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富有
❶ 道德失去,財富遠行;道德好財富將至的名言是什麼
儒家的思想中以德為本,財為末。
其中《大學》言: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
《孟子譯注》言: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①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
【注釋】
①要(yao):即「邀」,求取,追求。
【譯文】
孟子說:「有天賜的爵位,有人授的爵位。仁義忠信,不厭倦地樂於行善,這是天賜的爵位;公卿大夫,這是人授的爵位。古代的。人修養天賜的爵位,水到渠成地獲得人授的爵位。現在的人修養天賜的爵位,其目的就在於得到人授的爵位;一旦得到人授 的爵位,便拋棄了天賜的爵位。這可真是糊塗得很啊!最終連人授的爵位也必定會失去。」
❷ 什麼曰,然後直接引用富有道德的經典話語,形成的這種形式叫什麼
論語
❸ 關於道德就是財富的名言
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鳩
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 周恩來
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 —— 郭沫若
害羞是畏懼或害怕羞辱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為。 —— 斯賓諾莎
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 德謨克利特
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 —— 凱洛夫
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 羅曼·羅蘭
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爾基
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 —— 馬雅可夫斯基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過受到的誘惑不足而已;這不是因為他們生活單調刻板,就是因為他們專心一意奔向一個目標而無暇旁顧。 —— 鄧肯
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 —— 列夫·托爾斯泰
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 契訶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 馬克思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會偷竊,可是,即使把百萬金元給了盜賊,也沒法兒指望他從此不偷不盜。 —— 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能,舉起了它的旗幟,於是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正義感在現實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爾
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 貝多芬
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狄德羅
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 貝多芬
裝飾對於德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 —— 盧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 —— 盧梭
讓我們把不名譽作為刑罰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鳩
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 —— 誇美紐斯
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 —— 誇美紐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 —— 赫爾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 培根
陰謀陷害別人的人,自己會首先遭到不幸。 —— 伊索
智者寧可防病於未然,不可治病於已發;寧可勉勵克服痛苦,免得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 —— 托馬斯·莫爾
❹ 如何看待道德與財富的關系
如何看待人情冷暖呢?其實按價值規律或交易方式去看待就可以了.很多人你不必跟他講感情,只講利益就可以了。雙方是客戶和賣主的關系。買賣存在,關系就存在...
❺ 道德也是一種財富作文450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惟有兩樣東西讓我們深深感動,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燦爛的星空就是我們的理想,實現理想的途徑就是要具備崇高的道德。
道德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財富,更是一種智慧。一個人情冷漠的社會,一個道德低下的社會,物質文明再發達,那也不是我們追求的理想世界。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充滿愛心和幸福社會,在經濟水平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時,我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境界。不僅要成為認真履行責任和富有良知的人,更要使自己成為一個遠離庸俗和低級趣味的人。
而當今社會,因何會出現僅僅因為口角而毫無人性的把兩歲女嬰舉過頭頂摔在地上的殘忍暴行。因何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走在巷子里,被一輛麵包車兩次碾壓,幾分鍾後又被一小櫃車碾過,七分鍾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十八個路人,竟然對此不聞不問。因何有關部門嚴格管理,但賣假貨、劣質商品、有毒食品等等不道德的行為仍然比比皆是,只要能掙錢,哪管是否坑害了他人,只要能弄到錢,哪管是否用了欺詐等不道德的手腕。因為道德缺失,所以缺少了同情心,因為道德缺失,所以忘卻了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因為道德缺失,所以忘卻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古往今來,滄海桑田。雖然時光在流逝,時代在變遷,但是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不僅沒有消減,反而與日俱增。中華民族自古崇尚道德,良好的道德是一個國家、一個企業、乃至一個人的巨大財富,是國家、企業和個人長期發展和生存的根本條件和根本保證。有良好的道德,國家則有序,家庭則祥和,個人則受人愛戴,也就無形中為自己的人生鋪平了道路,創造了機會。如果社會道德感大范圍缺失,必然導致正不壓邪,社會的內部機制終失和諧,社會發展缺乏後勁,那種損失是無比巨大且讓人痛心疾首的,最終受害的將是我們每一個人。
我們這個社會需要高尚的道德去支撐,建設民主、文明、和諧的未來中國需要高尚的道德,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衛者,逐漸具備良好的公民道德,讓我們一起呼喚,期待高尚的道德能占據每一個的心靈,在中華大地上茁壯成長!
❻ 道德和財富有沖突嗎
佛教所說的善,也就是道德的內涵,同樣是結合利益來說明的。《成唯識論》卷五曰:「能為此世、他世順益,故名為善。」就自身而言,善行不僅對現世有益,更能惠及未來生命;就自他雙方而言,善行不僅能使自己獲利,同時也能利益社會大眾。相反,如果只顧眼前利益而無視法律的存在,只顧個人利益而不管他人的死活,這種行為不僅和道德相沖突,從究竟意義而言,和利益也是根本對立的。佛教中這樣的一首偈:「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見青松不見花。」生活中,非法行為往往也能給人們帶來眼前的利益,或許有些無知者會感到羨慕,但真正有智慧的人卻不會動心。因為通過非法行為而得到的利益只是暫時的,這種風光決不會長久。
作為在家居士來說,我們的行為首先要符合法律規范,同時還要符合戒律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利益。無論經商還是為人,信譽都是極為關鍵的,用現在的話說,信譽就是品牌,就是無形的資產。信譽從哪裡來?就是從道德行為而來。在激烈的商戰中,能夠保持持久生命力的,都是那些擁有良好信譽的企業。而唯利是圖的投機者,必然會落得「害人終害己」的下場。
因此,追求財富和道德並不是矛盾的。如果說道德是追求利益所應遵循的准則,那麼,利益就是道德行為帶來的果實和收獲。
❼ 金錢財富,道德的名言.
