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生道德教育
A. 如何對中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當前我們的道德教育存在不少誤區,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道德教育的內容脫離青少年的實際。這方麵包括目前道德標准高深的理論遠離了青少年的實際生活,抽象的內容影響了青少年的理解,單一的標准影響青少年多樣化的發展,道德教育與青少年人格和心理塑造處在分離狀態。 二是道德教育的過程脫離青少年的主體。包括傳統教育的方向、內容、目標主要不是從青少年出發,而是把青少年作為被塑造的客體,這樣造成與目前青少年主體的核心價值相背離,不能適應社會的變遷。 三是道德教育的形式脫離社會及青少年的現實。目前學校主要是以灌輸形式進行道德教育,忽視德育過程中青少年之間、青少年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在社會層面的道德教育過程中存在著青少年低參與、甚至不參與的現象。 四是道德教育結果認識與行為嚴重脫離。目前道德價值標准存在虛化的現象,學生的道德行為已完全社會化,使學生在道德能力上面臨多種挑戰,在道德認識上都知道那麼做,但道德行為卻做不到。 一、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一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他們的性格各不相同,即使對同一件事,同一個問題,他們的看法也存在著差異。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把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公平、公正地去對待他們。還要做到熟悉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對症下葯,切切實實地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特別是對於一些學習不是很好,心理素質差,存在著這樣或那樣問題的學生,更應該時刻關心他們,用愛來打開他們的心房,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表揚,促使他們進步。同時,我們在教育過程中還要遵循心理規律,注重心理輔導,通過教育、疏導、啟示,使學生的思想問題得到解決。 二、集體主義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須堅持的價值取向。 由於現在的孩子集體意識較為淡薄,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與別人合作及欣賞別人的精神,為此對學生加強集體主義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今天社會穩定發展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個人的主體性,重視人本身的建設和個性發展,將集體發展的訴求與個人發展需要有機結合起來,恰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基礎和條件。陶行知說過:集體生活是兒童之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兒童心理正常發展的必需。一個不能獲得這種正常發展的兒童,可能終其身只是一個悲劇。事實上,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也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指向。學生主體意識的思想,主要是通過各種集體活動來實現的。在活動中,調動學生對集體的事情主動參與意識、主人翁的意識,注重讓學生從自身的特點出發,積極為集體出力,讓他們始終覺得自己是集體的主人,主動關心集體的事情,關心集體的活動,如:開展品德好差生結對子、一幫一等活動,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帶動品德行為不良學生的轉變;還可以定期召開一些主題班隊會,要求學生共同討論班會的內容、活動方式以及自己參與的形式,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通過參與集體活動產生對集體的責任感,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善於調動大家為集體出主意,為集體出力,為集體的問題分憂,另外,要讓集體的每個成員都負有適於他們的具體責任,這樣就能夠進而形成對集體的責任意識。學生自覺意識到作為集體成員的尊嚴和榮耀,從而更加熱愛集體,珍惜集體的榮譽,並能推動學生積極向上。 我們常說: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明天。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是與學生們生活在一個健康向上、團結友愛、活潑和諧的集體中分不開的,從小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的責任感,並可以較好的處理好它們的關系,將會使學生受益終生。 三、以課堂教學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並大力加強學生課余活動主陣地的建設。 1、學校開設的教育課程,尤其是德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要想實現德育效果,單一的德育課是無法達到的,要在其他課程中滲透德育內容。如語文課、綜合實踐課等,可以通過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課文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可以通過描寫英雄人物的文章以榜樣的光輝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素養。總之,應使思想道德教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使其無處不有,無時不在。同時,教師還要不斷改進教學形式和方法,使學校的德育課程成為學生喜愛的課程,真正成為學生學知識、學文化,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的主渠道。 2、學生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要充分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弘揚主旋律,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我們學校平時注意組織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如組織讀書演講等。身為老師更是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和社區公益活動,參加生產勞動實踐。日常生活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 四、教師都樹立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追求目標,以淵博的學識,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和影響學生。 學生是最聽教師的話的,教師是學生的楷模,學生是教師的鏡子。我們老師作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孩子成人成材,因此,我們必須十分注重培養自己良好的品德。我們要認清自己肩上的責任,努力加強自身的修養,首先要公道、正派、清正、廉潔,同時還要有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的精神,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去影響和帶動學生,努力把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其次,老師還要提高情感素質,必須對學生有熱愛之心,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基礎。
