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道德形成和發展必要條件的是
⑴ 什麼是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一般道德在職業行為中的反映,是社會分工的產物。
所謂職業道德,就是人們在進行職業活動過程中,一切符合職業要求的心理意識、行為准則和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是一種內在的、非強制性的約束機制。是用來調整職業個人、職業主體和社會成員之間關系的行為准則和行為規范。
道德是社會學意義上的一個基本概念。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社會階層都有不同的道德標准。所謂道德,就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以善惡為評價標准,以法律為保障並依靠社會輿論和人們內心信念來維系的、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及社會各成員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職業道德是公民道德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恩格斯指出,每一個階級,甚至每一個行業,都各有各的道德。我們堅守職業道德,就是要把社會主義道德規范滲透和落實到工作和各式各樣的職業活動中去。如今人們談論道德修養,比較注意社會公德,即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應當遵循的行為准則,諸如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環境等,這是必要的。但與此同時,另一種道德修養即職業道德卻往往被有的人所忽視,其實職業道德更是應當大力弘揚的。因為職業活動畢竟是一個成年人的主要活動,一個人的思想道德面貌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職業活動表現出來的。倘若每一個行業的人,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職業道德,社會上的三百六十行都有良好的道德風范,就必然會卓有成效地推動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
職業道德是生產發展和社會分工的產物。
自從人類社會出現了農業和畜牧業、手工業的分離,以及商業的獨立,社會分工就逐漸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由於社會分工,人類的生產就必須通過各行業的職業勞動來實現。隨著生產發展的需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分工不僅沒有把人們的活動分成彼此不相聯系的獨立活動,反而使人們的社會聯系日益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越來越擴大,經過無數次的分化與組合,形成了今天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職業,並形成了人們之間錯綜復雜的職業關系。這種與職業相關聯的特殊的社會關系,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特殊的道德規范來調整,職業道德就是作為適應井調整職業生活和職業關系的行為規范而產生的,可見,生產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出現是職業道德形成、發展的歷史條件。
職業道德是人們在職業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規范。
人們對自然、社會的認識,依賴於實踐,正是由於人們在各種各樣的職業活動實踐中,逐漸地認識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道德關系,從而形成了與職業實踐活動相聯系的特殊的道德心理、道德觀念、道德標准。由此可見,職業道德是隨著職業的出現以及人們的職業生活實踐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有了職業就有了職業道德,出現一種職業就隨之有了關於這種職業的道德。
職業道德是職業活動的客觀要求。
職業活動是人們由於特定的社會分工而從事的具有專門業務和特定職責,並以此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社會活動。它集中地體現著社會關系的三大要素——責、權、利。
一,每種職業都意味著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即職責。如完成崗位任務的責任,承擔責權范圍內的社會後果的責任等。職業者的職業責任的完成,既需要通過具有一定權威的政令或規章制度來維持正常的職業活動和職業程序,強制人們按一定規定辦事,也需要通過內在的職業信念、職業道德情感來操作。當人們以什麼態度來對待和履行自己的職業責任時,就使職業責任具有了道德意義,成為職業道德責任。
二,每種職業都意味著享有一定的社會權力,即職權。職權不論大小都來自於社會,是社會整體和公共權力的一部分,如何承擔和行使職業權力,必然聯系著社會道德問題。
三,每種職業都體現和處理著一定的利益關系,職業勞動既是為社會創造經濟、文化效益的主渠道,也是個人一個主要的謀生手段,因此,職業是社會整體利益、職業服務對象的公眾利益和從業者個人利益等多種利益的交匯點、結合部。如何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不僅是職業的責任和權力之所在,也是職業內在的道德內容。總之,沒有相應的道德規范,職業就不可能真正擔負起它的社會職能。職業道德是職業活動自身的一種必要的生存與發展條件。
職業道德是社會經濟關系決定的特殊社會意識形態。
