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天下江平

法治天下江平

發布時間: 2022-02-06 12:08:35

A. 理性對待同情與批判作文

一項活動,四種行為。我們需要如馬雲般的領跑者,也同樣需
要雖不討好卻也至關重要的批判者。而我更希望,我們人人都能保
持冷靜的頭腦,做一個理性的批判者。
因為質疑批評,是使活動朝著正確方向進行的重要保證。我們
對一項活動的質疑和批評能夠引起引領者和追隨者的關注,從而進
行改進,甚至喚醒麻木的心靈,從而改變錯誤的觀念,找尋新的方
向。尼採在黑暗的中世紀高呼「上帝已死」和「重估一切價值」,
喚醒人們對人天性的渴望,從而沉重打擊了宗教神學的統治地位,
扭轉世界精神的發展方向。魯迅執筆為劍,直刺國民麻木的心臟。
他用他滿腔的愛國熱情,將熱血灑在中國大地上。雖然因個人力量
有限而無法拯救中國,但他仍激起了無數愛國志士投身革命,改變
中國向殖民地發展的軌跡。時至今日,道德滑坡造成了各種食品安
全事件,而一項由無良商家帶頭的不擇手段追逐利益的活動更是引
爆中國。此時,目光堅定且銳利的江平挺身而出,大聲批判不法商
家,高聲呼籲「法治天下」。從古至今,是這樣的冷靜批判者們一
次又一次地將世界拉回了正確的發展方向。
質疑批評,是使活動的本質更好體現的重要「顯影劑」。無論
是從方舟子的論戰還是從網友對「微信紅包」大討論的事情都可以
體現出正是各種各樣的質疑批評才使得一切活動的主題更加突出,
目的更加明確。同時也使得一些趁機從中獲利的不法之徒原形畢露
。國家決策,需要民眾廣泛參與,提供改善的建議,從而完善智力
支持系統。政府機關發起的活動也有各方各界的人進行監督。質疑
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可以從質疑聲中找回活動的本質,並確立明
確的目標。
然而,質疑與批評有時過於雜亂,因此反而會引發社會不必要
的驚慌和懷疑。對此,我認為,在提出質疑前一定要先對事件進行
了解,深入分析,最終得到正確的定論,才能做到冷靜的批判。柴
靜主講的《蒼穹之下》和之前的「冰桶挑戰」就是兩個很好的例子
。由於社會各方的猜疑和批評,雖然使得事件更像真相邁進了一步
,卻也使得活動偏移了本該有的方向,造成社會的不安。
做個理性的批判者,讓我們的社會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24

B. 雅典學園的學園歷程

2007年12月7日,雅典學園的前身法天下網站建立兩周年之際,法學教育界的泰斗和民事立法先驅江平先生為法天下題詞「法治天下·思想中國」,提出了法天下的思想理念。
2008年12月16日,法天下網站因「多次出現不符合相關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的文章」(據知情人士透露應該是指楊佳案)被北京網通(現為北京聯通)請出機房,這是法天下網站第一次被關閉。
2008年12月24日,平安夜之際,法天下伺服器從北京遷移到廈門後再次開放。
2008年12月25日,接上級部門(部委級)通知,法天下網站再次被關閉。從此法天下網站正式消失。
2009年1月4日,法天下網站易名為「雅典學園」重新開張。網站由原來的自由注冊改為經邀請才可加入。
2009年11月20日,因為伺服器機房硬體故障,雅典學園網站關閉。因當時「反低俗網站」整治行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眾多網友懷疑雅典學園網站遭第三次關閉。後經官方澄清,實屬硬體原因,跟政府監管無關。
2009年11月25日,雅典學園網站再次開通。
2012年4月12日,雅典學園再次被關閉。

