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法學家
① 中國法律系著名的大學有哪些大學(最好有排名!)
樓下兩位的回答不過是想當然耳。
根據2018「軟科中國最好學內科排名」(2018年11月1日正容式發布)
中國最好學科排名的指標由30餘高校建設部門日常管理中密切關注的關鍵指標構成,體現了學科點對本學科稀有資源的佔有情況,代表了學科點在全國范圍內的競爭力。被劃分為10餘個指標維度計算得分,然後歸納為高端人才、科研項目、成果獲獎、學術論文、人才培養5個指標類別,最後匯總得到學科點的總分。
今年的排名中法學學科排名共有104所大學上榜,完整排名名單如下:
② 法學碩士
清華在文科方面還是有待提高的!
建議你考北大,武大!
北京大學法學院:名師薈萃學科齊全
學院簡介:北京大學法學院是中國近現代法學高等教育的發源地。經過百年風雨歷程,北大法學院已經建設成為我國一流的法學院。北大法學院名師薈萃,現有在職教授36名,副教授32名,講師15名。其中不乏蜚聲中外的法學家。老一輩學者中有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教授(行政法)、香港、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主要起草人肖蔚雲教授(憲法)以及著名法理學家沈宗靈教授、著名民法學家芮沐教授等。北大法學院學科齊全,教研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在法學院現有的學科中,法理學、經濟法學、刑法學和憲法行政法學是全國重點學科,其中憲法行政法學是全國重點文科研究基地。法學院設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107個碩士點。
培養目標:本科教育是北大法學院教學工作的重點。本科教育的目標在於培養系統掌握法學一般原理,重點掌握民法、刑法、行政法、訴訟法等部門法知識,具有較高外語水平,能夠進行對外法律交流的法律專門人才。北大法學院本科只設一個專業,即法學專業。該專業根據我國法治建設的需要,主要培養律師、法官、檢察官、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法律工作人員、涉外法律工作人員,並為培養高層次法律研究人員提供後備力量。
課程設置:北大法學院分設4個學科群,這4個學科群是:(1)理論法學,包括法理學、法律史學、憲法行政法學等。在該學科群,有法學理論和憲法行政法學兩個國家重點學科,是北大法學院具有較強實力的學科群。(2)民商經濟法學,包括民法、商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等。在該學科群,有經濟法學一個國家重點學科。民商經濟法是與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密切相關的部門法學,北大法學院的民商經濟法學具有自身優勢,尤其北大法學院在北大首設經濟法本科專業,表明在這一領域的教研處於領先地位。(3)刑事法學,包括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監獄法學、司法鑒定、犯罪學等學科。北大法學院的刑事法學科秉承刑事一體化的研究思想,在刑法哲學與比較刑法學等領域具有學科特色。(4)國際法學,包括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等學科。
就業方向:北大法學院本科畢業生素以理論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而著稱,畢業生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出國深造或者在國內上研究生,其他同學大多被各級國家機關、司法部門、國內外著名律師事務所、著名企業錄用。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學教育的工作母機
學院簡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建立於1950年,是新中國誕生後創辦的第一所正規的高等法學教育機構,人大法學院在全國法律院校中擁有博士學位點、重點研究基地、重點學科和博士後流動站最多,目前已躋身於世界著名法學院行列。
法學院設有10個院屬研究所(研究中心);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全國性學術期刊《法學家》雜志;兩個教學實踐基地——物證技術鑒定中心和地石律師事務所;三個教學輔助機構——法學院圖書館、中國法制信息港和國內高等院校中規模最大的物證技術實驗室。
培養目標:培養能從事法學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備的高級法律專門人才。
課程設置:
【專業主幹課】
法理學、中國憲法、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學、民法學、商法學、經濟法學、知識產權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學、國際經濟法學、物證技術學等。