道德的:
說謊話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相信。
伊索
真正的謙虛只能是對虛榮心進行了深思以後的產物。
柏格森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海涅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神涵光
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
郭沫若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孔丘
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契訶夫
金錢財富的:
金錢這種東西,只要能解決個人的生活就行,若是過多了,它會成為遏制人類才能的禍害。
——諾貝爾
一個人如果能夠控制自己的激情、慾望和恐懼,那他就勝過國王。
——約翰·米爾頓
❽ 請以道德帶來的財富為話題作文
什麼是財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無外乎有如下觀點,財富就是金錢,財富就是知識,財富就是閱歷……….嚴格來說這些觀點沒有問題,但筆者認為高尚的職業道德也是寶貴的財富.
比如這個船主和漆工的故事,船主交代給漆工的任務是刷漆,所以漆工只要能認真完成刷漆任務即可,但職業道德告訴這個漆工,這個洞可能會讓這艘船沉沒,所以道德的力量讓他但這個漆工卻在刷完漆之後補上這個漏洞.而正是這個不經意舉動使漆工不僅贏得了船主大量的額外獎勵,而且還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德國哲學家康德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惟有兩樣東西讓我們深深感動,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燦爛的星空就是我們的理想,而實現理想的途徑就是要具備崇高的道德.西漢名相張良在椎擊親王未遂幾近窮途末路之時,不厭其煩為一老人穿鞋,而正是陷入絕境的張良依然保持的這份恭敬,讓他最終獲得絕世才學,成為一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一代名相.而在張良的成功其實就是道德力量的再現.
而當今社會,因何18路人會面對受傷的2歲小依依而見死不救生,因何號稱世界一流的動車故障頻出,因何會有那麼多曾經風光無限的貪官落馬,根本原因在於道德缺失.因為道德缺失,所以缺少了同情心,因為道德缺失,所以忘卻了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因為道德缺失,所以忘卻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正所謂道之不存,德將焉附?吳斌,一個最普通的客車司機,駕駛客車行駛在高速公路途中,意外遭受金屬片襲擊,在生命垂危的情況下,吳斌用盡最後力氣,換擋、停車、拉手剎、打開雙閃燈,拯救全車乘客,而這一系列動作完成之後,吳斌倒下了.
吳玉蘭,一個普通的老師,面對無恥的劫匪,雖頭破血流依然,保護659張考生准考證.從這些人身,我似乎看到道德的力量在中華這塊大地上茁壯生長.吳斌走了,但省委書記為他留下了眼淚,數萬群眾自願去為護送他的靈車,整個中國為吳斌而感動,中國最美的司機的稱號將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大的財富.吳玉蘭老師受傷了,但她面對兇殘劫匪依然想著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她的行為讓我們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職業道德.
【點評】從職業道德角度來立意,是正確的立意,而且它的事例很典型,能從現實生活中找到這個事例,比如說吳斌的事例,還有反面的事例,18路人對小伊伊見死不救的事例,這些正反事例的運用都非常好,同時能從材料入手,想到職業道德,想到高尚道德是最大的財富這樣一個論點,用正反論證方法,非常充分,古今中外的事例都有了,等於事實和道理都很完備,是篇好文章.
希望可以幫到你!
❾ 求幾個富有道德意義的小故事
銜環結草,以報恩德
結草與銜環都是古代報恩的傳說,出自《左傳》。前者講一個士大夫將其父的愛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愛妾已死去的父親為替女兒報恩,將地上野草纏成亂結,絆倒恩人的敵手;後者講有個兒童挽救了一隻受困黃雀的性命,黃雀銜來白環四枚,聲言此環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潔白,身居高位。後將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當厚報,生死不渝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裡卻高舉著一張20美元的鈔票。面對會議室里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隻只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准許我做一件事。」他說著將鈔 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
他又說:「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麼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碾它。爾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臟又皺。
「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骯臟或潔凈,衣著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
溫馨提示: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我們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❿ 既然有修養、富有道德良知的人才是很會說話的人,為什麼很多人總是喜
在下就從以下三個重點方面簡單敘述下:(每個人都有思想的局限性,本人也不例外,有遺漏之處請見諒)
一: 物質決定意識,首先跟人們的成長和生活環境有關!
有什麼的外界環境就有什麼樣的影響,當然,此種情況是在此自然人沒任何生理智力缺陷下的!至少腦子沒壞不是瘋子,傻子!:)
二: 時間的變化可以讓人心理和行為產生不同的「進化」在不同時期,不同人的機會是不一樣的,有時候常說的「運氣」 也有一定的影響,不過這還是屬於外因!
三:每個人掌握的知識和閱歷不同!!!不關是環境影響,還有自身對自己的認識,能否「打敗自己」,能否超越自我? 多數普通人都是隨波逐流,受人影響,極少數人是影響別人的而自己很少被影響的!這也是有「奇才」與凡才的差別!
上面是三方面關於外因和內因對人的思想意思,觀念產生差異化,層次化的原因!
至於---甚至產生對立面的形成,這跟每人的立場,和「需求」,「顧慮「等不同心緒(精神上)以及金錢利益(物質上)不同而各異! 但方向是可以區分的,就是有對立,有合作,也有中立!
很感謝提問者的良苦用心,了解這些道理對於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養有約束作用,畢竟真的良心和現實中法律是不同的層面,道德只能靠良知約束,靠他自己靈魂是否願意欺騙自己,而法律是看證據,根據事實說話,所以作為成人---任何事物產生的後果必須由自己承擔一切後果,觸犯法律應受到相應制裁,違背道德受到的譴責和唾棄,兩條准繩就看不同人怎麼對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