C. 以第一人稱啞巴的作文

啞巴的生活


昨天李老師有布置了一個體驗日記:「不用嘴巴說話」。上午下課後,李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12:00-1:00,不許說話!」。嘿,這恐怕比上次的用一隻手做事難點了吧!你瞧,這不,同學們個個熱火朝天的說了起來,就是想爭取這幾分鍾時間大聲說話,待會兒呀,想說也不能說羅。
下面,就由我來給大家「放映」我們當啞巴的這幾個難忘有搞笑的五個鏡頭吧。
剛開始當啞巴,同學們很興奮,因為不能說話,只能做口型,或者發出奇怪的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個個像花果山上的猴子。
該吃午飯了,我們還是像往常一樣排隊打飯。不能說話真不方便,母丹把芋頭給我舀多了,可我不能「說」呀,只能做口型「多了多了!」我用誇張的口型重復了好幾遍,母丹最後還是一臉茫然的望著我,好象明白了我的意思,突然又給我添了一勺芋頭!「不是不是!是多了,不是少了!」我急得直跺腳。後面的同學可等不耐煩了,沖我又比劃又做口型:「快點快點!」我在十萬火急的情形下,只好自己動手把多餘的芋頭給舀了出去,急忙走了。
吃午飯時,常歆傑跑到講台上搞惡作劇,他用白粉筆在黑板上寫了6個大字:「李俊毫大笨蛋!!!」並沖李俊毫做著怪相,我們看了都哈哈哈大笑起來,我差點笑得噴飯。李俊毫也不是盞省油的燈,只見他象離弦的箭三步並做兩步就沖上了講台,一把抱住常歆傑就往講台下拖,常歆傑機靈的一轉身,但沒穩住,兩個人一起從講台上摔了下來,他們都臉紅脖子粗的做著口型比花著,大家都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想想李老師真是英明,如果不是他要求大家不能說話,那這兩個傢伙的音量啊,足以讓我們的整棟樓都震動!
我們全班「啞巴」這事兒,不知道被誰傳了出去,隔壁四六班的聞聲而來,門口有好幾個在張望呢。「你們班怎麼了?」付列欣端著洗碗盤在門口一邊小聲的問我一邊向教室里東張西望。怎麼回答她呢?用啞語吧。
「這是李老師布置的體驗作業。」我邊做口型邊打手勢說。
「嗯?噢??,你們班日記沒寫好,被李老師罰了?」,她吐了吐舌頭。
「不是,不是??」我的頭搖得象撥浪鼓。
「那是什麼呀?」她還是不明白的問。我都不知道怎麼回答她了。
「噢,我知道了,是你們班在做的游戲?或者是食物中毒?所以導致全體啞巴吧!」她自問自答起來。
天拉,她怎麼會有這么多離奇想法呀,我往周圍看了看,突然看見黑板上李老師寫的「不用嘴巴說話」幾個大字,便做手勢讓她看黑板,她才終於明白過來。
這次的啞巴體驗可嚴格了,誰說了話,都逃不過李老師的「順風耳」,如果被他抓住,後果啊不堪設想!可盡管這樣,自認為天下無敵手的鄧龍還是忍不住說了話,他沖冉雲鍾大聲的吼了一句「冉雲??」,鍾還沒說出來,李老師迅速轉過身來,裝成老贏的樣子去抓鄧龍,鄧龍見了趕緊捂住嘴巴拚命的逃跑,但最後還是成了李老師的手下「獵物」,鄧龍只好痛苦地自認倒霉了。
雖說成了啞巴,但還是要做清潔的吧。今天做清潔的組長是戴玉潔。平時,一般她都是大聲安排:「做清潔了!」大家都會按部就班的該做什麼做什麼了。可今天不行,不能用嘴說,怎麼辦呢?如果說出來,後果怎麼樣?和鄧龍一樣的下場。她想了個辦法,在本子上撕了一篇紙,在上面寫了3個字「做清潔!」。她拿著這張紙給該她這個組的組員們看,一圈跑下來,累得夠嗆,可這么累到最後發現還是少了一個人,冉雲鍾沒在教室里。
1:00終於到了,當「啞巴」這個體驗也結束了。一個小時的「啞巴」生活讓大家都筋疲力盡了,雖然累,可臉上依然是燦爛的笑容。因為我們真切的體驗了一回「啞巴」是怎麼樣的生活。

D. 《為「法治天下」理想之吶喊——江平》最新txt全集下載

為「法治天下抄」理想之吶喊——江平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江平與楊瀾合影
導演:曲林
有一位老人,他有這樣兩句名言——「我只坐在真理的一邊」,「我只向真理低頭」。這兩句話乍聽起來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更像是一句漂亮的口號,但是這位老人卻用他的一生的行動在實踐著這份的信念。他就是被人們稱為「法學界的泰斗」和「法學界的良心」的法學家、法學教育家--江平。
如今81歲的江平是中國政法大學的終身教授,他曾經在文革中因為事故失去一條腿,安裝了假肢,他卻開玩笑說自己是身體最好的殘疾人士。從到達采訪現場他走下車,到走進《楊瀾訪談錄》節目組的休息間,我們幾次想要攙扶,但是江老卻不需幫助,步伐堅定有力。如同這位「為私權吶喊了三十年」的法學大家一生所秉承的信念一樣堅定。剛剛落座,江老環顧節目組的環境,在我們未開口之前,先「采訪」起了我們,現在媒體生態環境中你們的現狀如何?長年做人物訪談節目如今壓力大不大?」一時間,我們竟反主為客,成為了江老的采訪對象。
可見這位年輕時曾經將新聞……

