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法治文章開頭
A. 法制徵文 小學生【開頭精煉】
學法用法,從我做起
談到法律,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或多或少的對它都有一定的了解。21世紀是一個法制社會,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了法律我們的生活將無法正常的運行。也許有些人對此會不以為然,認為人應該擁有自由,而自由是由自己來決定的。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在一個有規則、有規矩的社會中生活,你能不顧一切地去追求這樣的自由嗎?當然不能!做為一個社會人,你不能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因為在這個社會里,並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我們所擁有的自由是在法律約束下的自由,如果沒有法律,或者不遵守法律,那麼我們也不會擁有自由。法律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離不開它的束縛。有了法律,社會才會有和平和秩序,否則我們將生活在一個混亂的世界,想像一下就知道那是一件多麼可怕和痛苦的事情啊!既然法律是如此的重要,那我們就應該要遵守法律,遵守規則。
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就是告訴我們凡事要講道理,如果我們人人不講理,那我們的國家將是怎樣一副場面,這個國家怎能還稱其為一個國家呢?所以我們一定要培養法律意識,提高我們的法律素質,這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就需要我們不但要好好學習它,還要合理的運用,才能更好的遵紀守法,維護自身的利益。
學法用法,從我做起。有句古話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點滴小事,積累成山。別看這「學法用法,從我做起」,說著容易,可要真正做到,還是得有很強的法律意識和覺悟的。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要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要小看一件小事情,它正是你素質修養的體現,或許在不經意間你就做了一個好公民,也或許在不經意間你就違反了規章制度。舉個再簡單不過的例子,當你在過馬路的時候,你有沒有嚴格按照交通規則呢?「紅燈停、綠燈行、黃燈等一等」的規定你有沒有銘記在心呢?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也能充分體現公民的素質和修養。
我想如果人人都能從自己做起,首先自己能學法用法,遵守法律,進而再去要求他人,那就會形成大家都來學法用法,大家都遵紀守法的大好局面,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有越來越好的治安環境和社會秩序,違法犯罪活動就會大大減少,人民群眾就能過上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我們的國家就會逐步成為健康、文明、法治的國家,這不正是我們普法的目的所在嗎?
為了我們的國家,為了我們的社會,為了我們自己,請記住「學法用法,從我做起」! 還有一篇:我們是生長在法制社會的兒童,我不知道沒有法制的社會會是什麼樣子,今天我們放眼看去我們的社會有正常的秩序,我們有若乾的法律法規,保護我們幸福快樂的生活。從小就聽爸爸、媽媽說要學文化,要遵紀守法,那時不知什麼是紀什麼是法,後來上學了老師給我們講了許多關於法律法規的很多知識,知道了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它的法律,那麼就會亂做一團,矛盾和戰爭不斷。媽媽告訴我,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典是《漢穆拉比法典》,因為有了這部法典,希臘成為最早的文明古國。許多的國家參照了這部法典制定了他們自家的法律。法律應該是約束我們行為的一種規矩吧,我想就是因為有了法律,我們的社會才能得以和平吧,經過我一直的觀察,我的結論是正確的,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習法律,了解法律,尊重法律。
作為一個公民,我們要遵守我們國家制定的法律,老師告訴我們,我們國家的法律是越來越健全了,我們兒童有《未成年人保護法》,他們老師有《教師法》,還有保護每個公民的各種法規,只有法制健全的國家,才是文明、發達的國家,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一個發達國家,它就是有健全的法律法規,讓人民的生活得以保護。因為有《未成年人保護法》,我們小孩的生活更加自由和快樂,現在就是爸爸、媽媽也不能隨意體罰我們的,要是傷害我們,我們就去告他們,他們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我們要學習法律,好讓自己的人生權利得到保護。但是,我們有很多的人,卻不願遵守法律,做違反法律的事情,使自己和親人難過。在我們家裡,我的舅舅就是不尊重法律,沒有把法律放在心上,走上了吸毒的路,他不但違反了法律,而且自己的身體遭到了巨大的傷害,我們全家因為他吸食毒品,經常提心吊膽的,我的外公和外婆因為他也氣壞了身體,他自己因為無視法律,被毒品折磨得不不成人樣了,十年的青春都被那可惡的毒品吞食了,我從小看著他走上這條路,讓我吸取了深刻的教訓,因此我深深的知道我們要遵守法律,不要讓自己走上犯罪的道路。法律是我們行為的約束,也是我們自由的保障,這句話是我的媽媽給我說的,媽媽說,如果我舅舅受法律的約束,他今天就不會在勞教所里受獄,所以我們要尊重法制,心藏法制。
法制在我心中,我們就會擁有愛,當我們心藏法制,我們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我們就不會感情用事,我們就不會做違反國家利益,損害別人利益的事,我們會維護國家和人民以至社會,當我們的行為都很好,很規范了,我們的國家就會和平,我們就能生活在一個自由民主的環境里,快樂和幸福就會伴隨著我們。
