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律與道德的分離

法律與道德的分離

發布時間: 2022-02-05 22:25:46

A. 人性,道德,法律,三個不同層面如何統一起來

站在人性和道德的角度去考慮,拿了用了合情(勉強)合理。站在法律的角度去考慮,拿了用了不合法。並不是每件事情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做。『醫院不是慈善機構,沒錢病再重也不治』。先拿了用了看病動手術再說別的。但是干萬記牢,拿了別人的錢治病,別人受了損失傷害,說不定因失誤也在等這筆錢動手術呢,所以等於是救命錢救命大恩!過後要干方百計找到失主償還或加償這筆不屬於自己而因救急用了的『良心債』!

B. 法律與道德的相同點和異同點

1、法律和道德的相同點:

都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

2、法律和道德的不同點有:

(1)產生的起源不同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

道德是人類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自覺遵從主流行為規范的心理意識。

(2)執行的制度和力度不同

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代表國家意志的行為規范。

道德是依靠良好的習慣和良心來促使人們自覺遵守的一種行為准則。

(3)對違反者的處罰不同。

對於違反法律的行為,是通過行政處罰或刑法處罰;而對於違反道德的行為,只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和良心的譴責。

(2)法律與道德的分離擴展閱讀

1、法律是一種國家意志,它的實施就由國家強制力來保障。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是由專門的國家機關以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國家的強力部門包括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有組織的國家暴力。

法律還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為標準是按照法律規定所有公民一概適用的,不允許有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觸犯法律,便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對其教育,改良。

法律規范不同於其他規范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它的嚴謹性。它由特殊的邏輯構成。構成一個法律的要素有法律原則、法律概念和法律規范。每一個法律規范由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兩個部分構成。違反了相關的法律,就必須承擔相應的後果。

2、道德屬於倫理學范疇,其題材是人的活動或實踐,其目的是人的幸福。道德定律不是一個百分之百確定的定律,這是由於道德定律對應的題材本身的不確定性造成的。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具體來說,不可以強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

C. 為什麼一旦道德與法律分離,人們便在法律與道德的空白中迷失

道德與法律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不能把二者劃分開來,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道德與法律更是一個亘古不變的話題。從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再到現代社會國家機器與國家意識形態的結合實際上就是道德和法律的完美契合。通過歷史演進的客觀規律不難發現,從法律的產生,再到實現法治就是一個道德和法律相互演進的過程。而在漫長的歷史進化過程中,儒家的倫理道德對各個階段各個時期中國的法制建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倡導意義。

D. 法律應不應該與道德分離

應該,現在的制度就是這樣的。

E. 論述法律與道德的區別拜託各位了 3Q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法律與道德是法理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法學史上,圍繞這一問題曾展開過許多討論和爭論。一般而言,任何法學流派都承認法與道德是兩種聯系最為緊密的社會規范,但法律與道德既不合一,也非完全分離,兩者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系,在社會調整中具有同樣的重要意義。 中外法學家都承認法律與道德存在諸多共同點:第一,在關於人類共同生活的基本價值中,法律與道德擁有共同的基礎。第二,法律與道德均起源於風俗習慣。原始社會的道德與原始社會的風俗基本上是相通的,而人類最初的法律是由風俗習慣轉化而來。第三,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法律與道德對生活中的人都有約束作用,從而使人們的行為符合這一社會的特定需求。因此,法律與道德都是調整社會,使得社會有序化運行的規范性工具,所以在其規范性、目的性上兩者又有相同之處。第四,法律與道德都離不開民眾的認可。 法律與道德有上述的相同之處,但這並不意味著法律與道德是同一的。筆者贊同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的觀點,主張應當嚴格區分法律與道德。這是因為法律與道德有著巨大的差別:第一,從兩者的調整對象上來看,法律偏向於調整人們的外部行為。除了行為之外,法律不調整其他。而道德卻恰恰相反,它不僅要求人們的外部行為,更重要的是偏向於意向、動機和良心。它要求人們擯棄惡習,首先從心靈上作個高尚的人。對於思想上的邪惡是應當受到譴責的。第二,在法律調整的過程中,權利義務是相伴而生的,沒有無義務的權利,同樣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但是在道德中則更多的要求人們去遵守道德規范,人們卻不會因而獲得道德上的權利。在一定程度上,道德是沒有權利只有義務的。第三,法律的背後是國家的強制力,它意味著違背之後的制裁,「法律總體上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道德卻恰恰相反,它被遵守的力量源於主體對道德的信仰,源於內心的信念,而非外在的現實強制力。第四,法律除了在社會環境中自發產生並被國家認可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被人為制定出來的;而道德則純粹是社會的產物,它往往不是朝夕之間的結果,更多的是時間的積淀,是歷史的結晶。第五,法律要求明確一致,不可能含混與模稜兩可。而道德卻因個體的差異,所受教育的不同,所處社會環境的區別等等原因而產生巨大的差別。第六,法律操作的過程也就是法律程序進行的過程,法諺「程序先於實體」就是對其很好的反映。道德則不同,它只是要求憑借情感的好惡進行簡單的評判,沒有所謂的程序要求。因此,在評判過程中則多有流變以及個體、時間的差異,自然缺少了明確的預期。[

