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和老子
A. 帛書《老子》和道德經有什麼不同
帛書版或者竹簡本更接近老子當年本義,通行版歷史影響大。中國古代學術有個傳統,我注六經其實是用六經注我,這么乾的最後一個名人是康有為康南海,《孔子改制考》《新學偽經考》都是此一路,其實孔子說的啥康南海並不介意的。老子通行版文辭優美是因為歷代進化的結果。總結,一般看看,擴大知識面,學點國學看通行版為好;欲深究老子本義,研究思想史需要看帛書或者竹簡本。
B. 《老子》 和《道德經》是同一本書嗎
《老子》又稱《抄道德經》,它成書襲於我國春秋末期,作者是老聃。這是一部充滿智慧的著作。《老子》一書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內容極為豐富。在書中,老子以其獨有的視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萬物的本源、國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學和政治問題。並且提出了「道」、「自然」、「無為」等等著名的哲學概念,成為中國哲學的基石之作。《老子》中包含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它開辟究天道言人事,注重天人關系的研究道路,一直為後世學者所尊崇。
《老子》一書,字數雖只有五千餘言,但內容之豐富,恐怕沒有幾本書能與之相比。所以任何對它的概括和說明,都只能是掛一漏萬。也正是如此,所以才對它百讀不厭。
C. 老子其人與《道德經》,我們從中應該學到什麼
其實我們從古代的詩人和作家身上都能學到很多的精神品質,而且這些精神品質也會一直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就像我們可以從老子這個人身上學到什麼叫做穩重,對待事物有著自己的看法,而且也不會被旁人所左右,有著自己的態度。不會因為別人的不滿就改變自己的特性,這其實在我們現代社會也是十分需要的,我們必須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不要為了功名利祿就做到左右逢源,而要有著自己真正的態度。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在遇到困難或者坎坷的時候,我們不應該逃避,而是要直面面對這個事情。逃避其實是一個很容易的選擇,但是這不利於我們之後在人生道路上的發展,我們必須要跨過這道坎,才能在之後的生活中積累經驗,而且《道德經》中也規范出我們需要正確的面對困難,不要玩物喪志,就此放棄,重振旗鼓才是最好的選擇。
D. 老子的《道德經》和康德的道德觀念相同嗎
其實這二者的觀念是大差不差的,只是康德的道德觀主要是為了說人的理性。老子則是一回種形而上的思想答,不只是我們所看到的本質上的道德,是更深層的。
道與德是兩個概念,除了書名《道德經》,並無道德一詞。道和德在我們古代其實是兩個很大的概念,並不是我們現在連用起來的這個意思。
而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我們都具有不同的人為道德觀念,但是根本的道德信仰始終是不會改變的。
而西方的所謂道德就是社會心理意義上的利他行為。我們所謂的道德則可以上升到更高的層面,所以說這可能是差異,卻又有相同的地方。
E. 道家和《道德經》是什麼關系
若離復〃棌玘 :你好。
《道德制真經》又稱《道德經》、《老子五千文》或《老子》,周朝老子著。老子本為周朝穿藏史(史官)《道德經》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後來老子被道教尊奉為教祖,《道德經》成為道教最高經典。《道德經》的字數原有五千餘言,張道陵創立五斗米教時定本為五千字.令教徒誦習,故稱「五干文』。《道德經》的內容,主要論述「道」和「德」兩個名詞的涵義.強調「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從而展開道家的哲學思想。老子描述的「道」是從本體論的角度,闡明其宇宙觀和人生觀,同時包括道家修養方法的原理。道教的一切教理教義均由此引申而來,井區加以宗教的儀式進行包裝。特別是道教的修煉學說.與此經有直接關系。另外由於老子學說出於交官,其中闡述了大量的治國之道.因此歷代統治者均格其作為治國寶典,中國封建帝王中先後有四家皇帝親自為之作注。
F. 老子《道德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一個關系呢
最後,我們看看第三個問題:
如何解決人與社會的問題…
人與社會似乎自從出現,就是一對矛盾體。矛盾主要原因在於對物質索取、給予的觀念。
人自化生就與生俱來帶著一顆自為心,當然一定的物質基礎是我們活下去的必要條件,但越往後似乎曲解了這句話,演變成了囤積居奇,直至後來在利益分配中廝殺。
這種惡性循環必然導致人性扭曲、社會冷漠。
一句簡單的問候都變得奢侈,一個燦爛的微笑在埋怨中冰封,最後在冷漠的發酵中消逝了自己。
《增廣賢文》講「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句善意理解的話,就能給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氣,即使處於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溫暖。而一句不合時宜的話,就如一把利劍,刺傷人們脆弱的心靈,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陣陣的嚴寒。
那麼是否有一個天秤可以有效控制人性的扭曲、社會的冷漠。
解決人與社會的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出發:
索取:「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意思是:經常保持盈滿反而會失去更多,經常與人相爭,得到了也不能長久,堆積在多財富,也會有守不住的時候。
白話就是: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個度。
可能有人會想,現在生活節奏快、好的物質本來就很稀缺,搶都不一定得到,還要適可而止,那不是等於束手待斃嗎?
