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德什麼
Ⅰ 什麼是講道德有品行 講道德有品行存在的問題
道德」的含義及其本質 道德是以善惡評價為形式,依靠社會輿論、
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調節人際關系的心理意識、原則規范、
行為活動的總和,包括道德意識、道德規范
Ⅱ 道和講道德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老子講的「道」和「德」?個人理解:「道」就是老子總結的廣義對立與統一的客觀規律;「德」就是按照規律行事的狀態;道德經分上下兩篇;上篇【道經】主要講述的是,從運動的角度揭示廣義對立與統一之間相互轉化的一套哲學理論;下篇【德經】主要講述的是,人應當處於一個什麼狀態,才是按照「道」的規律行事。
道可道,非常道,所以道是不可以言說的,道:玄之又玄。這不是老子或者說解說道德經的人故意賣弄玄虛,而是道本身就是形而上學的。關於德,道為德體,德為道用,所以德是道的體現。道德經的道、德和我們日常理解的道德完全不同,日常理解的道德是儒家的思想解釋。如果你真的想了解,還是應該自己反復研讀道德經原文,且最好不要以白話文釋義來影響了自己對道德經的理解,僅僅對個別自己無法理解的字詞查詢釋義,並查詢說文解字。道德經是非常反直覺的,這也不是我賣弄玄虛,而是他的很多內容每個人理解的角度不同,理解結果也會有區別,這不只是說全篇,而是大部分內容,或者大部分句子。但道德經的確內涵極為豐富,值得一生學習。推薦使用陳應鼓先生的版本,網上可以下載。最後小提示:1,研讀道德經,切勿相信儒釋道殊途同歸的說法,更不要看儒家或者佛教人士對道德經的解讀的書,你會被帶歪;2,切勿圖快和方便去看網上的道德經解讀視頻,他們,呵呵;3,還有一點,道家是道家,指的老莊思想,道教是道教,是一種宗教。道教絕不等於道家,區別很大,道家是明確反對怪力亂神的。
《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言,是我們中國古代哲學、組織學、管理學以及戰略謀略這些智慧的祖典,甚至有人說兵法也是源自《道德經》,可以說《道德經》是我們中華文明的底層代碼,代表著我們這個民族的思維方式。
《道德經》全書都是圍繞「道」展開論述的,「道」是老子哲學的中心觀念,他的整個哲學體系都是從他所預設的「道」中展開的。
可以說,我們中國人血脈里就流淌著「道」,我們中國人總是追求著治國之道、經營之道、養生之道、夫妻和睦之道、成長之道,甚至花道香道茶道,有人說我們中國人只知道追求名利,這話不對,本質上,我們都是求道的人。
《道德經》分為道經和德經兩個大的板塊,道經的主題,是悟道,也就是向大自然學習。
書中第一章是老子關於道的總論:「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說:「道」是無法用言語清晰表達出來的,如果可以,那就不是我們所說的「大道」;「道」的形態和概念,如果我們可以為他定名,那也就不可能是「道」永恆的形態與概念。
老子想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有道可以行走,但是,隨著我們不斷地行走,道路本身也會拓展和變化,因此對於未來,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開放的心態,豁達比聰明更重要。
《道德經》會延伸出很多重要的主題,比如無為而治、不言之教、上善若水、虛懷若谷、禍福吉凶、進退取捨等等,這些問題古今中外相通,就像一面鏡子,道學家在裡面看見美德,企業家在裡面看見戰略,政治家看到治世之道,父母親看到育兒經,每個人都會在裡面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學《道德經》最大的好處,就是重新梳理思維方式,提升對自己人生的領導力,每一個認真對待生活的人都應該學《道德經》,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當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實是一件事,一以貫之,每一個人都應該做自己人生的領導者。
《莊子》中有這樣一則意味深遠的故事,齊桓公在堂上讀書,木匠在堂下做車輪。木匠停住手中的活兒問桓公:「您讀的是什麼?」 桓公漫不經心地說:「聖人之言。」 「聖人還活著嗎?」 桓公說:「已經死了。」 「那麼說您讀的只是古人留下的糟粕了!」 桓公聽了大怒,說道:「我在這里讀書,你有什麼資格說三道四?」
Ⅲ 人有什麼必要講道德
的確
人跟動物沒什麼區別,在動物的世界裡,獲取食物獲得生存是最重要的
但有一點就是人是高級動物,他的高級之處在於能將利益置存在以道德為框架的世界裡
如果說道德是為了更好的利益想必就能明白了
Ⅳ 什麼是道德什麼是講道德
每個人認為對的,卻都不愛去做的。
Ⅳ 為什麼講道德