【專業選修課】診所式法律教育、律師學、證券法、保險法、海商法、民法案例分析、刑事案例分析、行政法案例分析、經濟法案例分析、知識產權案例分析、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等近50門。
就業方向:該院近年來的本科學生畢業後,大部分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另一部分進入司法機關和政府行政機關擔任法官、檢察官、警官和政府公務員,還有一部分獲得律師資格,從事法律服務工作。清華大學法學院:
擴大對外學術交流學院簡介:清華大學法學院現有教師40名,其中教授20名(含博士生導師9名),副教授13名。法學院現已取得民商法學博士學位授予權,此外,還有法學理論、民商法學、國際法學、經濟法學、訴訟法學和刑法學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包含20個研究方向)和1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法學院還與香港大學合作,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招收法學第二學位生。法學院積極擴大對外學術交流,先後與美國哈佛大學、杜克大學、日本早稻大學、名城大學、橫濱國立大學、名古屋大學、香港大學等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定期派師生前去講學、學習。
課程設置:清華大學法學院設置「法學」一個本科專業,自2001年開始,經學校批准,全面推行學分制,除學校所規定的人文社科類課程、自然科學類課程以及必要的跨系選修課程之外,還設有法學緒論、憲法學、民法總論、商法總論、刑法總論、國際法學、民事訴訟法學、行政與行政訴訟法學等專業必修課。學院開設了大量的選修課,並且按照課程的性質分成不同的課組,其中包括法理學課組、憲法與行政法學課組、法史課組、民法學課組、商法學課組、經濟法學課組、刑法學課組、環境資源法課組、訴訟與仲裁法課組、國際法學課組。實踐課課組以及文獻閱讀課組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志向,在教師的指導下選修專業課程。
就業方向:法學院的畢業生適於在司法機關、政府機關、保險業、公司企業、律師機構,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任職。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培養雙學位人才
學院簡介:中國政法大學在國際上享有「中國法學最有代表性的大學」的聲譽,50年來,學校在許多專業領域開創了新中國法學教育的先河,如新中國的第一個法律史專業、民商法專業、經濟法專業、訴訟法專業、比較法專業等都出自中國政法大學,新中國的第一批法學博士也在這里誕生。
課程設置:法學專業是中國政法大學的特色專業,該專業招生人數占招生總數的65%左右。為充分利用法學及各個學科的資源,培養綜合性人才,學校設立了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基準培養模式的基礎上推行雙專業及雙學位培養模式和雙學位+碩士連讀培養模式。所有學生在入學兩年後有機會選擇學習第二專業,從而在5年內實行雙專業、雙學位的教育。雙學位+碩士連讀培養模式目前僅在德語專業推行,實行5年雙學位和兩年碩士連讀的培養模式。學生在前5年學習德語專業和法學專業課程,獲得文學士和法學士兩個本科學位後,直接進入該校中德法學院成為中德比較法學研究生,經過兩年學習(其中1年時間在德國著名大學的法學院學習),獲得法學碩士學位。
培養目標:培養治理國家的棟梁人才、有國際競爭力的司法實務人才和法學方面的領軍人才。
就業方向:50多年來學校為社會各界輸送高素質的各類政法人才10萬多名。全國高層次法官、檢察官和律師中的三分之一以及具有高等教育學歷的司法工作者中的十分之一均來自中國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的畢業生理論基礎扎實,知識面寬,適應能力強,一直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近三年來有61%學生進入國家機關工作,在企業及事業單位就業的畢業生分別佔28%和10%。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依託交叉綜合優勢
學院簡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由原隸屬財政部的中南財經大學和原隸屬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學院合並組建而成。法學院目前是該校辦學規模最大的學院,擁有民商法學、法制史和憲法與行政法學三個博士點和法學理論、法律史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民商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等9個碩士點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形成了科研與教學、理論與實踐、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的辦學特色。
