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兒童法治宣傳

兒童法治宣傳

發布時間: 2022-02-09 05:10:01

⑴ 適合幼兒的法律小故事

1、選舉非兒戲 破壞要懲處 2004年的一天上午,某市李庄有一名40多歲的婦女,由於對鄉人大代表候選人鄧某有意見,在全村選民正在進行投票選舉鄉人大代表時,竟然糾集部分村民阻止選舉,謾罵、阻礙其他選民投票,還起鬨、推搡工作人員,搶奪人大代表選舉票箱,並撕毀選票。把剩下的選舉票箱扔進村邊的小河裡,在無奈的情況下,工作人員只好返回。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為保障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對用暴力、威脅、欺騙、賄賂等非法手段破壞選舉或者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刑事處分」 不久,幾名公然破壞人大代表選舉的人被正式刑事拘留。後來他們受到了被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的處罰。 2、要奔前程走正道 花錢賄選要處罰 湖南嶽陽市某鎮召開人大會擬補選一名副鎮長。現年34歲的本鎮畜牧水產站站長鄒魯得知後,便通知鄒游、柴榮共同商議如何競選副鎮長。鄒魯武決定拿出3000元,由鄒游、柴榮對各自熟悉的人大代錶行賄,共賄賂27名人大代表。鄒魯武還利用自己是鎮人大會第四代表團團長的身份,跟鎮人大代表打招呼,結果在選舉會上順利當選。 我國刑法第二百五十六條把破壞選舉的行為依法定為破壞選舉罪。該罪是指違反選舉法的規定,以暴力、威脅、欺騙、賄賂、偽造選舉文件、虛報選舉票數等手段破壞選舉或者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情節嚴重的行為。當地縣人民法院近日對鄒魯武賄選案作出判決,以「破壞選舉罪」判處剝奪政治權利1年。在今年6月,鄒魯武因賄選被鎮人大會罷免了副鎮長職務。參與策劃賄選的鄒游、柴榮免予刑事處罰。 3、修建學校是好事 濫伐森林悔不該 「我們村的馬主任判處有期徒刑2年,太冤枉啦!」村民都這樣說。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在2001年的春天,安徽山區某村的小學校年久失修,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由於當地村小太多,鄉人民政府也沒錢支助,所以修學校的錢只能由本村解決,但村裡沒有那麼多錢,怎麼辦呢?最後該村的村民委員會主任馬某決定向縣林業局爭取了砍伐40個立方米木材的指標,用它作為修建的材料和經費,結果由於成本大大提高,馬某擅自帶領村民們多砍了200個立方米。當一座漂亮的學校將要竣工的時候,公安人員帶走了馬某。由於他的行為觸犯了《森林法》和《刑法》,被判處了有期徒刑2年。為什麼馬主任做好事卻被判刑呢?原來我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有這樣的規定: 「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看來我們做好事也得遵守法律呀。 4、少年無知毀樹苗 害人害己是教訓 在1989年的一天,嘉興某高一學生王某(未滿18周歲)被公安人員依法逮捕了,這一消息在這所學校炸開鍋啦,為什麼啦? 原來是王某被逮捕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叔叔和他父親長期不和,前一段時間兩家為了房子的事情大打出手,父親由於年齡大了一點,被他叔叔打破了頭,花去了20多元醫葯費,後來他父親向他叔叔要醫葯費,遭到他叔叔的拒絕。正逢星期日王某放學回家,聽到這件事真是氣急敗壞,當天夜裡他把叔叔家的500棵剛種9個月的果樹苗全部砍掉,而這些樹苗買來時總共只花了1800元,最多賠償算了,為什麼要逮捕呀?其實這是王某太無知啦,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森林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擅自砍伐國家、集體、他人所有或者他人承包經營管理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以盜伐林木罪定罪處罰,盜伐林木「數量較大」,以二至五立方米或者幼樹一百至二百株為起點。」