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文化室介紹

法治文化室介紹

發布時間: 2022-02-08 02:32:57

1. 法治文化用通俗語言來定義是什麼

摘要 法治文化是一種包含民主、人權、平等、自由、正義、公平等價值在內的人類優秀法律類型的文化。包括法律制度結構和法律觀念結構,以及自覺執法、守法、用法等行為方式。

2. 法治文化的核心內容是

法治精神意識是法治文化的核心內容,涵蓋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法律服務和法律監督等法制運作的各個環節。全面普及現代法治精神是法治文化建設的核心。

3. 法治文化建設的內容有哪些字數越多越好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推動法治文化建設,是實現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基本要求,是開展全民普法工作的重要支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法治中國建設實踐的內在反映,表現為以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為內核的法治文化觀念、法治文化氛圍、公民法治素養等多方面,它反映並影響著我國的法治實踐。開展全民普法工作,讓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必須將法治文化建設作為重要著力點。
推動法治文化建設,就是引導人民從觀念上維護憲法法律權威,讓法治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信仰。要想讓人民真正地內心擁護與真誠信仰法律,除了法律科學合理、有效實施等原因,更需要法治文化的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這要求普法工作者積極圍繞黨的工作大局,從更高層次上謀劃好法治文化建設,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貢獻。全面依法治國,其中一個最基本要求就是要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法治文化建設對於更好地發揮法治在全社會的引領和規范作用,養成人們的法治自覺起著重要的、基本的推動和保障作用。只有在全社會打下堅實的法治思想基礎,通過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首先,推進法治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民主政治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發展,只有培育和形成以法治精神為核心的法治文化,才能更加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才能更好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其次,推進法治文化建設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一個重要表現是在法治方面的需求更加強烈。正確引導人民群眾依法辦事、依法維權、依法合理表達訴求,需要我們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法治精神,扎實深入地進行法治文化建設,努力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對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思想認同、感情認同,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打下和諧穩定的社會基礎。再次,推進法治文化建設是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需要良好的法治環境作保障。推進法治文化建設深入發展,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形成共識,才能夠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中贏得主動,充分發揮投資在保增長中的作用,助推地方實現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注重創新推動法治文化建設全面健康發展。法治文化建設是一項新課題、新任務。我國法治文化建設正在積極引領、支撐和推動著我國法治建設實踐,但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這一建設必定是一個長期而漸進、曲折而艱苦的過程,需要我們以創新的思維不斷推動。一是要充分發揮和結合各項資源優勢。法治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涉及社會各個領域、各類人群,在推進過程中,不能閉門造車,要注重工作結合,在深入推進普法工作中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作用。二是充分發掘各領域資源,在機關文化、城鄉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等工作中突出法治文化建設的時代性、先導性、協調性和系統性。三是要特別注重鮮明特點和品牌效應。法治文化建設不僅要高端設計,更要注重「接地氣」,按照主題鮮明、因地制宜的原則,突出發揮地方特色文化優勢,以不斷增強識別力、吸引力和影響力為著力點,精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不斷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的法治文化精神食糧。
注重法治文化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的有效銜接。要深入持久地推進法治文化建設,既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因循守舊,應該樹立自信、保持定力,根據實際情況和發展階段積極穩妥、循序漸進進行。一是通過各類活動引領、項目推進、產業培植等方式的服務,設計好法治文化建設載體,在各類經濟社會活動中植入法治文化表現形態。具體而言,就是要同機關文化相結合,立足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同鄉村文化相結合,立足促進農業現代化和富民工程,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同城市社區文化相結合,立足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提高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同校園文化相結合,立足培育青少年法律素養和道德情操,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同企業文化相結合,立足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企業依法經營和依法防範風險的能力等。二是堅持把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激活法治文化建設的內在活力,把法治文化體系的基本要求細化為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職業規范、學生守則等具體行為准則,使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全方位、多渠道地傳播法治精神,不斷擴大法治文化建設的覆蓋面。三是積極建設不同類型、不同特色、不同規模的法治文化陣地,營造「出門有法、抬頭見法、說理用法、辦事循法」的濃厚法治文化氛圍。

