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福州道德敗壞
1. 唐朝第一名將李靖,為什麼不參加「玄武門之變」呢
由於李世民在唐軍中的威望,唐初有名的將領大都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或者在玄武門之變中支持李世民一方。
但唐軍中最具統帥能力的李靖卻並未參加,而且《資治通鑒》中記載,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之變前還專門徵求過李靖的意見,但是李靖拒絕參加。
身在邊境,無法參加
但是由於李靖的軍事才能,很快引起了唐高祖李淵的重視,將他調出秦王府。
此後李靖主要與李孝恭合作,雖然大都由李孝恭擔任主帥,但是李淵往往直接要求全軍聽從李靖指揮,也即李靖為事實上的統兵主帥。
為唐王朝平定江南之後,李靖已經成為李淵手下舉足輕重的軍事將領。
李靖從公元617年被唐軍俘虜後加入李唐集團,到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竇建德後,李靖在李世民帳下效力時間大約是三到四年。
2. 關於秦淮八艷,中國歷史十大名妓。
秦淮八艷(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
至於十大TOP
朱姬——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妓女
蘇小小 ——錢塘名妓,史載第一個工於詩文的妓女。[同心曲]千載芳名留古跡,六朝韻事著西冷
薛濤 [薛濤箋]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李師師——史載第一個和君王有染的妓女。
嚲眉鸞髻垂雲碧,眼入明眸秋水溢。鳳鞋半折小弓弓,鶯語一聲嬌滴滴。
裁雲剪霧制衫穿,束素纖腰恰一搦。桃花為臉玉為肌,費盡丹青描不得。
杜十娘——敢愛敢恨,自由戀愛的女性先驅。
梁紅玉
陳圓圓——沖冠一怒為紅顏。
董小宛——徘徊於才子和帝王之間。
柳如是——秦淮八艷之首,才貌俱佳的薄命紅顏。
賽金花——艷驚中外。九城芳譽騰人口,萬民爭傳賽金花。
李香君——女中豪傑,為國而死。於兒義子從新用,絕不了魏家種
小鳳仙——妓中一代俠女。
花蕊夫人
王翠翹
玉堂春 蘇三的藝名
柳子華 柳自華
魚玄機
王朝雲 蘇東坡妾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關盼盼 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
杜秋娘
3. 李靖身為李世民的手下應該支持他,為何會拒絕參與政變
的確,李靖作為李世民的手下,是應該支持李世民去參與政變的。他為何沒有參與,就是因為他心中有著自己的大義,作為一個將軍,肯定是不能傷害其他的人,只能在戰場上殺敵而不能作為去謀害國家太子的一個將軍,而且他作為一個傳統的一個臣子肯定會比較支持,嫡長子繼承製,畢竟這是作為當時幾千年的傳統。所以當時他的心中抱有著這樣的顧慮,所以說沒有參與其中。
然後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李靖他當時的想法就是作為嫡長子繼承製,我不能幫助李世民去參與玄武門政變,畢竟嫡長子繼承製是在這里安排好了,如果說這是參與失敗的話,就會對自己造成身敗名裂。而且如果失敗的話,就會對自己的一個地位造成一個嚴重的影響,所以說當時只能不參與,也不能涉及這一場爭辯,所以說他為了當時自己心中的這個制度,他只能選擇不參與。