E. 求推薦幾本文字絢麗,有思想深度的書拜託各位大神

《何處是「江南」》 作者:楊念群 出版社:三聯書店 正如它的副標題「清朝正統觀的確立和士林精神世界的變異」,這本書展示了江南士人在與清朝君主爭奪「道統」擁有權的過程中,如何從「道統」的擁有者,最終成為「大一統」的隨從者這樣一個歷史過程。 《何處是「江南」》雖有一個如此詩情畫意的題目,內容卻不似江南水鄉的溫柔,而更多是嚴肅與冷峻的思索。正如作者楊念群所言,如今學人多熱衷於對士人剛烈崇高氣質的描繪,多以對帝王一系的對抗言行為敘述主題。而這本書卻直面了滿清帝王與漢人士子倉促遭遇時兩者心靈糾葛沖突的博弈過程,揣摩其在面對明末崩塌變局時的敵對、彷徨、掙扎與合謀的歷史奇觀,是一部知識分子的「精神閹割史」。 《前朝夢憶》 作者:史景遷 譯者:溫洽溢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書中的主角是明代散文大家張岱,他留下的傳世名著《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堪稱晚明小品文的代表。書中寫盡了張岱一生的浮華與蒼涼。他的人生選擇,他對歷史與現實的思考,不僅反映了那一特殊時代的社會氛圍,還體現了一個讀書人在強大壓力中對人生真諦的追尋。 作者史景遷是一位蜚聲國際的漢學家,也是一位學術暢銷書的寫作高手。他以獨特的視角觀察悠久的中國歷史,並以不同一般的「講故事」的方式向讀者介紹他的觀察與研究結果。因此,作為學術型的史學著作,這本書文字流暢雋永,同時也是面向大眾的文學作品,有著很強的可讀性。 《沉浮與枯榮:八十自述》 作者:江平/口述,陳夏紅/整理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不說違心話,不做違心事。我的中國夢,就是法治天下。 」這就是被稱作中國「法學界良心」的著名法學家江平。江平一生歷經沉浮與枯榮,卻始終未改「只向真理低頭」的品格,晚年依然為推動中國法治建設而積極鼓與呼。這本書不僅真實記錄了江平80年的個人經歷,也涉及他親歷的眾多歷史事件;不僅是江賓士學歷程的全記錄,也凝聚了共和國幾代法律知識分子的現實、遺憾與夢想,更可看作中國法制進程的縮影。 全書由江平的口述整理而成。文字朴實,未經刻意的細致布局和辭藻修飾,平白直敘地呈現出歷史最真實、最原汁原味的狀態。同時,比起官修歷史的宏觀闡述,口述的歷史更有一種私人視角的平易與親切。 《大國醫改》 作者:朱幼棣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這本書幾乎涵蓋了關於醫療改革的方方面面,包括醫療改革涉及的經驗和理論,歷史和現實,政策和建議,人物和事件等等一系列問題,涉及衛生管理體制、醫院亂象、醫生職業倫理、葯品價格、醫保等諸多焦點。 不是純學術的探討,也不僅僅是對黑暗內幕與不合理現象的簡單暴露與羅列,作者朱幼棣站在了一個更高更寬的視角,試圖用文學或者政論的好看的文字,去完成學者的題目,說出自己理解的真實和本質。正如他在自序中所寫:「在想像中,這本書應該像一條沒有航標的河流,有泥濘沼澤,有漫涌之姿,也有絢麗之色,有如黎明的風景。」 對於讀者來說,讀此書,可以了解我國醫療衛生領域的諸多頑疾。 《小國王》 作者:(德)哈克/著,譚小然/譯 出版社: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書中的小國王來自於我們不一樣的世界。在我們的世界裡,人是漸漸由小長大,漸漸地開始懂得各種事情。但在小國王的世界裡,所有的人一生下來就很大,知道所有的事情,然後再一天天地變小,一天天地遺忘。 在書中,小國王與主人公「我」討論夢想與現實,討論忘卻與記憶,討論生命與永恆。文字充滿詩意,夾雜的一絲淡淡的憂郁,卻是哀而不傷的柔和。《小國王》不僅僅是一個童話故事,更是一部關於生命的寓言。如果成長的代價是想像力的消失,這樣的成長是否值得?這個問題或許就能從書中獲得啟示。 《地鐵》 作者:韓松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書中一共講了五個地鐵奇異事件,彼此獨立卻又暗含線索,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隨處可見天馬行空的幻想,也充滿了懸疑與驚悚,時而出現匪夷所思的劇烈轉折與變化,讓人不禁感到一絲寒意。 如今有太多號稱充滿幻想卻總能很快猜到結局的作品,不過《地鐵》會證明這並不是一個想像力枯竭的時代,最真實的結局,是你永遠也料想不到的。《地鐵》並不僅僅是一本馳騁想像的科幻讀物,更可以把它看成是技術時代的社會寓言。光怪陸離的情節中,有著寓真於幻的深意,隱藏著作者對現代社會的種種弊端的反思。看似荒誕卻揭示了最本質的真實,怪不得這本書會被譽為「電子囚籠中的卡夫卡」。 (辛琪)