你想受人尊敬嗎?你想活得有尊嚴嗎?如果是,那你就要講道德,只有有道德的人才會讓人尊敬!,才會活得開心快樂。
Ⅵ 什麼是道德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實踐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較為粗略,後者較為精密。思辨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中間狀態,而實踐的精髓正在於選擇,並且中間狀態就是最好的選擇。例如,在對待恐懼時,有三種選擇,魯莽,勇敢和怯懦。
勇敢這種選擇就被認為是合乎道德的,而另外兩種選擇就被認為是違反道德的,所以說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但是,一隻燕子帶不來春天,一次良好選擇也不能成就道德,所以還要多加一個限定,即養成習慣。綜上所述,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
(6)講道德什麼擴展閱讀:
一、道德功能
凡是人的活動都是為了獲得某種幸福,區別在於幸福的種類和完滿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動既然是一種活動,當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為了追求某種幸福。
人類的靈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個部分,即營養和繁殖的部分,感覺和慾望的部分,心靈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與實踐和活動密切相關,所以它的目的就在於追求人類靈魂中感覺和慾望部分的幸福。
二、道德准則
既然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說道德的准則是感覺當不為謬誤。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
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
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Ⅶ 人為什麼要講道德
其實道德這玩意要講,但大家都不知道為什麼。有人類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把3個猩猩關一個房子內里(定為1,2,3號容),再放一把香蕉在房子里,開始有猩猩去拿香蕉,實驗人員就用涼水使勁澆它們,如此幾次,它們都不敢拿香蕉了,然後把1號換走,換來另一隻猩猩,它來了就看見香蕉了,就去拿,於是知道內情的2,3號就不讓拿,再然後就是新來的被痛揍。又把2號換走,新來的又是被很揍,而且頭回來的那傢伙更是下了狠手,雖然它並不知道為什麼不能動那香蕉。然後換走3號,同樣。以後不管怎麼換猩猩,另外兩個總是會阻止新來的拿香蕉,而且還會揍它一頓,雖然它們都不知道為什麼不能拿香蕉。所以研究員們得出結論:道德就上那個香蕉,雖然人們都不知道為什麼,但都遵守,因為還有剩下人都看著你的!
Ⅷ 講道德有品行的意義,講道德有品行是什麼
主觀方面,指個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實踐,包括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等。道德的主要社會職能,是通過確立一定的善惡價值標准和行為准則來約束人們的相互關系和個人行為。道德的主要價值目標是實現個人的人格完善,通過對善的價值理想的自願踐行來實現人生的意義和人格的升華。
Ⅸ 做人講道德行為最什麼
做人要講道德。來人的價值見於自道德重量,道德觀越強,行為表現越好,社會貢獻越大,人生價值越高。道德包括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按照道德標准做人,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禮貌待人、友好處人、平易近人。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良好的品格,提升了個人魅力,以德之身,澤己及人。既是為了他人,也是為了自己。講道德必須認真嚴謹,人前人後,社會家庭,永遠不踩道德雷區,做到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動。任何一點點道德失行都會引起公眾的不信任,使你的人品受損,形象打折。道德是做人的重要砝碼。講道德就是在精神上扮靚自己。長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