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法治建設要求
A. 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我國法制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B. 依法治國的新要求是什麼
依法治國要求按照法律管理國家,擺脫權力尋租造成的腐敗現象。
C.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依法治版國的本權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3)國家法治建設要求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D. 法治建設的基本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推進中國法治建設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關於依法執政理念,提出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關於法治的價值,強調樹立法治信仰,提出憲法的根基在於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憲法的偉力在於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要以法治凝聚共識,讓人民群眾充分相信法律、自覺運用法律。關於法律實施,要求執法者必須忠實於法律,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保證憲法和法律的遵守和執行。關於法治與德治的關系,要求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他律和自律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公民既依法維護合法權益,又自覺履行法定義務。關於弘揚法治精神,提出堅持法治教育和法治實踐相結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促進形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等等。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21世紀,中國就已經產生了奴隸制的習慣法。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出現了自成體系的成文法典。唐朝(618年-907年)時,中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並為以後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中華法系成為世界獨樹一幟的法系,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制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為了改變國家和民族的苦難命運,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以實現變法圖強的夢想。但由於各種歷史原因,他們的努力最終歸於失敗。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逐步走上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道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開啟了中國法治建設的新紀元。從1949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是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初創時期。這一時期中國制定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其他一系列法律、法令,對鞏固新生的共和國政權,維護社會秩序和恢復國民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及隨後制定的有關法律,規定了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公民的權利與自由,規范了國家機關的組織和職權,確立了國家法制的基本原則,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20世紀50年代後期以後,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年-1976年)動亂,中國社會主義法制遭到嚴重破壞。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共產黨總結歷史經驗,特別是汲取「文化大革命」的慘痛教訓,作出把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重大決策,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並明確了一定要靠法制治理國家的原則。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權威性,使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成為改革開放新時期法治建設的基本理念。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方針指引下,現行憲法以及《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行政訴訟法》等一批基本法律出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入了全新發展階段。
20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由此進一步奠定了法治建設的經濟基礎,也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7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將「依法治國」確立為治國基本方略,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並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大任務。1999年,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入憲法。中國的法治建設揭開了新篇章。
進入21世紀,中國的法治建設繼續向前推進。2002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將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2004年,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憲法。2007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並對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中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確立了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成為國家基本方略和全社會共識。以依法治國為核心內容、以執法為民為本質要求、以公平正義為價值追求、以服務大局為重要使命、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根本保證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逐步確立。全社會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普遍增強,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正在形成。
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能力顯著增強。中國共產黨不斷增強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同時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堅持憲法和法律至上,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通過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不斷鞏固。
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並完善了一大批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各項權利、確保國家權力正確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
人權得到可靠的法制保障。在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同時,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依法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隨著法律規定、司法體制、維護權益機制的不斷完善,人權在立法、執法、司法等各個環節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人權事業全面發展,公民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得到切實尊重和全面保障。
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的法治環境不斷改善。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依法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擾亂社會經濟秩序。中國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維護市場秩序、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法律和制度,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制度,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
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建立健全行政執法和司法的組織法制和工作機制,保證了行政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行政立法和制度建設進一步加強,各類公開辦事制度不斷完善,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公安機關依法履行職責,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秩序,保障人民安居樂業。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
