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能治病
『壹』 道德經學習有什麼好處
道德經和致富完全沒有關系,以下是我以前被採納的關於道德經問題的回答,你不妨參考一下。
老子所說的「道」其實就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元素,它十分的微小小到你我都看不見、摸不著,但又是確實存在的,老子為了方便敘述他的觀點才給它冠名為「道」,而「無」和「有」都是用來論證「道」的存在而用的形容詞,是「道」從十分微小的狀態(無),向看的見的狀態轉變的一個過程(有),所以說: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一切萬物的最原始狀態就是由「無」來組成的,這種東西確實存在但你又無法感覺到它的存在,就像你無法感覺到空氣而空氣一直在你身邊一樣。而「無」又會漸漸的轉換為一切看的見的東西,比如:天地萬物、日月星辰、包括一切動物、植物和你我在內,這就是「有」。
老子因為感悟到了宇宙萬物的這一規律而感嘆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如果我們也能如老子一般對於世間萬物的變化規律洞悉的很深,那麼我們就已經「入道」了,但是還是需要多多的領悟老子《道德經》的真諦,這是一部值得用一生來感悟和體會的「好書」,老子用他超然物外的大智慧寫下了《道德經》,我們也必須在心平氣和、不抱有任何功利心的情況下才能領悟到老子的智慧。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_^
『貳』 讀《道德經》有什麼好處
讀《道德經》最大的好處便是可以修身養性,頓悟人生與自然。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它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叄』 學道德經的好處
許多人經過親身實踐,發現堅持背誦《道德經》,有如下好處: 1、凈化心靈:人亂七八糟、勾心鬥角的事情想多了,思想混亂的時候,心裡就煩躁的很,這時如果坐下來背誦《道德經》,思想就可以慢慢安靜下來,心裡就不煩躁了。 2、全身放鬆,治病健身:有病的人,一身緊張,這里不疼那裡疼,難受得很。靜下來背誦《道德經》一段時間後,身體放鬆了,該疼的地方也不疼了,病慢慢就好了,身體自然健康了,紅光滿面,人越活越仙見。 3、增強記憶力:搞學習的學生(其他人也是這樣),有時候記憶力不夠用,數學公式背不得,外語單詞記不清。這樣的人如果堅持背誦《道德經》,思想一靜下來,大腦清醒了,記憶力就增強了,再去學習,數學公式、外語單詞看幾遍就記住了。 4、提高待人接物能力: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為人處事很繁雜,天天要與人接觸,要人家做事,別人不聽話,就與別人爭吵不休,搞得自己心亂如麻,理不出頭緒。你如果靜下來背誦《道德經》,心裡就明白了遇事要處下、不爭、順其自然,然後再去無為處理那些事情,結果事事都很順利,人人都誇獎你,說你這個人能幹,又愛處下,對人也好。 5、增強體力,事半功倍:現代人工作學習任務重,筋疲力盡無支撐,精力不足要拖垮,沒有精神幹事情。背誦《道德經》以後,精氣充足了,身輕如燕飛,工作學習不在話下,再重的擔子也壓不垮,事半功倍,萬事順意。
『肆』 學《道德經》有什麼用
南無阿彌陀佛
凈空法師---你能說《四書》不如佛經嗎?不可以說,我眼目當中《四書》就是佛經,是佛從自性里頭流出來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都稱為「經」,
所以我常常提醒同學們,我們日常生活要用真心,它相應,妄心不相應。妄心惡轉惡,行,愈轉愈嚴重;惡轉善,轉不過來。用真心很容易轉過來,為什麼?真心本善。
你看儒家所講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那是自性的性德,那不是外來的。用真心,它就現前,妄心,它就不見了。「止於至善」是誰?佛陀。菩薩還沒有達到,還有無始無明習氣沒斷,不能叫「至善」。「至善」是善圓滿了,圓滿的善才叫「至善」。他還有一點欠缺,不圓滿。所以「至善」是正覺,必定正覺,「至善」。
你能說《四書》不如佛經嗎?不可以說,我眼目當中《四書》就是佛經,是佛從自性里頭流出來的。它裡面所講的話,不是說「等一下,讓我想想看再給你說」,不是。他沒有「想想看」,你一問他馬上就答復你,沒有思考,那是什麼?那是自性,從自性流出來的,止於至善。這就說明,只要稱之為「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都稱為「經」,《論語》、《孟子》是獨立的,「十三經」里頭獨立的,《大學》《中庸》是《禮記》裡面的兩篇,「十三經」,這「十三部」都稱之為「經」。既然是「經」,就是自性流露出來的,跟佛陀的經典等量齊觀,用平等心看待,真經。