法制在我心中,我們就不會刀光劍影,仇恨交加了,我們會依照法律解決一切需要解決的矛盾,化矛盾為友誼。法制在我心中,我們就能自主的生活,大家都深藏法律在心中,就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那麼每個人的行為都是端正的,沒有摩擦,就沒有戰爭,我們就有了自由,有了和諧。我們小孩就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做我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法制在我心中,爸爸、媽媽就不再擔心我們放學的路上遇到壞人;我們的美麗的家裡就可以不再象金絲鳥住的鳥籠,四處都安有防盜窗;我們就可以廣交朋友,不再害怕上當受騙。
法制在我心中,快樂就在身邊
B. 跪求有關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文章,1500字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首廣為傳頌的詩作賦予了自由以最高的價值。
千百年來,公平正義、自由平等一直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所崇尚追求;今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僅充分汲取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體現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優秀思想成果,而且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成為凝聚社會共識的核心價值追求。
自由、平等、公正都離不開法治。法治就是依法治國。法治和人治是相對立的,封建專制社會是典型的人治,「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多變性。制度才能管根本管長遠。法治是文明進步的體現,是對現代國家的基本要求。
如果說,當年一部《秋菊打官司》的電影,曾讓人們充滿好奇,那麼今天,「討說法」已經成為社會口頭禪。從主張經濟、社會、文化和消費者權利,到捍衛政治、環境、食品安全和納稅人權利,「權利意識」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深入人心、影響社會、改變國家。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走向權利的時代。市場經濟發展帶來的自由平等意識、網路媒體勃興提供的多元表達平台、民主政治進步造就的個體意識啟蒙,所有這一切,成為人們權利意識的萌發、表達和伸張的「時代注腳」。與之相伴,「權利意識」的高漲,也為樹立法律權威、培養法治觀念、發掘公民意識,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成為社會進步的催化劑。「一元錢」官司的較真,釐清的是社會是非觀念;「物權」概念的普及,調動起創造財富的熱情;「環境權」的主張,增強著生態文明的群眾基礎……
「在一個多少算得上是文明的社會里,一個人所能夠擁有的一切權利,其唯一的來由是法律。」 「權利意識」的伸張,離不開「法治觀念」護航。在法律的條款中去尋找依據,權利的主張才能水到渠成;在法治的框架下予以推進,權利的實現才能順理成章。反之,把「權利」當作為所欲為的通行證,認為有了利益訴求,就能夠理直氣壯地去沖撞底線、挑戰規則、突破邊界,整個社會又如何做到和諧運轉?
「哪裡沒有法律,哪裡就沒有自由。」任何社會行為一旦脫離法治視野,便不可能帶來公共福利的實質增進,也難有公平正義的真正實現。今天,如果說,「權利意識」的啟蒙我們已經完成,那麼「法治觀念」的啟蒙還在路上。這也是黨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深層原因所在。既要「權利意識」,也要「法治觀念」,二者彼此砥礪、相互促進,才能讓法治精神融入社會治理和社會生活,使「權利意識」成為構建現代公民人格、建設民主法治社會的基礎。
C. 關於法治的摘抄語段
1) 如果行政權力的膨脹是現代社會不可豁免的宿命,那麼為了取得社會的平衡,一方面必須讓政治充分反映民眾的意願,另一方面在法的體系中應該最大限度地尊重個人的主體性,使他們能夠與過分膨脹的行政權力相抗衡。
2) 法律的調整對象是行為,而所謂社會關系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的行為互動或交互行為,沒有人們之間的交互行為,就沒有社會關系。法律是通過影響人們的行為而實現對社會關系的調整。
3) 在一個秩序良好的國家中,司法部門應得到人們的信任和支持。從這個意義出發,公信力的喪失就意味著司法權的喪失。
4) 司法,就其本質而言,就是平等;越缺乏平等條件的地方,就越難看出在刑罰平等上有什麼司法。
5) 人與人是不相同的,人們不能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成平等就是一視同仁、人人相等。
6) 我們作為人而有權擁有的平等是環境平等,而不是個人平等。
7) 任何事情,只要與自然發顛撲不破的永恆要走向沖突,就是無效的,因而也就不能約束任何。
8) 法律的力量僅限於禁止每一個人損害別人的權利,而不禁止它行使自己的權利。
9) 如果司法權同行政權合二為一,法官便將握有壓迫者的力量。
10) 如同人們一般所理解的一樣,法律行為是對特定法律秩序中所有事實要件的抽象,其中主要是那種不違法的行為,同時也不是法律交易的行為,這類行為也要產生法律上的後果。這種根據法律規定而導致一定法律後果的行為,就是法律行為。
11) 法律如果沒有法院來闡說和界定其真正含義和實際操作就是一紙空文。
12) 我已經發現,混亂和一切火海的起源、原因和發展都與各種社會的腐敗的法制有關。
13)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礎。
14) 讓我們維護公平,那麼我們將會得到更多的自由。
15) 法律的目的是創造一個穩定的、可以理解的行動結構,在這個結構中個人能夠執行其計劃並多少意識到可能產生的結果。