4. 談談你對法治文化的理解

我認為你提出的「法治文化」這一命題不夠准確,法治是上層建築,文化內是意識形態。法治是容政體,它反映的是政府執政方式,文化則是反映整個民族的精神面貌。法治相對的人治,而文化則沒有相對面,文化是延續順成的,是一個由低到高的發展過程,它只能短暫停頓,不能倒退(除非人類滅絕)。而統治階級對社會的統治方式是可以倒退的,哪怕是短暫的倒退。

5. 社區法治文化陣地"五個一"指哪些

社區法治文化陣地"五個一"指
1、建立「一個法制宣傳櫥窗」。
2、建立「一個法律圖書角」。
3、建設「一支普法宣傳隊伍」。
4、建立「一套居民學法制度」。
5、開展「每季度一場法制宣傳活動」。

6. 什麼是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一種包含民主、人權、平等、自由、正義、公平等價值在內的人類優秀法專律類型的文化。包屬括法律制度結構和法律觀念結構,以及自覺執法、守法、用法等行為方式。
法治文化是以追求民主、自由和權利保障為目標,在一定的治國理念和與此相適應的制度模式確立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社會文化形態和社會生活方式。具體而言,法治文化就是在建立法治社會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文化形態和社會生活方式,其核心是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模式的確立,以及在此理念支配下相應制度和組織機構的建立與運行。

7. 法治文化中心觀後感

觀看完「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頒獎禮」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美人物——群眾最喜愛的檢察官」彭少勇!
「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這句話伴隨彭少勇走過了30多年的檢察春秋,始終激勵他敢於擔當、勇於擔當、善於擔當。
2005年,航空證券保定營業部原總經理范某攜巨款潛逃。這些款項主要是住房公積金在該營業部的委託理財資金,涉案金額高達5.6億元。
時任保定市檢察院反貪污賄賂局副局長的彭少勇負責偵辦此案。這一干就是3年,先後調查取證3萬余份,案卷材料摞起來高達3米多。最終除主犯在逃外,其他涉案人員均被依法處理,挽回經濟損失3.6億元。
不久,彭少勇升職調離反貪崗位。通常來說,范某一案已經偵破,大部分贓款已經追回,他可以不再管這件事。可主犯沒歸案,仍有2億元的血汗錢沒追回,總讓他不能釋懷,於是他主動向組織申請繼續領導該案追贓。這一干又是7年,他的足跡遍及全國十幾個省,追繳贓款近2億元。截至目前,該案未追繳的贓款已不足400萬元,但對彭少勇來說,只要還有一分贓款沒有追回,他就不會罷休。
在艱難追贓的過程中,有人開玩笑說:「老彭,追贓不是你分內的事情,你又當領導了,咋還這么上心?」彭少勇回答說:「這都是檢察院的工作,沒有分內分外,都必須擔當;當領導不是當『甩手掌櫃』,不僅要主動辦案,更要執著堅守,有始有終辦好案。」
2014年2月18日,順平縣村民王玉雷撥打「110」,稱發現一男子躺在地上,懷疑死亡。公安機關偵查後,認為報案人王玉雷具有重大殺人嫌疑,對其刑事拘留並提請順平縣檢察院批准逮捕。順平縣檢察院提訊王玉雷,發現其右臂用石膏固定,且供述前後矛盾,認為該案屬重大疑難案件,提請保定市檢察院給予指導。
該案交到彭少勇手裡時,離批捕期限只剩兩天。如果錯誤批捕王玉雷,真凶將逍遙法外,更有可能造成另一個內蒙「呼格」案;如果不批捕,則可能成為一個懸案,有可能出現被害人家屬上訪、網路炒作、嫌疑人出逃再次作案等問題,責任誰來擔?
彭少勇沒有將這起案件上報市院檢委會集體研究決定以減輕個人責任,而是不等不靠,直面困難,以證定案,扛起自己的責任。
經過反復研究案情、排查證據,彭少勇提出「三個不足信」,即作案時間不足信、有罪口供不足信、認定有罪不足信,果斷指導順平縣檢察院作出不批捕決定,並迅速啟動引導偵查機制,提出9條補充偵查意見。其中「擴大排查范圍和對現場物證進一步鑒定」兩條意見,對案件偵破起到決定性作用。4個月後,公安機關將真凶王斌抓捕歸案,徹底洗清王玉雷的冤屈,有效防止了一起冤錯案件的發生。
回想起自己作決定的那一刻,彭少勇說既後怕又自豪,他說:「這起案件對我觸動很大,使我深刻體味到檢察官責任的重大和檢察工作的神聖。正義止步,則司法蒙羞;正義迷途,則法律受辱。杜絕冤假錯案必須有敢於擔當、敢於亮劍的精神。」
如果不是他堅持心中的那份正義,不知會有多少冤假錯案的發生,我們慶幸我們有一個這么好的人民公僕!也要向他學習,就算我們只能為了正義出一點綿力而已!
2015年度法治人物觀後感2
12月4日,是第10個全國法治宣傳日。晚上,我懷著感恩的心情觀看了中央電視台的《十大治人物頒獎典禮》現場直播,那些令我們大家尊敬和感謝的法治人物鮮活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深深地被感動。他們既有個人,也有集體。他們來自於社會各個層面,具有不同的職業背景,年齡層次,教育程度,他們的故事也呈現出豐富的內容與形態,種種不同的基礎上,有著一個基本共性——他們承載了中國的法治進程中的點滴進步,他們用實際行動推動了中國的法治進程。
2003年,一群農民工來京打工,可樓蓋完了,一年的辛苦竟然得不到一分錢的回報。500名在京的農民工,主動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打贏了官司,要回了被拖欠3年的500萬工錢。被拖欠的是500農民工的工資,更是500個家庭的冷暖。他們主動拿起法律的武器,引發了一次公益維權的接力。法治,讓他們有尊嚴的勞動,感受勞動者的光榮。
吉林通化志願者張寶艷自費開辦公益網站「寶貝回家尋子網」並建立「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目前成員2萬餘人,已找回走失孩子60多名。2003年全國兩會期間,協會通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交修改相關法律的建議,體現了現代公民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010年1月12日,海地發生7.3級地震,在海地執行維和任務的李欽、鍾薦勤、和志虹,與中國公安部的另外幾名警員不幸被埋。因為和平,他們把異國作為家鄉,海地,8位中國維和警察,以生命鑄就了和平。十年維和,他們用責任履行了國家的庄嚴承諾。
雖然評選出了十大法治人物,但是他們都是用自身的力量推進中國法治建設的傑出代表,她們的行動也必將帶動更多的人投身到法制建設當中,並將不斷地完善和創新。