王某把叔叔家的500棵果樹苗全部砍掉,情節已屬於「數量較大」,後來由於王某未滿18周歲,本人認罪態度較好,社會危害性也不大,當地人民法院在對他刑事拘留30天後,決定讓他的父母賠償其叔叔的經濟損失後免於起訴,但這件事對王某真是一次深刻的教訓呢。 5、勞資糾紛莫小視 依法處理出和諧 一天,來湖州織里打工的安徽廣德民工張輝來因不事和業主劉某發生爭吵,劉某當即要辭退張輝來等7人。張輝來十分惱怒,威脅劉某說:「你敢辭退我們,我就殺掉你家兩個孩子!」隨即打電話叫來了40多位老鄉,雙方劍拔弩張。鎮司法所所長、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常務副主任吳美麗當即將雙方叫來,在認真聽取雙方的訴說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對他們進行了有關法律的宣傳。經過做工作,張輝來等7人最後同意與業主劉某解除勞動關系,但他們要求調處中心幫他們重新計算一下計件工資的總額。吳美麗將張輝來等人所做的23種不同款式的衣服全部拿到調處中心,並根據市場價格客觀公正地評定了每件衣服的工資。張輝來等人拿到了11660元的工資後十分滿意。一場可能引起惡性事件的糾紛,終於得到了化解。那麼吳美麗用什麼法進行宣傳的呢,主要是《勞動法》中的第十七條 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第十八條 採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是無效的。第二十八條 用人單位依據本法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看來我們平時對勞資雙方都要進行有關法律知識的培訓,一旦出現勞資糾紛才能依法解決,不至於出現重大惡性事件,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 6、節日加班是需要 支付工資須合法 某服裝公司因為趕訂單安排職工在十一節日期間加班。張某等加班職工提出應當支付300%的加班工資,該公司勞資部經理只同意給加班職工安排補休,不同意支付加班工資。張某為此向當地勞動保障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舉報,請求糾正該公司的錯誤行為,維護自己的權益。 勞動保障監察大隊接到張某的舉報後,經調查取證,查明該公司安排職工法定休假日加班後以已安排補休為由未支付加班工資,違反了《勞動法》,責令該公司限期改正。該公司在勞動保障監察大隊規定的期限內補發了張某等職工的加班工資。 7、依法維權路漫漫 人間自有公道在 張斌被浙江省仙居縣郵電局招用為報刊投遞臨時工。他並不把自己當做臨時工看待,而是像正式職工一樣有著「綠衣天使」的職業自豪感。他每天都早出晚歸,工作踏踏實實,從沒有出現過報刊的遲投或誤投,因此也深得客戶和郵電局領導的好評。 1997年的一天,張斌在騎車投遞報刊時,不慎被一輛拖拉機上的毛竹嚴重戳傷右眼,右眼視網膜剝離。經過近1個月的醫治,眼睛雖然是保住了,但被認定為6級傷殘,右眼幾近失明,左眼視力已降至0.1。 突如其來的事故,讓張斌欲哭無淚,生存的壓力成了他心上無法釋然的陰影。郵電局雖然同意報銷張斌的醫療費用,但認為張斌只是本單位的臨時工,因此,只同意發給張斌12個月的本人工資作為一次性傷殘補助費。 1999年,張斌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縣郵政局和縣電信局共同支付醫療費用、傷殘補助金等合計2.65萬余元,並安排工作,享受職工待遇等相關的工作保險待遇。 最後官司打到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2002年,經省檢察院提出抗訴,省高級法院直接對案件進行再審,並於最近作出終審判決:張斌所依法享有的工傷保險待遇,縣郵政局和縣電信局按資產比例來分擔張斌的醫療費用、工傷津貼等9000多元,並按照每月330元。 為什麼張斌的官司能打贏呢?這是因為工傷保險待遇是憲法和勞動法賦予勞動者享有的合法權益,是國家為保障職工合法權益、促進安全生產和維護社會穩定而設置的一項強制性的社會保險制度。工傷保險作為一項帶