F. 江平的生平經歷

一個為救國理想和言論自由而犧牲一條腿的青年;一個陋室中為孩子編織毛線衣的父親;一個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導師;一個法律精神的詮釋者佈道者;一個為法治中國建設奔走呼號的社會實踐者,這些符號和形象所代表的歷史含義都很重要。
北京南四環一幢普通民居內,校長江平隱居彼處逾10年。
這里既遠離昌平區的中國政法大學,也避開薊門橋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江平選擇了孤獨但並不沉默的生活。
記者曾數次登門拜訪江平,一條溫順大犬總陪伴身邊,各異仙人掌裝點著桌台。溫和而又剛直,一代法學泰斗性格寓意其中。
滿頭白發稀疏、年到八旬的他精神矍鑠,字正腔圓地向記者滔滔不絕,對法律強烈關注讓這位老人眉宇時皺,他的聲音依舊振聾發聵:「法治在中國的發展,是退一步進兩步,還是在不斷地前進。當然還要看到,現在有些地方是在倒退。」
江平雖只在1988到1990年間擔任了兩年中國政法大學校長職務,但校長的稱呼卻一直延續至今,這種「待遇」在法大歷任校長中並不多見。有1990年法大畢業校友對記者感慨:「江平是永遠的校長,他是中國政法大學的精神符號。」
幾年前,江平題寫的「法治天下」流暢大字矗立於薊門橋校園內,這代表了江平終其一生的理想,更成為中國法學人的思想歸宿。
江平凝重地說:「這也正是我的中國夢」。 江平對學生的愛護,讓賀衛方至今念念不忘。
1984年,中國政法大學慶祝成立一周年(1983年北京政法學院更名),賀衛方等一批研究生對食堂伙食不滿,在校慶時發動罷餐,賀和幾個同學把食堂門口堵住,說服大家加入到罷餐者行列。年輕氣盛的賀在人群中與學校官員辯論,人越聚越多,正口若懸河之際,突然被一隻有力的手拽了出來,抬頭一看,正是江老師。
「衛方,你能不能不要總是以反對派領袖自居?」江平語氣雖然不滿,但眼神里還是一片溫和,「事情都要一步一步解決。這樣的方式又能起多少作用呢?」
一年後,賀衛方留在中國政法大學任教,有機會聽江平聊起過去:「在談到自己經歷的磨難時,他語氣平緩,反而是一些體現人性美好的細節讓他刻骨銘心,這種積極樂觀的人生觀是江老師品格最具有感染力的部分。」
回歸北京政法學院講壇上的江平,憑學識人品聲譽鵲起,用他的話說「在歷史的特殊點上被重用」。
復校的北京政法學院,面臨著最大的問題就是師資和教材缺乏。「文革」這一段,所有人都荒蕪了。老一輩被打成右派的教師年紀很大,不可能再發揮能力;而五六十年代留校學生雖「政治紅」,教學方面卻很差。
曾被錢端升先生譽為「政法二才子之一」的江平成為稀缺資源,「從蘇聯回來的沒幾個人了,而且我在燕京大學學習過,有一定英語基礎,又有一定俄語基礎,還有留學的經驗,學習過比較系統的(法律)課程,這在當時來說是很不錯的。」
江平突破法律禁區,一上來就講《羅馬法》和《西方國家民商法》兩門課,把私權利的觀念引入了國內,讓禁錮多年思想和國際潮流接軌。
賀衛方回憶講壇上的江平,「江老師的課真是一種享受。他站在三尺講台上,器宇軒昂,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和悅耳的嗓音,談吐之中洋溢著知識的自信,兩千多年前的歷史典故和精妙學說,滋潤著學生們的心靈。」
這期間,江平主持制定新中國第一部民事法律《民法通則》,這部劃時代意義法律首次肯定中國人的私權,被國外譽為「中國民事權利宣言」。一批民事經濟類單行法陸續出台,市場經濟法律「盲點」陸續補上。
