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所謂立法會初選內容
① 關於香港立法會選舉問題 。請進~~~~~~~~~ orz
1.立法會議席分為兩大類:地區直選、功能組別;
2.功能組別中的區議會(第二)(俗稱「超級內區議會」)容是新設的級別,共有5個議席;另外,地區直選也增加了5個議席,2012年香港立法會共有70個議席。
3.新設議席是進步的理由:地區直選議席是由全港的市民選出,而功能組別議席多數由團體或公司選出,地區直選的選民基礎較大,功能組別的選民基礎較小,有的功能組織的議員是自動當選的,因為沒競爭對手。。。而2012立法會選舉增加了5個地區直選議席,另外,新增的5個超級區議會議席雖然也屬於功能組別,但由全港市民選出,所以增加了立法會的整體選民基礎。
4.退步的理由:雖然超級區議會由全港市民選出,但因為要有15個區議員提名才可以參選,而對於很多小黨來說,這是沒有辦法做到的,因此他們覺得這是一個退步。。。而地區直選的參選資格很簡單,只要有幾百個市民簽名以及交50000元保證金就可以了。
② 香港立法會的組成
由70名議員組成。在新增的10個議席中,5名議員由地方選區選出,5名議員由新增的區議會(第專二)功屬能界別選出。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由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組成(非中國籍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和在外國有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也可以當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
立法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除第一屆任期為兩年外,立法會議員每屆任期4年。
(2)香港所謂立法會初選內容擴展閱讀
立法會在會期內通常每星期三上午在立法會大樓會議廳舉行會議,處理立法會事務,包括:提交附屬法例及其他文件;匯報及發言;發表聲明;提出質詢;審議法案,以及進行議案辯論。
行政長官亦會不時出席立法會的特別會議,向議員簡述有關政策的事宜及解答議員提出的質詢。立法會所有會議均公開進行,讓市民旁聽。會議過程內容亦以中英文逐字記錄,載於《立法會會議過程正式紀錄》內。
③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的介紹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五屆立法會選舉,於2012年回9月9日舉行。根據第四屆答香港立法會在2010年6月通過的2012年政制改革方案及2011年3月5日通過的立法會選舉修訂條例,是次選舉增加10席,全數70個議席,包括35席由地方選區直選產生之議席,以及30席原有由功能界別產生之議席,和5席由民選區議會提名、不屬於其他功能組別的絕大部分地方選區選民直選產生的5個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議席。當中地方選區由5個大選區組成,區議會(第二)(超級區議會)全香港作為1個大選區選出5位議員,其他傳統功能組別議席分配保持不變。有關安排原則上讓所有選民均可投最少兩票。提名期結束時已有近一半功能界別、共16人自動當選。
④ 香港立法會的概述
《基本法》第六十六至七十九條就立法會的成立及職權訂立規定。立法會的主要職能是制定法律;審核及通過財政預算、稅收和公共開支;以及監察政府的工作。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亦獲授權同意終審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免,並有權彈劾行政長官。
《基本法》第四十九條及五十條訂明,行政長官如認為立法會通過的法案不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整體利益,可將法案發回立法會重議,而立法會如以不少於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再次通過原案,行政長官必須在一個月內簽署公布或按《基本法》第五十條的規定解散立法會。然而,經重選的立法會如仍以不少於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原案,行政長官必須簽署公布法案,否則便須辭職。立法會獲賦予這些新權力,是為確保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及立法機關能充分地互相制衡。
《基本法》亦詳述香港特別行政區在何種程度上享有自行制定法律的自主權。根據《基本法》第十七條,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在征詢其屬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後,如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基本法》關於中央管理的事務及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系的條款,可將有關法律發回,但不作修改。經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發回的法律立即失效,但該法律的失效無追溯效力。
⑤ 香港選舉制度的立法會選舉
立法會(主權移交前稱「立法局」)是香港的立法機關,現時共有70個議席,根據《香港基本法》第68條由選舉產生,每屆任期4年。2010年6月下旬,香港特區立法會通過了關於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修訂議案。修改內容包括:立法會議席總數由60席增至70席,其中功能組別和分區直選議席各為35席。《基本法》附件二規定了首三屆立法會的組成方式,並逐屆減少選舉委員會選出的議席。
第五屆立法會選舉於2012年9月9日舉行,地方選區為5個,分別是:香港島、九龍西、九龍東、新界西、新界東,共有216名候選人競逐35個議席。功能界別方面,傳統功能界別為28個,共選舉產生30個議席。此外,本屆立法會選舉新增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的5個議席,採用由直選區議員提名、再由全港范圍內原來不具有功能界別投票權的已登記選民選舉產生。
⑥ 關於香港立法會選舉的問題
親建制派是香港傳媒及學者等常用的詞彙,泛指擁護香港特區政府及中華人回民共和國政府的政答治及社會人物。
泛民派是泛指支持香港推行民主及普選的政治及社會人物。民主派並無正式定義,但有一些共同訴求,一般包括要求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盡快推行全面普選、注重監察政府運作、視「人權」、「平等」、「公義」、「言論自由」等為社會的重要價值。
影響力均等。立法會選舉建制派取得30席,泛民派取得23席,雙方都獲取超過3分之1席位,擁有否決權。
⑦ 香港立法會的2012選舉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抄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五屆立法會選舉,於2012年9月9日舉行。根據第四屆香港立法會在2010年6月通過的2012年政制改革方案及2011年3月5日通過的立法會選舉修訂條例,是次選舉增加10席,全數70個議席,包括35席由地方選區直選產生之議席,以及30席原有由功能界別產生之議席,和5席由民選區議會提名、不屬於其他功能組別的絕大部分地方選區選民直選產生的5個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議席。當中地方選區由5個大選區組成,區議會(第二)(超級區議會)全香港作為1個大選區選出5位議員,其他傳統功能組別議席分配保持不變。有關安排原則上讓所有選民均可投最少兩票。提名期結束時已有近一半功能界別、共16人自動當選。2012香港立法會選舉宣傳口號:香港我有份,齊投票,選代表。
⑧ 香港初選什麼意思
「香港初選」全名是202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民主派初選(英語:2020 Hong Kong pro-democracy primaries),簡稱2020年民主派初選,是指民主派就202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在地區直選、區議會(第二)界別及衛生服務界所舉辦的初選,以決定由誰人出選相關立法會選舉議席。
注意這個初選並非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所推行的活動,相反是不被接納及認同的,因為違反了選舉的公平性及極具有內部決定的情況出現,這個信時所謂自由民主派所舉辦的初選活動。
⑨ 香港立法會的選舉
有關立法會選舉的資料,請瀏覽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管理委員會網頁。
⑩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的選舉制度及議席分配
是次選舉共有29個功能界別,共選出35位立法會議員。除了今屆新增的區議會(第二)界別有五席、勞工界有三席外,其餘功能界別均各有一席。新增的區議會(第二)界別的五席,由未有其他功能組別投票權的選民選出[1],採用比例代表制並以最大余額法及黑爾數額點票。鄉議局、漁農界、保險界及航運交通界採用按選擇次序淘汰制;勞工界採用全票制;其餘功能界別採用單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