⑵ 少年兒童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是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的薄弱環節是哪些

薄弱環節主要有兩點:
一、對少年兒童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重視不夠,主要源於相關單位和負責人有一定思想誤區,認為中學生開始問題相對比較多,應是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這其實是有點亡羊補牢,而中學生開始問題相對比較多恰恰是由於我們對少年兒童法制教育重視不夠導致的結果。其實不應該這樣,俗話說三歲看老,在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中對兒童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才是重點和根本,這是從預防角度考慮問題,從青少年思想和行為塑造上下工夫。如果對少年兒童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抓好了,少年兒童的思想和行為塑造優良,到中學階段及以後,問題自然就比較少,普法難度就會小很多,真正能實現青少年的健康快樂成長。

二、對少年兒童的法制宣傳教育的方式方法太少,實效性不夠。出現這種狀況主要原因在於重視度不夠的問題、法制宣傳教育考核方式方法的問題、引導、激勵和鼓勵社會和市場創新力量參與少年兒童普法工作不夠的問題。就少年兒童容易接受的讀物或影視形式而言,目前市場上,充斥的是一般性娛樂性的兒童文學、動畫片比較多,而普法性的兒童文學、動畫片幾乎沒有,部分政府部門或教育單位主編的普法讀物,相對比較嚴肅,學生接受度相對較弱、實效性不足。但是,目前市場也逐步涌現出一些優秀的創新性兒童普法作品,如《最活潑有趣的法律書:馬米奇遇記》、《最活潑有趣的法律書:馬米歷險記》青少年法律繪本,把與青少年緊密相關的法律知識融入到活潑有趣的童話故事中,學生很喜歡看,從自覺的快樂閱讀中學習和領會到了很多法律知識,同時該套書還配套有精美的教學課件PPT、「馬米奇幻之旅」青少年普法大講堂、「馬米奇幻之旅」小品兒童話劇演出進校園系列資料和活動,這是一種創舉,為普法單位和普法工作者提供了用有限的普法費用,起到真正的普法效果的良好途徑和方法,值得推廣和借鑒。

⑶ 如何有效地進行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
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在廣大青少年中深入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全面提高我國青少年法律素質,保障和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成才.對於廣大少年兒童,主要是幫助他們學法、守法,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增強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對於廣大青年主要是培養和教育他們樹立公民意識和法制觀念,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提高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和運用法律武器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自覺性.
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要突出青少年的特點,從青少年實際出發,依據由易到難、由淺人深、由啟蒙教育到系統教育的原則,教育引導青少年從根本大法學起,逐步擴大學習范圍,包括基本法律和其它有關的法律法規.在青少年中繼續開展憲法知識和其它青少年行為規范及與青少年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的教育活動.要加強對中小學生的法制教育,充分發揮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的作用,通過有針對性的、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使他們初步了解一些基本法律常識,學會分辨是非;對於廣大青年,要注意區分不同地區、不同職業、不同文化層次青年群體的特點,採取靈活的有針對性的方法和措施,使廣大青年了解我國憲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內容,增強民主法制觀念,懂得與自己工作和生活有關的法律,樹立依法享有公民權利、依法履行公民義務的法制觀念,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增強社會責任感,善於運用法律武器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要注意抓好五個重要環節.一是要把對青少年進行教育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機結合,與教育人、培養人緊密結合起來,為創造優良的社會環境發揮作用.二是要把對青少年法制教育同公民素質教育有機結合,提高青少年的法制素質,使他們能夠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成為跨世紀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三是要把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同維護青少年權益工作有機結合,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服務,通過法律途徑反映青少年的呼聲,解決他們的困難,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四是要把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同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有機結合,組織團員青年運用法律武器,繼續開展青年志願者文化市場監督活動,配合有關部門掃「黃」打「非」,凈化文化環境,積極做好失足青少年的幫教工作,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五是要把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同加強對務工青年的教育管理服務有機結合,採取走讀夜校、民工學校、函授咨詢等形式,對務工青年進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和文化、法制教育,幫助他們提高法律素質.
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要運用有形的手段和方法,動員社會力量,利用社會資源,加強與政法有關部門的配合,營造全社會關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圍.

⑷ 關於法治兒童詩歌

《法律,我們不能失去您》

假如沒有法律,我們的生活會怎樣?變得更加美好,抑或變得更加糟糕?

假如沒有法律,生活不再擁有秩序。社會一片混亂,安全保障成為奢想。

假如沒有法律,生活不再擁有自由。你我任人踐踏,從此尊嚴隨風飄零。

假如沒有法律,生活不再擁有正義。罪惡吞噬良知,處處被黑暗籠罩。

法律,你是一縷陽光,明辨世間之是非,追求人世之公道,完美社會之正義法律,你是一道屏障,弱者得以保護,哀者得以補償,社會得以安定。

法律,你是一位母親,呵護著每一位兒女,關注著每一步坎坷,撫慰著每一個創傷。

法律,你是一位父親,用脊樑撐起一片天空,以勇氣盪滌世間不平,以智慧實現你我的中國夢。

您猶如艷陽一般,照在高山峽谷,映亮在我們的心裡,驅走了眼前的黑暗。您猶如和風一般,吹遍了五湖四海,拋棄了腦海的污垢。

您猶如春雨一般,灑落在神州大地,滲入每個人的心靈,滋潤心田的良苗。您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我們心中閃爍,照亮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照亮了千年。