1983年開始江平擔任副院長,親身經歷讓他對人才格外愛惜。文革後第一批學生被重點栽培,留校形成「第一批梯隊」,法學人才在「斷代」後噴涌。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貧窮的法學」,到九十年代「繁榮的法學」,江平視為「一生中在法學教育方面很有獨創的、很蓬勃發展的一段時間」, 「實際上我在學校的主要貢獻也是在這一段時間。」
1990年,主政法大兩年的江平被免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職務。
那年年底,江平60周歲生日。政法畢業生們自發為其操辦生日晚會,大家一致要求江老師表演一個節目。他裝著假肢的一條腿不太靈便,卻步履堅定地走上前,唱了一首美國工會運動的英文歌曲《我們決不動搖》。
去職法大校長整整二十年,一些細節讓江平聊以自慰。
有一年紀念法大校慶時候,主持人念在座校長的名字,恰恰到念到江平的時候,台下開始掌聲不斷,「我非常理解學生對我的感情,我認為這是對一個有正義感校長的支持。」
「只向真理低頭」,「法治天下」,「四年四度軍都春,一生一世法大人」,「我所能做的就是吶喊」…… 江平80周歲生日現場,中國政法大學現任校長黃進,將老校長名言倒背如流。 2009年12月28日,江平80周歲生日。
不知是否為寬慰各地趕來的弟子們,江平很樂觀地將活到90歲設定為「下一個目標」,他說:「雖然年輕時失去了22年光陰,如果按60歲退休的話,我再干22年,就可以補回我失去的光陰,我還有兩年就全部補回來了。」
被江平「計較」的22年,凝聚了他刻骨銘心的悲情,也濃縮了中國法律的悲劇。
「從1957年到1978年,我該失去的失去了,不該失去的也失去了,最低谷時,除了這條命,其他所有的都失去了。」
江平的最低谷,出現在1957年。
這一年,在「引蛇出洞」整風下,從莫斯科大學法律系畢業回國任教剛一年的江平,因向北京政法學院坦呈看法,一夜之間被打成右派,從「人民的陣營」劃入「敵人的陣營」,不準許再從事屬於「國家專政工具」的法律專業。
放棄燕京大學新聞系投身革命、並第一批公派到蘇聯的留學生,單純的江平對國內政治情況一無所知。
如今,江平仍夢到被劃為「右派」那驚心動魄場面,醒來後心有餘悸。
「右派」帽子讓時年27歲的江平厄運不斷,在蘇聯相識的新婚妻子迫於政治壓力與他分手。
在北京西山抬鋼管過鐵路,江平累到連火車聲音都沒有聽到,整個人被卷到了火車下,他幸運地活了下來,卻永遠失去了一條腿。
打成右派、離婚、斷腿,接二連三的災難,在江平看來「還是可以忍受」,只是看問題的角度有了些變化,「從火車輪子底下撿回了一條命,我覺得對人生應該有樂觀的態度,多活一天是多美好的事情!」
那之後的歲月,江平在苦難中求生存:1963年開始教俄語,「文革」被下放到安徽「五七幹校」勞動,1972年北京政法學院正式宣布解散,分配到延慶中學當政治老師,一直呆到1978年北京政法學院復校。
其間,江平再次組織了家庭,妻子的父親是一樣的右派身份。
江平學生曾聽師母回憶當年艱難:在延慶改造勞動的江平單身帶兒子,長城外冬天寒風刺骨,沒錢給兒子買棉衣,他把自己舊大衣給兒子改棉襖,還親手一針一線織毛衣。
江平也曾經對前途悲觀過,「文革」後期,他把省吃儉用從蘇聯帶回來的珍貴法律書籍,絕大部分當成廢紙賣掉了,這令他遺憾至今。
1957年到1979年與法律隔絕,江平經歷了知識分子最苦悶的22年,他視之為「人生最大的遺憾」:「我在能夠為中國法治事業做貢獻的時候,已經五十歲了,人生最黃金的時代,恰恰應該是在三十歲到五十歲這二十年,我喪失了人生最寶貴的時間。」