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得到加強。不斷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已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監督體系和監督制度,監督合力和實效不斷增強。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法對本級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進行監督。人民政協充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監督行為逐步制度化、規范化。公眾和新聞輿論對政府及司法工作的監督渠道不斷拓寬。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的日益健全,保證了對國家公務人員的監督有力有效。
E. 法治國家的相關要求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僅需要制定完備的法律制度,而且需要使這些法律制度為廣大公民接受認同並遵循運用。黨的十七大強調,要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
公民意識是公民對自己在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和法定權利義務的認知、情感、態度和行為的統一,加強公民意識教育能為社會主義法治中國建設提供堅實的思想理念支撐。因此,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應大力加強包括權利義務、民主法治、道德文明意識教育在內的公民意識教育。
權利義務意識是公民意識的核心內容,在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體現為公民對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的認知與履行,體現為權利與義務的有機統一。公民不僅可以積極伸張和行使法律賦予的各項公民權利,同時必須進行自我約束和限制,積極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權利義務意識不是權利和義務觀念的簡單綜合,而是公民對國家生活與社會生活中權利義務關系的價值評判及規范化認同。這種價值評判和規范化認同,能夠促進公民對法律規則內在價值的認可,培育公民自覺的守法意識和用法行動。
法治國家以權利和義務雙向作用機制來調整和規范社會生活和人們行為。維護公民權利,是國家與法存在與發展的邏輯基點和正當性理由,而敦促公民履行義務則是國家與法存在與發展的重要前提。適應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需要,加強公民的權利義務教育,一應堅持以人為本,實施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教育,在注重啟發、引導公民依法享有和行使公民權利的同時,強調公民必須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二應借鑒現代教育理念,實施認知與能力相統一的教育,在增進公民對自身權利義務認知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公民維護、行使、伸張自身權利的能力和積極履行法定義務的自覺性。
民主法治意識是公民意識的根本內容,在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體現為公民對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認同和維護,體現為民主意識與法治意識的高度統一,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的有機統一,知法、懂法、用法的有機統一。在現代社會,民主法治意識意味著公民主動依法參與和監督國家法律事務和公共事務管理,內在認同和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依法治國作為中國的基本治國方略,意味著對公共權力的有效監督和公民權利的切實保障。民主是法治的前提,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民主與法治有機統一構成法治國家的政治基礎。加強民主法治教育,提升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識,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政治保障。一方面,應積極完善公民參與立法、監督執法和救濟於司法的法律制度,暢通公民參與法律事務和公共管理的渠道,增強公民參政議政和投身法治國家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另一方面,應大力開展全民普法教育,在加強法律知識教育的同時培養公民的法律觀念。
道德文明意識是公民意識的重要內容,在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體現為公民對維護社會秩序與文明、調整人們之間關系的一系列道德規范與文明標準的自覺遵守與維護。在現代社會,良好的道德文明意識是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價值規范。道德文明意識意味著公民通過理性認知,實現文明價值和道德信念從直覺和良心的自在狀態向原則和規范的自覺狀態邁進,不斷提高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質。
加強公民道德文明意識教育,提升公民個體和整個社會的道德文明素養,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中國的重要任務。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核心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公民道德文明意識教育中占據著統領和支配地位。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和主導,公民道德文明意識教育就會迷失方向、失去根本。應提倡公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努力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自覺踐行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和文明標准;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弘揚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倡導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培育公民道德文明意識,全面提高公民道德文明素質。
F. 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要求是什麼
一是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高立法質量。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要提高立法質量,必須完善立法規劃,突出立法重點,堅持立改廢並舉,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和程序,擴大公眾有序參與,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使法律准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更好協調利益關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二是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整合執法主體,相對集中執法權,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問題,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要完善行政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非法干預,堅決防止和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堅決懲治腐敗現象,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
三是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要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改進工作,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優化司法職權位置,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機制,加強和規范對司法活動的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堅持司法為民,改進司法工作作風,通過熱情服務,切實解決好老百姓打官司難問題,特別是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
四是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是權力正確運行的重要保證。要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建立健全決策問責和糾錯制度。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五是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健全國家司法救濟制度。保障全體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證公民的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
G. 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是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有法可依就是立法,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這是回法制建設的先答決條件。
有法必依是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辦事,這是法治建設的中心環節。
執法必嚴就是執法機關認真執行法律法規,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這是法治建設的重要任務。
違法必究就是任何人不管誰,只要違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許任何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存在。這是法制建設的重要保障。以上四條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樣社會才能和諧,人民才能幸福安康。
H.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什麼(4分
答: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不嚴、違法必究。(每個要點1分,共4分)
I. 國家機關依法行政和建設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國家機關依法行政基本要求就是:(1)提高政府立法質量,是切實推進依法行政的前提;(2)嚴格行政執法,是依法行政的關鍵;(3)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是切實推進依法行政的保障;(4)加強對依法行政的領導。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