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立法治理
㈠ 新時代地方立法機關應該如何大有作為
堅持創新發展,以立法引領改革,破解社會難題,是立法工作的著力點和根本要求。人大作為立法機關,發揮立法引領改革的主導作用,以良法促進發展,保證善治,不斷創新立法的手段和方式,敢於、善於運用立法手段破解社會治理難題,把那些符合實際,可復制、可推廣、含金量高的社會治理經驗模式、政策措施等用法的形式固定下來,為六盤水市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律生態環境,是當前立法工作貫徹創新發展理念的著力點和根本要求。為此,必須緊緊圍繞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城鄉建設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領域科學編制好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城市建設管理、農村「三變」改革等領域的立法調研,為精準立法打好基礎,創造條件。 堅持協調發展,以立法推動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的均衡配置,是立法工作的重要遵循。隨著六盤水市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不斷深入,引導農村二三產業向縣城、重點鄉鎮及產業園區集中,依託優勢資源、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業服務體系及勞動密集型產業融入區域性產業,規模農業向優質農業轉移等都涉及生產要素和資本的流動和重組,需要用立法提供戰略支撐,搭建以「公平」交易為核心的制度平台,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的均衡配置。特別是農村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及農民資產評估、確權登記、股權分配、股金收益、風險補償等等都涉及改革試點中的具體法律問題,需要以地方立法作規范。因此必須加強人大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綜合指導,解疑釋惑,發揮立法機關在平衡、調整社會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農業產業發展立法論證、聽證、評估機制,制定出立法項目徵集和論證工作規范的時間表和線路圖,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保障。
㈡ 推動勞動基準立法保障新業態勞動者權益的具體措施有
推動勞動基準立法保障新業態下實現勞動保障權益保護的基本路徑如下:
1、法律法規中承認新業態中的勞動關系,將新型勞動關系納入保護范圍。在現行法律法規中,判定是否具有正常的勞動關系的主要依據是,是否具有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具體來說即是否具有人格從屬性、經濟從屬性;
2、調整相關的社會保障政策,探索新的保障制度。大部分新業態就業方式具有多樣性、靈活性等特徵,難以確定單位繳費的主體和繳費比例;
3、擴大監察機構的監督范圍,構建立體式社會監督機制。國家要求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要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督促企業落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責任,加強治理拖欠勞動報酬、違法超時加班等突出問題,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
4、組建完善的工會組織,充分維護新業態就業人員合法權益。最近國家要求工會積極與行業協會、頭部企業或企業代表組織開展協商,簽訂行業集體合同或協議,推動制定行業勞動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五條 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勞動就業,發展職業教育,制定勞動標准,調節社會收入,完善社會保險,協調勞動關系,逐步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
㈢ 材料:今大清皇帝准將香港島給予英國君主暨後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宰,任變立法治理
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香港隸屬新安縣。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只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
㈣ 什麼叫准立法
准
(③~⑦准)
zhǔn
(1) ㄓㄨㄣˇ
(2) 允許,許可:~許。~予。批~。
(3) 依照,依據內:~此處理。容
(4) 定平直的東西:水~。~繩。
(5) 法則,可以做為依據的:~則。標~。
(6) 箭靶的中心:~的(d?)。
(7) 正確:~確。~星。瞄~。
(8) 一定,確實:~保。~定。
(9) 鼻子:隆~(高鼻子)。
(10) 和某類事物差不多,如同,類似:~尉。~平原。
"准立法"中的准,我認為是正確的意思,就是既定的由立法機關依據立法法的立法及其過程
㈤ 今大皇帝准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大皇帝是指誰
大皇帝指的是清朝皇帝道光即清宣宗
清宣宗道光(成)皇帝(1782-1850年),名愛新覺羅·綿寧,後改為愛新覺羅·旻寧,滿族。
這是在南京條約中中國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人。
㈥ 加強法治治理工作好的建議
普法,只有大家都知法守法,才能達到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