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興則國

法治興則國

發布時間: 2022-02-07 04:58:45

⑴ 「法令行則國治國興,法令弛則國亂國衰」出自哪裡

一般認為出自《韓非子》:
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矣」——《韓非子•詭使》
故當今之時,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國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則兵強而敵弱——《韓非子·有度》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者國強,奉法弱者國弱——《韓非子•有度》
其他古代思想家也有類似論述:
蔽失政而危亡也。故法度行而國治,私意行則國亂。----《管子·明法解》
國無常治,又無常亂,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漢·王符《潛夫論·述赦》

⑵ 如何理解"法令興則國治國興,法令馳則國亂國衰"這句話

法令興則國治國興,法令馳則國亂國衰。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法令興則國治國興:一個國版家要依法治國,不能權權大於法,要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只有依法治國,國家才能興旺發達。法令馳則國亂國衰:以人治國,權大於法,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那國家就動亂,就要亡國亡民。 所以,我們就要樹立依法治國理念,首先,我們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3、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依法受到追究。其次,我們要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法律權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嚴、力量和威信。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維護法律權威,必須首先維護憲法權威。維護法律權威,必須努力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維護法律權威,必須樹立執法部門的公信力。再次,我們要嚴格依法辦事。職權由法定。有權必有責,即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用權受監督。權力必須受到監督是一切法治社會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違法受追究。

⑶ 法制興則國家興的視頻觀後感

人生會面臨許多選擇,當你正處於十字路口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時,你將做出如何決擇?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選錯了道路使自己後悔一生,當然尤其是我們青少年。由於這方面的原因, 學校特意為我們組織了一節法制教育課.對於我們來說真可謂是意義重大。
這堂法制教育課裡面講了很多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真實案例,圍繞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各方面原因展開論述,使同學們更好地認識青少年的犯罪心理。
家,是青少年第一個影響最深的地方,有的父母忙於工作,疏忽了對子女的照顧。因此,他們胡亂結識朋友,到處留連,自甘墮落;甚至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父母能關心自己,不惜一切,又偷又搶,壞事做經…
學校,是第二個影響青少年的地方。例如,一些青少年因為和同學一時慪氣,就影響了彼此之間的友誼,還很容易導致心靈或肉體上受傷。又例如某某同學被老師批評了一頓,如果接受不了,就會懷恨在心,便處心積累想謀害老師。罪惡,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一些不經意的事情中造成的,缺少了胸襟,那麼,你就會成為罪惡的「獵物」。
第三,便是自身原因。俗話說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良好的法律紀律意識,隨意做損壞公物,打人,罵人,甚至偷竊等壞事,就會漸漸腐蝕你的心靈。如果你不能夠痛改前非,繼續發展下去,那些惡習就會在你心理紮根,而且會越變越嚴重。到時,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終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監獄了。
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做任何事都要按規則去做。國家制定相關的法律,目的就是為了公民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權利與自由,同時也對破壞和妨礙他人權利與自由的人也起懲治作用。在法制社會里,每個人時時處處都離不開法律。作為一個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遵守法紀。
如果我們不小心違反觸犯了法律,應該勇於承擔責任按照規定進行補救,千萬不要耍小聰明,結果反而會害了自己。我們不但要遵守有明文規定的法紀,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還要警惕那些有可能導致違法的不良誘-惑。
總之,作為一名中學生,要讓犯罪遠離我們,要付出的努力還很多,很多。要與法律作朋友,與犯罪作斗爭。我們要知法、懂法、用法,學會利用法律武器來武裝自己,保護自己,才能讓自己健康成長,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⑷ 「法令行則國治國興,法令弛則國亂國衰」的古訓說明什麼

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法令行則國治國興,法令弛則國亂國衰」說明了:

一個國家只有嚴格執法,法令能夠貫徹執行,國家才能治理整頓好,才能興旺繁榮。否則,如果法律松馳,無法執行,則國家一定會有動亂,國力也會越來越衰弱。

(4)法治興則國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六、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七、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總之,依法治國要求各級國家機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⑸ 為什麼說民法興,國家興