培養目標:法學專業立足於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的法學學科特點,結合財經政法類大學的實際,依託學校經濟、管理、人文綜合發展的優勢,促進法學與經濟學和管理學三大優勢學科的互相融通,把學生培養成以法學專業為核心,跨管理學、經濟學和人文三個學科的應用型、融通性人才。
課程設置:法學專業設有法律、經濟法、國際法、司法考試四個特色方向。學生入學後,經過二年的專業基礎課學習後,可以結合個人的專業興趣、職業規劃,自主選擇專業方向。
【法律方向】
犯罪學、犯罪偵查學、刑事審判實務、司法文書、仲裁法、律師與公證、立法學、國家賠償法、比較憲法、法律社會學、外國法制史、政治學等。
【經濟法方向】
合同法、物權法、企業法、銀行法、房地產法、競爭法、婚姻家庭法、繼承法、勞動法、社會保障法、稅法、證券法、環境與資源法、民商法實務研究等。
【國際法方向】
世界貿易組織法、海商法、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貨幣金融法、國際關系史、外國民商法、國際商事仲裁、國際技術轉讓法、國際稅法、中國區際沖突法等。
【司法考試】
主要是為深入探討法學專業教育教學與國家司法考試之間的內在規律,研究司法考試的基本特徵和發展趨勢,提高法學專業畢業生司法考試的應試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
就業方向:各級法院、檢察院、國家公安部門、司法行政部門以及各級人大、政協、政府、黨團組織、軍隊政治法制工作部門;海關、審計、監察、工商管理、財政、稅務、交通稽查、金融、保險、內外貿易、新聞出版等行政執法部門及對外經貿公司、海運企業、三資企業等企業事業單位;律師事務所、公證及政法院校和法學研究、咨詢、服務機構等。
復旦大學法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
學院簡介:復旦大學法學院初創於1929年,1994年重建(含法律學系、國際政治系、社會學系、人口學研究所),2000年11月重組為單一學科的法學院。現有法理學、法律史、國際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民商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等7個專業碩士點,並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具備了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簡稱JM)授予權。學院先後設立了比較法研究中心、民商法研究中心、中國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國際法中心、法治研究中心、司法研究中心、日本與東亞國家法律研究中心等學術研究機構,形成了比較全面的法學教學研究體系。
培養目標:擁有設備先進的模擬法庭和信息資料中心,為本專業學生的法律實踐和學術研究提供各種支持。培養學生具有堅實的法學理論基礎和敏銳的法律意識,熟練掌握各部門法的基本知識,並具有較強的處理法律實務的能力。
課程設置:
【專業設置】
主要專業課程包括:法理學、民法、刑法、憲法、行政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經濟法、商法、知識產權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律制度、法律實務等專業基礎課。
【專業選修課】
物權法、金融法、海商法、公司法、勞動法、稅法、仲裁法、信託法、銀行法、證券法、擔保法、國際投資法、國際貿易法、國際金融法、國際經濟合同證據法、法律診所等。
就業方向:學院的法學本科畢業生除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和出國留學以外,主要在律師事務所、司法機關、政府部門、商業銀行、跨國公司從事法律工作。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
形成互動的教學模式學院簡介: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是西南政法大學師資力量最雄厚、科研教學成果最豐碩的學院級單位。名師薈萃、群體性人才輩出,是法學院各專業學科的特色。目前一支知識、年齡、學歷、學位、職稱結構合理的教學和科研梯隊已經形成。
課程設置:法學院教師擔任全校的法學前沿、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證據學、公證與律師制度學等20多門本科、雙學位、碩士、博士課程學位課教學工作。經過各專業學科的長期努力,院屬刑法、訴訟法,毒品犯罪與對策研究中心均為省部級重點學科。
