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制迷霧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道德。無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無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為他們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蘇轍就曾
寫道:「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至。」這就說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則。所以以德取人才是根本,以德服人
才是硬道理。一個人在茫茫人海中走路,難免要摔倒,可是能爬起來繼續走也是一位有德之人。
可有些人就問了什麼是道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政治家說: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詩人說:道德是半懸在頭頂上的一柄利劍。
哲學家說:道德是願者魚兒上鉤。社會學家說:道德是公路旁的警示牌,人,好好走路;司機,好好開車。法官說:道德是調整…………規范的總和。我說;
道德是面鏡子,不但照己,還可照人。但關鍵是照己。
由此可看出,道德的概念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是不同的,可它們都是對的,所以要想知道道德是什麼,還得自己去感悟,去理解。
那我們應該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呢?我個人認為,首先要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果我們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那麼
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荀子有句話說的好;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
鏤。所以說人要一步一個腳印,要善於由大及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
說了這么多,那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應該怎麼做呢?在學校,我們一樣要講文明、講道德。在學校,我們不能在樓道里追跑打鬧。如果樓道里有許多的同學,那
必然會撞到其他的同學。在學校,我們還應該節約用水、用電。上操之前,應先把燈關掉。見了老師就向老師問好,這些都是在學校應該做的。
在家裡,要尊敬父母。在家中,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能幫家人減輕一些負擔。如果父母叫你拿杯水,拿個東西這種小事應盡自己全力去做。古人有許
多尊敬長輩的事。比如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順父母。冬天,他用自己身體將父母的枕席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家尊敬父母也是一種有道德的表現。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我們要捍衛道德,宣傳道德,實踐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② 道德與法治是什麼意思
法律屬於制度的范疇;而道德則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
法律規范的內容主要是權利與義務,強調兩者的衡態;道德強調對他人、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法律規范的結構是假定、處理和制裁或者說是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而道德規范並沒有具體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後果。
法由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主要憑借社會輿論、人們的內心觀念、宣傳教育以及公共譴責等諸手段。
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現為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潛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經歷一個從產生到消亡的過程,它最終將被道德所取代,人們將憑借自我道德觀念來實施自我行為。
(2)道德與法制迷霧擴展閱讀:
法治實際上包含了許多層面的含義,它是指一種治國的方略、社會調控方式,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一種治國方略。法治強調以法治國、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亞里士多德就明確提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
法治還是指一種法律價值、法律精神,一種社會理想,指通過這種治國的方式、原則和制度的實現而形成的一種社會狀態。