職業道德雖然是在特定的職業生活中形成的,但它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則深深根植於社會經濟關系之中,決定於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並隨著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而變化發展著。
在人類歷史上,社會的經濟關系歸根到底只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經濟結構,一種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結構。與這兩種經濟結構相適應也產生了兩種不同類型的職業道德:一種是私有制社會的職業道德,包括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職業道德;另一種是公有制社會即社會主義社會的職業道德。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與私有制條件下的各種職業道德有著根本性的區別。
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再是剝削與被剝削、僱傭與被僱傭的職業關系,從事不同的職業活動,只是社會分工不同,而沒有高低貴賤的區別,每個職業工作者都是平等的勞動者,不同職業之間是相互服務的關系。每個職業活動都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各種職業的職業利益同整個社會的利益,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因此,各行各業有可能形成共同的職業道德規范,這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的職業道德難以實現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因此,我國現階段各行各業普遍適用的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即「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⑵ 教師職業道德形成和發展的主要條件是社會精神文化還是社會經濟基礎
教師職業道德形成和發展的主要條件是社會經濟基礎。
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經濟基礎保證了教師吃得飽穿得暖,才有餘力去提高教學質量和提升教學水平,以及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規范。
⑶ 職業道德的概念與特徵
廣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狹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一定職業特徵的、調整一定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准則和規范。
特徵:職業性。職業道德的內容與職業實踐活動緊密相連,反映著特定職業活動對從業人員行為的道德要求;實踐性;繼承性。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會被作為經驗和傳統繼承下來;多樣性。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標准。
(3)職業道德形成和發展必要條件的是擴展閱讀
特點:
1、職業道德具有適用范圍的有限性。每種職業都擔負著一種特定的職業責任和職業義務。由於各種職業的職業責任和義務不同,從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職業道德的具體規范。
2、職業道德具有發展的歷史繼承性。由於職業具有不斷發展和世代延續的特徵,不僅其技術世代延續,其管理員工的方法、與服務對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歷史繼承性。如「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始終是教師的職業道德。
3、職業道德表達形式多種多樣由於各種職業道德的要求都較為具體、細致,因此其表達形式多種多樣。
4、職業道德兼有強烈的紀律性。
⑷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如何形成和發展
概括地說,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具有五個基本特徵。
第一,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要求是一個復雜的多層次的交叉的規范結構。從縱的方向看,它包括社會主義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包括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為基本內容的道德規范,包括具有全人類性的社會公共生活規則,包括「義務」、「良心」、「榮譽」、「幸福」、「正義」、「價值」、「善惡」等道德范疇,還包括最高層次的共產主義道德的某些要求。這里,社會主義的道德原則、道德規范和道德范疇是三個不同的層次。其中,道德原則是其他一切道德規范和范疇的統帥,而其他一切道德規范和范疇都是它的具體化和補充。它決定著整個社會主義社會道德要求的性質和方向,從根本上指導如何處理人們之間、個人和社會之間的關系。從橫的領域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們的社會生活可以分為三大領域:家庭生活、職業生活和公共生活。與此相適應,用以指導和調整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也分成三大部分:婚姻家庭道德、職業道德和公共生活規則。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所謂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就是職業范圍內社會主義道德的特殊道德要求,也就是社會主義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