B. 現代的小學生應該怎麼進行道德教育
對小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一是言傳身教。二是潛移默化。三是博採從長。
C. 如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中心,教育規律表明,德是學生個性的主導因素,對智、體諸多方面的發展起不可忽視的作用,發展素質教育更應該發揮德育的基礎作用,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優良的教育環境。德育教育從以下幾個方面:
1、優化育人環境,營造育人氛圍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優良的德育教育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學校應充分利用所有教育設備,加大德育宣傳的力度,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2、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加強「品德與生活」和「品德與社會」的課堂教育以外,還積極探索文化課和專業課的改革,思想教育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之中,引導老師注意尋找「切入點」的「結合點」,做到結合案例剖析、結合身邊的實際分析、結合社會的熱點逐步透析。
(3)如何學生道德教育擴展閱讀:
習慣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覺當中養成的,學生學習成績的好與壞,不僅與學生的智力有關,更重要的還是與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有關。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做起:
1、首先培養孩子在學習上專心的習慣。在學校加強學生課堂常規的訓練,要肯花時間培養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
2、給孩子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從小注重習慣養成。作息時間表,是給學生制定生活、學習規矩的前提。
3、從小培養學生做作業時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有意識從小抓起,從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做起,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對父母不依不靠,學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
4、要求學生養成每天記錄作業題的好習慣。個學生每天如果能養成記下教師布置的作業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意味著這學生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學生的人生也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5、從小培養孩子做完作業,自己檢查的習慣。學生在做作業時,盡量不打擾學生,讓他一個靜心的做題。學生做完作業後,督促孩子在空餘的時間里做自我檢查。
6、培養孩子做完作業後,整理桌上學慣用品並收拾好自己書包的習慣。要求學生每次做完作業後,自己養成整理書桌並收拾好學慣用品的習慣,從小讓孩子面對生活,學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
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好習慣。好習慣可以使孩子終生受益。
D. 如何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
初中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同時也是思想意識、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的時期。他們在這一時期所受的教育,所形成的思想品德,對他們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和忽視。我們必須按照教育規律和德育教育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時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樣才有利於他們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我認為,要想做好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課這塊主陣地 思想品德課是有系統、有計劃、有步驟,並結合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身心發展規律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學校要認真上好思想品德課,並堅持貫徹落實胡錦濤主席在全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理論聯系實際,用中華民族的倫理道德及優秀品質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認真抓好五愛教育,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大講胡錦濤主席倡導的「八榮八恥」,使廣大青少年能夠明辨是非,樹立遠大的理想。 二、必須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各項工作之首 怎樣才能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先要塑造好青少年一代美好的心靈,使他們懂得如何做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此外,我們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的道德理想信念教育,集體主義觀念的情感行為教育,從整體出發,點滴做起,把思想品德教育真真正正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遵紀守法教育不可少 法律是由國家行使立法的機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受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沒有嚴密的法律制度,社會主義民主就不能實現。所以,加強法制教育,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客觀需要。 同樣,在一個學校里,無規矩不成方圓,中學生必須學會遵紀守法。紀律是在集體中以規章制度、守則、條例等形式明確規定出來的行為規范。沒有紀律,集體就不能從事有秩序、有效率的活動。沒有紀律的保證,學校就不可能取得教育和教學的實際效果。 由於初中生對法律知識知之甚少,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社會責任,他們常認為法律是對成年人的要求,很少把自己的行為和法律聯系起來。因此,我們應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進行知法、守法、與不法行為作斗爭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這是學校在任何時候也不能忽視的事情。 