培養目標: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全院教師通過互動式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法庭、網路教學等措施,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克服了以往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脫節,高分低能的弊端,形成了教學相長、師生良性互動的教學局面。
武漢大學法學院:培養創新型人才
學院簡介:學院下設法律系、國際法系和社會學系,現有法學、社會學、社會工作3個本科專業。法學專業設有民商法學、經濟法學、刑事法學、國際法學、環境法學等專業方向。學院現設4個研究所(國際法研究所、環境法研究所、港澳台法研究所、社會學研究所)、4個研究中心(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刑事法比較研究中心、婦女研究中心、比較憲法研究中心),還設有中外文藏書近20萬冊的法學圖書館(含聯合國文獻資料中心)、國家法學類核心期刊《法學評論》編輯部、成人教育部、律師進修學院、珞珈律師事務所以及武漢大學文科重點實驗室——刑偵實驗室。現有1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法學理論、法制史、憲法與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刑法、訴訟法、環境資源保護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社會學、民俗學),5個博士點(國際法學、刑法學、憲法學、民商法學、環境法學),1個法律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後流動站(法學,含國際法學、刑法學、憲法學、民商法學、環境法學),1個國家重點學科(國際經濟法),1個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國際法與比較法),2個國家級文科重點研究基地(環境保護法研究所、國際法研究所),2個省級重點學科(刑法學、民商法學)。
課程設置:包括法理學、憲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中國法制史、民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和環境法。
就業方向:主要是公、檢、法等國家機關、律師事務所、公司等企事業單位。應屆畢業生攻讀碩士研究生的比例達到25%,2004年就業率為92%。(
③ 談談你是如何理解羅馬第三次是以法律征服世界的
羅馬法是現今許多國家法律體系的基礎。所謂的「民法」就起源於羅馬法。在歐洲的大陸法系國家以及南美洲的許多國家都因為法國民法典而與羅馬法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適用普通法系統的國家和地區,羅馬法的影響比較小。
羅馬法的起源是著名的十二銅表法(公元前449年)。在此之後,羅馬法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經過幾個世紀,其形成了今天許多國家的法律的基石。
例如,羅馬法提出了契約和侵權行為的不同之處。而在此之前(如古代希臘法),契約的不履行被簡單地視為一種侵權。另外,羅馬法也提出了佔有(一種事實狀態:某人擁有某種物體)與所有權(一種權利:某人可以對物體做任何行為)的區別。還有,現代的契約概念就來源於羅馬法中的合意規定
羅馬法分為本國國民所適用的「市民法」以及使用與外國人的「萬民法」,後者就是現在的國際私法的起源。
在此之後的1500年間,羅馬法曾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兩度掀起熱潮,又直接成為近代資產階級法學的淵源和近現代法律的先驅,我認為羅馬法為許多國家提供了法律體系的基礎和其中所體現的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理念具有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永恆價值。
④ 法律的起源
在長期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對法的起源問題,存在過神創說、暴力說、契約說、發展說等。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和階級的產生、國家的出現而產生的。
1、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的產生是法產生的經濟根源。從法的最初起源看,正是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的產生導致了法的產生。法是為了維護某種所有制、調整一定經濟關系和秩序的需要而產生的。
2、階級的產生是法產生的階級根源。法是為了維護和調整一定階級關系的需要而產生的,它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