8. 地都鎮的文化環境

地都創新宣教形式機制 寓教於樂弘揚法治文化
作為揭陽市「廣東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設示範點」之一,空港經濟區地都鎮委、鎮政府按照創建省法治文化示範點的要求,以「弘揚法治文化,建設法治地都」為主題,依託深厚文化底蘊,融合地方傳統特色,打造法治文化新載體,創新宣教形式和機制,全面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有力推動地都鎮科學發展。
地都鎮依託深厚文化底蘊,融合地方傳統特色,打造法治文化新載體,創新宣教形式和機制,在全社會營造濃烈的學法、用法、守法氛圍,助推該鎮科學發展。
弘揚法治文化推動鄉村發展
2011年4月16日至17日,廣東省依法治省辦常務副主任張宇航、專職副主任黃慧彪一行蒞揭,專程考察地都鎮農民文體中心及楓美村文化建設,並到土尾村觀看了法治文化晚會。市委副書記杜安義,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陳石波、副主任陳岳平等陪同活動。
地都鎮委、鎮政府以創建省法治文化建設示範基地為總目標,以「弘揚法治文化,建設法治地都 」為主題,依託深厚文化底蘊,融合地方傳統特色,走出一條法治文化建設新路子,有效推動了全鎮的科學發展。該鎮打造了法治文化公園、法治宣教中心、法治咨詢中心、學校法治宣教室、法治宣教欄、法治文化廣播等六大載體,並開展了「月起金都」、「周末電影」、「與法同行」、培訓咨詢、全民普法、輿論監督等六大創新活動。同時,建立健全相關機制,保持了社會的大穩定,依法治鎮工作得到了省調研組的充分肯定。
打造六大法治文化載體
在佔地30畝的地都鎮法治文化公園內,法治宣傳燈箱、法治文化漫畫長廊、戶外大型顯示屏等設施與公園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向大眾傳播法治文化理念,營造濃郁的法治文化氛圍,讓群眾在晨練、休憩、娛樂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法律法規知識。
除建設法治文化公園外,地都鎮還充分利用現有基礎條件,因地制宜,大膽創新,相繼打造法治宣教中心、法治咨詢中心、學校法治宣教室、法治宣傳欄和法治文化廣播室等硬體設施,形成六大法治文化載體。
文化搭台法治唱戲
「月起金都」是地都鎮富有特色的群眾廣場文化活動,由各鄉村輪流主辦,群眾自導自演。該活動不僅是群眾自娛自樂的重要舞台,同時也是宣傳法治文化的重要陣地。地都鎮堅持文化搭台、法治唱戲,利用「月起金都」這一平台,每月開展一場以法治宣傳教育為內容的文化活動,把抽象的法律條文、法律觀念、法律主張與社會生活、社會現象相結合,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廣大群眾在輕松愉快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法律知識的熏陶。
截至2013年5月10日,「月起金都」已成功舉辦了37場,觀看人數近30萬人次,涌現了《超生游擊隊》、《戒毒說唱》、《交通守則》等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法治教育節目,在全區甚至全市形成了一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群眾文化品牌,其經驗做法在全市得到全面推廣。
地都鎮還相繼開展「周末電影」、與法同行、法律培訓咨詢、全民普法、輿論監督等融知識性、娛樂性和藝術性於一體的活動,不斷提升法治文化教育軟環境,讓法制宣傳教育如春風化雨般滋潤百姓心田。
