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的邀請

法學的邀請

發布時間: 2022-02-05 18:07:06

民法學的關於要約邀請

要約邀請又稱為」要約引誘「,根據《合同法》第15條的規定,它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
所以,針對要約邀請做出的回應,不可能是承諾,只能是要約。

Ⅱ 大專考研考華東政法的法學碩士邀請明白人解答

我覺得你有這時間還不如本科讀出來,然後直接考研,以同等學力考研的話,很困難……各方面的要求很嚴格,華東政法的同等學力要求考6們與相關的主幹課程,有的學校要考8們,難啊!
關鍵是你考研畢業之後拿不到碩士學位,只有研究生畢業證書,你去研究生網看看吧,上面有國家規定的,下面就是各所院校的錄取條件……

Ⅲ 一個法律問題 要約 和 要約邀請

要約和要約邀請的區別在於:
1、要約是當事人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以訂立合同為直接目的;要約邀請是希望對方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
2、要約大多數是針對特定的相對人的,往往採用對話和信函的方式;而要約邀請一般是針對不特定的相對人的,故往往通過電視、報刊等媒介手段。
3、要約的內容必須具備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件,如明確的標的額、標的物數量、質量、價款報酬、履行期限等;而要約邀請則不具備這些條件。

所謂要約邀請,又稱引誘要約,是指一方邀請對方向自己發出要約。通常情況下,廣告被認為是一種要約邀請。但是在特定的情況下,廣告也可被視為要約,從而對廣告發布者具有約束力。

比如在購房糾紛,如果法院認定房屋銷售廣告屬於要約,消費者據其購買了房屋,其內容就應該構成房屋買賣合同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開發商沒有實現廣告中的承諾,則應視為開發展違約;如果法院認定房屋銷售廣告屬於要約邀請,則廣告的內容就不能當然地作為合同的一部分,僅能作為一種參考,並不具有約束力,如果開發商沒有實現銷售廣告中的承諾,即使消費者確實是因為相信廣告內容而購買的房屋,也不能因此主張開發商的行為構成違約。由此可見,廣告到底是要約邀請還是要約,對消費者而言至關重要。

針對你的問題,首先商場里明碼標價的商品是要約行為這一點應該無須解釋了,他的發生是消費者已經來到了商場的前提下,商家受陳列的商品的價格、保質期、剩餘數量等詳細具體的信息的約束,如果缺貨了會做上「賣完」的提示,消費者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要約(即付款),合同成立。 而商場派發的傳單,屬廣告行為,消費者對於其信息只能起到參考作用,具體的信息如數量、保質期等是不明確的,在有限的信息下不能構成商家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簡單來理解,如果傳單是要約(即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消費者接受要約去商場購物,而商場沒有貨了,那商場就需要對消費者信賴利益(先合同義務)的損失進行賠償了,這樣明顯是不合情理的。
但廣告屬於要約邀請也不是絕對的,關鍵的區別點還在於廣告的內容是否詳盡,導致消費者完全可以根據其訂立合同。以上個人間接,希望有助於理解。

