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道德經吧
㈠ 《老子道德經》,誰解釋得最好
欲家SCT :你好。
西漢【河上公注視道德經】。又稱《河上公道德經章句》。最為經典。
㈡ 道德經中道和德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我們覺得《道德經》很難懂,是因為這種用文言文寫的哲學書,真可以算是閱讀界的攔路虎,誰看誰懵圈。
可是楊宗緯說了,那是因為你沒有聽過我的歌,要不你早就學會了這本書的正確打開方式。
因為《洋蔥》的歌詞已經告訴我們,如果你願意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道德經」,你會發現,你會訝異,這是我最壓抑最深處的秘密…
嗯,那我們就來試著剝剝看吧!
㈢ 道德經講的是什麼
首先,強調一點,《道德經》不是哲學,至少不是通常所謂的哲學。
其次,說明一下,對不同的人而言,《道德經》可以讀出不同的內容,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並不是說,你讀出來的就是《道德經》,而只是你自己的理解而已。
最後,指出一點,《道德經》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來悟,用來修,用來證的。
(老子說得很清楚了,必須要行「不言之教」,不言,實際上不是不說的意思,而是不思不辯的意思,因為思維必然是藉助於語言的;老子又說:「絕學無憂」,學是什麼?還是一種思維活動,因而,學也是與道德無關的,所以說要「為學日損」而「為道日增」。故,上述三點非常重要,是證悟《道德》的必要條件。)
答案補充
那麼,到底《道德》是什麼呢?
《道德》,說的就是「得道」的途徑。
這在書中說的本來是相當清楚的了,可惜後人不懂裝懂者有之,人雲亦雲者有之,故弄玄虛者有之,著書立說,搬弄是非,使本來很明白無誤的內容變得模糊不清,無所適從。
到了近代,國學不興,西方思想大行其道,現代人很少會有興趣探究傳統文化的實質,甚至多加否定。更可痛者,以今非古,以西求中,至使傳統文化在現代人面前變得面目全非,不可卒讀。
中華文化的根柢全在這「修真了道」四字上,三教經典說的也無非是這四字(當然,其中也是有真有假,但其根源都在這里)。作為根柢的根柢的,正是這部《道德》。學人可以自己細細品味,必會獲益良多。
因而,道德就是告訴人如何證道的方法或途徑。但這個方法,卻不是一般言語思辯的方法,也就沒辦法用言語來思考學習,只能用心(這個心字,本身就大有深意)來體會。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答案補充
所謂見人見智,這就是理解的問題了。也就是思的問題,在思考之下,道德再非道德。
只有證的得才是道德。
就如同我們理解原子,分子,電子一樣,誰都沒辦法說出這些粒子真正的樣子如何,一切都是人的思考猜測而已。因而,我們並沒有得到這些粒子的樣子。道也一樣,我們看了《道德》,自己想出了一個'道',可卻根本就不是道。
要知道原子如何,只有我們變成一個原子才能明白。要知道道如何,也只能與道相合才能知道。
言盡於此。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㈣ 請問有沒有版本把道德經里王弼的注也譯成白話文的我看的版本只譯道德經原文,王弼的注沒有譯文。
應該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版吾亦信之,德信。聖人之在權天下,歙歙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屬其耳目焉,聖人皆孩之。」吧。中間那句的理解:在天下人看來,聖人一點也不肆意妄為,總是和百姓一條心。
㈤ 請問哪裡才能下載傅佩榮細說老子,要想學好道德經先學哪個版本較好,謝謝
個人推薦張玉良的《老子譯解》,建議你還是看實體書比較好,閱讀起來更為方便,本人之前所回答之道德經的問題參考的就是這本書。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_^
㈥ 讀道德經的問題。
嗯~我們直接討論一下裡面可能存在的思維好嗎?
1、大、逝、遠、反一一對應天、地、人外加一個統一的特性;
2、大、逝、遠、反四種特性天地人都有;
3、天、地、人在都有大、逝、遠、反四種特性的基礎上,主要表現為天逝、地遠、人反;
4、大、逝、遠、反四者之間的關系。
應該還存在各種可能,當我們不能理解時,我們可以先做出假設,翻來覆去,我們可以得出,重點還是在大、逝、遠、反上,下一步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去查找註解,或查字典,比如《說文解字》《爾雅》等等。
當然,對照前後文也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查到了,最好不要隨便下結論,保持思維的活性。
㈦ 我想看老子的《道德經》 請問誰的譯文最好 理解的最深刻 或者哪本書最好
誠摯推薦台來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傅佩自榮的《傅佩榮細說老子》,這本書說的不深但是很清晰明白,對於道德經的解讀獨到而不失哲學理性,目前是我覺得最好的譯本。另外比較權威的還有任繼愈老先生的《老子繹讀》,但是這個書要有些哲學基礎讀比較好理解些,況且我覺得任老比較偏向唯物論一些,比較喜歡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角度來審視道德經,不能說是不好吧,總之有他的角度,也供參考。
關於傅佩榮老師,他的水準我不需要多說了,你網路或者上他的新浪博客你就了解他的背景了。
祝閱讀愉快。
㈧ 《道德經》分道經和德經,哪一部分對於現代人的意義更為重要
以道引德,以德入道。二者相輔相承。
如果說道和德對於現在人哪個更重要,我認為對於現代人應該是德更重要吧。
古代先賢已經對道和德做了詳細的研究和闡述。人在道中,作為一種個體組成的群類,應該學會德,才能在道中更好的發展下去。而德恰恰能約束人的行為規范。人有了德,則能更好地去理解道之歸律,才能更自然的自然而然。
道德經中德經的部分也只是籠統地給出一個大致的方向,那隻是順應道的運行規律而做出的相應措施的一種大致方向。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具體的措施會不斷地發生變化。只有認識了道,知道了事物的本質,知道了天地自然的根本,才會使我們的行為更加合道,也才有真正的德。
㈨ 有沒有學術上的《道德經》註解,名家的,深層次、詳細的解讀。
給你推薦幾個經典註解:1、台灣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2、任繼愈《老子繹讀》回;3、高答亨《老子注譯》。這幾位都是大師級別,學老子者不可不讀。如果是初學者入門,首選南懷瑾《老子他說》。至於你說的市面上那些原文+譯文+小故事之類的老子書,是沿用了成功學的套路,七拼八湊而成,沒有解讀者自己的原創性見解。這種書,可以說,百分百都是垃圾,純粹騙錢的書,讀了完全是浪費時間。讀這種書,還不如直接去讀老子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