第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內容具有人民性。社會主義社會的職業道德,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上的。社會主義社會消除了人與人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拋棄了「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的利己主義原則,在根本上使職業利益同整個社會的利益一致起來,各種職業都是整個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因此,各行各業可以形成共同的道德要求。其根本要求就是為人民服務。在社會主義社會里,對於從事各種職業的人來說,不論是熱愛本職或者是忠於職守,都應該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職業工作的出發點,並以努力滿足人民的需要作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目的。例如,社會主義商業道德,強調商業工作人員要誠信無欺,對顧客主動、熱情、耐心、周到,急顧客之所急等等。所有這一切,決不只是為了狹隘的職業利益或個人的榮譽,而是要為人民服務。社會主義社會的文藝工作者,對自己的技藝精益求精,既不應該是為了名利,也不應該是為了藝術而藝術,而是要力求滿足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的需要。簡言之,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把從事各種職業的人的利益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有機地統一起來,使職業道德服從於人民的利益,構成了它區別於以往各種職業道德的本質特徵,也使之能夠在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繫上,發揮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第三,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形成和發展具有「灌輸性」。社會主義社會的職業道德,是在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上建立的職業道德。因此,它的主體內容不像舊的職業道德那樣,可以自發形成,而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教育下,通過社會主義社會中有覺悟的成員的努力建立起來的。列寧在談到培養工人的社會主義意識時指出:「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列寧選集》第1卷,第267頁)這就是說,社會主義意識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工人要具有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必然也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下,特別是在倫理學的理論教育下成長起來的。要使工人和其他社會成員具有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意識,也只能是「從外面灌輸進去」。因此,加強對廣大群眾的馬克思主義和黨的路線方針的教育,使他們認清社會主義職業的性質和特點,了解本職業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的地位和職責,是十分重要的。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人們從事不同的職業,在工資待遇、勞動條件等方面,還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某些差別,但他們都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勞動者。從事各種職業的人們,都只有分工的不同,並無高低貴賤之分。應當使從事各種職業的人都懂得,特別要使那些從事在舊社會被人看不起的職業的人們懂得,在社會主義社會里,各種職業都是為人民服務,都是光榮的;各行各業都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一部分,都是與祖國的前途、人民的利益和現代化建設密切相關的。個人只要把自己的理想、志願和聰明才智,同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職業實踐結合起來,就能使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充實和高尚。
第四,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核心是樹立新的勞動態度。在社會主義的社會里,勞動是每個有勞動能力的公民應盡的義務和光榮的職責;決定每個公民在社會上的地位的,不再是私人占據財產的狀況、傳統門第和民族、出身、性別、職業,而是個人的能力和個人的勞動及其對社會所做出的貢獻;勞動成了社會生活中重要的道德標准。此外,職業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已經成為最基本的實踐形式,職業道德所倡導的「熱愛本職工作」和「忠於職守」,其核心恰恰就是勞動態度。因此,樹立新的勞動態度,就從根本上解決了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問題。