紀律和法律雖然在要求、范圍、年齡、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對個體在道德行為方面強制性的約束。因此,學校在進行遵紀守法教育時,應該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 四、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系列化 我們要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就需要學校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系列化,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長期穩定地開展下去。這就要求學校必須對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使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盡職盡責的敬業精神。此外,還要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不怕挫折、誠實守信、積極進取,特別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養成教育,增強學生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禮儀修養,加強五自教育,即自我、自理、自信、自立、自強,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生活、勞動、創造等方面的能力。 五、整合力量,更新手段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思想品德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往往給人以務虛之感。我們通過大量的實踐證明,要想避免思想品德教育空泛,光靠我們學校單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只有家庭、學校、社會三方有機結合,才能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另外,目前思想品德教育內容空泛,教學方法陳舊,並不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感、認同感,要想將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提高到一個新階段,需要我們高度重視現代教育手段的應用,比如,校園網路、電腦室、多媒體室等,還可利用第二課堂、專題教研、社會調查等活動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時,我們要將課堂教育社會化,使知識性與趣味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六、運用各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學校要充分運用廣播、影視、板報、宣傳櫥窗等方式宣傳介紹古今中外的傑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進典型,激勵學生崇尚先進、學習先進。通過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先進集體,開展學雷鋒、樹新風、獻愛心、助人為樂等活動,為學生樹立可親、可信、可敬、可學的榜樣。通過組織學生觀看各種具有教育意義的影視作品,參觀革命聖地西柏坡、華北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請老革命、軍烈屬、校外優秀輔導員作專題報告,講革命傳統,介紹親身經歷等活動,使學生從榜樣的感人事跡和優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總之,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能簡單粗暴。同時,我們要上好思想品德課,把思想品德課當做素質教育的必修課,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E. 怎樣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思想道德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振興的千秋大業,一個人道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復雜、曲折的發展過程,在小學階段,思想道德教育是人由自然向社會過渡的主要時期,是學習掌握社會規范的基本階段,在整個德育過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響。在我們現在所處的這一個社會上,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種無形的東西在約束著我們的一舉一動。它是什麼?它就是道德。義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於用知識去彌補。」而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識者。毛澤東曾說:「青少年是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可見對未成年人培養教育,事關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富強。目前教育改革正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小學生是基礎的基礎,對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和求知精神等方面的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一定要跟上新的教育改革步伐。思想落後則如一潭死水,毫無生機,所以作為教育者必須做好學生的思想動員,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為了進一步搞好新時期的品德教育,教師首先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做到「打鐵還要本身硬」,為了適應新的教育形式,我們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教師本人品格的高尚有利於對學生言傳身教。 學生純潔得猶如一張白紙、好奇心強,極具模仿力,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神聖的,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模仿力極強而判斷力不強的小學生產生極大影響。小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處在初級階段,對教師的優點或缺點,都會機械的去模仿,所以教師平時面對學生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此,教師要善於利用學生的這一特性,發揮榜樣的示範作用,具體做法是:1、作為教師有時可能忽略一些細節,但對與學生來說,你的一舉一動都會是學生的模仿對象,可能是你的每一個眼色,每一句話上,甚至可能連你怎樣工作,怎樣和同事說話,對待學生的態度——所有的一切,只要學生在身邊,他們都會注意的到,這也就要求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則」。2、在樹立榜樣人物時,要結合他們的實際,加深學生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他們的熱情,並引導學生把榜樣同自己日常生活的小事結合起來,在行動上加以落實。3、在實際工作中,教師要時刻以優秀人物為榜樣,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做到愛崗、敬業、勤業和品德高尚。