法律,你是那張高懸的明鏡,一塵不染。

法律,你是老百姓心中那台公正的天平,不偏不倚。

法,在我心中。

法,在我心中。

法,在我們心中。

我們可以失去金錢,成為貧窮的人。

我們可以失去青春,成為兩鬢斑白的老人。

但是,法律,我們不能失去您。

百年中國夢不能失去您。

不,不能失去!

不,不能失去!

不,不能失去!

(4)兒童法治宣傳擴展閱讀

兒童法制教育宣傳的意義:

1對少年兒童進行法制教育,不僅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走入歧途,更要教育少年兒童學會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身安全和利益。

2在中國,多年來受到應試教育模式的限制,以及學校、家庭和社會法制教育的脫節,少年兒童法制教育存在較多問題。

3本文主要對現階段我國少年兒童法制教育出現的問題及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解讀,並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有效的對策,希望對解決少年兒童法制教育問題有所裨益。

⑸ 兒童法律知識短文

1、案例

犯罪嫌疑人劉某(男,16歲,湖北省仙桃人),2005年10月20日凌晨2時許,夥同夏某、陳某、黃某等人經過事先預謀,由陳某攜帶一把西瓜刀,四人竄至廈門湖裡某處的路面,尋找作案目標,准備實施搶劫時,被治安巡邏隊發現,而被抓獲。

檢察機關對該案審查後,認為劉某夥同他預謀搶劫,並准備了作案工具,著手尋找作案目標,但由於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具體犯罪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3條、22條之規定,其行為構成搶劫罪(預備),考慮其作案時屬未成年人,檢察機關對其以無逮捕必要,作出不捕決定,並聯合相關單位及劉某家屬對劉某實施幫教。

2、案例

犯罪嫌疑人楊某(男,17歲,福建省平和縣人),其在2005年3月,在湖裡馬壠某網吧上網時發現該網吧伺服器的漏洞,並多次利用該網吧伺服器漏洞,修改網吧電腦網路伺服器系統中上網卡帳戶數據,為其同學徐某、陳某、韋某等人在該網吧增加上網帳號上的金額數據,以達到不向該網吧繳費而上網的目的,其至被該網吧發現時先後共盜用網吧上網費計人民幣4373.6元。

檢察機關對該案審查後,認為楊某盜用他人上網費用,數額已達到較大起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4條之規定,其行為構成盜竊罪,但由於考慮楊某作案時屬未成年人,且其情節較輕,主觀惡性較小,決定對其作出不捕決定,並聯合相關單位及楊某家屬對楊某實施幫教。

⑹ 小學生法制教育知識

小學生法制教育知識

1、竊盜罪

所謂竊盜罪,就是指『偷東西』。在沒經過主人的同意下,隨便取走他人的財物,包括錢和物品。

2、恐嚇取財罪

就是用不當的手法,包括:恐嚇、威脅、暴力等,向別的同學借錢不還或強索金錢。

3、強盜罪

是拿著武器,如:刀械、棒棍或其他具有危險性的東西,威脅同學,使他不敢反抗,然後強行奪取身上的財物。

4、傷害罪

因為打架造成別人身體上、健康上的傷害,依據受傷程度可細分為:『普通傷害罪』、『重傷罪』、『普通傷害罪之加重結果犯』。

5、施打、吸用麻醉葯品

所謂的『麻醉葯品』就是指『毒品』,因為錯誤的使用麻醉葯品,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因此,除了在醫院由醫生合法使用外,私下吸用麻醉葯品都是違法的行為。

另外,雖然本身沒有吸毒,但若有販賣麻醉葯品,也是犯法的行為。

6、賭博罪

同學們在學校玩耍時,不論是用金錢或是物品當籌碼,都不可以玩賭博性的玩具或游戲。除了不可以從事賭博性的行為外,也不可以提供別人從事賭博的工具或環境,否則就算你沒有玩,你還是犯了法。

7、毀壞公物

不論在學校或是公共場合,只要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是給大家共同使用的東西,就是公共物品。同學應該小心使用並愛惜公物,不可以隨便破壞、毀損或丟掉公物。