有效促進人文素質提升
通過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教化、傳播功能,地都鎮已形成濃烈的學法、用法、守法氛圍,有效地促進人文素質的提升。在地都鎮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特殊時期,沒有發生違法辦案、群體越級上訪等事件,保持了社會大局的穩定。
2011年4月,省依法治省辦負責人到地都鎮調研指導法治文化示範點創建工作,對該鎮法治建設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給予高度評價。
在2012年召開的廣東省法治文化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地都鎮作為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設示範點7個代表單位之一,在會上作經驗介紹。此後,廣州增城、汕頭澄海、佛山等地有關單位紛紛組織前來參觀,學習地都鎮法治文化建設的經驗和做法。 「月起金都」
創群眾文化品牌,探幸福農民之路 。粵東鄉村文藝的一朵奇葩。
物質生活滿足而精神生活貧乏,這是廣大農村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溫飽無憂而總是不開心、不快樂、不幸福,這又是廣大農民的真實寫照。如何用先進文化、健康的文娛生活去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創新群眾文化品牌,讓老百姓在直接參與、自娛自樂中過上開心幸福的生活,無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建設幸福廣東之路的應有之義。對此,地都鎮以「月起金都」這一創新的文化載體,為廣大農民搭建了一個永不落幕的鄉村大舞台,成了盛開在鄉村文藝百花園里的一朵奇葩……
村村來做東,月月有大戲
地都是個擁有十萬村民的大鎮,是廣東省聞名的石材和石材機械專業鎮,同時也是揭陽市新農村建設先行鎮之一。隨著廣大村民物質生活的日益富足,人們對長期以來只能守在家中看電視或偶爾看場電影、看場演出的單調貧乏的精神生活已十分厭倦,他們渴望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台,並渴望在這個舞台上盡情地釋放情感、體驗快樂、得到熏陶和教化。根據廣大村民的訴求,地都鎮領導經過認真研究形成了一個共識:要真正滿足鄉親們的心願,就必須在23個行政村和一個居委會建起一支支不走的文藝演出隊。於是,一個以政府搭台、村民唱戲,一月一場、村村做東的「月起金都。群眾廣場文化活動」應運而生。2009年11月30日(農歷十月十四),以地都之美稱「金都」命名的「月起金都」群眾廣場文藝活動,在該鎮區金都文體廣場拉開了大幕。是日晚,皎潔的明月在桑浦山頭升起。山腳的金都廣場已是萬眾雲集。以地方傳統節目潮州大鑼鼓開場的大型廣場文藝演出頓時讓桑浦山下成了村民歡樂的海洋。在此後的4個月,「月起金都」又在廣場連續舉辦了4個專場演出。盡管依舊是場場爆滿,而且現場氣氛熱烈火爆,但鎮委書記袁惠亮此時卻提出:總是局限在鎮區廣場定點演出不免有點隔靴搔癢之嫌。於是從第6場開始,「月起金都」正式走進鄉村,實現了與村民的零距離接觸。於是,這一創新的文藝形式以其廣泛的參與性、零距離的貼近性和穩定的持續性,更進一步激起了全體村民的參與熱情。從2009年11月至今,通過政府搭台、村村做東,已連續演出了23場,觀看人數達到20多萬人次,各村參演人員達2720多人,製作現場錄像光碟42000張。村民們高興地說,如今一人參演全家助陣,甚至連外村的親戚朋友也趕來捧場;不只村中的男女老幼踴躍參與,就連外出戶、出外打工者和外出讀書的本村學子等都回村參演。各村為了展示實力,早早就在准備各自的節目,從排練、磨合直至綵排、正式演出,幾乎夜夜能聞歌舞聲。因此「月起金都」早已不止「月月有戲」,簡直就是日日有戲了。