4. 兵部尚書回府卻不入家門,最終遭到什麼報應
最終被皇帝發現了,他的罪行,押解入獄,最後除以砍頭的刑罰
5. 《封神榜》中李靖大義滅親,哪吒削骨還父,究竟是誰的錯
哪吒鬧海,殘忍地殺害了東海龍王三太子敖丙。東海龍王為此勃然大怒,雖然他與李靖還有些交情,可是兒子被殺,我想這應該是誰都忍受不了的。於是東海龍王邀請來了另外三位龍王,與自己一起前往李靖家中討個說法,並威脅李靖如果不交出哪吒,那麼他們將會發動大水淹掉陳塘關,這樣百姓也會全部遭殃。
所以,如果要從犯錯的源頭說起的話,這個人應該是太乙真人,是他給了哪吒狂妄自大的資本。
6. 李靖為什麼對哪吒那麼大「仇」
「你就是個球!」李靖總是對哪吒這么說。哪吒聽完總是很憤怒,提著槍又要追殺李靖。但李靖一邊跑一邊覺得自己很無辜,因為哪吒生下來時真的是個球。作為陳塘關的總兵,這個官不大不小,李靖年輕時也曾雄心壯志,人到中年覺得自己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就指著生幾個兒子能有出息,將來給他長臉。長子金吒,出生時很正常。活潑健康,被文殊菩薩收為弟子。次子木吒,出生時很正常。聰明可愛,被普賢菩薩收為弟子,後來又被轉讓給了觀音。三子哪吒,出生時卻不一樣。李靖夫人殷氏懷胎三年零六個月,也就是李靖好耐心,終於等到生產之日,李靖本想著,孕育了這么久 ,一定是個非凡的任務,結果一看......是個球!那個鮮紅的肉球落到地上,滴溜溜亂滾,殷氏嗷一聲就暈過去了。李靖強打精神,盯著那球轉了半天,轉到他眼珠也亂晃了,看那球里東西還在掙動,他終於忍無可忍,舉劍一劍砍去。猛然一道紅光噴了滿屋,李靖驚得倒摔出去,待眼前紅色消散,卻聽到了嬰兒啼哭。他再看那肉球,已經被劈開,裡面卻又一嬰孩正大眼瞪著他啼哭,額上還留著他砍出的傷痕。李靖和哪吒的父子仇,從一出生就結下了。-------來自於 哪吒傳
7. 李靖作為哪吒的父親,為何要狠心拆了哪吒廟和金身
哪吒去東海遊玩的時候,殺死了東海龍王三太子,東海龍王敖廣非常生氣,但是自己又打不過哪吒,於是就去找李靖說事,威脅李靖要殺死所有陳塘關百姓。哪吒心想,父親是陳塘關總兵,不能因為自己的事情,讓父親受到牽連,於是就削骨還父,削肉還母,死了。但是死去後的哪吒並不消停,還是想重返人間的,於是去找太乙真人,太乙真人說要建一座廟,受香火,才能重新生還。哪吒的母親這樣做了,但是哪吒的父親李靖直接了之後,卻拆了哪吒的廟,燒了哪吒的金身。這是為什麼呢?
三、李靖是一個正直的人。龍王拿整個陳塘關老百姓的性命威脅李靖的時候,李靖妥協了,所以哪吒還會死去。這充分說明李靖是一個心繫百姓的人,現在居然讓整個陳塘關的百姓去供奉自己三歲的小兒子,這對李靖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所以李靖就直接派人去拆了哪吒的廟宇,燒了哪吒的金身。
8. 李靖為什麼要砍死哪吒
因為哪吒命犯殺戒,是他眼中的妖孽,當然,為了不連累自己,也不練累百姓,趁此機會除掉他,兩全其美。殊不知,活了幾千歲的哪吒也知道痛與親情……誠摯地推薦一首好歌《哪吒》貳嬸演唱的。「他本是一世無雙,太子位沉檀凝香,東海之畔捉龍回浪。他合眼一世悲傷,乾元山描盡風霜,乾坤圈藏一滴淚光。半卷書盡了他心傷。」
9. 同為降將,黃飛虎全家被殺,為何李靖安然無恙
黃飛虎和李靖原先都不過是商朝的武將,凡人一枚,可是,上天非常眷顧他們二人,被通天教主的六魂旛詛咒安然無恙。
10. 李靖為何不在凌雲閣24功臣里
凌煙閣二十四位功臣
李靖排第八~!