(6)兒童法治宣傳擴展閱讀

1、自己在家遇到有人敲門時,可採取以下措施。

(1)平時一人在家,要鎖好院門、房門、防盜門、防護欄等。出去玩耍要關好門窗,千萬別忘記鎖門,防止盜賊潛入。

(2)鑰匙要保管好,要注意把鑰匙放在衣服里,不要放在外面,以防壞人跟蹤入室。

(3)當有人敲門時,一定要問清來意,對不熟悉或不認識的人,堅決不要開門。特別是遇到有陌生人以修理工、推銷員的身份要求開門時,說明家裡不需要,請其走開。或可尋找其他借口,請其不要打擾。

(4)當壞人慾強行闖入,可到窗口、陽台等處高聲喊叫鄰居或去打報警電話嚇跑壞人。

2、如果被人毆打

第一、設法與才老師或家長取得聯系,以便盡快得到救助。

第二、及時治療。

第三、妥善保管包看病治療的醫院單據和診斷書,以備後用。

第四、及時報案,要報清出事的時間、地點、打人兇手的特徵。

3、有人拉你參與打架時

(1)自己堅決不去。不管這件事和你是否有關,不管矛盾雙方和你本人的關系如何,你都不能參與。

(2)設法勸阻。盡自己的最大的能力說服對方,表明打架的危害性。

(3)及時報告。如果勸服不了,就及時向老師、家長或學校門衛、學校領導報告,嚴重的要打110報警。

4、有人搶奪你的錢物時

一旦遇到這種情況,應當以盡量減少損失、減少皮內痛苦為主進行對付。遭搶之時,要努力掙脫,盡快逃離,一邊跑一邊呼喊:「有壞人搶劫呀!」如果掙脫時有物品帶不走,如帽子掉地下了,書包被拉住了,就不要顧這些,以自身掙脫為主。掙扎,喊叫,跑就代表著你斗爭的勇氣。

5、如何預防被偷盜

首先,要注意對家庭財產的保密。家中的貴重物品、現金、債券及股票等,不能輕易露底,包括對某些親友、鄰居。

不要將家中鑰匙隨便交給他人使用,防止居心不良的人從中偷配鑰匙,尋機行竊;如果鑰匙丟失,要馬上換鎖;

不能與萍水相逢、不明底細的人交往,更不能帶到家中來做客,防止「引狼入室」……外出時,盡量不要帶大量現金;當人多擁擠時,千萬不要只顧搶購物品、車票而忽視提包安全,要用手、身體護住財物,並時刻警惕身邊舉止不正常的人…

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遵守有關紀律,依法辦事,嚴格恪守法律規范就叫遵紀守法。有的同學認為,講紀律就沒有自由,講自由就不能受紀律的約束。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俗語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由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鳥在空中飛翔,它們是自由的;魚在水中嬉遊,它們是自由的。但如果把鳥放入水中,讓魚離開了水,那麼它們不僅得不到自由,而且很快就會死掉。人走在馬路上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亂走馬路,被車輛撞倒,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

參考資料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小學生法制教育

⑺ 兒童動畫片有沒有宣傳法律的

絕對有,不過不記名字了……央視有播過……

你的孩子多大了??看動畫學法律???

