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道德良知
⑴ 有關良知的正面事例
1、求知——自強不息
英國物理學家布拉格,小時侯家裡很窮,憑借著自己對夢想的不懈追求,通過頑強的努力,終於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曾經歷的那段貧窮的歲月,成為了日後激勵他前進的動力。
他在學校讀書時,因為家裡經濟條件太差,父母無法給他買好看的衣服,舒適的鞋子,他常常是衣衫襤褸,拖著一雙與他的腳很不相稱的破舊皮鞋。但年幼的
布拉格從不曾因為貧窮而感覺自己低人一等,他更沒有埋怨過家裡人不能給他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那一雙過大的皮鞋穿在他的腳上看起來十分可笑,但他卻並不因此自卑。相反,他無比珍視這雙鞋,因為它可以帶給他無限的動力。
原來這雙鞋是他父親寄給他的。家裡窮,不能給他添置一雙舒服、結實的鞋子,即便這一雙舊皮鞋,還是父親的。盡管父親對此也充滿愧疚之情,但他仍給兒子以殷切的希望、無與倫比的鼓勵和強大的情感支持。
父親在給他的信中這樣寫道:「……兒呀,真抱歉,但願再過一二年,我的那雙皮鞋,你穿在腳上不再大……我抱著這樣的希望,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將引以為榮,因為我的兒子是穿著我的破皮鞋努力奮鬥成功的……」
這封寓意深刻、充滿期望的信,一直像一股無形的力量,推著布拉格在科學的崎嶇山路上,踏著荊棘前進。
2、機智的幽默
著名作家梁實秋擅長演講,他的演講獨具風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北師大任教期間,當時的校長劉真常請名人到校演講。有一次,主講人因故遲到,在座的師生都等得很不耐煩。於是,劉真便請在場的梁實秋上台給同學們講幾句話。
梁實秋本不願充當這類角色,但校長有令,只好走上講台,掛著一副無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說;「過去演京戲,往往在正戲上演之前,找一個二三流的角色,上台來跳跳加官,以便讓後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時間准備。我現在就是奉命出來跳加官的。」
話不尋常,引起全場鬨堂大笑,驅散了師生們的不快。
3、做好了,就是機會
有一個名叫艾倫的孩子,9歲時在祖父的農場時里開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赤手去撿牧場上的牛糞餅。一般的孩子嫌這份活兒臟,都不願做,而艾倫卻幹得好極了。
由於他撿牛糞餅表現出色。祖父給了他一個嚮往已久的工作——放牧馬匹。這件事深深影響了小艾倫,使他堅信這樣一則人生信條:手頭的工作無論多麼低賤,只要做好了,就是機會。
長大後,他從每星期掙1美元的肉鋪幫工做起。這份工作雖然低微且工作條件惡劣,但他幹得很出色,因為他一直沒有改變自己的人生信條:做好了,就是機會。
後來,他成為每星期可得50美元的美聯社記者。再後來,他又成為年薪150多萬美的首度執行官。
4、必須成為總統
法國總統薩科齊,1955年1月28日出身於法國巴黎的一個移民家庭,從小就遭受別人的歧視和嘲笑。10歲那年的一天,他騎著自己心愛的山地車在郊外瀟灑地穿梭。
正當他得意時,幾個小孩攔住他,一把奪過他的山地車,猛地摔在地上,還指著他的鼻子說:「你這個外來的小崽子,不配騎山地車!」
晚上,他在日記本上寫道:「我不是想成為總統,而是我必須成為總統。」
15歲時,因家庭貧困,薩科齊告別了學校。以後的幾年間,他放過羊,當過樂隊號手,做過泥瓦匠,糖廠工人等。他哭過,泄氣過,但從沒有退縮過。後來,他通過半工半讀考上了巴黎政治學院。結業後,又與校友一起做生意。在生意場上打拚了10年後,他毅然離開,走上了從政之路。
1983年,年僅28歲的薩科齊當選巴黎郊區訥伊市市長,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市長。2007年5月,在法國總統大選中,薩科齊勝出,當選為新一任法國總統。他也終於圓了心中的總統夢。
5、球王喬丹
籃球上帝喬丹在一次中國之行中,拒絕乘坐主辦方為他提供的賓士、寶馬,而是點名要了美國的道奇山羊。原來喬丹有一條重要的商業原則,那就是「做廣告從來只做美國貨」,因為,座駕事件與「尊嚴」息息相關。
從某種意義上說,球場外的喬丹給崇拜他的那些青少年們上了堂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課,這才是一個「星」真正的道德良知和社會責任。
相反,我們的各種「星」們,同樣作為青少年們頂禮膜拜的偶像,他們的表現又如何呢?我們知道有的歌星歌唱得不怎麼樣,卻熱衷於把奇形怪態遁入極端;有些影星不在表演上下功夫,卻老是以緋聞來炒作自己。
還有那些所謂的足球明星,球踢得極爛,可酗酒、打架等丑聞不斷。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我們的「星」們有著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從這個角度來說,是不是應該好好學學人家喬丹呢?