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以教師自身的表率讓學生受到教育,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自覺樹立起尊敬師長、勤奮好學、積極上進的品格觀念。 二、教師對學生投入「真愛」,有利於學生「心靈」溝通 品德教育要「以人為本,因人而異」,必須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關鍵在於投入「真愛」。只有愛心打動學生,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感情和願望,關注學生。多觀察、多發現其特點,諸如好玩、好動、好奇心、喜歡成功、喜歡表揚和自我表現,部分學生具有自卑封閉性格和逆反心理等等。師生關系融洽,與學生交知心朋友是成功教育的基礎。教育工作是「良心事業」,只有教師動真情,學生才能動真格;如:平時很怕讀書的小東,在一次讀書朗讀會上,經不住好友的慫恿,走上講台,小聲而又慢地讀完一首古詩,不知道是誰帶頭鼓掌,頓時教室想起了熱烈的掌聲。就是這次掌聲,給予小東無窮的鼓勵,他不再害羞,從此,他大膽讀書了,勤於舉手回答問題了……因此,只有全面貫徹地深入了解學生心靈,才能做到全面調查,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一切。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才能抓住學生的思想傾向,分辨出外因或內因,針對原因對症下葯,做到方法正確,措施得當,講究實效,如此才能效果顯著。 三、教師對學生細致耐心地進行說理,有利於讓學生心悅誠服。 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最好辦法就是說理。常言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只有把道理講通了,心情才舒暢,對事物看法才明了。說理不能長篇大論,要抓住要害,言簡意賅。語言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讓學生能夠理解,要充滿親情和真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做到全面地感情投入,使他們感到溫暖,感到親近,學生自然就會樂以接受老師的說教。 四、教師對學生真心熱情地鼓勵,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 學生們個個喜歡稱贊和表揚,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徵,用心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且不失良機地鼓勵學生。比如:學習、紀律和道德等方面,學生只要有誠心改錯的表現,哪怕一丁點地進步,也應給於適當的表揚,投以贊許和鼓勵,平時對學生少批評、不懲罰,這樣才能喚起和推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真心誠意,正確引導學生,耐心地把學生扶上彼岸,明確人生前進的方向。 五、教師尊重學生人格,杜絕體罰,有利於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 教育的成功就是讓學生具有高尚、誠實、聰明、勤奮、自尊和自豪而不驕傲的人品。有時候過分溺愛和體罰具有相同的消極面,不利於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錯誤的。溺愛把人慣壞,體罰是對學生的一種摧殘,尤其在人人平等和人權共享的社會主義國家裡,在法制逐步完成的新時期,體罰學生和變相體罰,既是不道德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必須杜絕體罰,應該大力鼓勵他們自尊、自愛和自強,培養其自主意識,促進其自主學習,實現其自我教育、自我調整心態、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能力的形成。六、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的發展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長的搖籃,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環境,家庭環境會給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難以磨滅的烙印,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位老師,也是他們終身的教授,在人一生教育中,家庭教育處於初始和基礎的地位,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覺中忽視了德行的教育,「重智輕德」成為家庭教育的普遍問題。著名文學家老舍曾飽含深情地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過起碼有百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師是把性格傳給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生命的教育。」可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因此,父母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敬,相互謙讓,與鄰里友好相處,關心別人,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為他們做出榜樣。父母與子女朝夕相伴,對子女的身心,人格等個性化情況最為清楚,教育具有針對性和即時性。以血緣為基礎的親情關系更增加了道德教育的情感色彩,從小培養孩子的道德習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女,這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所無法比擬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基礎,是一個人成人後立身處世的根本,有了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自覺的遵守社會的法律規范,才能將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服務於人民,服務於社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由此可知,行為品德無論對個人還是對整個國家、整個民族都是何等的重要。一個高素質、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等等。文明是一種品質,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有的同學認為,現代社會講個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禮儀沒關系,只要學習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的確,現代社會尊重個人的選擇,自由度大了,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現代社會對人的文明禮儀降低了要求。恰恰相反,現代社會對人的文明禮儀要求更高了,因為文明禮儀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我們只要留心一下周圍人物,注意一下大眾傳媒,就不難發現,凡是事業有成的人他們都十分注重文明禮儀。事實上,越是懂文明禮儀的人,越能獲得自由發展的廣闊天地,因為他是受人們歡迎的人。相反,如果缺乏教養,不懂文明禮儀,人們採取不歡迎的態度,又怎麼能發展事業,立足社會。 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話大家要記住。