「月起金都」現場見聞
經過一年多每月一場在各村的滾動演出,「月起金都」已然成為鄉村文藝百花園中的奇花一朵,連周邊地市的取經者也接踵而至。不久前,來揭陽檢查工作的廣東省依法治省辦常務副主任張宇航,也慕名在這個鄉村大舞台上即興獻歌,並給予了高度評價。「一個全部由各村村民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的演出,何以能夠熱力四射?」條條村道旁彩旗招展;凌空幾個碩大的氫氣球拖掛著「農歷十四,月月有戲」和「月起金都。皓月當空時,村頭小廣場已是人山人海,光村邊的臨時停車場就停放了100多輛來自十里八鄉的小汽車。19時30分,一串焰火從臨時建起的大舞台上騰起,夜空瞬間被裝點得五彩繽紛。一陣激越的鼓樂聲響起,由該村60多名少兒組成的鑼鼓隊,激情獻上了《鳳鳴朝陽》的開場戲。此時,演出現場,數十支聚光燈,上百支彩色射燈編織出絢麗的華彩;大型專業音響,令台上的每一個音符、每一句台詞都真切清晰地擴散開來;固定機位攝像、流動機位攝像,連大搖臂攝像槍也在現場上下翻飛。整台演出從舞台設計、燈光、音效、舞美、攝像到服裝道具等給人的直感來看,都絕不亞於任何一場大型戶外演出的陣勢;從演出的內容看,也是傳統的、現代的、鄉土的、時尚的集於一身,可謂豐富多彩。而最為吸引人的還是台上的演員個個都是熟面孔,而且許多節目演出的都是村裡人、村中事,因此且不論演出的水平有多高,單憑這一點就有足夠的親和力。一場演出下來,且不說各村派出到現場的「坐探」回村怎樣為自己的演出出謀劃策、悄悄較勁,單本村村民看完一場演出,鄉場閑間,茶餘飯後,人們都會聚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品頭論足:那位老伯吹拉彈唱的功夫不減當年啦,那家的媳婦身段、造型怎麼有魅力了,那位小弟的街舞跳得棒啦……再加上有線電視播放、互聯網上點擊,還有現場錄像的光碟傳播,一場演出往往熱度數月不散,之所以有這樣的熱度,用村民自己的話說,那是因為這是文化的「農家菜」,村民自己的「演歌台」。在自己的舞台上,村民自我展現,自我創造,表現了自己、快樂了大家。「月起金都」豈有不熱之理、不火之理!全鎮23個村1個居委,一月一場,要兩年才能輪上做東一次,所以村民積極性非常高,因為誰也不甘落後,誰都想在這個大舞台上好好「露露臉」,頗有點「一人參演,全家光榮」的意味。此情此景,真切地感受到,「月起金都」的確已深入人心,她已成了十萬村民心中的「星光大道」。如今在地都鎮上「月起金都」成了孩子們的夢想,看「月起金都」成了村民的期待。
「戲外戲」延展的「附加值」
「月起金都」村際循環演出23場,均由鎮政府與專業公司合作統一為各村搭建舞台和安排音響、燈光等一攬子事宜,還由鎮文化站為每場演出免費提供坐椅,並協調各村組織村民進行現場秩序維護,從而使得每場演出不僅花費不多,演出效果甚佳,而且始終做到了秩序井然。在地都鎮委領導處獲取了「月起金都」迄今為止所有23場演出的現場錄像光碟,僅從碟片中看演出現場的火爆程度,就深感震撼,始料不及。然而「月起金都」的「戲外戲」同樣精彩、同樣令人始料不及。自「月起金都」品牌創立之後,各村村民創作了一批諸如《月起金都頌和諧》(晚會主題歌)、潮州歌冊《交通安全時刻記》、小品《賭禍》、相聲《一張獎狀》、舞蹈《我們是新時代的太陽》等一批優秀節目。