第五,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具有相對獨立的規范體系。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特殊表現,反映著行為的道德調節的特殊方向。前面說過,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同總的道德體系密切統一的,它們分別以適用於本職業的更具體化的形式體現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基本規范和范疇的要求。但是,各種不同的職業,又對勞動者或工作者有特殊的道德要求。這種特殊的道德要求顯然不能由社會道德代替;必須在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和規范的指導下,建立一些具體的職業道德規范和范疇,保護和發展某些特殊職業所流傳的健康的風俗和習慣,作為社會主義道德的具體化和補充。這里體現著社會主義時期的社會主義道德的多樣性和規范的層次性。沒有這種多樣性和層次性,社會主義道德就不能在社會生活和職業生活中得到生動體現和有效地發揮作用。正因為如此,職業道德具有相對獨立的規范范疇體系。
⑸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由什麼而形成與發展的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在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在同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道德觀念斗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原始社會僅僅出現了職業道德的萌芽。由於當時沒有文字記載,職業道德只是在職業生活中一代一代地積累和形成起來,並通過宗教儀式、氏族禁忌、模仿老人的行為、動作、語言等形式表現出來和流傳下來。
奴隸社會的職業道德,主要是指奴隸主和自由民的職業道德而言的。而奴隸的職業道德主要表現在生產勞動中對奴隸主的憤慨、反抗和爭取人身自由。
職業道德在封建社會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隨著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職業分工越來越具體,社會上各行各業都在「三綱五常」的根本要求下,產生了具有行業特點的「律」、「規」、「戒」等。在封建社會里,農民具有兩重性,其職業道德也具有兩重性的特點。一方面他們是勞動者,在封建地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下,形成了反抗剝削、要求平等、勤勞節儉、朴實善良的優良品德;另一方面他們又是私有者,由於小農經濟地位和生產條件的限制,又決定了他們的道德有自私狹隘、保守散漫。絕對平均主義等特點。
資本主義社會的職業道德,雖然在人類社會職業道德的豐富和發展中起著一定的作用,有些職業道德准則可以為我們所借鑒,但是它畢竟是受生產資料私有制的資產階級道德的利己主義所制約的,因此必然表現出很大的階級局限性和虛偽性。
⑹ 隨著社會分工的需要產生的各種職業是職業道德產生的必要條件,對嗎
職業道德是種同質的意識成分,與各種職業如何順應社會分工的產生無關聯。
⑺ 2011年甘肅省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會計職業道德及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課後答案
會計職業道德第一講
一、下列各項中,屬於我國社會主義道德核心內容的是( )。D.為人民服務
二、下列各項中,屬於道德特徵的有(ABC )。A.社會性B.特殊性C.繼承性
三、道德不具有一般的社會屬性,它屬於上層建築的范疇,只為一定階級利益服務。( )正確答案:錯
會計職業道德第二講
一、下列各項中,屬於職業道德形成和發展必要條件的是(C )。C.社會分工
二、下列各項中,屬於會計職業道德特點的有( AC)。A.具有一定的強制性C.較多關注公眾利益
三、判斷題1.會計職業道德不僅要求調整會計人員的外在行為,還要求調整內在的精神世界。( ) 對
會計職業道德第三講
一、下列各項中,屬於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會計人員需要遵守會計職業道德,將我國會計職業道德提高到法律規范高度的是(A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二、下列各項中,屬於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內容的有(ABCD )。 A.客觀公正 B.提高技能C.參與管理D.強化服務
三、判斷題1.因為會計人員是為特定的會計主體服務,所以,當對單位的忠誠與更高的社會正義發生沖突時,則會計人員應該選擇對單位的忠誠。( )錯
會計職業道德第四講
一、下列各項中,屬於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的是(B )。 B.商業秘密
二、下列各項中,屬於商業秘密分類的有(ABC )。A.不能向競爭對手公開的秘密B.對投資者保守的秘密 C.對內部人員應保守的秘密
三、會計人員泄露商業秘密違反了會計職業道德,但不違反法律。( ) 錯
會計職業道德第五講
一、下列各項中,不屬於「堅持准則」中所指「准則」內容的是(C )。 C.婚姻法
二、對於會計職業和會計工作而言,「公正」主要包括的含義有( ABC)。A.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要公正B.會計人員應公正地開展會計工作C.注冊會計師應出具客觀、適當的審計意見
三、如果單位負責人為了本單位的利益,指使會計人員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而會計人員迫於壓力,對違法行為未提醒或抵制,甚至主動參與串通作弊,致使會計信息失真,作為會計人員,不應承擔應有的責任。() 錯
會計職業道德第六講
