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jd
Ⅰ 如何申請美國法學博士JD
美國大學法學院主要提供三種學位: LLM , JD , JSD 。
LLM (英文: Master of Law )是一個一年的美國法律速成班,相當於碩士學位。對 LLM ,法學本科確實是美國法學院錄取的前提。這是由 LLM 學位設置的初衷所決定的。 LLM 就是為美國以外的學生或律師設計的專業,讓世界各地的法律人才了解美國的法律,其實質就是「鍍金」。
JSD 的全稱為 Doctor of Juridical Science ,它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學博士,是法律專業的高級學位,一般來說,申請者必須有從事法學研究的職業目標,且必須有 Master 學位或是 JD 學位才能夠申請。國人別想申請,美國人自己都還不夠分呢。
JD 意為法學博士,全稱是 Juris Doctor 或 Doctor of Jurisprudence ,但是 JD 實質上是相當於一個法律的本科學位,它的前身叫 LLB(Bachelor of Law) ,後稱為 JD 。通常 JD 的學制為 3 年。在美國人的眼裡, JD 相當於商科里的 MBA ,或者說 MBA 相當於 Law School 的 JD ,它是進入法律行業從事工作的一個重要條件。
下面,我為大傢具體介紹一下美國法學博士 JD 申請的情況,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JD 作為一種職業教育,它不僅招收本科生,也招收碩士博士背景的申請人,於是這就造成了申請競爭極其慘烈,只有那部分最優秀的人才會被錄取 ; 另外一方面這也成為了很多成功人士的最終學位。
LLM 是 academic oriented ,與之對應的 JD 是 career oriented( 以職業為導向的 ) ,簡單點說,去讀 JD 學位的人,通常都是致力於做律師的人。
雖然 JD 是一個 career oriented 的學位,但是在 3 年內緊湊的學制,高強度的學習,讓一個具有 JD 學位的人有足夠的能力在任何大學里教授課程,為什麼美國人很少有人去讀 JSD 的一個重要的原因,許多頂尖法學院的教授具有 JD 學位,但並不具有 JSD 的學位。
在留學申請界,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恨一個人,就讓他去讀 JD 吧,如果你愛一個人也讓他去讀 JD 吧。因為 JD 是天底下最難讀的學位,它可能不僅要求學生的平均成績達到 B 及以上才可以畢業,同時學生們都還互相競爭著要把每門課的成績盡量提高,因為在這種精英學院當中,如果想找到好的工作,想立足於社會,成績單上的成績非常重要。美國人跟中國人一樣看重在校成績,只是,美國學校在計算成績的時候更加能准確的反應出一個人的能力,而並非我國通過機械的考試去考核一個學生的能力。這是畢業難。另外呢, JD 的申請也很困難,因為需要提交 LSAT 考試的成績,這個被稱為世界上最難的考試的成績,這是申請難,這兩難便解釋了前面的半句話了。
後半句的意思是:可以讀下 JD ,絕對是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一劑強心針,可以給未來前途帶來很多的附加價值。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 JD 的申請 Tips :
首先是必要條件
QTOEFL
QLSAT
GPA
豐富的專業相關的實踐經歷
讀 JD 的心理准備
其次是非必要條件
從業經驗:同 LLM 的申請類似,申請 JD 也不需要相關的從業經驗
專業背景:同 LLM 的申請有區別的是,申請 JD 並不是必須有相關的專業背景。
Ⅱ 法學院的JD是什麼