不僅如此,通過村村做東的競爭機制,使得各村都先後建起了自己的文化活動室和文藝隊,發掘和培養了一批多才多藝的「不走的演出隊」。各村在正式演出時,除了請來外村的代表,還借機邀請外出鄉賢、企業家和上級領導前來參加活動。演出活動的全過程,不僅進一步融洽了村、鎮的干群關系,聯絡鄉誼、交流信息、慈善捐助、探討發展鄉村經濟和公益事業的「戲外戲」,更是順理成章地延伸出眾多「附加值」。通過「月起金都」的媒介作用,許多外出多年的鄉賢和企業家對村裡的經濟發展和公益事業都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關切,捐資助力的事例比比皆是。「月起金都」由楓美村承辦時,正值一周年,當晚演出現場出現了萬人冒雨觀演的壯觀景象。此後,該村的企業家慷慨捐贈200多萬元興辦村公益事業,另一文化健身廣場也吸引了200萬元的認捐。演出當晚,村裡還把該村在外的70多名副科級以上幹部悉數請回村裡觀看演出,此後這批幹部對村裡各項事業不斷出謀獻策,使得該村村容村貌的整治成為全鎮搞得最徹底的「紅旗村」。該村還有一戶人家,解放初期就舉家離村。「月起金都。走進楓美」演出後,村幹部把演出的光碟寄給了現定居廣州的這個「老楓美」,結果「老楓美」把光碟又寄給了在法國留學後又定居該國的兒子鄭奮強。鄭奮強看了光碟後思鄉心切,不久前還借回國講學之機,專程趕回闊別已久的楓美村探望家鄉父老……揭陽市委向省委辦公廳信息調研處的信息專報中有一段文字:「通過『月起金都』文化活動,村民走出小家庭融入大家庭,家庭更加和睦、鄉風更加文明,封建迷信、偷盜、賭博等社會丑惡現象幾乎絕跡。」「參加活動的農村多數已經成了無刑事案件、無重大治安案件和無安全事故的『三無』村;村民民事調解率達到100%.」「月起金都」,已成為該鎮群眾文明的助推器,社會和諧的潤滑劑、經濟發展的催化劑。自2009年「月起金都」品牌創立以來,對凝聚干群合力,增強對外交流和營造共謀發展的氛圍,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地都鎮完成稅收1.27億元,躍居全縣各鎮之首。 佛道文化區
地都鎮內寺廟眾多,較著名的有吉祥寺、居士林(錢崗庵)、韞玉寺、西來寺、鄒堂古廟、鄒堂仙爺宮、烏樹媽祖宮等。
基督教文化區 - 揭陽空港經濟區基督教地都堂原名南隴堂,坐落於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空港經濟區地都
鎮206國道南隴段,創立於1880年,初始是錫場人王澤清到來傳道,後有主任傳道林德材先生。地都堂自創辦就十分注重文化教育,在會友中推行教友識字運動,並創辦學校一所,男女學生約30人。
1989年由旅居加拿大鄉親王淑貞姐妹等海外肢體奉獻款項,購買地都醫院後土地850平方米,並於1990年建成現今的地都堂,成為地都鎮各鄉村基督教徒崇拜場所。地都堂建成以來,各項聖工不斷完善,崇拜及各項聖工的開展顯得場地不夠。1998年,王淑貞姐妹在海外募捐得款項,交本堂負責人鄭喜江執事及堂委主任和堂委們在本堂西側購得地皮1332平方米,為建造新堂創造了有利條件。
地都堂現有信徒400戶左右,會友約1400人,其中潔名會友約607人,慕道友約900餘人。根據當前實際情況,教會信徒人數日益增多,聚會禮拜顯得比較擁擠。地都堂有三個詩班:第一詩班38人;第二詩班48人;第三詩班25人。而其中第二詩班竟連自己的詩班室都沒有,只得與本堂禮拜日下午的神學培訓班共處一室,活動場地相當缺乏。要開展的多項事工均受場地關系而無法進行,故在本堂西側新擴買的地皮上建一所比較大的新教堂。
新設計的禮拜堂總建築面積約2700平方米,總費用約需800萬元人民幣。 曾經風流的地都戲院

