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至心
Ⅰ 你覺得叫做「道德的至高點」是什麼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標准,所以,每個人不應該被道德綁架,所以就會有一個道德最高點,如果一個人觸犯了這個最高點,那麼這個人就會讓別人覺得他非常的不行。
Ⅱ 什麼叫公德心
公德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群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淀下來的公共道德准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
人們在社會公共生活中,為了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正常進行所必須遵守的起碼的公共生活規則。社會公德是道德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談到社會公德,首先必須了解什麼是道德。簡要地說,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或行為准則。它是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和社會輿論來加以維持的,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
(2)道德至心擴展閱讀:
由於人們共同生活的需要和人們之間存在著種種差別的實際,要保證人們社會生活的順利進行,必然要形成某些規則。如交通規則.衛生規則,公共場所秩序規則等等。在社會生活中,個人的生存發展離不開社會和他人的交往,為了使這種社會公共交往得以正常進行,就要求人們在交往中遵守最起碼的公共生活准則,即遵守社會公德心。
公德心是共產主義道德規范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公德是在批判地吸收了歷史上一切優秀的道德傳統,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經濟基礎之上產生的。社會主義公德和其他道德規范一樣,在公共生活中調節人與人、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社會主義公德的特點,是以集體主義,為人民服務為原則基礎的,最能體現勞動人民利益的公共生活中的道德標准。
Ⅲ 如何讓道德重回人心
覺得現在社會想道德重回真是太難了。有時覺得開國初期多好,雖然那時中國很窮,但人不勢力,大多很單純。
Ⅳ 什麼叫道德心怎樣才算符合道德心
要彼此尊重為最好,能堅持三綱五常是最佳
Ⅳ 什麼是道德心
我心中的就是力所能及的吧,現在有道德心的人太少了,道德心包括很多了,例如保護環境,幫助老人,其實我們只要不要違背自己的良心。盡量幫助別人就可以了
Ⅵ 公德心是什麼意思
公德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群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淀下來的公共道德准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
Ⅶ 什麼是道德良心
道德在人的化身就是良心。
許多人都喜歡用「良心」這字眼。當他們要向人證明自己行為正直時,便說:「我問心無愧」或說「我是憑良心做事的」,而把一些壞蛋形容為「沒良心」「心地壞」,心術不正,喪心病狂。他們認為人只要「平生不作虧心事」,便可「半夜敲門也不驚」了。他們認為修養的重點是誠實:對己、對人、對神、對良心都要誠實,雖然明知沒有人會發現,也堅持應「不欺暗室」,不作自欺欺人的勾當。
孟子認為人人都有良心。他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這「四心」的作用。即是所謂的仁、義、禮、智。是每人都擁有的天生本能。使人能愛能憎,能分辨善惡。他以為如果一個人能達到所謂「喪盡天良」的地步,是因為人不懂得保養,維護自己的良心,反而用各種不義的行為去砍伐、傷害它;好像人天天到山上砍樹木。即使是最美的、最蒼翠的山巒,也會變的不美了。「牛山之木嘗美矣……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由斧斤於木也。目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