一、單位會計負責人除必須遵守會計職業道德基本規范外,還必須精通政策、做本職行家和(C )C.善於協調
二、下列各項中,屬於會計人員提高技能重要性的有( ABC)。A.提高技能是適應人才競爭的需要 B.提高技能是勝任本職工作的需要 C.提高技能是適應會計發展的需要
三、.出納人員必須嚴格把關,一方面要嚴格把好收付憑證的審查關,另一方面要認真把好貨幣資金的管理關。( ) 對
會計職業道德第七講
一、下列各項中,屬於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基礎的是(C )。C.普及和宣傳會計職業道德基礎知識
二、下列各項中,屬於各個國家會計職業道德均具備的要求有( ABC)。A.誠實正直B.客觀公正 C.有責任感
三、由於各國的政治經濟體制、文化背景、法律制度、教育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各國會計職業道德的規范也不盡相同。( ) 對
會計職業道德第八講
一、會計人員自我約束所採用的方法包括自省、自律、自控和(A )。A.自勉
二、下列各項中,屬於會計人員正確認識自己所採用的方法有(ABC )。A.反思B.對比C.兼聽
三、會計職業道德品質的形成過程,最終是在會計人員自我教育中得到升華。(對
會計職業道德第九講
一、會計職業道德監督的含義之一,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標准( D)。D.裁定和判斷某一會計行為的善惡和是非
二、下列各選項中,屬於會計職業道德修養含義的有( AB)。A.會計人員的反省、檢查、自我批評和自我解剖 B.會計人員在會計崗位上形成的舉止、儀表、情操以及應達到的境界
三、制定會計職業道德標准,可以脫離全民道德標准要求,只要能體現會計發展進程的要求即可。( )錯
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一、會計檔案由單位會計機構負責整理歸檔並保管一定期限,移交單位的會計檔案管理部門或指定專人繼續保管。該期限是指(A )。A.1年
二、下列各項中,屬於當會計檔案保管期滿時,仍不能銷毀的有( BD)。B.涉及到未了結的債權債務事項的原始憑證 D.建設單位在建設期間的會計檔案
三、未設立檔案管理機構的企業,應在會計機構內指定會計記賬人員或出納人員保管會計檔案。( )錯
⑻ 較為完整的職業道德是在什麼社會形成的
職業道抄德是隨著社會分工的發襲展,並出現相對固定的職業集團時產生的。人們的職業生活實踐是職業道德產生的基礎。在原始社會末期,由於生產和交換的發展,出現了農業、手工業、畜牧業等職業分工,職業道德開始萌芽。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又出現了商業、政治、軍事、教育、醫療等職業。在一定社會的經濟關系基礎上,這些特定的職業不但要求人們具備特定的知識和技能,而且要求人們具備特定的道德觀念、情感和品質。各種職業集團,為了維護職業利益和信譽,適應社會的需要,從而在職業實踐中,根據一般社會道德的基本要求,逐漸形成了職業道德規范。
⑼ 職業道德是從事職業必須具備的精神條件有什麼
一個人通過從事職業活動,獲得勞動報酬,維持生產力再生產和人口再生產,維護社會生存和發展。這是迄今為止人類必然存在和需要的社會現象。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競爭條件下,教師要獲得高收入的工作崗位,從事性質優良的職業,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和能力,同時還必須具備一定的做事態度和做人態度。只有確立相應的職業道德觀念,培養起職業情感,樹立職業理想,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以及具有相應的義務感和責任感,才能贏得社會和他人的尊重和賞識,才能不斷取得進步,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如果職業沒有相應的道德規范,就不可能真正擔負起社會職能和社會責任,就不可能長久存在下去。職業道德是職業自身的生存要素,也是社會分工生產的必要條件。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社會具體行業和崗位的劃分越來越細,職業道德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地位越來越重要。近幾百年來,伴隨社會工業化的發展,人類在道德文明方面有了重大的進步,職業道德的興起和深入人心是其中最優秀的成果之一。可以說,一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一個人的文明水平,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職業道德意識的強弱和深淺。
⑽ 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
1、要自律自守。職業人要有自律意識,要自覺地認同社內會道德規容範,遵照道德准則自覺按照規范的行為標准行事,自覺維護公正原則和社會秩序。
2、要具有抗拒各種不正當慾望的能力,放棄自己的不良習慣,見利不貪,潔身自愛,自律自守,清白做人。在思想上,要做到心誠意正,逐漸糾正自己不正確的行為動機;在行為上,做到以堅定的信念指導行為,自覺與動機保持一致。在無人注目的情況下,能做到符合道德要求。
3、自尊自重。在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維護自己的尊嚴和人格。自重包含自省和自愛,自省就是經常主動檢查自己的思想行為,找出不足,改正缺點,端正行為,完善自己。自愛就是使自己內外兼修,外表形象質朴莊重、文明、內在心靈良好,道德情操高尚等。
(10)職業道德形成和發展必要條件的是擴展閱讀:
主要內容
1、職業道德是一種職業規范,受社會普遍的認可。
2、職業道德是長期以來自然形成的。
3、職業道德沒有確定形式,通常體現為觀念、習慣、信念等。
4、職業道德依靠文化、內心信念和習慣,通過員工的自律實現。
5、職業道德大多沒有實質的約束力和強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