「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法治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方式,是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

民法應是基本法

如果民法僅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部門法,那麼它就只能發揮局部、有限的作用;如果民法是基本法,那麼它就要在整個法律體系中發揮基礎性、貫穿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傳統大陸法系法學著作一般認為,法律體系中的各種法律依其屬性可分為公法與私法,其中憲法為公法系統的基本法,而民法為私法系統的基本法。二戰之後,人們普遍接受了憲法的法律效力超過民法、民法應遵從憲法這個基本理念。這個重大變更的基本原因,是人們總結了二戰中自然人尤其是少數族裔、被壓迫者的自然權利被大規模侵害的教訓,從而提出基本權利這個具有重大價值的法律理念,並且把基本權利寫入憲法,作為同時對公法和私法都發揮統轄和制約作用的憲法權利。此後,保障基本權利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原則,而這個原則由憲法保障,因此憲法的效力超越了民法,成為民法的上位法。

我國立法機關將民法作為基本法予以制定

在我國《民法總則》制定過程中,立法機構一直都是把民法典編纂當作國家重大立法或者基本立法來進行的。從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民法典和民法總則的歷次立法說明報告看,立法機關也是把民法當作國家基本法予以制定的。這些說明,民法的地位可歸納為以下四點:(1)從民法與依法治國原則之間的關系看,把民法典的編纂定義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2)從民法與國家治理的具體措施角度看,從民法作為社會生活網路全書的角度,把民法定義為國家治理的基本法律。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後,我國國計民生的基本方面進入了契約時代,不論是人員流動還是物質交易,都依據民法進行。民法在國計民生的支持和保障方面、在國家治理方面發揮的作用超過其他任何法律。(3)從民法與市場經濟體制關系的角度看,從民法與市場體制存在內在的必然聯系看,把民法定義為保障市場體制而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法律。(4)從民法與人民權利之間存在內在聯系的角度看,指出民事權利是人民的基本權利和必需權利,民法的基本使命就是承認和保護民事權利,從民法擔負的政治功能的角度,把民法定義為社會基本法。

民法發揮基礎性貫穿性和全局性作用

民法作為我國法律體系中基本法的作用,可歸納為基礎性、貫穿性和全局性三個方面。(1)基礎性。民法提供了社會活動最普遍、最常用、最活躍的法律規范群體,它們構成我國法律體系的基礎,也構成我國社會最一般的法律保障。我國社會主要的生產和生活都依靠自然人和法人推動和運行,他們的活動基本上都是民事活動,在依法治國原則之下,各種組織體的建立和運行、各種主體的活動都要依法進行。雖然依法從事民事活動並不能理解為只是依據民法,但是,民法的規定顯然是最一般的、基礎性的規定。(2)貫穿性。民法規范貫穿整個法律體系,從憲法、全國人大制定的各種法律、國務院制定的條例,一直到地方性法規,民法都要為它們提供常見的、普遍使用的、一般的法律概念,作為這些法律的立法基礎。民法學不僅只為民法提供法律概念和知識體系,也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提供法律概念和知識體系。不論是憲法、刑法訴訟法、環境保護法、反壟斷法等國家層面制定的法律規范,還是地方立法層面的法規,都要依賴民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支持。例如,在我國憲法、刑法、行政法等法律中,所有權這個概念得到了極為普遍的應用,雖然這些法律和民法中的所有權概念並不完全相同,但是所有權的基本定義只能來源於民法。這些基本概念只能由民法加以規定,而不能在憲法等法律中規定。如果沒有民法為類似於所有權這樣的基本概念作出定義,其他法律就會出現混亂,整個法律體系就無法運行。(3)全局性。民法作為基本法,其發揮作用的范圍並不僅僅限制在民事法律的適用范疇,立法、行政執法等都要以民法為基礎。比如,涉及市場體制的立法,應該在民法基礎上保持規范的統一。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社會基礎性的財產支配和流通都要納入民法或者民商法的軌道,因此涉及市場體制的立法會不斷增加。立法機關必須對民法的基礎性地位有切實的掌握,從而在法律成長的過程中能夠維護法律體系的統一,避免立法碎片化和枝節化。這一點,對於制定涉及市場運行的行政法規的發展來說意義尤為顯著。民法作為基本法對無所不在的行政管理而言極其重要,因為行政管理工作多涉及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的合法性問題,有時甚至涉及民事權利取得和消滅的法律根據問題,在這些環節,強調把民法作為基礎,對於人民權利保障十分重要。