Ⅳ 要約和要約邀請的區別

要約和要約邀請有什麼區別?
要約邀請只是引誘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在發出邀請要約邀請人撤回其中邀請,只要未給善意相對人造成信賴利益的損失,邀請人並不承擔法律責任,以下四個法律文件為要約邀請: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
大家進行商務談判簽合同的過程中,時常能聽一些詞像是要約、承諾、要約邀請等等,這些詞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很常用,如果不是特意了解過有相關的知識積累,常常不知道什麼意思或者將他們弄混。下面我為大家說一下我國要約和要約邀請定義以及它們的區別。
一、要約和要約邀請有什麼區別
1、要約邀請是指一方邀請對方向自己發出要約,而要約是一方向他方發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要約邀請是一種事實行為,而非法律行為。要約是希望他人和自己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是法律行為;
3、要約邀請只是引誘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在發出邀請要約邀請人撤回其中邀請,只要未給善意相對人造成信賴利益的損失,邀請人並不承擔法律責任,以下四個法律文件為要約邀請: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
要約邀請,又稱引誘要約,是指一方邀請對方向自己發出要約。從法律性質上看,要約是當事人旨在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它是一經承諾就產生合同的可能性,所以,要約在發生以後,對要約人和受約人都應生一定的拘束力。如果要約人違反了有效的要約,應承擔法律責任。但要約邀請不是一種意思表示,而是一種事實行為,也就是說,要約邀請是當事人訂立的,有利於避免和減少因要約內容不全、市場環境變化等各種因素可能造成的對要約人的損害。尤其應該看到,既然合同成立後都允許當事人協議解除合同,那麼,在合同成立之前的要約行為也應可以撤銷。
二、要約
要約,是一方當事人以締結合同為目的,向對方當事人提出合同條件,希望對方當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一方稱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一方稱受要約人。
《民法典》(2021.1.1生效)第四百七十二條 【要約的定義及構成要件】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三、要約邀請
要約邀請又稱為」要約引誘「
要約邀請是當事人訂立合同的預備行為,只是引誘他人發出要約,不能因相對人的承諾而成立合同。在發出要約邀請以後,要約邀請人撤回其邀請,只要沒給善意相對人造成信賴利益的損失,要約邀請人一般不承擔責任。如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但商品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則視為要約。因為要約邀請只是作出希望別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因此,要約邀請可以向不特定的任何人發出,也不需要在要約邀請中詳細表示,無論對於發出邀請人還是接受邀請人,都沒有約束力。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三條 【要約邀請】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表示。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債券募集辦法、基金招募說明書、商業廣告和宣傳、寄送的價目表等為要約邀請。
商業廣告和宣傳的內容符合要約條件的,構成要約。

Ⅳ 邀請在法律上屬於什麼關系

要約邀請又稱為「要約引誘」,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要約邀請是當事人訂立合同的預備行為,只是引誘他人發出要約,不能因相對人的承諾而成立合同。要約邀請人在發出要約邀請以後撤回的,只要沒給善意相對人造成信賴利益的損失,要約邀請人一般不承擔責任。

Ⅵ 我收到一封邀請加入中國法學會的表格,如何填寫

首先要搞清是不是真實的,如果不是真實的,你填寫了豈不是透露了你的個人信息,建議你先和中國法學會聯系一下,不要用他提供的聯系電話,自己到網上搜搜她們的聯系方式,確定無疑了再考慮填寫,涉及個人信息的東西不要馬虎

Ⅶ 要約邀請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要約邀請不具有法律效力。要約邀請也稱要約引誘,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依此定義,要約邀請具有以下特點:(1)要約邀請是一種意思表示,故應具備意思表示的一般成立要件;(2)要約邀請的目的在於誘使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而非與他人訂立合同,故只是訂立合同的預備行為,而非訂約行為;(3)要約邀請只是引誘他人發出要約,既不能因相對人的承諾而成立合同,也不能因自己作出某種承諾而約束要約人,行為人撤回其要約邀請,只要沒有給善意相對人造成信賴利益的損失,不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七十三條 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表示。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債券募集辦法、基金招募說明書、商業廣告和宣傳、寄送的價目表等為要約邀請。商業廣告和宣傳的內容符合要約條件的,構成要約。

Ⅷ 法學的邀請怎麼樣

不知道是翻譯的問題還是原作者的寫作方式。有些語句甚是通順經典,頗有醍醐灌頂之感。而大幅段落反而顯得雜亂晦澀。而且外表如此舒適的裝幀,裡面的字實在太小。......

Ⅸ 請舉例解釋一下法律里的OFFER和invitation to treat.謝謝

哥們,要約和要約邀請是吧?幹嘛用英文呢,像我這樣博學的人不多啊!要約是要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邀請是邀請對方向你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如廣告。

熱點內容
李佳行政法精粹 發布:2025-02-07 01:14:10 瀏覽:532
婚姻法中關於性的認識 發布:2025-02-07 01:02:16 瀏覽:543
婚姻法解釋一不得已不知情 發布:2025-02-07 00:28:46 瀏覽:336
勞動合同法講座ppt 發布:2025-02-07 00:00:01 瀏覽:806
2017婚姻法婚前買房 發布:2025-02-06 23:41:18 瀏覽:868
怎麼樣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22:18:27 瀏覽:266
宋疃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22:11:37 瀏覽:186
泰州市姜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6 21:11:45 瀏覽:162
民事訴訟法監督程序 發布:2025-02-06 20:10:29 瀏覽:603
章程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2025-02-06 20:08:19 瀏覽: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