總的來說就是法治包括實質意義上的法治和形式意義上的法治,也就是強調兩者的統一,形式意義上的法治強調「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
③ 18.9.28兩天山東衛視道德與法治節目怎麼不播放
9.28公祭孔子大典直播,所以沒播,今天為什麼又沒播就不清楚了,那個時間看節目單是家有兒女二
④ 道德與法治野百合也有春天裡有句歌詞是什麼彩虹
歌名等待彩虹《余多多不多餘》的片尾曲。
歌名:等待彩虹
歌曲原唱阿帝
填內 詞:張容炯
譜 曲:張炯
歌詞:
SING A SONG FOR YOU
不太長 不會像星光每夜閃亮
這是我心裡畫的一道虹
能看到你微笑的摸樣
I WANNA BE WITH YOU
不曾忘 不需要一輩子去想像
這是我心裡最後一道虹
在雨後的天空綻放
畫一道彩虹在我們邂逅的路口
那年的曾諾我從沒懷疑過
有一道彩虹在你離開我會用笑容
祭奠我們曾經的感動
WANNA BE WITH YOU
不曾忘 不需要一輩子去想像
這是我心裡最後一道虹
在雨後的天空綻放
畫一道彩虹在我們邂逅的路口
那年的曾諾我從沒懷疑過
有一道彩虹在你離開我會用笑容
祭奠我們曾經的感動
畫一道彩虹在我們邂逅的路口
那年的曾諾我從沒懷疑過
有一道彩虹在你離開我會用笑容
祭奠我們曾經的感動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道彩虹
⑤ 道德與法治=政治
道德與法治,其實問題的意思就是德治與法治是否等於政治。德治與法治其實是政治的手段,但不等同與政治,政治還包括制度等方方面面。
治理國家是需要德治,通過公民自身素養的提高進行一定的自身行為約束和規范,是謂社會公德。法治即通過法律制度來進行明文強制約束,法治社會是當今社會發展的趨勢,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政治還需要政治制度的保障,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5)道德與法制迷霧擴展閱讀:
政治的本質:就是規范化的社會管理。
這種「規范化」的社會管理主要包括:規范化的社會管理人員的評價與選拔;規范化的社會管理機構及其管理職能的設置;規范化的社會管理程序的制訂;規范化的社會管理行為的約束;規范化的自然資源配置;規范化的利益分配法則等。
政治是經過「規范化」處理以後的社會管理,之所以要對社會管理進行「規范化」,主要是因為規范化的社會管理往往具有科學而合理的管理程序、公開而透明的管理內容;
清晰明確的管理主體與被管理主體、穩定而持久的管理方式,從而具有更高的管理效益、更低的管理成本、更大的管理規模,更廣泛的管理范圍、更持久而穩定的管理力度,更高的可預測性。
經濟是規范化的社會交往,通常情況下經濟占據社會交往的主流部分;政治是規范化的社會管理,通常情況下政治占據社會管理的主流部分。由於社會管理的本質就是「關於社會交往的規則體系」,因此,政治的本質也可近似地表述為「關於經濟的規則體系」。
⑥ 道德與法治沈靜雅結局
最後孫濤的母親復死了,子制羽毀容了,李曼麗悔不當初,准備跳樓,沈靜雅阻止了她,兩人和解了。兩年後,沈靜雅在孫濤母親墓前碰到孫濤,孫濤問她是不是還沒原諒自己,沈靜雅說早就原諒他了,只是他們回不去了,只能是朋友,說完就走了,陳振海出獄後和他媽媽一起生活,李曼麗自己開了酒店,和沈靜雅合作生意,就大結局了。
⑦ 我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的理解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從2016年起,將專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屬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將小學、初中政治課更名為「道德與法治」,無疑是教育主管部門對依法治國戰略的響應。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要求,「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將青少年作為法治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提出堅持從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當今,法治成為每個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無論是作為法治建設的基礎工程,還是作為學生成長的素質工程,將法治納入義務教育內容體系乃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⑧ 道德與法治是電視劇嗎
道德與法治是一檔早間檔欄目劇,於2012年1月14日開播,1月21日,改播普法欄目劇專,每期節目播兩個故事,12月1日,屬擴版到130分鍾,每期播三個故事,成為播放時間最長的一檔電視欄目劇。
該節目由張林、趙旭、王曉龍主持,每日7:34分在山東衛視播出。
類型
法制欄目劇
首播時間
2012年1月14日
中文名稱
道德與法治
在線觀看
愛奇藝
⑨ 道德與法治珠光寶氣的大結局
我看了 高常勝坐牢去,要雅言等她,還她一輩子 雅瞳跟小賀一起撿掉進下水道內的戒指,應該會在一起容了 泰禾幫雅思打磨那個鑽石胸針,視力下降,雅思很感動 三姐妹和好主要是因為她們媽媽對她們的愛,讓她們記住,你們是一家人 泰川在路上遇到跟他們當初參加平步青雲時候一樣來拉人入會的幾個年輕人,回想起自己那時候與宋子凌的經歷,去美國找宋子凌 陳啟發是車子翻身,被卡在車里,被火燒死的,但是當時小賀能夠救的,一開始小賀直覺反應就是救人,但是看到阿發身上掉出來那個幸福指環,想起在西藏的事情,嫉妒阿發會搶走雅瞳,一時疑慮救錯過了救人的機會,車子爆炸了 還有問題可以繼續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