⑵ 道德和良知有什麼區別
道德是隨著人的成長和經歷可以改變的,但一個人的良知是一個人的根,是一個人真正的底線,不講道德的人不見得沒良知,但沒有良知的人,一定沒有道德
⑶ 什麼是違背良知道德原則
現在很多人都是沒有道德底線的,什麼缺德的事都干
⑷ 如何養成和維系道德良心。
保持本心,本心善,就維持住,在一個友善的圈子,利益為重圈子都是有影響的
⑸ 良知作為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質包括哪些
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等。從道德領域看,則包含:戀愛、婚姻、家庭道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等。
⑹ 如何提升公民的責任意識和道德良知
首先,要深化對公民道德教育和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道德是人類文明標志,道德教育與建設可以使人性得以提升。自律,是人的道德情操、意志品質不斷充實和完善的過程,是人格力量不斷積聚的過程,是內心世界不斷升華的過程。它不是一時一地的短期行為,而是相伴人的一生;它需要點點滴滴的積累,千錘百煉,不可能一蹴而就。自律雖無捷徑可走,但有規律可循。首要的一條,就是應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打好自律的基礎。強調社會成員要自律的思想。即通過道德修養和自我完善,來正確處理人與社會的關系。 其次,要加強自律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道德對人的行為的規范,主要通過強化道德自律意識,由人們內心的義務感、責任感、榮譽感來實現。人的道德品質的養成固然要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但自律畢竟是強調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一種精神活動。光看社會上的消極現象,只能使自己變得消極,放鬆自律的要求;不注意從一點一滴平常小事做起,不為社會盡到相應的義務,對家庭、社會、國家不負責任,沒有知善知惡的榮辱觀念,「大善」難成而「大惡」將至。這說明,自律需要的是主動性、自覺性,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強烈的內心驅動。在我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不同群體、不同行業、不同地域間的差異和矛盾錯綜復雜,公民道德教育和建設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繁重。當前,市場經濟對人們道德面貌的積極影響和負面影響集中反映在人們對利益關系的看法上。我認為,市場經濟作為一種價值活動,它的運作要有自己的道德基礎。它要求每一個經濟活動參與者具備與之相適應的個體道德素養,承擔一定的道德責任和義務,遵循一定的道德規范。 其三,在要求公民提高道德自律意識的同時,也需要加強他律。自律、他律,雖然有不同的內涵和詮釋,但它們之間也有一定的聯系,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他律,這里主要是指公民接受國家法律法規、組織的監督以及公民之間的相互監督。這種監督是社會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是保障公民道德不失規范,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所必須的。憲法賦予了公民民主監督的權利,對擔任黨政領導職務的公民來說,既有監督的權利,也有接受監督的義務,既是監督者,又是被監督對象。因此,在行使監督權利的同時,要樹立自覺接受組織和人民群眾監督的觀念,歡迎來自各方面的批評和建議。由於我們的監督體系和監督制度還不夠完善,少數缺乏自律、自覺性的幹部,干起了權錢交易和其他違紀違法的事情,教訓十分深刻和沉痛,就是說,完全靠自律不能解決問題,還需要有嚴格的管理和監督,即他律。健全制度,嚴格管理,強化監督機制,是預防公民、特別是手中握有一定實權的幹部違紀違法的第二道防線。對於那些不自律,又不接受他律,自己既不學習又不接受組織的教育,自身有病又諱疾忌醫的人,終將會走向反面,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
⑺ 如何理解道德和良心
道德在人的化身就是良心。
良心如能澄明,即可徹悟天道地德。
⑻ 遵守道德底線,敢於承擔責任 作文
道德底線是什麼?我想道德底線就是做人最基本的良知。做人,最基本的東西絕不能丟,比如道德,比如良知 一個人如有沒有了這些東西,那麼他還是一個人嗎?我覺得不是。做人,就是要守住道德的底線。
一個人能否受到別人的尊重,能否干成一番事業,這與他本人的品質好壞有直接關系。所以孔子把「修身」放在「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前,把「修身」作為人生的第一要務來看待。「德不孤,必有鄰。」領導者作為部屬心中的旗幟,要帶出一支好的隊伍,干出一番事業來,毫無疑問至少必須守住道德底線,要有羞恥之心,要十分珍惜自己的聲譽,注重加強修養鍛煉,塑造一個良好的形象。
可是,使人憂慮不已的是,在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時期,一些人的道德水準正在下降,道德底線猶如雪山上的冰川,正在急劇萎縮和後退。一些人似乎越來越沒有羞恥之心了,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獲得某種好處,不惜喪失人格尊嚴,不擇手段,惟利是圖,沒有工夫感到恥辱,無暇顧及道德底線。某些「公僕」受利益驅動,心理失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扭曲,經受不住社會上的各種誘-惑,特別是權、錢、色的誘-惑,導致道德底線不保。底線是臨界點,是最低要求,是不可逾越的。一旦突破道德底線,離觸犯法律也就不遠了。倘若社會失去了道德約束,僅僅靠法律來維系,這實屬不祥之兆。倘若官員缺乏羞恥之心,膽敢逾越道德底線,那就是墮落的開始,不要說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實現有效領導,恐怕離「進班房」也不遠了。
少數官員的道德底線的後退,往往會導致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主持工程不拿回扣就是廉潔,提拔幹部不收紅包就是清正,居官多年而沒有貪污就可得獎,下班回家吃飯居然成了媒體稱贊的典型事例。又比如,有的班子庄嚴向社會作出承諾,決心在任期內不貪污、不腐敗、不賣官、不受賄 類似種種,都在說明一些官員的道德底線有後退到法律底線的跡象。
道德約束群體,法律制裁特例。當社會道德徹底淪喪以後,法律就會相當脆弱,縱然死刑再保留一萬年,又能嚇倒幾個人?一個守不住道德底線的人,一定是只相信感官上的慾望的人,金錢、肉慾、名利便會成為其瘋狂追逐的目標。於是做什麼都不再需要規矩,不再需要負責任,不再需要約束,不再需要畏懼。當一個人什麼都不怕了,就是最可怕的事,就可能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請守住道德底線,不要讓那些物慾橫流的東西超越它;請守住道德底線,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做一個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