1979年,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北京政法學院時,白發已經爬上了江平的額頭。 一年前,一次中風讓79歲的江平倒下了。
因入院及時,手術最後比較成功。江平住了兩個多月的醫院。其中半個月里,他雖然內心非常清楚但語言表達功能卡殼,說不出一句話來,這嚇壞了眾多學生。
從來沒有服過老的他,身體雖恢復但大不如前。
「保命第一,真是老了」,江平鮮有的一聲嘆息,讓很多人擔心。
從《民法通則》、《行政訴訟法》,到《合同法》、《公司法》、《信託法》,再到近年來《物權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與頒行,被稱為「中國法學界良心」的江平,多年來不遺餘力地奔走呼喊,扮演著法治「佈道者」的角色。
自1991年招收第一屆博士,迄今已經19年。在這19年的時間里,江平總計培養了近100名民商法博士。這些畢業生已經成為各條戰線上頗具影響力的青年學者、法官律師。「這都是我非常不錯的學生,但我培養的學生,從事教學科研的比較多,當官的幾乎沒有,當大官的更沒有。」
病癒初愈,江平執拗地起身,以更高頻率現身說法,參與公共法律事件。
去年12月北大五教授上書要求修改《拆遷條例》引發轟動,江平先後在《財經》、《南方周末》等紙媒發表言論,又到鳳凰衛視現身說法,力挺對拆遷條例的修改。
「江校長在與時間賽跑」,他的學生向本刊記者透露,江老對於時間的珍惜於渴望超出一般人的想像,他一直堅守「只向真理低頭」,既不諛下,也不媚上。
2008年10月25日,一次報告會的提問環節,有聽眾問起他對楊佳案的態度,江平說:「我完全同意上海市高院的二審判決結果。」一位聽眾旋即抓起話筒:「您在楊佳案上的觀點我不同意,假如我手裡有一個雞蛋,我一定會向您扔過去。」
在重慶「釘子戶」事件中,他認為吳蘋一家拒絕拆遷的理由「不涉及公共利益」不能成立,遭致如潮的網路圍攻。在許霆的案上,他也曾有過不順應「民意」的表態。
不過,這絲毫無損江平在人們心中的形象。
他一生捍衛自由民主,卻不贊同民粹主義,「做法律的人要公正,應該關注群眾的利益,但是不是一切都以群眾的感覺作為最高的感受呢?恐怕不行。」
在江平看來,中國真正的復興在於私權真正在人們頭腦中紮根,但過程會遇到艱難險阻, 「中國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私權和公權的沖突,私權在公權中得到利益保護,這是我最大的希望。」比如我們最近關於拆遷法的研究,如何保證私人財產權在拆遷中的利益。
對山西煤炭行業兼並重組一事,他依舊見解獨立:政府部門用行政強制手段把民營企業並入到國有企業的做法是錯誤的,這有違《憲法》、《物權法》等法律法規中對私人財產的保護規定。
「如果這種政策的多變性變成了一種先例的話,可能造成民營企業家人人自危的後果,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
中風後遺症讓江平語速變慢,「沒有像過去那麼敏銳」。但八旬翁仍不懈地為私權吶喊,與60年前在燕京大學「輿論報國」理想一致。
2012年12月11日江平教授與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賀衛方,參加在台北舉行的第一節「光華學者論壇」,受到台灣領導人馬英九的接見。