JD系Juris Doctor或Doctor of Jurisprudence的縮寫,意為法律博士,類似學位LL. M(法律碩士)。
JD在20世紀六十年代以前曾經稱為LL. B,其拉丁原文是Legum Baccalaureus,意為Bachelor of Law,任何人都必須獲得四年制學士學位之後才可以攻讀。後來因為法律職業在美國愈發的專業化和精細化,從事律師職業的要求變得極其苛刻,甚至可以與從事醫生職業相提並論,JD(Juris Doctor)學位這一名稱最終產生,以表明法律教育的苛刻和嚴格。
JD學位相當有價值,擁有JD學位的人士在美國享有崇高的地位,律師群體在美國政界、商界擁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和現任總統奧巴馬分別為耶魯和哈佛的JD,前總統柯林頓的妻子希拉里·柯林頓也擁有耶魯的JD學位。法律博士(JD)和醫學博士(MD)也被認為是美國最為昂貴和含金量最高的兩個學位。
LLM與JD,前者只學一年,專攻某一方面的法律,但不能考美國的律師資格考試,除了在少數幾個州以外,而後者學三年,詳細學習美國的法律,可以考美國的律師資格考試。前者必須是已經有法律學士學位的人才能夠報考,只須提供托福成績,後者不受學位之限,但是要提供LSAT成績。
Ⅲ 去美國讀法學JD
JD本來就是法律本科,你的專業不限,只要你有高的LSAT170吧,和IBT110,就可以申請(LSAT完全不要法律知識,純考邏輯,當然非NATIVE,對你的語言也是挑戰,特別是閱讀)
我一直覺得先申LLM,再轉JD好,但因為你不是法律專業的,所以只能直接申JD(我說過了,LLM是法律碩士需要你有法律本科才讓你申請。而JD是法律本科,不限制你專業)
JD現在簽證很難下,美國不鼓勵移民,而JD讀了拿了BAR就呆美國了,所以移民傾向TOO明顯
LLM法律碩士,其實專門給「外國人」鍍金用的。你是「非法」的,LLM就不能讀
讀法律,很辛苦,我一個叔叔的小孩是從小在加拿大的,讀了1年JD就放棄了。因為每天有數不清的東西要看。我想他都那樣了,對於英語是第二語言的人,應該跟困難了。而且對沒有法律基礎的你,可能困難更大。
所以,你要做好心理准備
當你決定這條路走到黑
那麼,你可以做這些:
考IBT,大概大三考吧,越高越好110是起碼的(IF你想要好點的學校)
考LSAT,准備好再考,也是越高越好170吧
學法律,雖然他們說法系不一樣,但是你可以先熟悉起來。去蹭課。
努力GPA,我們班一牛人GPA3.8還達不到要求。
最後說:如果連IBT110,LSAT170,GPA3.8都不能達到,那麼你JD可能都不能堅持下來
Ⅳ 香港城市大學法學:JD,JSD和PHD如何區分
1.港研究生申請: 香港高校採用的制度是英制或者美製,整體上分為本科生(Undergraate)和研究生(Postgraate)。 其中,按照學位和類型分,研究生主要有以下幾類: PhD,Doctor of Philosophy,哲學博士,博士學位,屬於研究型研究生。
Ⅳ 美國留學JD和LLM是什麼意思
JD是法律復博士,英文:Juris
Doctor,但是這個法律制博士跟理工科的博士不一樣,理工科的博士以搞科研為主,而JD更加類似於法學界的MBA,事實上很多學校也會開設JD和MBA的雙學位,畢業生通常會進入大中型律所或者大型金融機構等,而實際上法律界還有一個JSD學位,拉丁文叫Juris
Scientiae
Doctor(英文:Doctor
of
Juristic
Science),讀JSD的人很少,甚至比商科的博士還少,這是因為JD畢業後會收獲非同一般的收入,而JSD的畢業生都會去各個大學的法學院當教授。
LLM是法律碩士,中國本科畢業生去美國讀法律大多讀的都是這個學位,學制一般為一年,開學比其他研究生院略早,可能是7月份,暑期要多上1-2門課。申請LLM學位,本科一定要是法律專業,而JD則是什麼專業背景都可以申請。
