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思想

道德經思想

發布時間: 2020-12-20 20:55:41

道德經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人法天地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無為而無不為!

Ⅱ 道德經的主旨是什麼

「道生一,復一生二,二生制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哲學理論,這一哲學理論是道德經的主旨思想,也是道家文化的精華所在。
在修道的過程中,聖人給我們開示了道是產生萬物與天地人的本體,道是宇宙與大自然的起源。聖人揭示了大道的文化淵源,大道的本質內涵,大道的生化現象,以及道種,道源,道脈,道果的衍生性與生化規律等。這主要是讓弟子羽化成聖,勤於悟道,端正德相,善化內心,正大光明地做事與做人,實事求是地服務社會與群眾。

老子的思想主要是守中,順其自然,善於引導。不貪名利,始終如一的保持寧靜、淡薄、踏實、沉穩、清凈、犀利(思維)。凡事成竹在胸,不做無把握之事。凡事適度,懂得放棄。不為名、利、情所奴役。致虛極,守靜篤。養浩然之氣,恬然之心,泰然處於世,靜觀眾妙之門,利萬物而不爭。低調做人,摒棄慾望。虛懷若谷,心處世外,身安人下。寬恕任何人,任何事。以博愛之心去引導萬物,順其自然,不做強迫。善為功而不居功,安於自身所有。時時謹慎,不可大意。做事要以最少的行動達到最佳的效果,不可繁化。

Ⅲ 《道德經》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它的主旨思想是什麼

《道德經》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是“道”,什麼是“德”,要如何做到“道”和“德”。而它的主旨思想又是“道法自然”。老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二期思想又是非常具有哲理性的,而且他的思想在很多地方讓孔子都不得不佩服,曾經孔子還特地就某個問題去詢問老子,讓老子為他答疑解惑。而老子也是道家的創始人。上面我們說到老子的思想具有深厚的哲理性,而《道德經》這本書就是老子所寫的,所以《道德經》是老子的一本哲學著作。

道和法本應該就這樣發展,不隨便干預,也就是“無為”,所以在《道德經》中,它鼓勵君主“無為”,不要對國家,社會,百姓過多的干預,因為社會的發展是有規律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

Ⅳ 《道德經》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道德經》為韻文哲理詩體。《莊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居神明居。……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其說大體從天人合一之立場出發,窮究作為天地萬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則之「道」,以之為宗極,而發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當取法於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則,分無、有二面。道常無,無名無形,先於天地鬼神,而為天地萬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萬物,具無窮之用。道之理則貫穿於萬有,表現為萬有皆相對而存,極則必反,終必歸,根本之規律。而有之用,常以無為本,「有生於無」。聖人體道之無,法道之自然無為,以之修身,當無欲而靜,無心而虛,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懷慈尚儉,處實去華,以之治天下,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還刀兵,離爭斗,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使民虛心實腹,無知無欲,則無為而治。「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讓謙下,挫銳解紛,和光同塵,以柔弱勝剛強。道教知道之論與政治觀、倫理觀,大體不出老氏體系。至若經言「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滌除玄鑒」,抱一處和等修養之道,更為道教守一、心齊、坐忘、服氣、內丹等多種煉養術之所本。而「長生」「死而不亡者專」等說法,道教引為仙學長生說之宗源。「歸根」「復命」之說,內丹學則發揮為內煉成真、與道合一之哲學依據。 泉州清源山老君岩
《道德經》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無論對中華民族的性格的鑄成,還是對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

Ⅳ 道德經的 核心思想是什麼

《道德經》主題思想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經》中老子思想的精華。「道」作為《道德經》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疇,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動力源。「德」是「道」在倫常領域的發展與表現。「道」與「法」在規則、常理層面有相通點,但不同於西方自然法。「法」應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證的反向轉化之中發揮其作用。

哲學上,「道」是天地萬物之始之母,陰陽對立與統一是萬物的本質體現,物極必反是萬物演化的規律。倫理上,老子之道主張純朴、無私、清靜、謙讓、貴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張對內無為而治,不生事擾民,對外和平共處,反對戰爭與暴力。

這三個層面構成了《道德經》的主題,同時也使得《道德經》一書在結構上經由「物理至哲學至倫理至政治」的邏輯層層遞進,由自然之道進入到倫理之德,最終歸宿於對理想政治的設想與治理之道。也就是從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會秩序的光明正道。

(5)道德經思想擴展閱讀

綜述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朴,「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無極,「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源頭根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經