人人都喜善惡惡,我們欣賞善的行為,願意和品格高尚的人交朋友。相反,我們譴責惡行。為社會道德的淪喪而感傷。對品格低下的「小人」,即使他們在諂媚,逢迎我們,我們也會感到惡心和憎厭。
良心的拉丁文是conscientia。是又介系詞cum(同)及名詞scientia(知識)所組成。意思是「具有知識」,指人在行動時知道自己在作什麼。聖熱羅尼莫(ST、Jerome340-420)把良心比作火花,認為良心可以在黑暗中發出亮點,照耀人生,人可以藉著良心,達到倫理成熟的地步,使人格獲得圓滿的發展。
有關良心的幾個事例:平生不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1、《望夫石》盼夫歸家的妻子,按自己的良心,對愛情忠貞不變,化為石。
2、拾金不昧的黑人約翰遜,拾到24萬美元。小額鈔票可以私藏。卻送還失主。鄰人恥笑,朋友蔑視,被迫搬家。
3、聖摩爾1477-1535天主教殉道者。忠於良心,反對亨利八世為英國教會最高首領,斬首而死。且安慰劊子手,抱歉自己脖子太短,為劊子手增添麻煩。
二、 聖經內的良心 《呼召與回應》p324
聖經視良心是和整個人分不開的(良心是人的一個官能)。聖經不把人分解為分開的部分,卻視人為一整體。實在,尤其關於良心,只能以概括的看法來談及它,因為在良心內,而正是在生活的天主面前,人整體顯露出來。
1、舊約的良心
「良心」一詞在舊約內只出現一次(智17:11)。雖然僅此一次,但天主不斷召叫選民忠於盟約的呼聲,卻貫徹整個聖經。充滿了認識良心的事實。例如,原祖犯罪後,天主問「亞當你在哪裡」?加音殺亞伯爾後的逃亡,打圍犯罪後,先知的勸告,尤其以「邪惡的良心顯示出來」。
舊約良心的意識有兩種特徵:首先,良心常是在天主前的良心。人處在天主前,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正確和聖善的的,或是錯誤和邪惡的。第二,在良心的行為內是整個人行動,而非只是人的任何一個「官能」。詠17:3「但你考驗我的心靈,夜間來視察我……你總找不到我的邪惡」。
舊約把良心視為有位格的天主對人所發出的呼聲,經由良心對人說話。
2、新約內的良心
1)、福音內的良心
福音和舊約一樣,沒有什麼特別詞語來指示良心,它被置於人的內心深處,而這內心深處是以靈魂或心來表達,耶穌強調的重點,由外在行為轉為內在的意向。「凡注視婦女的,已在內心姦淫了她」,福音尤其認識做惡事後邪惡的良心的事實。例如,在浪子、猶大斯、背主後的伯多祿的例子里;法利塞人構成的頑固和敗壞的良心的例子。
福音內給予正直的意向較外表正確的行為更大價值,無形中更強力彰顯良心的負責任的決定和忠於良心的重要性。
瑪5:8心裡潔凈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瑪18:35如果你們不各自從心裡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
谷7:6這民族用嘴唇尊敬我,他們的心卻遠離我。
路6:45善人從自己心中的善庫發出善來,惡人從鵝庫中發出惡來,因為心裡充滿什麼,口裡就說什麼。
2)、保祿關於良心的思想
A、保祿用希臘文Syneidaesio一詞來表達良心,但此詞有不同的含義,在新約中共現34次,,保祿書信中佔19次之多。
*首先此詞表示人心靈深處的一些重要活動,人在這里常處於天主面前。
*其次表示和天主共容的真誠的和反省的自覺。宗23:1 24:16
*也表示聖神在保祿心靈深處對他的訊息的真實性的作證。 羅9:1
*表示人的宗教和倫理的認知官能。 格後4:2
此詞也表示有倫理意義的良心,羅2:15 法律已刻在人的心上;光明磊落的良心(弟前1:5),純潔的良心(弟後1:3);污穢的良心(鐸1:15)。保祿在其他地方,不用此詞也能談及良心,例如羅14章。
B、保祿關於良心的主要的斷言
有著宗教和倫理意義的良心,在下列集體問題上的論斷:羅14章,吃肉合法與不合法,格前8章吃祭過的肉的倫理性質。格前10:14:參與外教人的祭祀筵席和私下吃祭過神的肉。
* 每個人該按自己的良心行事
「各人對自己的心思應堅信不疑」(羅14:5),行為的倫理性質斷然依賴行為是否與內在的信念相吻合。「那在自己認為可行的事上,問心無愧,才是有福的,但誰若懷著疑心吃了,便被判有罪,因為這不是出於信心做的,凡不出於信心做的,就是罪。(羅14:22 格前8:7)