右圖為1982年12月在地都戲院首演的《張春郎削發》劇照,吳玲兒、黃盛典、林舜卿、蔡明暉聯袂演出。陳澤楷文/圖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重新恢復古裝戲,潮汕各地的潮劇團體開始出現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局面,很多戲院大演古裝戲,劇團在一個戲院一演就是十天八天,是經常的事。在眾多的戲院中,揭陽市地都鎮的戲院最受——廣東潮劇院青睞。廣東潮劇院一團、二團,在地都戲院安營紮寨,經常一住就是一月半月,不少劇目都在這里排練和首演,如風靡一時的《張春郎削發》,就是1982年12月8日在地都首演;1987年《張》劇要參加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藝術節,繼續在這個戲院進行再加工和提升;1988年初廣東潮劇院一團參加廣東省藝術節的表演劇目《八寶與狄青》也是在地都戲院首演。那個時候,廣東潮劇院一二團多次出訪東南亞一帶,幾乎每次出發前都在地都戲院綵排,劇目之多就更是多不勝舉。難怪地都鎮一位文化幹部回憶往事,無限感慨地說,上世紀八十年代期間,他任地都鎮宣傳幹事,廣東潮劇院一團所排演的戲他都看了,而且是從演練看到綵排,對劇團的演藝人員也十分熟悉。當年的《張春郎削發》、《飛龍女》與《漢文皇後》他還從劇團得到劇本。他說:「那時一團的演藝水平的確很高」。不僅排演和綵排如此,劇目的錄像,也喜歡選在地都戲院進行,其中就包括中央電視台1983年錄制的《柴房會》(吳楚珊版)、《井邊會》(吳麗君版)、《飛龍女》、《王熙鳳》、《金花女》等一批潮劇劇目。潮汕戲院處處有,劇團為何獨鍾情於地都戲院?原來該戲院條件環境比較好,有戲台可供排練和演出。累了,還有宿舍可休息和居住,有石桌可供演員用餐,石桌撤掉,便又形成一個小排練廳,這樣大戲台總體排練,小排練廳還可再起「小灶」。當時的地都鎮委書記也很喜歡戲,樂得無償為劇團提供場地,不少劇目也可先睹為快,而且有時碰上上級領導或客人蒞臨,還可一同請來看戲。有這樣的地利、人和,難怪廣東潮劇院一團喜歡來地都「安營紮寨」,讓地都戲院獨享風流。後來由於文藝日漸多元化,地都戲院潮劇演出日漸減少,那段輝煌的日子逐漸湮沒在歷史中。「熄哀輕嘆話今生,驀然回首念前塵,空絕影。榮盛閃耀在一朝,落花殘敗問何時,定宿命」。這首詩或許便是曾經風流的地都戲院的最好注釋。