「註解」那都稱為「論」。「註解」里頭有聖人說的,那跟經沒有兩樣;有賢人說的,有君子說的,那個就不一樣了。
「至誠感通」,「誠」太重要了!《中庸》說理論,理論歸納起來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個字——「誠」。
「誠」什麼意思?經里頭有說明,說一個很簡單的——「不自欺」,你真正能做到不欺騙自己,這是「誠」。人,一定是先欺自己,再欺騙別人;不欺騙自己的人,肯定不會欺騙別人。
=============================================
凈空法師---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稱他作「佛」,稱莊子、稱孟子為「菩薩」;
古聖先賢、諸佛菩薩慈悲到極處,用什麼?教化,教學。如果信仰宗教的人對於宗教的教義都能通達明了,他會愛所有的宗教。為什麼?所有宗教源頭是一個自性里頭真誠的愛心,變成宗教教學的根底、根源。
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講了五句話,末後一句話最重要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你問宗教從哪來的?自性變現的。佛教,自性變的;基督教,自性變的;伊斯蘭教,自性變的。所有的宗教全是自性變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它是一體。連《莊子》裡面都有這么一句話,莊子那個時代佛教沒到中國來,他說出「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話是佛說的,那我們要問,莊子是不是佛?是。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稱他作「佛」,稱莊子、稱孟子為「菩薩」;釋迦牟尼佛如果生在中國,中國人就稱他「聖人」,中國人稱「聖人」、稱「賢人」,「聖賢」。所以稱呼不一樣,他們達到的境界是平等的。何況大乘經上常說一句話「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說得廣、說得深,一切眾生,包括釋迦牟尼佛、包括所有的宗教沒有一個例外的,所以成佛。
佛的境界是什麼?六根緣外面境界,眼見色看得清楚,耳聞聲聽得清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心裡頭一念不生,不起心不動念,這叫佛,這就成佛了。
有起心動念,這叫「菩薩」。菩薩起心動念,但是沒有分別執著,這個要知道。
有分別,沒有執著,阿羅漢。阿羅漢有分別,沒有執著,有起心動念。
凡夫見色聞聲,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通通有,六道凡夫。這里頭有善有惡,起心動念有善惡,分別執著有善惡,都在心意。儒家教我們「誠意正心」,跟佛法給我們講的「斷煩惱」,一個意思,講的是一樁事情。
如果你把所有宗教經典細細去研究,百分之八十相同,不同的小部分,那是個人居住環境不一樣,生活方式不一樣,是這個地方差距。道理行法都一樣,沒有人教人殺生的。「殺」是大惡,殺生的人,尤其是無緣無故殺人,特別在戰爭時候太容易發生,果報都在地獄。現在喜歡殺生的人常常做惡夢,常常有驚恐、驚慌、恐怖,現報;來世三途,惡鬼、畜生、地獄。
『伍』 為什麼說道德經是修身治世的寶典
中國的歷史,三皇時期,「凡被稱為皇的人,光芒萬丈,施行無為而治,行不言之教,以大道化育萬物,天下百姓都不會違背他。「在三皇時期,人類處於先天的純真無邪狀態,沒有受到任何污染。「皇」直接彰顯天道,以開化蒙昧,使心靈純真而簡單的初期人類,在道中自然率性而為,施行無為而治,天下行於道中。
隨著人類的發展,人類的心靈慢慢變得不再純真,被各種私心慾望所污染,從而生出心機與智巧,出現了欺詐、爭斗等,社會中相應出現了犯罪與戰爭等災禍。此時,人類已經背離了大道,不能再任由百姓自然率性而為,必須建立「德」,以規范天下百姓的言行,引導百姓重新回歸於道的標准。 因此「帝」便應運而生,五帝德化天下。
後來,道德越來越下滑,「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這段話大致的意思是說,九黎部胡作非為,人和神變得雜亂無章,辨不清事物。