大家請看!
這里的水看做是生存物質!
水杯里的三種情況:滿的、半杯、無。
當你端著滿杯水(半杯水)再去和別人搶水的時候,最後會發現本來已經有的半杯水也沒有了,最後只能是懷著憤怒去搶別人的水,最後水灑在了地上,誰也不會得到。
因為一個杯子所裝的總量是有限的,所以,當我們有了必要的物質,是否可以短暫的停歇,讓已經得到的不會因為自己的貪婪再次失去。
回饋: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意思是:盡全力給予他人自己獲得愈多,盡全力幫助他人自己越來越富有);
很多人可能會發笑,世界上有這種傻子嗎?誰會願意做這種傻事!!!
大家記得我們都是社會的一份子,今天你笑我傻、明天我笑你傻,總有一天會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被別人冰冷的拒絕,那時誰才是真正的傻子。
所以我們要懂得不是我被愛所以才愛人,應該是我愛人所我被愛的道理,這樣社會不再冷、人性不再貪,確實做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當路寬了、心暖了很多困難也就不在了,自然會左右逢源、立於不敗!
人在社會本不難,莫讓貪心惹人寒;
多予少取存根本,人間處處是仙壇!
樹無根凋零,人無根落寞,這個「根」就是我們的知足心、包容心、博愛心。
道祖講: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有做好每一道生活的減法,才能積累幸福人生的加法;只有謹持「三心」才能看到自己人性的閃光,才能成為生活的贏家。
G. 《道德經》與《老子》這兩本書是一樣的嗎
是同一本書。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此書共計五千字左右,最初稱為《老子》而無《道德經》之名。後來稱《道德經》,並分成八十一章,編為上下兩篇,上篇道經三十七章,下篇德經四十四章。全書的思想結構是: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
(7)道德經和老子擴展閱讀: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朴,「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經》
H. 《老子》跟《道德經》是同一本書嗎
是同一本書 。
《老子》又稱《道德經》,它成書於我國春秋末期,作者是老聃。這是一部充滿智慧的著作。《老子》一書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內容極為豐富。在書中,老子以其獨有的視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萬物的本源、國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學和政治問題。
並且提出了「道」、「自然」、「無為」等等著名的哲學概念,成為中國哲學的基石之作。《老子》中包含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它開辟究天道言人事,注重天人關系的研究道路,一直為後世學者所尊崇。
《老子》一書,字數雖只有五千餘言,但內容之豐富,恐怕沒有幾本書能與之相比。所以任何對它的概括和說明,都只能是掛一漏萬。也正是如此,所以才對它百讀不厭。
(8)道德經和老子擴展閱讀
人物生平
1、著書出關
大約公元前485年(周敬王三十五年、魯哀公十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敗,就離開故土,准備出函谷關去四處雲游。把守函谷關的長官尹喜很敬佩老子,聽說他來到函谷關,非常高興。可是當他知道老子要出關去雲游,又覺得很可惜,就想設法留住老子。
於是,尹喜就對老子說:「先生想出關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聽後,就在函谷關住了幾天。幾天後,他交給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後就騎著大青牛走了。據說,這篇著作就是後來傳世的《道德經》。
2、死後加封
相傳老子長壽,大約於公元前471年死於秦國,享年一百零一歲。《莊子·養生主》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胡適認為,老子至多不過活了九十多歲。
公元666年(唐高宗乾封元年)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公元1013年(宋真宗祥符六年)加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I. 老子,和道德經,內容有什麼不一樣的
《老子》又稱《道德經》,它成書於我國春秋末期,作者是老聃。這是一部充滿內智慧的著容作。《老子》一書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內容極為豐富。在書中,老子以其獨有的視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萬物的本源、國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學和政治問題。並且提出了「道」、「自然」、「無為」等等著名的哲學概念,成為中國哲學的基石之作。《老子》中包含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它開辟究天道言人事,注重天人關系的研究道路,一直為後世學者所尊崇。
《老子》一書,字數雖只有五千餘言,但內容之豐富,恐怕沒有幾本書能與之相比。所以任何對它的概括和說明,都只能是掛一漏萬。也正是如此,所以才對它百讀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