G. 法大60 周年慶典江平講話

今天我們紀念法大成立60周年。一個甲子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一個步入了老年的象徵,一個人不可能生活兩個甲子,但是對一個學校來說就不一樣了:義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有800(實為900—注)多年的歷史,美國的哈佛大學也有將近400年的歷史,中國現在有一些學校正在准備慶祝兩個甲子。所以我們學校應該說還是比較年輕的。
我們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按照前蘇聯的教育體制,經歷了院系改革而成立的北京政法學院。應該說,先天已經有一些不足,所以慶祝校慶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怎麼樣慶祝呢?我們歷來都是歌頌成績,吹噓一番。
我覺得,紀念校慶應該更多地來反思自己的不足,來尋求來來發展的方向。中國有一句古話,叫「知恥而後勇」,就是這個道理;只有我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未來發展的方向,我們才有前進的方向和動力。
中國政法大學是以「依法治國」、「法治天下」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而實現這個目標,應該說人才是最關鍵的,而在培養人才中,培養具有現代法治觀念的人才,更具有重大的意義。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中國政法大學的老師堅守自己的崗位,我們培養出來了許多為國家法治做出貢獻的人才;我們可以說,無愧於歷史,我們做到了自己對國家應該盡到的責任。
我是1956年進入北京政法學院的。60年的校慶中,我有56年是在這個學院。60年的校史,應該說是由三個部分來組成的:前14年是創業,後來中間的13年是停止招生和解散,後33年是復辦、走入正軌。
一所大學應該說所要求的物質基礎現在正在完備,我們的新校和老校也都初具了一些規模,但是一所大學應當具有的精神基礎,我們還很欠缺:我們自己的校風還沒有形成,我們自己的辦學理念也沒有成型,我們自己的傳統精神更有待於完善。
物質基礎可以在十幾年、幾十年內來完成,但是一個學校的精神、文化,則需要上百年甚至幾百年才能形成,沒有這種時間的沉澱和檢驗,是不可能形成的。
大學應當是獨立的,自由的,就是人格的獨立和學術上的自由。這是大學的靈魂所在。沒有它,大學就沒有靈魂;大學是學術機構,應當去行政化。
去行政化應當首先解訣領導體制,是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還是校長負責制?這是應當允許公開討論的。20多年前,我們學校已經准備實行校長負責制,後來因為發生了那件政治風波,就改成了現在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我們今天應當認真來思考這個間題:究竟在現在的情況下,實行校長負責制還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應該允許來公開討論的、公開來探討的。
學校應當有自主權。現在我們正在進行事業單位的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自主權。只有大學真正實現了去行政化,才能夠邁向真正的大學的人格獨立。
大學是學術機構,學術應當自由,自由必須有包容精神。現代學術的包容精神比以前要寬容得多了,但是在學術研究的課題上,仍然存在著包辦過多、包容不足的現象,這也是需要我們來逐步完善的。只有打破了學術禁區,才能夠實現學術自由,也只有打破學術壟斷,才能夠實現學術自由。
我認為,人格獨立和學術自由,這就是我們走向第二個甲子所奮斗的目標。我祝願中國政法大學在未來的一個甲子裡面,我們取得更大的成績。
謝謝大家。

H. 高中作文自由與法治議論文類作文

因為質疑批評,是使活動朝著正確方向進行的重要保證。我們對一項活動的質疑和批評能夠引起引領者和追隨者的關注,從而進行改進,甚至喚醒麻木的心靈,從而改變錯誤的觀念,找尋新的方向。尼採在黑暗的中世紀高呼「上帝已死」和「重估一切價值」,喚醒人們對人天性的渴望,從而沉重打擊了宗教神學的統治地位,扭轉世界精神的發展方向。魯迅執筆為劍,直刺國民麻木的心臟。他用他滿腔的愛國熱情,將熱血灑在中國大地上。雖然因個人力量有限而無法拯救中國,但他仍激起了無數愛國志士投身革命,改變中國向殖民地發展的軌跡。時至今日,道德滑坡造成了各種食品安全事件,而一項由無良商家帶頭的不擇手段追逐利益的活動更是引爆中國。此時,目光堅定且銳利的江平挺身而出,大聲批判不法商家,高聲呼籲「法治天下」。從古至今,是這樣的冷靜批判者們一次又一次地將世界拉回了正確的發展方向。質疑批評,是使活動的本質更好體現的重要「顯影劑」。無論是從方舟子的論戰還是從網友對「微信紅包」大討論的事情都可以體現出正是各種各樣的質疑批評才使得一切活動的主題更加突出,目的更加明確。同時也使得一些趁機從中獲利的不法之徒原形畢露。國家決策,需要民眾廣泛參與,提供改善的建議,從而完善智力支持系統。政府機關發起的活動也有各方各界的人進行監督。質疑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可以從質疑聲中找回活動的本質,並確立明確的目標。

