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事件大學生
⑴ 從道德角度談葯家鑫事件給我們大學生的啟示是什麼詳細一點,謝謝!
要我寫我還真寫不出,但是可以告訴你方法,去找個跟道德敗壞有關的論文,然後找到啟示部分(通常在文章的末尾,或者段落的尾句),然後改之,抄之。只要內容上能對得上就行,大部分這種論文都是一個套路,可以通用的。
⑵ 大學生違法亂紀事件的原因
當代大學生違紀原因
(一) 學校方面
學校思想教育與管理工作環節薄弱,一直以來學生在中學階段為了高考,過度重視數理化教學,忽視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培養和提高,特別是對學生優良品德的培養和教育 。
在大學階段,學校德育工作缺少針對性,雖然開設馬列主義理論、思政教育及倫理學等課程,雖然課量安排充足,但是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存在諸多問題,並且沒有得到高校的重視解決。
在教學中與培養大學生「三觀」的專題教育比較少,加之高校管理制度鬆散、彈性大,重視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從而導致教學中學生無章可循,一些思想尚且不成熟的學生,很容易出現違紀違規的行為。
(二) 社會環境方面
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極易激發和增強人們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同時,在學生思想中真與假、善與惡的概念混淆,影響和改變大學生的心理結構和價值觀念,從而一些思想偏執、不成熟的大學生容易做出違紀違法的行為。
大學生雖然生活在學校中,但隨著互聯網通訊設施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化,大學生又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一些社會不良風氣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扭曲大學生的道德觀念。
(三) 家庭教育
家庭是每個人最先接觸,也是接觸最多的社會環境,對大學生來說是從小學習和認知人生最基本的一個場所,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助於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發展,反之則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成為導致一個人走上違法犯罪不可推卸的重要原因。通常父母家人的道德素養、價值標准及生活方式和行為,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個性品格。
(四) 大學生自身
大學生自身的行為是影響違紀行為的主觀原因,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分析:
首先,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積極性和學習動力,在中學階段很多學生將考大學作為唯一的人生目標,然一旦進入大學人生目標得以實現,那麼很容易鬆懈,同時由於缺少新的目標,在學習中很容易出現精神空虛,將充沛的精力與時間浪費在玩樂之上,談戀愛、上網、曠課現象嚴重。
其次,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差,缺乏自我自控能力,收到年齡、閱歷的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從而遵紀守法觀念淡薄、意志力薄弱、易沖動、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缺乏學習動機和目的,面臨學習和就業壓力或者人際關系等問題,如果長期不得解決就會形成心理障礙。
最後,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道德意識低下,一方面能夠以社會准則來規范和約束自己,另一方面又過於以自我為中心,思維敏捷、接受信息片面性,思想穩定性差、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弱,因而如果受到過多消極因素影響,就會誤入歧途,很多學生為了個人慾望,不顧學習規范和紀律,從而出現偷竊、賭博等現象。
(2)道德的事件大學生擴展閱讀
當代大學生違紀現象的防治對策
(一) 加強對學生的管理
首先,對大學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塑造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讓學生懂得明辨是非、善惡,認識和人情自己在社會公眾面前的影響,自己違紀違法行為對個人、學校及社會帶來的危害影響,自覺遵守紀律。
其次,建立健全完善的規章制度,規范個人行為,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為教育教學營造良好的氛圍環境,嚴格教育和管理學生,運用科學的獎懲機制;最後,對大學生的違法違紀行為及時打擊,依法嚴肅處理,幫助學生逐漸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
(二) 積極開展心理咨詢與教學
高校教學應積極開設集醫學、遺傳學、倫理學和哲學等為一體的思想教育學科,解決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及情感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對大學生的心理疾病做到預防、調節和治療,對大學生違紀違法行為起到預防作用。