總之,從其基本功能的角度看,民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處於基本法的地位。對這一點的認識越清晰,越早地認識到並加以運用,我國的法律體系就越能符合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就越能符合人民權利保障的要求。所以說「民法興則國家興」。

⑹ 「法令興則國治國興,法令弛則國亂國衰」這句話怎樣理解

法令行則國治國興,法令弛則國亂國衰的古訓是說一個國家只有嚴格執法,法令能夠貫徹執行,國家才能治理整頓好,才能興旺繁榮。否則,如果法律松馳,無法執行,則國家一定會有動亂,國力也會越來越衰弱。表明依法治國是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最有效、最根本的保障。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⑺ 法制興則國家興,法制衰則國家亂這句話的蘊含了什麼道理

這是一個國家能否發大的根本所在,因為法制衰,民主則無,沒有民主即為獨裁專制政體,就是最不穩定的國家,天下沒有一個動亂的國家能會走向發達的。

⑻ 法令行則國治 法令弛則國亂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法令得到執行,國家就能夠安定;法令一旦廢弛,國家就會出現動亂。

出自:東漢王符《潛夫論·述赦》:且夫國無常治,又無常亂,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

意思是:國家不會有永久的太平,也不會有永久的混亂。法令得到執行,國家就能夠安定;法令一旦廢弛,國家就會出現動亂。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是法律實施的重要主體,必須擔負法律實施的法定職責,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堅決整治以權謀私、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問題,嚴禁侵犯群眾合法權益。」

(8)法治興則國擴展閱讀:

《述赦》篇為了論證「法令行則國治」的道理,舉了一個鮮活的例子:東漢孝明帝時,荊州舉茂才,明帝召對,問荊州有何異聞,茂才對曰有劇賊九人,刺史太守屢屢捉拿不果。明帝追問得知劇賊猖獗之處正是該茂才治下之郡,大為震怒:「賊發部中而不能擒,然材何以為茂?」

於是將該茂才杖捶數百,免其官並嚴厲追責刺史太守。十天之內,劇賊伏誅。王符在最後說道:「擒滅盜賊,在於明法,不在數赦。」消除盜賊,只能靠嚴明法令,不能靠屢屢赦免。中國有深遠的法治歷史與傳統,即便是高揚仁義的儒家也不例外。

孔子說:「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這是希望有適合的人把文王武王留下的良法善政予以執行和落實。

孟子說:「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這是強調要把善政良法通過適合的制度與人員,執行出來,落實下去。荀子也說「有治人無治法」,指出要獲得適合的人員來把好的法律予以實施。

同一時代,在地球的另一端,古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德更明確地說:「所謂法治,首先意味著已經制定的法律獲得執行和遵守,其次則意味著法律本身應當是制定良好的法律。」

當超越性的法治理念落實於具體的社會生活時,關鍵步驟有二:首先,已經制定的法律要被執行,得遵守;其次,要努力獲得更好的法律。這是中西先哲的基本共識。

⑼ 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下列選項中哪一項是正確的

認為下列選項中a是非常正確的一種。B。也是正確的。

熱點內容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
法治限制黨 發布:2025-02-06 17:53:18 瀏覽:680
勞動法非定時工作制 發布:2025-02-06 17:25:21 瀏覽:638
民法自然年 發布:2025-02-06 16:22:48 瀏覽:542
遼陽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15:42:18 瀏覽:62
僱傭律師 發布:2025-02-06 15:30:25 瀏覽:278
刑事訴訟法第151條具體內容 發布:2025-02-06 15:09:35 瀏覽:271
法考界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教主 發布:2025-02-06 15:08:22 瀏覽:724
勞動法福建哺乳期 發布:2025-02-06 14:58:58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