趙公長孫無忌第一。李世民長孫皇後之兄,自幼與李世民為友,李淵太原起兵後投靠李世民。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尤其在玄武門之變中起主導作用。終身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評價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後,受遺命輔佐唐高宗。因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後而失寵,後來被誣陷謀反,自殺。
趙郡王李孝恭第二。其父為李淵堂弟,李淵起兵後,他負責經略巴蜀。得李靖之助,滅蕭銑、輔公祏,長江以南均受其統領,戰功幾可與李世民分庭抗禮。李世民登基後,退出權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娛。貞觀十四年,暴病身亡。
萊公杜如晦第三。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淵攻克長安時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齡推薦而受李世民重用,為十八學士之首。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及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與房玄齡共掌朝政,貞觀四年病故,年僅四十六歲。其死深為李世民痛惜,死後極盡哀榮。
鄭公魏徵第四。原為李密謀士,後隨李密降唐,為唐朝招降李世績。竇建德進攻河北時被俘,竇滅亡後重回唐朝,隸太子李建成麾下。玄武門之變後,歸順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無不言,以進諫著稱。終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評價說貞觀之前輔佐之功以房玄齡第一,貞觀之後以魏徵第一。貞觀十六年病故。
梁公房玄齡第五。李世民主要幕僚,善於謀略。李淵起兵後派李世民進攻渭北,受溫彥博推薦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及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登基後論功行賞,被比為漢之蕭何。貞觀年間負責行政,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麗時被委以留守重任。貞觀二十三年病故。
申公高士廉第六。李世民長孫後、長孫無忌的親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實際由高士廉撫養。高對李世民極為器重,以至主動將長孫後許配給李世民。因得罪楊廣,被發配嶺南,隨後中原大亂,被隔絕在外,直到李靖滅蕭銑南巡時才得以回歸。其人善行政、文學,為李世民心腹,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
鄂公尉遲敬德第七。原為劉武周部將,劉武周滅亡後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眾將信任,幾乎被處死,但李世民堅持起用他。唐鄭決戰時有單騎救主之功,得以穩固地位,此後以勇將身份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親手殺死齊王李元吉,擁立之功第一。突厥傾國進犯時以騎兵迎擊取勝。天下安定後無用武之地,晚年閉門不出,最終得享天年。
衛公李靖第八。是「使功不如使過」的典型,曾試圖揭發李淵謀反,因此幾乎被李淵處死,幸而為李世民所救。後來戴罪立功,協助李孝恭經營巴蜀、滅蕭銑、輔公祏,被李淵評價為「蕭、輔之膏肓」。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負責抵禦突厥,成功地消滅突厥政權,戰功無人可及。後來又掛帥出征,消滅吐谷渾勢力。屢次被誣告謀反,為免嫌疑,主動退休閉門不出。
宋公蕭禹第九。隋煬帝蕭後之弟,以外戚為隋煬帝重臣。因反對出征高麗,被貶為河池郡守,到任後受薛舉進攻,奮力抵禦。李淵起兵後,歸附唐朝,善行政,終生為李淵重用。李世民即位後,因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從不「改過自新」。後來李世民評價其為「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
褒公段志玄第十。李淵在太原時的舊部,首義功臣。參加李唐歷次重要戰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拒絕建成、元吉的拉攏,忠於李世民,並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其人治軍嚴謹,李世民評價為「周亞夫無以加焉」。貞觀十六年病故。
夔公劉弘基第十一。游俠,隋煬帝征高麗時,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太原起兵時,與長孫順德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途中於霍邑之戰陣斬隋主將宋老生,攻克長安後被評為戰功第一。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力盡被擒,李世民滅薛氏後獲救。又在劉武周進攻太原時戰敗被俘,僥幸自己逃回,隨後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殲滅宋金剛。因唐朝與突厥關系惡化,常年駐守北邊抵禦突厥。貞觀年間曾隨李世民征高麗。唐高宗時病故。