由此,高校應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和教育,幫助大學生不斷優化心理素質,幫助他們更好的解決心理矛盾,增強自我控制力和心理調節能力,提高自身心理修養,提高適應生活的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三) 構建文明的學風、校風,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構建文明校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養人才,必須構建良好的與人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受教育者。建設學校學風,關繫到學生的知識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加強校風、學風建設,從根本上減少學生的違紀行為。
⑶ 大學生缺乏道德修養的例子
大學生上課時不尊重老師,隨便講話,甚至大規模地玩手機,睡覺。大學內生不珍惜糧容食,浪費糧食;大學生只顧盲目攀比消費,不夠節儉造成父母的血汗錢白白浪費在了吃喝玩樂上了!大學生愛慕虛榮,不做實事,沒事就瞎搞,不做有實際意義的事。大學生紛紛學習社會潛規則,也都開始利慾熏心,人生觀價值觀嚴重扭曲,造成現在的大學風氣極差。大學生都不走正道,都學耍小聰明,考試作弊,從不認真學習。沒人格,沒人品。大學生都心狠手辣,很會利用社會潛規則對付人,中國的未來就是這樣的人的未來。
⑷ 大學生水房事件 體現出大學生道德認知的什麼特點
建議你這樣試試看:
- 網路文庫搜索借鑒大學生道德缺失的表現;
- 網路文庫搜索參考論大學生道德認知能力的發展。
這樣做的好處:
全面了解。
動手操作,體驗成功喜悅。
注意事項:
勤學善思。
⑸ 大學生都有哪些道德問題
近幾年來,大學生思想道德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隨著媒體的介入,更使這一現象受到了廣大的關注。作為社會驕子、時代精英的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發展主流是積極向上的,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對於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來說,其道德狀況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出現了大學生思想道德滑坡的趨勢,這值得整個社會認真的去對待。其實,大學生成長過程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的養成,既需要主觀的努力,更需要多種客觀條件的配合。
近年來媒體大量的報道和有關大學生思想道德問題的各種調查時時充斥著人們的視野,其實縱觀這所有的報道和調查,無非可以把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當代大學生的誠信度降低。談及誠信,這是一個從古到今的話題,誠信往往被人們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質,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確保未來還是這樣,所以在誠信面前任何人沒有選擇,只有誠受,何況是論及我們時代的精英們。但是目前的大學校園里,誠信實在是處於一個很微妙的位置,即被看得很神聖,同時也有可能被遺棄。考試作弊是當代大學生誠信度降低的一個很好的見證,無論是國家級的考試還是學校的結業考試,都存在著作弊的現象,因為考試成績都是關繫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為了眼前的利益,誠信悄悄地被時代的精英們遺棄在灰暗的角落。
二、當代大學生道德目標自我化、標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為庸俗化。大學生的道德取向影響著他們自身的發展,也可以說從一定的程度上影響著整個未來社會的發展,所以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取向標准應該是即符合自身健康成長,又有利於社會的良性發展的。可是近年來卻連續的出現了這樣的在校大學生的道德取向模式走向了目標自我化、標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為庸俗化,現代的大學生出現道德觀念與道德行為的二重性,許多的大學生的道德行為表現為庸俗化,實在是令整個社會擔心。
三、尊師的氣氛在高校校園里慢慢的淡化。嚴格的講,尊師是作為學子們的最重要的、也是必須嚴格恪守的。雖然今天的高效校園仍然和以往一樣充滿著活力和朝氣,可是尊師的氣氛卻在不知不覺中慢慢的淡化。近幾年的媒體報道中,也很多的談到大學校園里尊師的問題,一些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人連自己的任課老師的姓名都不知道,有的同學甚至都瞧不起老師,更何況談及尊師了,這值得人們思考,因為無尊即無孝。
四、在理想與信念方面,對奮斗目標不甚確定,缺乏社會責任感,甚者走向思想空虛、人雲亦雲、玩世不恭、游戲人生;在生活態度方面,羨慕或者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者崇洋媚外、鋪張浪費、情趣低俗、追求享樂。隨著物質生活的多姿多彩及其巨大的誘惑力,使得當代的大學生中存在著很大一部分這樣的青年,的確耐人尋味。