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應該多進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 首先,教育學生注重個人的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著裝等。從儀容儀表說,要求整潔干凈:臉、脖頸、手都應洗得乾乾凈凈;頭發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不當眾嚼口香糖;經常洗澡、換衣服,消除身體異味。 從儀態舉止說,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古人對人體姿態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鍾,卧如弓。」優美的站姿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體;走路要挺胸抬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表情神態要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帶微笑;談吐要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著裝要干凈、整潔、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蓬勃向上的風采。 其次,注意公共場所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包括在學校、教室、影劇院等場所的禮儀,還有走路、問路、乘車、購物等方面。校園禮儀十分重要,在教室,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聲喧嘩。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系著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上課時要提前到教室進入准備狀態,課堂上要積極配合老師搞好教學活動,下課後的休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不能視而不見。另外,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衛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周生文明監督崗及其他人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說謝謝。 求人幫助之後,一定要說:「謝謝」。如遇他人求助,應盡力給予幫助,如不能解決時,應說:「很抱歉。」到商店購物,不可以「上帝」自居,要用禮貌語言,購物之後也應說謝謝。看他人演出,要尊重演員,適時禮貌鼓掌,不能提前退場。乘坐公共汽車、火車,要照顧老人、小孩和殘疾人,要保持車上衛生環境,不亂扔東西,上車不要爭搶座位。 道德,是最美麗的花兒,隱藏在人們的心底,散發出它那迷人的清香。道德,是一種愛心,當別人在需要幫助時,給予最真誠的幫助。道德,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財富,更是一種智慧。道德有時是只是種誠信,踏踏實實地生活和做生意。道德有時是渺小的,多做一個動作,多說一句話,你就已經獲得了道德。 因此,要強調教師的率先垂範作用,古人雲:「師者,人之模範也」。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成為學生道德學習的楷模。如果「模不模,范不范」何以為人師?身教重於言教,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質,時時處處作為學生的榜樣,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盡的職責。教師採用「寓教於樂」的方式,把道德素質教育的內容納入各教學領域中進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樹木只有根深才能葉茂以至開花結果,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只有從小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因此,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要相互協調一致,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修養,使祖國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圍下茁壯成長。
F. 談談如何加強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當前,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每個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會的一個重要任務。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們國家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第一次被嚴肅地擺在眾人面前。 那麼,如何加強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了擺在每一個中學教師面前的至關重要的課題。下面,我就學校實際情況談談我的觀點和看法。 首先,學校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師隊伍。俗語說:「正人先正已。」道德教育的實施者必須有良好的自身修養和道德素質,在日常言行和規范上發揮表率的作用。因此,每個教師在這項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學校必須加強對教師言行規范的引導。 其次,學校要對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進行轉變和創新。學校德育工作要從重道德規范轉變為重道德實踐與擇善能力的培養,因為單純的道德規范教育容易使學生方行不一致。學校在道德教育內容上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分析、辨別能力與擇善而行的能力,並把學生的基礎文明素質製成一些具體可操作的內容,由低到高做起。在道德教育方法上要從灌輸與約束為主轉變為疏、堵結合,採取潛移默化的方法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第三,要重視發揮學生幹部、團員隊伍的作用。學生幹部、團員是學生中的優秀分子,他們的特殊身份容易為學生所接受、信服。他們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不可輕視和替代,他們的榜樣作用鮮活生動,有很強的號召力、感染力,他們對學生的監督與管理有利於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工作者、自我管理。他們與學生平等,不是居高臨下式的教育,有利於啟發並促進學生溝通、反省,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第四,要發揮校園文化的功能。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環境是校園文化應該發揮的作用。要利用宣傳陣地,如櫥窗、標語牌等促進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用樹立先進典型感染人、塑造人,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如徵文、各類比賽等啟發人、教育人;用寓教於樂的活動,如演講、經驗介紹等激發人、陶冶人;還要利用網路、廣播、文體活動、自辦刊物及有關制度規則等軟體、硬體,引導學生對自身道德行為進行思考、理解並注重落實到自己的言行中。 