Ⅵ JD與LLM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在於:定義不同、成績要求不同、專業要求不同。
1、定義不同:JD,意為法律博士。來自有關回國人員的信息,教育部認證為「職業法律博士學位」;LLM法學碩士是一個一年制的法學進階課程,全稱是 Master of Laws,屬於普通法系法學教育體系中的碩士階段。
2、成績要求不同:申請JD需要LSAT成績,而LLM只要TOEFL成績;只有JD才可以考美國的bar,但有一些州,也允許ABA認證的LLM考該州的Bar,主要有CA和NY。
3、專業要求不同:JD必須要有四年制學士學位才能申請攻讀JD學位,攻讀一般需要三年時間,申請人通常為物理、化學、生物、會計、管理、新聞、社會學等基礎學科背景的學生;LLM應屆本科生選擇 General Program,因為本科生對將來方向還沒有定位,General Program 可以自由地選課。
(6)法學jd擴展閱讀:
LLM申請條件:
1、在國外擁有法律專業的學士或同等學位畢業生,或者具有法律背景的學生
2、托福/雅思成績(所有都要求提交),無需LSAT
3、美國的法學院提供的法律碩士學位,時長一般為9-12個月。實際上來說,LLM是面向外國法律本科的學生和外國律師所設,LLM在美國部分州是不能考律師資格考試的。
4、LLM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普遍型LLM課程,這類學位的課程會給予你充分的自由來撰寫有關法律的論文,更多地面向國際學生。另一種是專門性LLM課程,提供專項性法律研究與學習,知識產權、環境法、國際法等等。
Ⅶ JD是博士,碩士還是本科
JD是博士。
JD(Juris Doctor或Doctor of Jurisprudence),意為法律博士。來自有關回國人員的信息,教育部認證為「職業法律博士學位」。
美國的另外一種法律學位被稱為J.S.D.(Doctor of Juris Science),一般譯為"法學博士",在中國大陸教育部那裡也是認證為」法學博士「(對比JD:在大陸是被按照"職業法律博士「認證的)。
(7)法學jd擴展閱讀:
JD在20世紀六十年代以前曾經稱為LL. B,其拉丁原文是Legum Baccalaureus,意為Bachelor of Law,任何人都必須獲得四年制學士學位之後才可以攻讀。
後來因為法律職業在美國愈發的專業化和精細化,從事律師職業的要求變得極其苛刻,甚至可以與從事醫生職業相提並論,JD(Juris Doctor)學位這一名稱最終產生,以表明法律教育的苛刻和嚴格。
美國人獲得JD學位者可以在美國的大學里任教(美國法學院教授幾乎全是JD學位),中國人只獲得JSD者不準參加美國大部分州的司法考試,很難在美國高校任教,但回國任教很受歡迎。
但是如果外國學生在美國直接攻讀LLM之後再獲得JSD學位,仍然不能參加美國大部分州的律師考試(BAR EXAM),因為全美律師協會(ABA)僅僅認可JD這一種學位,任何其他學位都是各法學院自行設立的,未經ABA認證。
Ⅷ 美國留學專業JD和LLM是什麼意思
JD、LLM、JSD是什麼?
JD
先說,它在美國的原名,起先和歐洲一樣,叫做L.L.B.,其拉丁原文是LegumBaccalaureus,意即BachelorofLaw。後來因為希望反映出和美國其他專業人士相同的地位,才改稱JD。
美國的法學院由於必須要有四年制本科大學的學位才能申請,攻讀又要再花三年,因此,JD學位相當於七年制的本科學位,應當譯作"法學士"。
LLM
法學領域的碩士學位稱為L.L.M,一般最多一年就可以畢業,多半是為外國持有法律學位的學生所設。LLM是MasterofLaw的縮寫,是法律碩士學位,是在取得JD學位之後奪取的又一個學位。但是對於非美國的外國學生來說,只要你有了一個國外的法學學士學位,你同樣可以申請LLM。
JSD
法學領域的博士學位稱為J.S.D.(DoctorofJusticeScience),一般譯為"法學博士"。
JD、LLM、JSD有何區別?