9. 什麼是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一種包含民主、人權、平等、自由、正義、公平等價值在內的人類優秀法律類型的文化。包括法律制度結構和法律觀念結構,以及自覺執法、守法、用法等行為方式。
法治文化是以追求民主、自由和權利保障為目標,在一定的治國理念和與此相適應的制度模式確立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社會文化形態和社會生活方式。
具體而言,法治文化就是在建立法治社會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文化形態和社會生活方式,其核心是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模式的確立,以及在此理念支配下相應制度和組織機構的建立與運行。

搜狗問問

(9)法治文化室介紹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內涵: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由社會公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群眾性的普法宣傳設施設備、關於法治宣傳教育的制度規范等構成的,有利於法律實施的社會心理支持力量,屬於文化的重要內涵。法治文化改變了傳統文化中不重視法律在調整社會關系中作用的社會心理傾向,形成人人遵從法律的意識,創造出有利於法律實施的社會氛圍。
治文化實際是文化的一種。文化是一個很復雜的概念,它包含了很多因素,法治文化就是體現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能夠促進法治進步的一種文化現象。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我國特有的,其形成和發展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道路及相應的文化現象等;
另一方面是在法治領域能夠體現社會主義法治的一種文化。在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我們做了相當大的努力。比如,十八屆四中全會規定了憲法宣誓制度,要求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就職時公開向憲法宣誓,這就是營造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一種具體形式。
再比如,浙江省杭州市建立了「五四憲法」資料館,這實際上是一個紀念館博物館,也是營造法治文化的非常重要的載體。還有很多單位很多地區設有法治廣場、憲法大道等。這種有形的載體可以提醒人民群眾法治的重要性、憲法至上性並營造出一種法治氛圍。
另外,組織青少年參觀法庭、組織學生旁聽案件審理,這也是一種法治文化的熏陶。人們在這樣一種氛圍里長期熏陶,就會形成一種法治信念,就會自覺形成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這就是法治文化的重要性。

10. 如何創建法治文化陣地

一是深入開展各類法制宣傳教育主題宣傳活動。
深入推進「法律八進」活動,以宣傳「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相關法律法規等為內容,製作了5大系列30塊展板,在機關展廳(過道)、文化廣場(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新居民較多的村(社區)、企業等人流量集中的區域進行巡迴展示。組織並參加全市「依法信訪」主題宣傳月活動動員會,副市長祝亞偉以「用法治思維推進信訪工作」為主題做了重要講話。
二是深化鞏固傳統法治文化陣地建設。
在全市集中建成一批有特色亮點、群眾看得見的法治文化陣地,目前,全市已有法制宣傳戶外廣告牌137個,法治文化公園5個,法治文化廣場7個,法制宣傳電子顯示屏583個。開展法治文化長廊展示展評活動,到6月底,全市共有33個長廊申報立項。平湖、海寧、桐鄉等地專門編排法治文藝節目,通過「流動大舞台——法制宣傳浙江行」、法治文化演出、送戲下鄉等形式,開展多形式「五水共治」法制宣傳活動,增強依法治水宣傳的吸引力感染力。同時,積極參加全省及全國的評選活動,整理匯總並向省普法辦選送了47件2013年度法制好新聞作品。
三是加強新媒體陣地建設。
完成2014年度嘉興市領導幹部浙江普法手機報征訂工作,為全市238名領導幹部、法制宣傳教育骨幹征訂了全年的浙江普法手機報。深化「嘉興普法」微博群為品牌的法制宣傳新媒體建設,目前已有粉絲14669人,發表宣傳微博1343條。開通「嘉興普法」微信平台,提升質量,擴大知名度。積極組織參加省「新華頻媒」法制宣傳專欄宣傳活動,上報普法宣傳短片,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時代性、群眾性和滲透力。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第151條具體內容 發布:2025-02-06 15:09:35 瀏覽:271
法考界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教主 發布:2025-02-06 15:08:22 瀏覽:724
勞動法福建哺乳期 發布:2025-02-06 14:58:58 瀏覽:94
審議環保條例發言 發布:2025-02-06 14:57:38 瀏覽:757
信訪聽證會結論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4:35:04 瀏覽:602
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多久可以消除 發布:2025-02-06 14:32:33 瀏覽:576
去法院起訴去哪個法院 發布:2025-02-06 13:47:16 瀏覽:736
法考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發布:2025-02-06 13:46:41 瀏覽:24
銀川律師電話 發布:2025-02-06 11:55:40 瀏覽:972
安陽免費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6 11:31:06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