3、社會的發展是法產生的社會根源。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需要新的社會規范來解決社會資源有限與人的欲求無限之間的矛盾,解決社會沖突,分配社會資源,維持社會秩序。適應這種社會結構和社會需要,國家和法這一新的社會組織和社會規范就出現了。
(4)百年法學家擴展閱讀
法的產生是一個長期的社會歷史過程,有其獨特的發展規律,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法的產生經歷了從個別調整到規范性調整、一般規范性調整到法的調整的發展過程。
2.法的產生經歷了從習慣到習慣法、再由習慣法到制定法的發展過程。
3.法的產生經歷了法與宗教規范、道德規范的渾然一體到法與宗教規范、道德規范的分化、法的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
⑤ 咨詢法律專家,急,在線等
父母健在 她沒有權利 繼承! 想繼承也要等老人百年之後吧
父母的財產 基本上和 兒媳子女沒什麼關系 當然如果兒子不在了 就有關系了
但如果兒子繼承了財產 如沒有特殊說明的話 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還有根據權利和義務對等原則 繼承父母的財產要 盡贍養老人的義務 如果對老人不好 老人有權利剝奪她的繼承權 或者 少分些 當然這都是在沒有遺囑的情況下做的 但如果有遺囑的話 按遺囑說話 沒的說~~~~
⑥ 法律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別的發明讓人類學會駕馭自然,而法律的發明,則令人類學會
美國第36任總統:林登·貝恩斯·約翰遜1965年9月16日在華盛頓「經由法律實現世界和平」大會上的演講
⑦ 楊兆龍的人物著作
作者:楊兆龍 著,艾永明,陸錦璧 編
出 版 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4-1
內容簡介
東吳法學是中國現代法學史上的一座高峰,時有「南東吳,北朝陽」之美稱。自1915年開設始,東吳大學法科以英美法和比較法為特色,雲集和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法律人才,如王寵惠、吳經熊、盛振為、倪征燠、李浩培、楊兆龍、孫曉樓、丘漢平、潘漢典等等,他們的著述為中國現代法學研究和法律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資源。本套叢書就是對這一寶貴資源的保存、整理和傳播。
著名法學家楊兆龍教授是東吳法學的傑出代表之一。楊兆龍先生精研兩大法系,學貫中西、博通眾科而又經世致用,於學術和實踐兩途均有傑出成就。本書收入楊兆龍先生的專著、論文、譯作、草擬之法律法規以及撰寫的判決書,共計100餘萬字,對今日之法學研究和法律實踐具有極為重要的啟發和參考價值。
目錄
導讀:追求民主與法治的先驅 陸錦璧
專 著
中國司法制度的現狀及問題研究——與外國主要國家相關制度之比較
(譯文,1935年哈佛大學法學博士論文)
商法概論
證據法概論
大陸法與英美法的區別究竟在哪裡
論 文
民國時期
法治的評價
公證制度之探源
中國法律教育之弱點及其補救之方略
義大利今日之法律學校(譯文)
關於司法改革:
改革現行訴願制度之商榷 作者:楊兆龍著,郝鐵川,陸錦碧編出 版 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0-2-1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是中華文化經受空前巨大、深刻、劇烈變革的偉大世紀。在百年巨變的烈火,包括法制文明在內的新的中華文明,如「火鳳凰」一般獲得新生。大體上講,二十世紀是中國法制現代化的世紀。這一個世紀的歷程,不僅僅是移植新法、開啟民智、會通中西的法制變革的歷程,更是整個中華文明走出傳統的困局、與世界接軌並獲得新生的歷程。百年曲折坎坷,百年是非成敗、得失得弊,值此新舊世紀交替之際,亟待認真而深該的反省。
這一反省,不僅有助地當代中國法制建設的深入,亦有助於推進新世紀中國民不與法治社會的形成。這一反省,是一項跨世紀的偉大工程。作為為一工程的起始或基礎,我們應全面系統地檢視、總結二十世紀中華法學全部學術成就,並試圖作初步點評。
為此,我們特鄭重推出「二十世紀中華法學文叢」。本「文叢」選印的書籍或選編的論文,縱貫二十世紀始終。凡能代表本世紀不同時期法律學術水平、法律特色,有較大影響且為當今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所需要者,均在選印之列。本「文叢」之選印,旨在集二十世紀中華法學之大成。為體現歷史真實,我們將恪守「尊重原作」的原則,不作內容上的任何更動。
目錄
法律的階級性和繼承性
一、法律的階級性
(一)國內法的階級性
(二)國際法的階級性
二、法律的繼承性
(一)法律中的遺產
(二)法律繼承的性質
(三)法律繼承的重要性
我國重要法典何以遲遲還不頒布--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立法問題
一、立法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關系
二、蘇聯及歐洲人民民主國家立法的經驗
(一)蘇聯和保加利亞
(二)歐洲其他人民民主國家
三、對我國立法應有的基本認識