F. 法律能否約束道德行為

首先,法律是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法律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是階級專政的工具之一。憲法是國家法的基礎與核心,法律則是國家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可劃分為基本法律,如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商法、國際法等。普通法律,如商標法、文物保護法等。行政法規,是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規范的總稱。
其次,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是人本能的東西,更是後天養成的合乎行為規范和准則的東西。它是社會生活環境中的意識形態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線。
再次,法律與道德區別:
第一,產生的社會條件不同。道德與人類社會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階級和國家出現後才有的。
第二,表現形式不同。法律不論是成文法還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現出來,道德的內容則主要存在於人們的道德意識中,表現於人們的言行上。
第三,體系結構不同。法律是國家意志的統一體現,有嚴密的邏輯體系,有不同的位階和效力。道德雖然有共產主義道德、社會主義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樣的嚴謹的結構體系。
第四,推行的力量不同。法律當然主要是靠廣大幹部群眾自覺守法來推行,但也要靠國家強制力來推行;道德則主要靠人們內心的道德信念和修養來維護。
第五,制裁的方式不同。違法犯罪的後果有明確規定,是一種「硬約束」;不道德行為的後果,是自我譴責和輿論壓力,是一種「軟約束」。

G. 道德和法律分別存在哪些缺陷

法律和道德的缺陷
先說一下 這兩者本身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而法律(我們國家說是代表社會道德底線)其實只是管理國家的工具 是司法依據。
但是往往法律和社會道德的同步性是很高的(我們國家例外)一般情況下法律缺陷必然是道德缺陷
反過來不一定
但是中國的法律和道德的缺陷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 因為不是同步的
對於中國社會 中國法律表現很差 很不適應 反復更改
美國公司在渤海漏油 我們沒有法律去判
徐老太我們是反著判的
三鹿牛奶是合法的產品 只是違反了XX條例(當然如果違法那麼,執法力度有待商榷)
總之 道德的標准取決於個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追求
法律的標准取決於國家的道德修養和道德追求
中國的法律標准取決於我們偉大黨的道德修養和道德追求
所以 中國法律是最偉大 最神聖最不可侵犯的 也是最完美 而且沒有缺陷的

H. 讀完《法律與道德》讓我們學到了什麼

法律與道德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呢?普遍的觀點認為,法律與道德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 第一,法律與道德在內容上存在交叉重合的部分。我們都知道誠實信用既是大家公認的道德要求,也是白紙黑字的法律要求。第二,法律與道德可以相互促進。每個國家在立法時都會以道德的基本價值取向為導向,這點在書中闡述的非常明確:「法律必須和社會認同的倫理道德價值相吻合或基本一致,才能得到有效承認並進而化為社會生活中的規則,否則必然受到道德力量的抵制和威脅而使其『變成一個毫無意義的外殼」。 但是,法律與道德之間卻又存在著區別:第一,道德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屬於社會上層建築的一部分,它與法律作為兩個不同的社會規范體系,共同為經濟基礎服務。第二,法律與道德的作用方式不同。法律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通過他律的方式來發揮作用的,而道德則是藉助社會輿論、內心確信、傳統習俗等自律的方式發揮作用的。這也是兩者最顯著的區別。第三,法律與道德的規范范圍不同。法律規范人的外在行為,而道德規范人的內心活動。第四,法律是確定的、可預測的,是明確而專業的,而道德卻是相對模糊的。 龐德通過分析法律發展的歷史進程,認為:作為社會重要調控手段的法律與道德,在法律發展進程中經歷了一個相互混雜不分——逐步分離——部分融合的過程,其代表正是中國傳統法律、西方近代法律和現代的社會回應型法律。而從哲學層面而言,法律與道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法律是道德的一部分,是社會最低限度的道德准則。而就分析法學的角度而言,法律和道德有著各自管轄的領域,法律以理性為基礎,必須是確定且可預測的,但是在實踐中無法將二者絕然分離對立起來,而將二者完全等同起來也是錯的。針對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這種情況,他提出:要在實踐中尋求二者之間的平衡點,而最基本的准則就是個人權利的行使以不妨礙他人的自由為限。而且在立法和司法中,法律與道德一直無法截然分離開來,法律規則中包含著許許多多道德規范。 由此,我不由想到:中國的教育歷來就有強調德育的傳統,學之道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注重個人品德修養和道德教化。

I. 法律與道德界限是什麼

個人認為是會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受到法律的懲罰那就是違法,受不到法律的懲罰那就是道德問題。

熱點內容
怎麼樣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22:18:27 瀏覽:266
宋疃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22:11:37 瀏覽:186
泰州市姜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6 21:11:45 瀏覽:162
民事訴訟法監督程序 發布:2025-02-06 20:10:29 瀏覽:603
章程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2025-02-06 20:08:19 瀏覽:562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難證明 發布:2025-02-06 19:31:09 瀏覽:839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
法治限制黨 發布:2025-02-06 17:53:18 瀏覽:680
勞動法非定時工作制 發布:2025-02-06 17:25:21 瀏覽: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