第五,要嚴格日常管理,完善評價制度。道德教育不能完全依賴學生的自覺性,要以日常行為規范管理與規章制度的約束為保證,管理育人必須到位,並將其進行量化管理。學校德育主要在不斷的實踐中改進管理方法,完善評價制度,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第六,要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強化道德觀念的形成和鞏固。學生不可能只生活在校園中,要創造條件讓他們在社會中接受「開放式」教育,到社會中去體會,去感悟自己的言行、別人的言行正確與否,避免因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脫節而出現的教育問題,這才是最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第七,要利用課堂教學巧妙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新課標更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特別是語文、政治、歷史等課程,很適合利用來對學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樣既完成了學科教學任務,又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總之,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在學校,但仍需要全社會的配合,保證學校、家庭和社會三結合教育的有效實施,才能真正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
G. 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教育
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一、教師本人品格的高尚有利於對學生言傳身教。
對於純潔的猶如一張白紙、好奇心強,極具模仿力的小學生來說,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神聖的,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模仿力極強而判斷力不強的小學生產生極大影響。小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處在初級階段,對教師的優點或缺點,都會機械的去模仿,所以教師平時面對學生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實際工作中,教師要時刻以優秀人物為榜樣,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做到愛崗、敬業、勤業和品德高尚。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以教師自身的表率讓學生受到教育,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自覺樹立起尊敬市長、勤奮好學、積極上進的品格觀念。
二、教師對學生投入「真愛」,有利於學生「心靈」溝通 品德教育要「以人為本,因人而異」,必須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關鍵在於投入「真愛」。只有愛心打動學生,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感情和願望,關注學生。多觀察、多發現其特點,諸如好玩、好動、好奇心、喜歡成功、喜歡表揚和自我表現,部分學生具有自卑封閉性格和逆反心理等等。師生關系融洽,與學生交知心朋友是成功教育的基礎。教育工作是「良心事業」,只有教師動真情,學生才能動真格;只有全面貫徹地深入了解學生心靈,才能做到全面調查,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一切。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才能抓住學生的思想傾向,分辨出外因或內因,針對原因對症下葯,做到方法正確,措施得當,講究實效,如此才能效果顯著。
三、教師對學生細致耐心地進行說理,有利於讓學生心悅誠服。 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最好辦法就是說理。常言說:「有理赱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只有把道理講通了,心情才舒暢,對事物看法才明了。說理不能長篇大論,要抓住要害,言簡意賅。語言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讓學生能夠理解,要充滿親情和真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做到全面地感情投入,使他們感到溫暖,感到親近,學生自然就會樂以接受老師的說教。
四、教師對學生真心熱情地鼓勵,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
學生們人人喜歡稱贊和表揚,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徵,並且不失良機地鼓勵學生。比如:學習、紀律和道德等方面,學生只要有誠心改錯的表現,哪怕一丁點地進步,也應給於適當的表揚,投以贊許和鼓勵,平時對學生少批評、少懲罰,這樣才能喚起和推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真心誠意,正確引導學生,耐心地把學生扶上彼岸,明確人生前進的方向。
五、教師尊重學生人格,杜絕體罰,有利於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
教育的成功就是讓學生就具有高尚、誠實、聰明、勤奮、自尊和自豪而不驕傲的人品。有時候過分溺愛和體罰具有相同的消極面,不利於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錯誤的。溺愛把人慣壞,體罰是對學生的一種摧殘,尤其在人人平等和人權共享的社會主義國家裡,在法制逐步完成的新時期,體罰學生和變相體罰,既是不道德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必須杜絕體罰,應該大力鼓勵他們自尊、自愛和自強,培養其自主意識,促進其自主學習,實現其自我教育、自我調整心態、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能力的形成。
H. 如何做好學生德育工作
班主任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
一、加強班級管理,注重素質培養。
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是班級,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基礎環節,是培養學生的重要陣地。學生素質的好壞直接關繫到社會主義建設進程的快慢,所以要把班級管理的重心放在學生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上,全員參與班級管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在班級管理中,充分運用校紀班規這一手段,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更有利於良好班風的形成,而且對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為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做好鋪墊。
二、創造良好環境,促進心理健康發展,尤其是後進生的心理成長
處在新世紀的當代中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樹立競爭意識,學會生存是社會和未來對他們的基本要求。為中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教師的職責。