LLM與JD相對,都是美國學位的一種。
LLM只學一年,專攻某一方面的法律,但不能考美國的律師資格考試,除了在少數幾個州以外;而JD學三年,詳細學習美國的法律,可以考美國的律師資格考試,但是學費是前者的N倍,而且很少有獎學金。
LLM必須是已經有法律學士學位的人才能夠報考,只須提供托福成績;JD不受學位之限,但是要提供LSAT成績。
在美國,本科沒有法學專業,研究生院有JD,LLM,JSD(SJD)。LLM是法學碩士,原則上比JD高一個級別,但實際上通常是為外國人開設,而且學制一年,基本沒有多大競爭力。JSD為法律科學博士,最高級別。
對於國際學生來說,LLM基本沒有獎學金,所以每一個申請人必須抱定自費的打算。LLM的學費一年在3萬5—3萬9美金不等,加上各地的生活費不等(以NY和LA最貴)。總共的花費估計在50萬人民幣左右。LLM費用每年都在增長,基本上每年的增長率為10%。
關於JD和LLM的申請
LLM分Generalprogram和specializedprogram兩種。大多數學校只提供generalprogram,選擇generalprogram的本科生可以任意選課;少數學校,比如NYU提供corporateLL.M,GTU提供Taxesprogram,internationallaw等program,這類sepcializedprogram對選課有一定要求,比如一定要選滿相關課程多少分。
建議應屆本科生選擇generalprogram。因為本科生對將來學術方向還沒有明確定位,generalprogram可以自由地選課;其次,generalprogram的申請比較容易,許多specializedprogram都需要相關的工作背景,本科生申請這些program時沒有優勢。
同樣是法學專業,LLM與JD相比較有不小的差別。最大的區別是申請JD需要LSAT成績,而LLM只要TOEFL。
從就讀角度來說,JD簽證難,學費貴,因為一般是3年制且獎學金不多,而LLM相對好些。
但從就業和學術角度來說,JD的含金量遠遠高於LLM。JD學位在美國很值錢(無論從學術角度還是職業角度),LLM現在越來越不值錢。
對於中國申請人來說,如果你打算一輩子留在美國,那麼讀JD是遲早的事,單純的LLM不可能長期留在美國。如果你打算回國,那麼千萬不要讀JD,LLM更實惠,更經濟,而且LLM學的知識在中國絕對夠用了。
Ⅸ 申請美國JD
1. 申請雜談
在今年的申請者中,我屬於少數中的少數。既是不多的申請法學院JD的中國學生,又是JD申請者中少見的工科生。在我申請的時候,身邊沒有現成的例子,所以也走過不少的彎路,在此寫下我的一些申請經驗,希望對未來的申請者有所幫助。
很多工科生不敢或者不願意申請法學院,總覺得法學院是舞文弄墨的旁門左道,和工科的行勝於言格格不入。其實在我看來,法律也是邏輯的集合,別看那些法學論文寫得天花亂墜,根子里都是環環相扣、脈絡清晰的邏輯推理。理工科學生在國內受的教育中並不欠缺這方面的訓練,讀法律時也不會比文科學生有什麼明顯的劣勢。再者,在國內能夠披荊斬棘殺到國外來讀書的,一般資質都不差,申請法學院並不是什麼特別困難的事。想想這幾年海龜越來越不吃香,留在美國轉金融的也擠破頭,多一種選擇總不是什麼壞事吧。
申請法學院,主要還看兩項硬指標:Law School Admission Test(LSAT)和本科學分積。這兩項指標能夠決定您申請學校的檔次,但最後是否能夠順利拿到錄取,還得看各種因素的綜合。
以前的法學院申請經驗談中通常都把LSAT成績作為最重要的因素,一般認為如果能考上170,就會被某些top 14法學院錄取。如果能夠考到175或者更高,則Harvard就很有希望。從歷年的錄取情況來看,這兩種說法都沒有錯。Top 14里的Northwestern和Georgetown是出名地看重LSAT成績,170以上的LSAT幾乎是錄取的保證。而Harvard由於招生眾多,也只能靠LSAT作為衡量學生的主要標准。但是,僅僅依靠LSAT還不足以敲開其他法學院的大門,而這幾年隨著LSAT成績的水漲船高,各學校的錄取標准也越發的多元化。學校不只看重這些標准化成績,也更加看重申請者的"軟因素"(soft factors)。另外,中國學生在標准化考試中素來表現優異,這幾年LSAT超高分層出不窮,大有把LSAT也"新東方化"的趨勢。以後幾年要靠LSAT在眾多中國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恐怕是越來越難了。