蔣公屈突通第十二。原為隋朝大將,歷仕楊堅、楊廣,戰功赫赫。楊廣南巡江都,委以鎮守都城長安的重任。李淵起兵後進攻長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戰,力盡後自殺未遂,最終投降李淵,被封為兵部尚書。後參與唐朝歷次重大軍事行動,尤其滅王世充被評為戰功第一。後被委派鎮守洛陽,於貞觀元年病故。
勛公殷嶠第十三。李淵舊部,太原起兵時投奔李淵,參與進攻長安。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與劉文靜一同被追究責任,貶為庶民。後隨李世民滅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在進攻劉黑闥時,得病身亡,是凌煙閣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個。
譙公柴紹第十四。李淵之婿,娶平陽公主。李淵起兵時身在長安,僥幸逃脫追捕前往太原。參與攻克長安、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重要戰役。貞觀年間作為主將消滅最後一位反王梁師都。貞觀十二年病故。
邳公長孫順德第十五。李世民長孫後之叔,外戚。隋煬帝出兵高麗時,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與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時,與劉弘基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時任先鋒,擒隋主將屈突通。此後功勞不顯。貞觀年間因多次貪污被彈劾,病故。
鄖公張亮第十六。原為李密部下,隸屬李世績,隨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齡、李世績推薦入李世民幕府。貞觀年間,因善於行政而頗得信任,又揭發侯君集謀反、隨征高麗而立功。但其後逐漸名聲敗壞,貞觀二十年謀反,受誅。
潞國公侯君集第十七。李世民心腹,常年擔任其幕僚。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人。貞觀年間,擔任李靖副將擊敗吐谷渾,又任主將擊滅高昌。回朝後因私吞高昌戰利品而被彈劾,為此懷恨在心。李世民諸子爭當太子的斗爭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圖謀殺李世民擁立承乾,事瀉被殺。
郯公張公謹第十八。原為王世充部下,後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薦進入李世民幕府。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謀劃。李世民登基後,以其為李靖副將抵禦突厥,協助李靖滅亡突厥。次年病故,僅三十九歲。
盧公程知節第十九。本名程咬金,原為瓦崗軍勇將,李密失敗後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秦叔寶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及玄武門之變。唐高宗時出征賀魯,屠殺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後病故。
永興公虞世南第二十。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學著稱。宇文化及江都兵變後被裹脅北返,宇文被滅後歸竇建德,竇死後入李世民幕府。此後盡心輔佐李世民,被評價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貞觀十二年病故。
渝公劉政會第二十一。李淵任太原留守時的老部下,隨李淵起兵,首義功臣。此後負責留守太原,劉武周進攻時被俘。忠心不屈,還找機會打探劉武周軍情秘報李淵。劉武周滅亡後獲救。曾擔任刑部尚書,貞觀九年病故。
莒公唐儉第二十二。唐家與李家均為北齊大臣,有世交之誼,唐儉亦與李淵為友。參與李淵太原起兵的策劃,為首義功臣。最大功勞是揭發獨孤懷恩謀反,被特賜免死罪一次。貞觀初年負責與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謀害」,竟奇跡般逃生。後來任民部尚書,因怠於政事貶官。唐高宗年間病故。
英公李績,第二十三,李績即徐世績,徐懋功,又稱徐茂功,後賜姓李,為李世績,為避諱太宗李世民,改名為李績。原為瓦崗軍大將,少年從翟讓起兵,翟死後跟隨李密。李密降唐後成為獨立勢力,但仍堅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淵稱為 「純臣」。遭竇建德進攻後,因父親被竇擒為人質不得已投降。密謀暗殺竇重歸唐朝,但未能成功,僥幸逃走。隨李世民滅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又擔任主將滅徐圓朗,隨李孝恭滅輔公祏。貞觀年間與李靖一起滅亡突厥,此後十六年負責唐朝北邊防禦,多次擊敗薛延陀勢力,又隨李世民進攻高麗。李世民死後輔佐唐高宗,被委以軍事,擔任主將再次出征高麗,終於將高麗滅亡。唐高宗重畫其形象於凌煙閣。滅高麗後次年病勢。
胡公秦叔寶第二十四。本為張須陀部下勇將,張死後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為瓦崗軍大將。在李密與宇文化及童山之戰中立下大功。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程知節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每戰必沖鋒在先。為玄武門之變的主力。後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貞觀十二年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