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是當前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問題,但是我們在看到問題的同時,應該摒棄這樣的看法:不應把個別大學生的道德失范,當作大學生群體的道德問題;但同時也不應該掉以輕心或忽視,社會必須在分析清楚原因的基礎上提出解決的最好的對策,以便於很好的解決這個社會性的問題。
根據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可以提出以下的對策來解決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
一、當代大學生必須重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取向。這是一個需要大學生群體自身主觀的過程,這便要求在大學校園里應該加強大學生德育教育系統。把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重新放到一個重要的地位,重視德育的考核,開展各種各樣形式多變的群體活動,培養大學生的道德取向。
二、希望社會、學校、家庭共同努力,構建道德培養的良好氛圍。由於大學生思想道德取向和整個社會關系有很大的關系,社會環境劇烈變化,核心價值模糊,帶來了思想和道德上的困惑使得大學生的道德取向發生偏差,所以我們必須要為當代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
三,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價值觀和培養起良好的生活習慣。結合大學大學生對待生活的一些不正確的態度,所以在他們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忠應該確實的讓他們樹立正確的生活價值觀和培養起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將改變他們對生活的看法,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將提高大學生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
由於我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了解的不是很深,所以僅僅提出自己這很不成熟的看法,僅此而已。
所以,在大學校園里要重視大學生的科學技術教育,崇尚智力資源;同樣,也應該重視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高揚人文價值。 青年大學生是整個社會的未來,肩負著繼承和開創中華民族文明新紀元的重任。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因為人類需要用科學技術創造物質文明,但人類更需要用人文精神指引前進方向。
⑹ 大學生道德缺失的表現是什麼
大學生道德觀缺失現象可大致歸納成三點:
一是對道德認同感降低;版
二是對道德的貶低;
三是權對道德缺乏敬畏。
比如, 「在公共汽車上不讓座」等非道德行為已漸漸被青年人默許,反而讓座的行為卻被視為另類表現。究其原因,就是個人的本位思想過於嚴重,對於不利己的事堅決不予實施,哪怕冒些風險。在現實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喜歡完全按自我意願行事。
不少大學生推崇投機取巧,而對講原則卻持貶低態度。上課時間跑出去玩游戲已變成司空見慣,考試是否作弊不在於良心是否受到譴責,而是看監考教師是否嚴格。偷東西也變成了個別同學的生活來源,而不被認為是可恥的行徑……
這些行為,無不表現出是對 「善」的漠視,對 「惡」的縱容,對先進文化的麻木。
⑺ 就復旦大學學生登山事件從「道德」「法律」「社會責任」「當代大學生形象」等角度做一個分析
我們說生命是寶貴的!因為生命只有一次.從前些年的一名大學生為救一名糞農而死引發的爭議.(當時的大學生還不像現在這么泛濫)到如今的片警為救十多個大學生而犧牲.這正反角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但無論是哪一種.對於知道此事的民眾來說都會引發.縱觀大學生是個寶到如今的遍地開花.卻不得不承認.受教育率升高反倒有使道德水平下降趨勢.我們在痛心的同時更產生了疑問.大學生被賦予的神聖哪裡去了?高水平的教育到底讓你學到了什麼?僅僅是立足社會的手段?中華傳統沒得早就有責任一詞.在古代他更是被發揮得淋漓盡致。然而.如今呢?我想說的是.科技發展的同時.最基本的仍是人性.如果人性缺失了.縱使學歷在高也不會有高的作為.奉勸當代人,才可無,因為這可以學,但德不可無,因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⑻ 大學生道德行為失范包括哪些
應該有這些方面。語言行為道德、社會公德、學習道德、戀愛道德、網路道德。
⑼ 大學生道德淪喪 案例
這種例子舉得越朴實越現實越好,不一定要拿大案子來分析,畢竟引起轟動的案例內過於特殊和極端,容不具備普遍的教育意義。你可以舉你身邊的同學或校友的一些不道德的日常行為,分析這種行為產生的原因。其實原因不外乎那麼幾個。大學本身道德教育不到位(包括老師的一些不道德行為誘導了學生,重形式不重效果的教育機制等)、整個社會的道德氛圍差(社會浮躁逐利,傳統道德在利益面前不堪一擊)、學生個人的自知和自律不足,有待進一步提高(作為一位道德合格的學生,首先要懂得認知對錯是非,在能分辨是非的前提下嚴格自律,倡導積極向上的道德風氣抵制不道德行為蔚然成風)
⑽ 大學生道德淪喪是小概率事件嗎
所以現在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習是其次,一定要先做人後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