* 良心可以不符合客觀的真理
良心是決定個人具體行為的倫理性質的准則,但它不是唯一的准則,也不須和客觀的真理一致。它甚至可以不領略客觀真理。「在基督耶穌內,我知道,並深信:沒有什麼本身是不潔的,除非有人想什麼四不潔的,那東西為他才是不潔的。」(羅14:14,20)「至論吃祭邪神的肉,我們知道:世上並沒有什麼邪神,也知道,除了一個天主外,沒有什麼神……不過這種知識不是人人都有的;有些人知道如今因拜慣了邪神,認為所吃的是祭邪神的肉,因為他們的良心軟弱,就受了玷污」(格前8:4,7)。
* 良心和團體有關系
憐人良心的決定(尤其是教友弟兄):雖然和一己的決定相沖突,也該誠實地被尊重。「那吃的不要輕視不吃的;不吃的也不要判斷吃的,因為天主已接納了他。你是誰,竟敢判斷別人……你為什麼判斷你的弟兄?或者你為什麼輕視你的弟兄?」(羅14:3-4,10)
必須盡量避免因自己按良心指示行動,而令近人絆倒:「你應拿定主意:總不要使弟兄失足或跌倒……如果你因著食物使你的弟兄心亂,你便不是按照愛德行事。基督為他死了,你不可因著你的食物使他喪亡……更好是不吃肉,不喝酒,不做什麼能使你的弟兄跌倒的事」(羅14:13,15,21)「但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這自由的抉擇,成了軟弱人的絆腳石。因為如果有人看見你有這知識,在邪廟里坐席,他的良心若是軟弱,豈不是受到鼓勵而去吃祭邪神的肉嗎?那麼這軟弱的人,基督為他而死的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識而喪亡!你們這樣得罪了弟兄們,傷了他們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為此,倘若食物使我的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的弟兄跌倒。」(格前8:9-13,10:28)
從整個新約來看,良心是指在信仰的關照下,才會有一個客觀的標准對於生活中的道德意識和個人處境的監督。
三、良心在歷史上的詮釋
1、希臘哲學
把良心看成道德判斷中的自我意識,而不把良心局限在對與錯的抽象知識上,也看出良心雲做不只在事後,也在事前及事中。
2、多瑪斯學派的理智判斷(多瑪斯—亞里斯多德)
聖多瑪斯(1225-1274)是將良心納入反省批判的倫理神學中的第一人。多瑪斯學派把人的理智放在首位。因此,在良心的作用里,重要的工作是由理智發展的。用三段論的過程:普遍性的倫理原則在具體的環境內被引用在行動上,對具體行動的倫理性質要做判斷,所以,良心的決定本質上是一種理智的判斷。
3、方濟學派的意志優先論(文德—奧斯定—柏拉圖)
聖文德在人的意識中,把重點放在意志和愛情上。結果,良心便被視為向善的沖動,而良心具體的決定被視為這種沖動的實現。
康德把良心視為人在正義法庭的意識。(KENT 1724-1804)
4、自然論者的良心意識
良心是人面對那在他們處的環境中,令生命為他變成可能的和為他促進生命的事物時所採取的立場。
尼采:認為凡不能成功確立自己為主宰的人,便是在良心上和自己作對。「我認為邪惡的良心有如重病,在這病中,人不得已受不了那變動的壓力而跌倒,這變動是他所遭受的一切變動中最深切的,又因這變動之過,他結果自覺受社會和受和平擺布……」。
佛洛伊德:良心在於吸納父母的權威,尤其父母中一方的權威,他妨礙嬰兒對另一方的感情趨向(伊底帕情結)。那種由外面施於嬰孩身上的壓迫被他吸收,這便是超我的來源SUPER-EGO:即良心、決定和支配人。
5、社會學的良心意義
認為人的良心是由環境塑造成的,把良心系於環境。例如,家庭,學校,同伴,社會傳媒等。此種社會學的人類學為了著重團體而不賞識個人的價值和自主。個人在任何環境中該把自己的判斷和集體的判斷看齊:個人在集體內要完全淡薄自己,這便是他生存的意義,獨裁統治的「人雲亦雲」。
良心如能澄明,即可徹悟天道地德。
Ⅷ 什麼叫道德心和考順心
打字有誤。
1、道復德心制是自覺遵守道德規范的意識。
2、孝順孝是自覺孝敬長輩的意識。
①孝即孝敬長輩不是一種道德綁架,是人類的良心。
②順即順從長輩可能成為道德綁架,作為一個成年人要有自己的主見。要認真聽取長輩的合理意見;如果長輩的意見不合理,要耐心地解說自己想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