但和民商法相比還是很窄。除了學術、公權力機關外,還可以去當律師。有些國企、外企也要學行政法的。
D. 行政法律有哪些
行政法律有抄《行政許可法》襲、《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公務員法》、《治安管理處罰法》,還有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等。
E. 法學研究生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主要就業方向有哪些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考研熱門院校
1、中國政法大學
2、中國人民大學
3、北京大學
4、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5、吉林大學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考研畢業主要到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學校或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考研畢業就業分布最多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廣州、深圳、珠海、上海、北京、武漢等城市。
(5)國家行政法學擴展閱讀: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是部門法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屬公法范疇。
憲法學是以國家根本法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科學。它通過對憲法的基本要領和基本原則、公民基本權利義務以及國家根本制度等問題的研究,為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的公務活動、其他部門法學和政治學等學科的研究提供理論指導。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
行政法學是以行政法規范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科學。它通過對行政法的概念、原則及其所確定的關系和相關制度等問題的研究,為監督和維護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提供理論指導,為行政法治服務。在50年代,本學科統稱「國家法」。後來分為憲法學和行政法學並列的兩個二級學科。1997年修改培養研究生專業目錄,將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會合為一個學科。
F. 中國著名的行政法學家都有哪些
行政法論叢第11卷,《中國行政法學研究報告》中有詳細介紹。
G. 行政法的分類
1、以行政法的作用為標准,行政法規范可分為下述三大類:
(1)關於行政組織的法律規范。這類規范又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有關行政機關的設置、編制、職權、職責、活動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規范,其中職權、職責規范是行政組織法規范的核心。
再一部分是有關國家行政機關與國家公務員雙方在錄用、培訓、考核、獎懲、晉升、調動中的權利(職權)、義務(職責)關系的法律規范。
(2)關於行政行為的法律規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雙方權利(職權)、義務(職責)關系的法律規范。這類規范數量最多,涉及面最廣。
(3)關於監督行政權的法律規范,即監督主體對行政權進行監督的法律規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監察、行政審計、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賠償等法律規范。這一類規范數量雖不是最多,但十分重要,是行政法律制度的重點之一。
2、以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范圍為標准,行政法可分為:
(1)一般行政法:是對一般的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加以調整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行政法基本原則、行政組織法、國家公務員法、行政行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監督法、行政救濟法等。
一般行政法調整的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范圍廣,覆蓋面大,具有更多的共性,為所有行政主體所必須遵守。
(2)部門行政法:是對部門行政關系加以調整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如經濟行政法、軍事行政法、教育行政法、公安行政法、民政行政法、衛生行政法等。在行政法學上,人們通常在行政法總論中研究一般行政法,而在行政法分論中研究部門行政法。
(7)國家行政法學擴展閱讀:
行政法是規定國家行政主體的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法制監督,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系統。
行政法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大部分:
(一)行政組織法;
(二)行政行為法;
(三)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
行政法的這三個部分分別調整著不同的行政關系:
行政組織法主要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行政行為法,主要調整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主要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補充定義:行政法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H. 行政法律法規有哪些
行政法規的立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九條 第一款明確規定: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因此,制定行政法規是憲法賦予國務院的一項重要職權,也是國務院推進改革開放,組織經濟建設,實現國家管理職能的重要手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第五十六條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第五十七條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組織起草。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為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應當向國務院報請立項。
第五十八條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第五十九條行政法規起草工作完成後,起草單位應當將草案及其說明、各方面對草案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和其他有關資料送國務院法制機構進行審查。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向國務院提出審查報告和草案修改稿,審查報告應當對草案主要問題作出說明。
第六十條行政法規的決定程序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六十一條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
最主要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上面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還有很多.很多。詳細請進入「中央政府網」-法律法規-行政法規。
I. 行政法學的涵義
行政抄的英文表達是Administration ,其涵義除了行襲政外,還有管理、執行、實施等意義。由此可見,執行、管理是行政的一項最基本的涵義。 在行政法學領域中,學者們一般從以下四種不同的路徑來界定行政的含義: 第一種,從行政內涵與外延范圍大小的不同進行界定。 依此方法,行政的概念有廣義、狹義和最狹義的區分。廣義的行政認為國家的一切活動和作用都是行政。狹義的行政觀把國家的活動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國家意志的制定和表達,另一部分是國家意志的執行和推行,行政便是後一部分的國家活動。最狹義的行政認為行政就是除立法、司法之外的一切國家活動。 第二種,從消極的和積極的不同的定義方法進行界定。 第三種,特徵描述說。通過對行政進行描述性說明來界定行政。 第四種,從形式意義和實質意義的行政的區分進行界定。 從行使職能的機關的性質著眼,說明行政的含義的,是形式意義上的行政。從國家職能的性質著眼,說明行政的含義的,則是實質意義上的行政。 本書認為行政就是行政主體運用行政權,作用於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的活動。由此可知,行政是行政主體的活動,但不是行政主體的所有活動。
J. 三大行政法學流派是什麼
一、三大行政法流派 : 控權論學派、平穩論學派、管理論學派。
二、各自的主張和內容:
1、控權版論學權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控制行政主體的權力,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權益免受行政主體濫用行政職權行為的侵害,以建立和維護自由,民主和人權保障的法的秩序。
2、平衡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應盡可能"在總體上平衡行政主體與相對主的權利義務關系,兼顧公共利益和人人利益",以建立維護民主和效率有機統一和協調的法的秩序。
3、管理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規范行政相對人的行為,保障行政管理的順利進行,以建立和維護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實現管理任務的法的秩序。
三、行政法學是以行政法以及行政相關的社會關系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法律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法律學科,行政法學主要研究行政法產生和發展的規律,行政法的本質、內容和形式,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國家行政管理關系以及在這種關系中當事人的地位,由此確立行政法的原則、原理和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