基本上100個家長對孩子未來的計劃都是泡湯的,剝奪了孩子的快樂,累了自己。

⑻ 如何進行未成年人法制教育與宣傳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對於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其責任不僅僅只在於學校,而是有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力教育,而學校,家庭,社會又將如何對未成年人進行法制教育與宣傳那?如何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保證未成年人普法活動的順利開展,以防止類似於「李天一案件」的滋生那?
一、目前未成年人法制教育與宣傳存在的問題
(一)家庭法制教育觀念淡薄
當今社會,獨生子女現象越來越普遍,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卻越來越偏於文化課成績及各種特長的培養上來,往往忽視了孩子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加之一些家長自身道德觀念、責任意識淡薄,對孩子不聞不問,缺少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或者對孩子過於寵愛,使孩子養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毛病。例如:未成年人李天一,從小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其父李雙江五十幾歲老來得子,對其寵愛有加,取名為天一。然而2011年年僅15歲的李天一因打架斗毆被勞教一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出勞教所後,在2013年2月份又因強奸罪被刑事拘留數月後,最終被判有期徒刑10年。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法制對一個孩子日後發展的重要性。
(二)學校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
教育部門對學生法制教育的認識不夠。這一點從現行教材的設置便可看出,在現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級一門法律基礎課,而小學六年和其他階段的教學幾乎沒有任何法律課的設置,或者僅僅流於形式,半年將一次法制課。另一方面學校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與宣傳,僅僅局限於在校園里,學生基本上無法將所學的法制知識與社會實踐聯系起來。而教授學生法制教育的老師大多是帶班老師,這些老師自身對法制意識和教學方法也可能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加之學生自身對法制教育與宣傳的排斥,使得法制教育與宣傳困難重重。
(三)社會法制教育的落後
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有關部門對文化市場管理的放鬆,一些淫穢,色情、暴力以及偽科學的出版物層出不窮。網吧、酒吧、以及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對未成年人的限制越來越小。社區法制教育與宣傳流於形式。一些學校不管、家庭不管、社會不管的失足少年,因自身文化水平低,無力為生,常被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組織其打架斗毆,偷搶奪拿,是社會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如何進行法制教育與宣傳
(一)和諧的家庭氛圍,是未成年人快樂成長的第一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是影響孩子最初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為此,父母要加強自身的法制思想觀念,努力完善自己人格,不要在孩子幼小的心靈種下權錢觀念的苦果。在平時生活中,對孩子要獎罰有度,培養孩子知錯就改的好習慣,不要過於溺愛孩子,使其養成貪圖享受、好逸惡勞、自私自利、專橫霸道的惡習和以自己為核心,隨心所欲,從而在其幼小的心理埋下違法犯罪的禍根,而是要注重培養孩子法制意識。多與孩子進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困惑,幫助孩子調整心態,使孩子積極樂觀的面向生活。
(二)加強學校法制教育與宣傳,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七條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預防犯罪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結合常見,多發的未成年人犯罪,對不同年齡的未成年人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犯罪教育。」因此,對於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要先從教育教學抓起,使其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公民權利的同時,要履行何種義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讓未成年人了解刑罰,以及其行為可能產生的法律後果,從小樹立其克己守法的意識。《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八條規定:「學校應當結合實際舉辦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活動。」學校可以定期向學生播放有關未成年人犯罪受到刑事處罰的視頻或者開展於此相關的講座,從而促進法制教育的宣傳。
其中,在法制教育與宣傳中,注意採取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注重實例教學,以例說法,用學生能夠聽得懂的語言,能理解的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還要注重以生活中的實例,來教育未成年人。例如:李天一等人在楊女士喝醉的情形下,將其帶入酒店內,強行對其實施了強奸一案中,案犯李某某被判有期徒刑10年;王某某(已成年)有期徒刑12年,剝奪政治權力兩年;魏某某(兄)有期徒刑4年;張某某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魏某某(弟)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此判決不僅是對犯罪分子的懲戒,也給所有未成年人上了一課。
(三)凈化社會環境,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加強社會法制建設,嚴格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酒吧、以及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同時,加強對文化產業的監控力度,解決查處淫穢,色情、暴力以及偽科學的出版物,堅持不懈的進行「掃黃」,「打非」斗爭。於此同時加強社區普法活動的開展,積極宣傳法制。促進社會幫教機制的形成,對於家庭不管,學校不管,社會不管的失足少年進行法制教育,從而減少犯罪率。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社會穩定。
總之,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力教育格局,有利於加強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普及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識,提高未成年人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做到預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活動,促進社會健康發展。

熱點內容
勞動法對社保的社會意義 發布:2025-02-06 09:39:12 瀏覽:90
任慧律師 發布:2025-02-06 09:15:42 瀏覽:238
對照準則條例自查報告 發布:2025-02-06 09:07:41 瀏覽:317
教師資格證教育法律法規責任 發布:2025-02-06 08:59:27 瀏覽:636
職業道德第 發布:2025-02-06 08:39:44 瀏覽:2
法院書記員記錄 發布:2025-02-06 08:21:07 瀏覽:803
司法考試費 發布:2025-02-06 08:18:49 瀏覽:62
司法局年度總結 發布:2025-02-06 08:03:47 瀏覽:304
道德實踐日記500字 發布:2025-02-06 07:31:52 瀏覽:321
江蘇預備法官培訓 發布:2025-02-06 07:26:12 瀏覽: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