我談幾點意見
…… 作者:楊兆龍著,陳夏紅編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0-1
內容簡介
楊兆龍先生是中國著名法學家,「東吳法學」的代表性人物,在民國時期便已確立起廣泛的國際聲譽,曾被海牙國際法學院評為全世界50位傑出法學家之一。楊兆龍一生著述甚多,但後半生因政治原因,命途多舛,學術成果也多數散落失軼,不行於世。
後經楊兆龍先生之女兒楊黎明、女婿陸錦碧多方收集整理,得回百萬余言。考慮文稿內容較為龐雜,編者從中精心采選那些能夠超越時空,於今仍有很大學術閱讀與參考價值的作品,匯為此集,以饗有心之讀者諸君,亦表對那一代學人的敬意與懷念。
目錄
大陸法與英美法的區別究竟在哪裡?
中國司法制度之現狀及問題研究——與外國主要國家相關法制之比較
法治的評價
憲政之道
《新法學》誕生的前夕——法學界的貧乏
中國法律教育之弱點及其補救之方略
司法改革聲中應注意之基本問題
由檢察制度在各國之發展史論及我國檢察制度之存廢問題
法律的階級性和繼承性
部分章節
大陸法與英美法的區別究竟在哪裡?
一、本文的目的與范圍
在本雜志的創刊號我曾發表「新法學誕生的前夕——法學界的貧乏」一文。在那篇文字中,我曾談到國內一部分學法之士對於大陸法與英美法之區別所發生的誤解。當時因為限於篇幅,對於二者之區別究竟在哪裡,未能作詳盡的說明。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對於這個問題作一個比較詳細的研究,使讀者們放棄幾種錯誤的概括、膚淺的觀念。
這個問題初看似甚簡單,可是仔細研究起來,卻相當復雜。我們要對於它有正確的了解,必先對於大陸法與英美法二者的歷史背景及所包含的成分作一番檢討。所以本文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大陸法與英美法之意義及其形成的過程與包含的成分;第二部分研究大陸法與英美法的不同之點。茲為研討的便利起見,將其所包含各點分別論列於後。
二、何謂大陸法與英美法
大陸法(Continental Law)之大陸(Continental)本含有歐洲大陸本土之意,所以別於歐洲另一部分的英倫三島或英格蘭等處。但是大陸法既不能包括廣義的歐洲法(即所有歐洲本土及海島各國的法),又不能包括歐洲大陸本土的法(即所有歐洲本土各國的法)。照幾位學者的看法,它不過是以歐洲古代羅馬法為主要根據而演變成功的一種近代法,即近代羅馬法(Modern RomanLaw)。羅馬法在歐洲的各國法制的演變過程中曾與寺院法或教會法(Canon Law or Church Law)對立過,學者們因此又稱之為非教會法(Civil Law),所以近代羅馬法又稱為近代非教會法(Modern Civil Law)。
……
⑧ 各位法學高手幫幫忙吧~~~~
木腿正義
本書分兩輯:第一輯法與文化:木腿正義,法文化三題,秋菊的困惑和織女星文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永存不移」,雞生蛋還是蛋生雞或中國幹人權何事,法學的理想與現實,1997香港知識產權法改革與台商權益,功虧一簣。第二輯、神與文學,「他選擇了上帝的光明」「去地獄里找他爸爸」「神不願意,誰守得貞潔?」「臉紅什麼?」「奧維德的書」牆與詩,大紅果果剝皮皮---好人擔了個賴名譽。書中收十六篇中文舊作,九篇談法律,屬雜文;七篇研究文學,嚴肅一些。題目大致代表了作者平時關注的專業之外的兩個領域。
附:馮象:木腿正義——讀一個十六世紀冒名頂替案
放假回哈佛訪友,習慣上要去大學出版社展銷部「泡」一會兒。准確些說,是跟進門左手的七架折價書泡。這七架書二三二圍成一方天地,中間一小桌,對著覽書人的背,桌上貼一紙條,寫兩個拉丁字「caveat emptor」(讀作「概不退款」)。書,都是新書,只是封皮被求書的手無意折了一角,不能再賣新書的價了。規矩是人們都知道的:先標半價,半價若無人問津,則降到書架最底一格「一元書」之列。普林斯頓大學娜塔麗·戴維斯教授的力作《馬丹還家》就是從一元書中撿來的。
書不厚,正文加註釋162頁。插圖精美,有手繪地圖一幅,大法官高拉博士作《判決書》兩頁,十六世紀人畫的農家樂、夫妻行、真假先生、木腿正義若干。封底的宣傳是這樣幾句:「聰明伶俐的農民阿爾諾眼看打贏了官司,不料殺出一個木腿人,當庭戳穿他的騙局,將馬丹的名字、財產和妻子歸了自己。本書作者乃著名歷史學家,(同名法國)電影特約顧問。千古奇案,今添新說。」本文要探討的,是新說涉及到的一個法理學問題,即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間的矛盾。我們先介紹案情由來,而將有關文獻和論著列在文末,供讀者參考。
一五三八年,法國南方列日河谷一小村裡,巴斯克人蓋爾的十四歲獨子馬丹娶了殷實人家的十二歲姑娘白特蘭為妻。不知中了什麼邪,馬丹一連八年未能做成丈夫。直到一老婦「彷彿從天而降」(白特蘭語),指點小倆口做了四次彌撒,吃了秘制聖餅,新娘才完婚懷了孕。可是兒子生下沒幾個月,馬丹突然離家出走了。據說他偷了父親一口袋麥子;小偷是巴斯克人最瞧不起的,偷自家人更屬大逆。那是一五四八年的事。
白特蘭母子一等就是八年。傷透了心的老蓋爾夫婦一病不起。臨終他們寬恕了馬丹,把全部家產留給他,托叔叔彼埃爾照管。一五五六年夏,鄰村的小旅店住進一位風塵僕僕的客人,管自己叫馬丹。消息傳來,馬丹的四個妹妹忙推著白特蘭趕去相認。起先她不敢認:當年馬丹可沒有那麼濃的鬍子。新馬丹卻十分親熱,而且還記著藏在衣櫃底的白褲衩——他們的信物。她終於吊上了他的脖子。末了,彼埃爾叔叔擁抱了侄兒:謝謝上帝,馬丹還家了。