I. 以即要做批判者,又要做建設者寫800字作文

一項活動,四種行為。我們需要如馬雲般的領跑者,也同樣需
要雖不討好卻也至關重要的批判者。而我更希望,我們人人都能保
持冷靜的頭腦,做一個理性的批判者。
因為質疑批評,是使活動朝著正確方向進行的重要保證。我們
對一項活動的質疑和批評能夠引起引領者和追隨者的關注,從而進
行改進,甚至喚醒麻木的心靈,從而改變錯誤的觀念,找尋新的方
向。尼採在黑暗的中世紀高呼「上帝已死」和「重估一切價值」,
喚醒人們對人天性的渴望,從而沉重打擊了宗教神學的統治地位,
扭轉世界精神的發展方向。魯迅執筆為劍,直刺國民麻木的心臟。
他用他滿腔的愛國熱情,將熱血灑在中國大地上。雖然因個人力量
有限而無法拯救中國,但他仍激起了無數愛國志士投身革命,改變
中國向殖民地發展的軌跡。時至今日,道德滑坡造成了各種食品安
全事件,而一項由無良商家帶頭的不擇手段追逐利益的活動更是引
爆中國。此時,目光堅定且銳利的江平挺身而出,大聲批判不法商
家,高聲呼籲「法治天下」。從古至今,是這樣的冷靜批判者們一
次又一次地將世界拉回了正確的發展方向。
質疑批評,是使活動的本質更好體現的重要「顯影劑」。無論
是從方舟子的論戰還是從網友對「微信紅包」大討論的事情都可以
體現出正是各種各樣的質疑批評才使得一切活動的主題更加突出,
目的更加明確。同時也使得一些趁機從中獲利的不法之徒原形畢露
。國家決策,需要民眾廣泛參與,提供改善的建議,從而完善智力
支持系統。政府機關發起的活動也有各方各界的人進行監督。質疑
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可以從質疑聲中找回活動的本質,並確立明
確的目標。
然而,質疑與批評有時過於雜亂,因此反而會引發社會不必要
的驚慌和懷疑。對此,我認為,在提出質疑前一定要先對事件進行
了解,深入分析,最終得到正確的定論,才能做到冷靜的批判。柴
靜主講的《蒼穹之下》和之前的「冰桶挑戰」就是兩個很好的例子
。由於社會各方的猜疑和批評,雖然使得事件更像真相邁進了一步
,卻也使得活動偏移了本該有的方向,造成社會的不安。

J. 以我是一名批判者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我說著中國話;我寫著方塊字;我學著中國史;我食著中國菜;我聽著東方紅……我撫摸著中國的氣息,在這東方的熱土中快樂著。我是中國人,我有中國夢。
我愛中國的文化,在五千多年來,我們的文化就沒有中斷過,一代接一代,傳承下來。我們的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一腔詩情;一股正氣。祖先們的光輝我們是忘不了的,不說那古代的偉大發明,就說說詩文:李白、白居易、杜甫,他們傳遞於我們的,是那一行行文字中的激情與豪邁,又不失風度,都是絕世佳品。唯有這一點,就足以能讓我的中國夢自豪了。
一場自豪的中國夢當然少不了歷史上湧出的那些人物。就說二十世紀,有多少革命者與解放者為中國崛起而奮斗?數也數不清。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都是偉大的領袖,他們也是懷著那個中國夢,將中華崛起。
我在想,這個中國夢到底是什麼?
是整天痴心幻想?張口閉口要奉獻卻不拿出實際行動?還是從現在出發,好好想想少年之重任。
我們現在,都有著躊躇滿志的中國夢,我們的目標都很統一——國富民強。我們想要達成這個目標,最主要的還是好好學習,努力報國,我們的中國如今越來越強大,已在世界之林中佔有一席之位,這意味著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將來成為祖國的建設者,在這方面,誰都比不了我們。中國要在我們的鬥志中更強、更強,更強!所謂的「少年強則國強」就體現在這里。
「資本主義國家,好」。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差,中國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太多,可這都需要我們用我們呀,我們用這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確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
這正是中華少年為之努力的原因。我們學習,我們讀書是為了將來有知識,有力量,從而報效祖國、
我們的國家需要人才,需要力量,而我們就是下一代,我們就是祖國未來的星星之火,我們要點燃東方民族的志向,為著我們的中國而一搏,正是我們的任務。
高地之間是要填平的,別的國家更勝一籌,中國人就要用力量追上對手,在超越對手,在未來的時代中,我們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超不過不要緊,但一定要讓中國人活的有臉面,更要有一身正氣。
時代的滄海桑田讓人疲倦,但是我們中華民族要用自己的中國夢,讓全世界人都知道這中國神。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監督程序 發布:2025-02-06 20:10:29 瀏覽:603
章程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2025-02-06 20:08:19 瀏覽:562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難證明 發布:2025-02-06 19:31:09 瀏覽:839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
法治限制黨 發布:2025-02-06 17:53:18 瀏覽:680
勞動法非定時工作制 發布:2025-02-06 17:25:21 瀏覽:638
民法自然年 發布:2025-02-06 16:22:48 瀏覽:542
遼陽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15:42:18 瀏覽:62
僱傭律師 發布:2025-02-06 15:30:25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