Ⅵ 道德經第一章(全部)反應了老子什麼思想

老子的思想主張,大都保存在《老子》一書中。《老子》共章,分上下兩篇,共5000多字。因為它所講的是道與德的問題,後來人們又稱它為《老子道德經》。現在我們所見到的《老子》一書,並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戰國時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卻是屬於老子的。 《老子》一書,文詞簡短,艱深難懂,因此後人作了許多註解。最通行的有西漢時道學家河上公(姓名不詳)注,三國時魏國哲學家王弼注,還有清朝時魏源的《老子本義》,等等。下面我們就通過《老子》這本書,來了解老子的哲學和政治思想。 「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老子是我國第一個力圖從自然本身來解釋世界,而不求助於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學家。在老子之前,人們以為宇宙間的萬物都有神在統治著,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稱天帝。這種觀念,到了社會大變革的春秋時期才開始了變化。老子就是較早的從哲學方面有意識地、明確地否認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老子「道論」的中心思想是: 「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說,「道」是萬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第一章》)這就是說,作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遠存在的。道的運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規律而運行。天地萬物都是由它產生的,它是宇宙的母體。 老子認為,道產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養著萬物,萬物各成其形,各備其用。所以萬物沒有不尊道而貴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貴重,不是有誰給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產生天地,德畜養萬物,長育萬物,成熟萬物,覆蓋萬物。

Ⅶ 老子<道德經>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道德經》中心思想是「道」「無有」「無為無不為」,放在現在來講,的確有其悲觀成分,我們只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行,不是么?

Ⅷ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道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說,把宇宙看成一個自然產生、自然演變的過程,專天地屬萬物是依照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哲學的精髓是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後相隨」 ,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條件。

(8)道德經思想擴展閱讀: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張「無為」,認為只有無為才能無不為,反映了當時統治者的無力,企圖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但他對「侯王」的告誡,如「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卻是很精闢的。

老子哲學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後代不少哲學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響。自漢以後注釋《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國古籍中是罕見的。老子不但創立了我國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說影響了後來整個中國哲學史的發展,深深地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

Ⅸ 老子《道德經》中的道家思想包括些什麼(越全面越好)

無為是《道德經》中的核心思想。何為無為?無為的思想為什麼被眾多人關注?下面我從兩個方面談一下個人的理解,歡迎各位批評指正。
首先,無為就是遵道。即遵循事物的自然趨勢而為。
《道德經》一書被作為一部哲學著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究其原因是因為其探求的是萬事萬物的普遍規律,而不是就事論事地解決一個個具體的問題。道超乎萬事萬物之上,又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用莊子的話說,就是道在螻蟻,道在稊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而無為、自然、不爭又是道的本性,因而無為就必定是遵道之為。無為在治國方面,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順應自然變化,不妄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正因為大道歸一,天地人規律合一,所以不管你是治國,還是做其它工作都遵循同一個規律。
其次,無為就是用無。即用無的原則去為。只有能放得下,有所不為,才能集中精力有所作為,這也是道家的執一、抱一、守一的思想。我們知道「無」是道之體。當然,我們不但要認識「無」,更要懂得用「無」的原則來指導政治生活、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
《道德經》中關於用無的原則指導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有許多精彩的論述: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也。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取天下常以無事。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言,我無欲而民自朴。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為無為。
道常無為。
吾始知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無為之政,天下希及之。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可見,老子的無為不是一無所為,而是遵道而為,是有若無、實若虛、退為進、守為攻、弱為強,是善於用無的原則去為。用這個原則可以治國、也可以修身、齊家,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因而得到眾人的推崇和關注。

Ⅹ 《道德經》中「和」的思想有哪些

用三個關鍵詞概括《道德經》的思想體系:第一是「自然」,也就是事情本來回的那個樣子,自然之性,天生的答。按照事物本來的樣子生長,就達到了生命的最佳狀態;第二是「無為」,不折騰,順應事物的自然本性。「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順應事物的自然之性,這就是第三個詞:「道」,「道」是規律,順應自然本性就是根本的規律。

熱點內容
合同法關於延遲付款的違約金 發布:2024-11-19 05:32:38 瀏覽:489
經濟法基礎聽誰的課 發布:2024-11-19 05:24:02 瀏覽:718
經濟法中帶薪休假期限 發布:2024-11-19 05:15:58 瀏覽:733
醫療機構規章制 發布:2024-11-19 05:10:27 瀏覽:482
兩人私下簽的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04:33:23 瀏覽:592
帶著道德經穿越的小說 發布:2024-11-19 04:30:25 瀏覽:344
勞動法不與員工續簽合同的規定 發布:2024-11-19 04:25:26 瀏覽:859
重慶法律咨詢顧問工資 發布:2024-11-19 04:00:48 瀏覽:615
南通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4-11-19 03:35:22 瀏覽:887
法學新生導論 發布:2024-11-19 03:22:01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