D. 圍繞「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動 ,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作文
為構建和諧社會努力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良好的輿論環境。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引導和營造輿論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倡議: 1、圍繞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網路媒體應積極努力,為營造良好的網路輿論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 2、遵守憲法、法律和法規,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3、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塑造美好心靈,為網路用戶提供高品位、高格調、高質量的信息和服務。 4、宣傳科學發展觀,倡導節約型社會,努力使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深入人心。 5、積極傳播有益於提高民族素質、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健康、文明的信息,自覺抵制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違反法律法規以及與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道德規范相違背的信息內容。 6、擔負起網路媒體應有的社會責任,引導網路用戶正確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正確對待利益關系的調整,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 7、堅持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自覺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維護我國良好的國際形象。 8、大力推動行業道德建設,切實履行行業自律的承諾,自覺接受公眾監督,共同維護網路媒體的良好形象和公信力。 9、加強對網路信息服務的管理,自覺維護廣大用戶的合法權益,大力倡導網路用戶文明使用網路,增強網路道德意識,自覺抵制有害信息的傳播。 10、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倡導團結協作,加強網路媒體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E. 關於民主法治好詞佳句 詩歌類型
法制它是一座雄偉的大夏,庇護著我們大家。學習啦小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法制的好詞以及好句好段,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法制的好詞:
弘揚、憲法、宣傳、推進、民主法制、權威、
高舉憲法旗幟、道德風尚、深入開展、堅持依法行政、
法律意識、法律素質、執政為民、憲法觀念、依法治國
關於法制的好句:
1) 弘揚憲法精神 構建和諧社會
2) 實行依法治國 堅持執政為民
3) 增強憲法觀念 推進依法治國
4) 宣傳憲法精神 維護憲法權威
5) 學習憲法,宣傳憲法,遵守憲法
F. 法治在我身邊好開頭好結尾
:對別人好也是對自己好(字)
G. 關於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觀念的論文
從頭說起抄
我寫過的東襲西總是沒有底稿,沒有給自己留一份,有時會很沖動給自己留下很多相關的資料,似乎天意弄人,久了,它們就是不翼而飛。算了,寫過的就是昨天,讓時間去裝訂收存吧。
以前很喜歡看「看圖說話」,也很想某天會有許多人來爭著看我寫的故事,我是一個愛幻想的孩子,卻不是一個有新構想的孩子。寫的篇幅也不可愛,所以,只能就此作罷。
我是一泓碧水,平靜的水面掩不住內心的狂瀾。或許我正如魯迅先生所寫的那樣「不能徑取,就只能用陰謀和手段了」。每次我都參考某些書籍,借鑒其中的金典語句,美其名曰:「學以致用」,但總會有東窗事發的一天。
後來,漸漸大了,那些內容我都能倒背如流了,老師似乎也沒有什麼更好的創意去編織作文,就這樣,我背著效顰之嫌的罪名,也渾渾噩噩的度過了不少時日。
我還是想有自己的一角天空,這往往又得讓我先學會放棄。什麼都捨不得撒手,會導致什麼都有不得不舍棄,我真的應該慶幸自己還有一點先見之明。什麼時候,我才開始真正作文。
不知不覺,我已學會化妝,將無奈抹上額頭,把平淡畫在眉梢,用思念引幾許感嘆,讓歲月去雕刻憔悴的臉,讓經歷去驗證粗顯的雙手。
H. 以民主與法治的關系為主題200字歷史作文
民主與法治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目標與基本內容。民主與法治既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又存在本質區別甚至相互制約。正確認識民主與法治的關系,有助於正確把握並深入貫徹落實「民主法治15條」的精神實質。
民主與法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
民主與法治本質上分屬於不同的理論范疇。民主一詞源於希臘字「demos」,意為人民,系指在一定的階級范圍內,按照平等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民主治國儼然成為近現代政治發展的基本趨勢。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民主自由權利。」從根本法的高度,提出了民主政治要求。而法治則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一種治國方略,法治基本含義可概括為「法律至上、權力制約、司法公正」。作為一種治國方略,「依法治國」在我國1999年憲法修正案中得到正式確認。