新馬丹待人和氣,村裡的大人他幾乎全叫得出名字。碰上別人沒認出他,他就講小時候一塊干過的醜事。漸漸地,大家都知道他為國王打過仗,到過西班牙。飛鳥還巢,從現在起他要一輩子跟妻兒廝守了。這老兵不愧是見過世面的,不久就開始了買賣田地的營生。有一天,他向叔叔問起老蓋爾的遺產有沒有收支細賬,彼埃爾的臉色變了。
扯來扯去,結果侄兒告了叔叔一狀,拿回了老蓋爾留下的田產。彼埃爾從此認定了新馬丹是個冒名頂替的騙子,只苦於找不出有力的證據。一五五九年夏秋之交發生了兩件事:先是一個過路的士兵聲稱馬丹被火繩槍打斷了腳桿,現在是拄著木腿走路的。接著有人在旅店把新馬丹叫作阿爾諾,綽號「大肚皮」,據說新馬丹托那人帶了兩條手巾給阿爾諾的兄弟。於是彼埃爾到法院謊稱自己是白特蘭的監護人,開出逮捕令捉拿新馬丹,並逼迫白特蘭做了附加民事訴訟的原告。案子幾經周折,最後移送土盧市法院刑事庭,由大法官高拉博士主審。新馬丹十分沉著,將彼埃爾的證人一一駁斥。正當法庭因證據不足,准備開釋被告、追究彼埃爾誣陷罪之時,一個木腿人闖進了法院。經過隔離提審、當庭對證、親友指認,真相終於大白:新馬丹被處以絞刑,焚屍滅跡。
戴維斯新說的出發點,是不滿意電影為保持懸念而將歷史事件作了簡化處理。她在序言中說,歷史留下的「聲音」里,不但掩藏了事實,還敘述著「可能」和「或許」,使學者得以提出種種歷史的假設。例如,原始文獻(高拉的《判決書》和樂悉爾律師的《馬丹傳》)未提白特蘭合謀的可能,因為照法律看來,女人的「脆弱本性」很容易給惡人以可乘之機。女人和兒童、殘疾一樣,不具有完全行為能力,也不承擔完全責任。後世論者(如畢塔瓦和路易絲)雖然提出了不同看法,卻無詳實論證。戴維斯深入列日河谷地區,搜集調查了大量十六世紀婚約、遺囑、土地買賣合同、教堂和法庭檔案,盡量逼近案件當事人的生活和心態,提出白特蘭完全有可能為了擺脫活守寡、爭取有夫之婦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利益,主動接受新馬丹,與他共建新生活、新身份。這就妥善解釋了為什麼白特蘭一方面能不顧家人反對,堅持與馬丹完婚(按教會法,婚後三年未結合者,可請求作廢婚姻);另一方面又敢於抓住機會,與阿爾諾合謀,直至木腿人的到來。
筆者的興趣,卻是在戴維斯進而提出的一個歷史假設:如果阿爾諾不跟彼埃爾爭遺產,倆人和平共處,騙局會不會戳穿?她拿這個問題去請教小村的農民,他們笑道:「那傻小子行是行,可他騙了人!」戴維斯同意這個朴實的看法。她解釋道,惡人假事長不了,並非因為假馬丹是村裡唯一撒謊的人(彼埃爾不是冒充白特蘭的監護人嗎?),甚至也不取決於真馬丹回家;而是這個大謊得一直說下去。假造的夫妻,心裡必不踏實,遲早露出可疑的行跡,影響親戚感情和社會關系。這不像《十日談》里裝扮丈夫摸黑偷情的大學生,只求好事一場。新馬丹要當真丈夫,每天晚上都回到妻子的婚床,令起了疑心的村裡人難以忍受。一句話,阿、白共同塑造的新家庭雖出於自願,且有愛情支持,但他們終歸是負疚的,有悖於倫理和正義,免不了演成悲劇。
這個假設的結局不能說不可能。可是從心理(負疚)推行為(可疑行跡),再推行為結果(引發糾紛、戳穿騙局),中間環節太多而難以一一證明,頗有循環論之嫌。
不過小村農民的看法,卻是法律必須考慮的。他們說的實即西方傳統上所謂「蹣跚的復仇神」(hysteropous Nemesis)或「跟蹤而至的正義裁判」(opisthopous Dikē),也就是真善合一的信念。按照這個傳統,正義固然拄著木腿,卻像賀拉斯所說,「蟊賊再快,逃不脫跛足的懲罰(Poena)」。法律的職責在於確保正義的落實。無怪乎戴維斯問道,如果高拉博士追求的是真善統一,為什麼他一面判焚屍滅跡,令人們永遠忘卻惡人;另一面卻兩個月不回家休息,用(讀者面較廣的)法文而非通行的拉丁文趕寫出《判決書》,使假馬丹的故事留「芳」千古呢?
這里,我們有必要討論一下法庭審判規則。倫理上的是非善惡之分要成為司法上的真假之辨,必須通過對於案件當事人的具體行為、資格或關系的確認,而嚴格的確認規則往往不盡合情合理。例如本案中,農民一無肖像、二不識字(無筆跡可驗),馬丹的長相和身體特徵就難有客觀的衡量標准。法庭於是檢查被告的知識(回答)是否與證人提供的有關馬丹的知識(證詞)相符,審判成為對被告的記憶、口才和應變能力的考驗。事實上,提審對證時真馬丹的記錄反不如早有準備、訓練有素的假馬丹好。法庭當然知道有這種可能,因此決定側重親友相認(四個妹妹最後都認了木腿人),而不發用刑令(question préalable);用刑在這類案件中會使原告、被告和證人都亂供一氣,攪混本已漸趨分明的陣線。
這其實是一種我們熟悉的競賽制舉證原則:贏家總是先贏了多數(往往有利益牽扯的)親友,聯合起來迫使對手回答難以反駁的指控。回到戴維斯的假設,在民事方針以家族利益為重、大可應用羅馬法「失入不如失出」原則的情況下,只要阿、白合謀,阿、彼和睦,木腿人即使回來控告,恐怕也只落到小爐匠斗假胡彪的下場:巴掌打在自己嘴巴上。
還是散文家蒙田看到了深一層的問題。他覺得高拉所依據的理智判斷,運作生殺大權的司法程序,實在是不甚可靠的工具。「真與假,兩副面孔相差無幾,我們卻只有同樣的眼睛看它。」木腿人有哪一點比阿爾諾更像八年前的馬丹,有哪一樣憑據不是某人主觀想像的結果呢?為什麼大法官不能像古代雅典戰神山上的法官那樣老老實實宣布:「本庭不懂此案,過一百年再審」?