1、了解學生,關心學生
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家庭情況等,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才能因材施教,做到有教無類。
2、發揚閃光點,及時鼓勵表揚學生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作為科學任課老師,在平時生活中我細心地觀察,捕捉其身上的閃光點,及時地肯定表揚,即使是小小的進步,也要及時鼓勵,以此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3、耐心,檢查反復抓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一步步來,不能操之過急。而且如果對他提出過高的要求,反而會讓他的自尊心再一次受到打擊,到時候老師再想進行幫助就真的是難上加難了。所以作為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根據他自身的特點,在不同的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們「跳一跳,摸得著」,經過努力能逐步達到,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慢慢恢復他們的自信心。
I. 如何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中心。教育規律表明,德是學生個性的主導因素,對智、體諸多方面的發展起不可忽視的作用。發展素質教育更應該發揮德育的基礎作用,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優良的教育環境。思想品行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中心任務而常抓不懈,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習創造,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優化育人環境,營造育人氛圍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優良的德育教育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學校應充分利用所有教育設備,加大德育宣傳的力度,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可以利用板報、櫥窗、宣傳畫、校園廣播等進行宣傳;通過播放德育教育光碟、開展讀書活動、舉行演講比賽、請專家講座等形式營造出濃厚的校園德育教育氛圍。二、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加強「品德與生活」和「品德與社會」的課堂教育以外,還積極探索文化課和專業課的改革,寓思想教育於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之中,引導老師注意尋找「切入點」的「結合點」,做到結合案例剖析、結合身邊的實際分析、結合社會的熱點逐步透析。
J. 如何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
社會的變革正在猛烈地撞擊著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深刻影響著孩子們的行為。中小學生的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對一些事物與道德觀念還是無法分辨清楚,部分學生面對紛繁復雜、急劇變化的社會生活,在道德上已經陷入了困惑和迷茫、道德觀念比較模糊的誤區,值得我們深思。教育部周濟部長說,社會要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擺在突出位置。 近年來,各學校在加強學生思想教育方面想了不少辦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總體效果還不盡人意,學生的行為習慣、道德水準、紀律、法制意識、集體觀念、理想、奉獻精神等等或多或少還有偏差,有的甚至還有一些嚴重的缺漏。其原因在於,一個學生品德再好,高考差一分,也不能讀大學;過了高考分數線,表現不那麼好照樣上大學。家長、學生、社會只看分數,帶給德育工作的負面影響比較大。現在對智育評估非常具體,評估的措施非常完備,執行的過程和步驟也很落實。而德育工作的考評在條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標,使得德育工作的考評基本上無章可循,窮於應付。有一些老師認為思想教育是課外的事、業余的事,無關緊要,所以往往只是應付差事,流於形式,至於學生受教育的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無人問津。 針對德育工作所遇到的現狀,當前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必須承認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廣泛性。對學生的教育應是多功能的,除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外,還負有實施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及文明習慣的培養。一定要把握好可行性,真正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恰如其分地確定不同階段、不同年級、不同群體的德育目標,分清層次要求,腳踏實地、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二是要把灌輸與自主自律結合起來。中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理直氣壯地向青年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的灌輸,正面的東西不灌輸,反面的東西就會侵蝕。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擺事實、講道理、有分析、有說服力、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鼓勵學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律,把正確思想的灌輸與引導和培養學生自律限額能力結合起來。 三是對思想道德教育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思想道德教育有特殊性,重視思想道德教育,解決一手軟一手硬的問題,就要把道德教育的功能完全歸結為量化管理,一點一滴、一言一行,都納入量化。但全部轉化為量,也是不科學的。「定性」和「定量」,在德育過程的不同階段、不同對象和不同任務目標具有不同的功能,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對學生日常行為訓練、養成教育課量化;而具體的思想問題的解決,個性心理的指導,世界觀、人生觀的培養就只能採取「潛移默化」的辦法,才有較好的效果。 四是言教加身教,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實踐證明,身教是無聲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帶任何強制性,完全是用示範作用影響學生,帶動學生,具有極大的感染力。我們必須重視自身建設,堅持不懈地致力於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的提高,以適應做好本職工作地需要。 總之,努力探求一條科學的德育教學工作的路子,使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生成為時代的棟梁,這是新時代賦予廣大德育教學工作者的神聖使命。(作者單位:天水市麥積區麥積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