民主與法治是現代憲法機制良性運作的雙翼。兩者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統一的。體現為:民主為法治奠定基礎,法治為民主提供保障,這也正是現代民主法治所追求的目標。具體來講,法治將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為民主創造一個可操作的、穩定的運行和發展空間,把民主容易偏向激情的特性引導至理性的軌道,為民主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法治則通過對一切私人的、公共的權力施以必要的法律限制,從而保障公民權利,維護民主秩序;同理,民主也為法治注入新的內容和動力,以民主機制形成的法律制度,更能體現公共利益的導向,使法治為保障人權、自由及促進人們的幸福生活服務。
民主與法治也非絕對的天然盟友。缺乏民主的法治,法律往往淪為工具,法治就不可能真正實現,成為「形式法治」。而缺乏法治的民主,由於缺欠憲法與法律制約,往往借「民主」之名,實施多數人暴政,人權無法得到保障,難免走向另外一種極端。在現代民主法治社會中,以法治支持民主秩序,並藉助民主來完善法治。
綜觀世界各國民主與法治的發展經驗,並不存在絕對普適的制度構建模式。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有發達的法治制度,但卻缺乏民主表達機制。或者有發達的民主機制,但卻未形成完善的法治。中國是個大國,利益格局復雜,加之改革開放正處於推進的關鍵時期,積極穩妥將民主與法治協調推進是一種務實的做法。
I. 急要關於法制的班會主持稿開頭和結尾
同學們:
早上好!老師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喜歡做游戲嗎?大家的回答一定是:「喜歡」。是啊,因為在游戲中,我們不但能增長知識,得到樂趣,還能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但是你們知道嗎?每一種游戲都是有規則的,在活動中大家都必須遵守規則。如果你不遵守規則,就會被開除出局,甚至受到懲罰。今天我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就是《我是守法小公民》。
其實,法律就是一定的規則,它告訴我們,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
從小知法、守法,對同學們來說非常重要。法國思想家、教育家盧梭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當中最危險的一段時間是從出生到12歲。在這段時間里如果還不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的話,它們就會發芽滋長,以致到了以後採取手段去改的時候,它們已經紮下了根,永遠也拔不掉它們了。」
那麼,要想從小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好孩子,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懂法。主動學習一些法律常識。現在我們國家的法制建設越來越完善了,每一個公民都應該知法、守法,能夠運用法律武器保護國家利益、公眾利益和自身的利益。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經常翻閱《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規,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
其次,在實踐中還要不斷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同學們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同學生活充實,學習目標明確,充滿前進的動力,可有的同學整天無所事事,到處去尋找各種各樣的刺激,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比如,痴迷於打游戲機,看毫無意義的錄像,打架斗毆等等。從違紀到犯法,下坡路走得非常快。這些原本單純天真的同學,之所以一步步滑向罪惡的深淵,多數是因為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同學們,你們在做事情前一定要好好想一想,這件事對不對,該不該做。
當然,同學們還要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和別人。《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頒布為很多孩子帶來了福音!安徽一個磚廠僱傭童工,讓十來歲的孩子每天背磚十幾個小時,這些孩子因為繁重的勞動疾病纏身,而廠主卻不聞不問。後來,由於群眾的舉報才讓這些孩子脫離苦海。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廠主被刑事拘留。其實,這些孩子完全可以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是會用法是以知法為前提的,因此,現在看來,平時學習一些法律常識是很重要的!
守法,是每個公民必備的道德品質,是現代社會對每個公民的基本要求。同學們,只要大家都能增強法律意識,知法、守法,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J. 關於法制教育文章的開頭與結尾要怎麼寫啊
開頭是:
「迎奧運、講法制、樹新風」,「法制奧運,和諧奧運」,這一口號在街頭巷尾已隨處可見。它的流行,顯現出我們對於北京奧運會的熱度,也意味著我們作為東道主應有的風度。
結尾是:
我們接受法制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法制,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法制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