這確是極有意義的一個問題,因為它實際指出了法律程序有不止一個目標:一方面從審判技術著眼,必須看到跛足的正義來得太慢、太偶然、不可預料,只是一條木腿的保證,所以要靠理智(à raison cède)操作規則,防備正義出錯而求較小的損害;另一方面,程序又必須能夠提供一種信念,即正義必勝、真善統一的傳統說法。而戴維斯沒有意識到,這兩個目標雖然相互矛盾,卻都是法律致力於達到的。
因此,高拉的《判決書》討論罪行起因、惡人的坦白和滅亡,就不止是一個疑案的學理分析;它同時也表達了法律的實體正義對程序正義的妥協。通過這一妥協,理智規則的勝利獲得了信念儀式的認可。在這個意義上,高拉的判決和著書並不矛盾:讓灰土復歸灰土,一如正義來自神明。《判決書》這么告訴我們:
判決下達後第四天,那間放著白特蘭婚床的小屋門口,豎起了絞架。「謝罪儀式」(amende honorabie)從教堂的台階上開始。犯人光頭赤足,只穿一件白襯衣,雙手高舉火炬。他首先恢復自己的真名連同綽號,然後高聲請求饒恕,向上帝、國王、法庭、馬丹、白特蘭、彼埃爾道歉,向四面八方匯攏來觀看行刑的人們承認:他,「大肚皮」阿爾諾,無恥的惡人,冒名頂替霸佔了別人的財產,玷污了別人妻子的名譽。為此,他要特意表揚土盧市大法官高拉博士,感謝他的英明裁判恢復了正義。他一面踏上絞架,一面回頭懇求站在家門口的馬丹不要遷怒於妻子——村裡人都可以證明她的忠貞不渝。他一一列舉白特蘭的美德;從這給他生了兩個女兒(存活一個)的女人那裡,他不敢希冀完全的寬囿。就這樣,坦白一句接著一句,直至赤腳懸空,火炬落上柴堆,點燃了行將吞噬他的純凈的火焰。
去豆瓣www.douban.com看看,那裡有很多法學讀書小組,隨便看看一個心得下來交差,但是個人建議你還是看幾本書吧,推薦徐國棟的全集,還有法學家茶座 這書不是法律專業的知識,就是法學的聊天性質的書
⑨ 西方法學的西歐封建社會的法學
與中國封建社會的法不同,呈現出極為分散的狀態。在西歐大陸長達幾百年以至一千多年間,除羅馬法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日耳曼法、教會法、地方法(封建法)、城市法、商法以及國王的口令等,錯綜復雜地相互並存、結合或競爭,因而也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法律學說。
由於羅馬天主教會在政治、經濟上佔有很大勢力,在思想領域中,基督教的神學居於壟斷地位。象哲學、政治學一樣,法學也成了神學的附庸,以教義代替法律。經院主義哲學家托馬斯·阿奎那提出了當時最系統的神學法律思想,把所謂上帝的意志奉為最高的永恆法,即使是高於實在法的自然法也被認為是從屬於永恆法。
從中世紀中期開始,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在封建社會內部出現和成長,同時出現了以恢復和研究羅馬法為核心的新的法學,即自12至16世紀相繼出現的義大利的前期和後期注釋法學派和法國的人文主義法學派。這三派法學雖各有特點且相互對立,但通過它們,使羅馬法在西歐大陸廣為傳播,從而為資本主義法律的出現和法律的統一化創造了有利條件。那時研究羅馬法的法學家又一次形成了一個職業法學家集團。他們是代表市民等級,與僧侶法學家相對立的世俗法學家。這種新的法學家與近代大學的出現也是不可分的。前後期注釋法學派以12世紀初創立的、歐洲第一所大學,即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為基地,這所學校最初就是傳授羅馬法的。
與西歐大陸不同,英國中世紀的法基本上是在羅馬法之外獨立地發展起來的,英國中世紀法學主要是研究英國的普通法,從大量的判例來闡述公民的權利、商品交換和其他的法律問題,但也吸收了若干羅馬法的原則,以補充和豐富英國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