後來,黃帝的繼承者「顓頊」對天地間的秩序進行一次大整頓,「絕地天通」,人神聯系隔斷。
三教釋迦牟尼佛、老子、孔子以人身下世,開悟後教化世人。三教在中國歷史上交相輝應。你所說的道德經,便是老子留下的傳世之作,道教也因此而產生。
再後來,人離道更遠,很多人已經不知道三教在說什麼了。有人開始信科學、馬教、進化論。原始正教進入末法時期。
物極必返,否極泰來。轉輪聖王以彌勒佛號下世,普度眾生,開啟人類歷史的新紀元。《法華文句》四上:「優曇花者,此言靈瑞。三千年一現,現則金輪王出。」
據《韓國日報》2014年10月20日報道,韓國中源大學最近迎來了建校5周年紀念活動。20日,校園里的石像上被發現開了100多朵優曇婆羅花,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國內新華網等多家媒體也進行了相應的報道。
『陸』 學習道德經的好處
修身養性:當人遇到煩惱事,或者有什麼委屈想不通的時候,坐下來安安靜靜地讀一下《道德經》,老子的智慧言語會讓人找到自我安慰的良葯。
2、全身放鬆,治病健身:有病的人,一身緊張,這里不疼那裡疼,難受得很。靜下來背誦《道德經》一段時間後,身體放鬆了,該疼的地方也不疼了,病慢慢就好了,身體自然健康了,紅光滿面,人越活越仙見。
3、增強記憶力:搞學習的學生(其他人也是這樣),有時候記憶力不夠用,數學公式背不得,外語單詞記不清。這樣的人如果堅持背誦《道德經》,思想一靜下來,大腦清醒了,記憶力就增強。
4、提高待人接物能力: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為人處事很繁雜,天天要與人接觸,要人家做事,別人不聽話,就與別人爭吵不休,搞得自己心亂如麻,理不出頭緒。如果靜下來背誦《道德經》,心裡就明白了遇事要處下、不爭、順其自然。
5、鍛煉大腦:在反復讀《道德經》的過程中,有一天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著要背裡面的好句子,我就是這樣。年輕人也好,中老年人好,背《道德經》是很好的腦力運動,對提高記憶、防止老年痴呆症大有好處。
(6)道德經能治病擴展閱讀: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
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
『柒』 讀道德經有什麼好處
讀道德經的好處:
1、修身養性:當人遇到煩惱事,或者有什麼委屈想不通的時候,坐下來安安靜靜地讀一下《道德經》,老子的智慧言語會讓人找到自我安慰的良葯。
2、全身放鬆,治病健身:有病的人,一身緊張,這里不疼那裡疼,難受得很。靜下來背誦《道德經》一段時間後,身體放鬆了,該疼的地方也不疼了,病慢慢就好了,身體自然健康了,紅光滿面,人越活越仙見。
3、增強記憶力:搞學習的學生(其他人也是這樣),有時候記憶力不夠用,數學公式背不得,外語單詞記不清。這樣的人如果堅持背誦《道德經》,思想一靜下來,大腦清醒了,記憶力就增強。
4、提高待人接物能力: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為人處事很繁雜,天天要與人接觸,要人家做事,別人不聽話,就與別人爭吵不休,搞得自己心亂如麻,理不出頭緒。如果靜下來背誦《道德經》,心裡就明白了遇事要處下、不爭、順其自然。
5、鍛煉大腦:在反復讀《道德經》的過程中,有一天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著要背裡面的好句子,我就是這樣。年輕人也好,中老年人好,背《道德經》是很好的腦力運動,對提高記憶、防止老年痴呆症大有好處。
(7)道德經能治病擴展閱讀: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
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捌』 看道德經有什麼好處
豐富思想而已.
『玖』 道德經·聖人之治的原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拾』 老子道德經穴位治病方法
這肯定是附會!!白話叫扯淡。
道德經才5000字,主要就是講的一是哲學上形而上學的東西,萬物起源本源之類的;二是為政上的一些要點;三是個人修養上的一些東西。
全篇和醫學完全不著邊,更談不上穴位。
但哲學這東西都是道理,也就是普遍規律。一些規則應該是一致的,類似物極必反、對立統一這類的沒准能往醫學上靠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