本科的學分積是申請中的另一項硬指標。從2007年起,Law School Admission Council (LSAC)開始允許外國學生也將本科成績單寄到LSAC處統一認證。這對於中國大陸的大多數申請者來說,是一個不幸的消息。大陸高校的評分標准總體比美國高校要嚴格很多。所以成績單經過LSAC的折算後,結果通常是慘不忍睹。例如清華的百分製成績,如果按照LSAC的標准折算成四分制,90的平均分可能只能折算到3.6。這在美國的很多院校已經30%-40%的成績了。目前還不知道US News是否會將外國學生的學分積也計入它的法學院排名指標。如果不幸計入的話,那有一些法學院很可能會拒絕一些合格的外國申請者,以保證其排名不受影響。
學校的名氣是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因素,而美國的法學院在這一點上是出名的勢利,在條件接近時絕對優先考慮名校畢業生。翻開耶魯法學院的新生名單,本科畢業學校基本上就是Harvard,Yale,Princeton和Stanford的循環,偶然出現一個State University都能讓人眼前一亮。中國學生申請也有同樣的問題。以前法學界國際交流不多,老外對國內的學校質量心中沒底。這幾年交流頻繁,美國法學院對國內的學校排名大致都有些了解。從學校的牌子來說,北大的學生在美國法學院分布最廣,人數眾多,知名度遠遠領先。清華這幾年國際交流搞得不錯,聲譽也很好。其他比如復旦、人大和政法,都是國外非常認可的學校。而一些專業院校,也有申請法學院的傳統,比如外交學院,就在耶魯法學院有好幾位畢業生。雖然從統計的角度,中國在美國讀JD的學生樣本太小,還很難有肯定的結論,但至少從我了解的情況來看,未來幾年,國內的名校畢業很可能是申請頂尖法學院的前提之一。
如果您不幸沒有以上條件,那就只能在其他方面多下功夫:
1.社會經驗。美國學生在這上面玩的花樣簡直讓人眼花繚亂。我見過有去非洲當愛滋病義工的,有去美國貧困社區當小學老師的,有去巴西雨林拯救野生動物的,甚至還有剛從阿富汗回來的美國大兵。總之只要是公益性的社會經驗,對申請都頗有幫助。說實在的,這些美國學生也不是什麼理想主義的大好青年,大多數也就是為了申請法學院的時候簡歷上好看一點,一等畢業就義無反顧地背叛革命,投向律所的懷抱。中國學生大多數都是剛出學校的愣頭青,最多也就是去某家公司、律所實習了幾個月,和這些花俏的經歷一比就相形見絀。如果閣下真想靠社會經驗出奇制勝,我勸您還是去西藏支教個一年半載,至少這個看起來還比較像樣。
2.推薦信。中國的法學院教授,在國際上沒啥學術影響力,不過這幾年和國外法學院迎來送往,和很多名校的教授也能混個臉熟。特別是北京的北大、人大和清華,和國外各大法學院據說關系還不錯。有幾位國內的大牌教授,素有推薦學生的傳統,如果能夠得到他們的垂青,也許能對申請有所幫助。另一類推薦信來自社會賢達,這就完全看各人的造化了。8、90年代申請法學院的中國學生多是高乾子弟,領導身邊的翻譯,或是中央台的英文記者,有一些還真能搞到名人的推薦。據說當年高志凱同學就是由基辛格博士推薦進的耶魯法學院。對於這樣的傳奇人物,我只能致以十二分的敬仰。
3.個人陳述。個人陳述在申請PhD時並不特別重要,可在申請JD時就非常重要。律師畢竟是靠文字吃飯的職業,練自己申請文書都寫不好,那還怎麼指望以後寫那些鬼也看不懂的法律文件?
寫個人陳述,最忌諱追憶往昔。而很多申請者,就特喜歡把陳年八穀子的舊事都搬出來。開頭必談其10歲之前的光輝事跡,要不就是父母對他的諄諄教導。總之從小立志做大事,匡扶正義,鋤強扶弱,如今終於逮到機會,要學習法律報效祖國,萬望貴校幫助實現純真少年的偉大夢想。(我是誇張啦,不過您對照自己的個人陳述看一看,是不是開頭就是When I was a child…)
另外一類是列干貨、報流水帳,典型的比如"三年前,我替某某公司做了一個項目,得到以下收獲;兩年前,我幫某某教授作了一些研究,發了一篇文章。"這種文體寫寫PhD的申請還行,用來寫法學院的申請文書,實在是有些過於朴實了。法學院看重的,不只是您過去的優秀,更關鍵的是您未來的潛力。在同樣的篇幅中,應該更多地著墨於您的理想和信念,而非簡單地重復您簡歷中的內容。
中國學生申請時,還習慣強調自己的"中國背景"。但是華人在美國的法學院里已經是over-represented minority,而且現在有大陸背景的申請者也大幅增加。再過分強調自己的"中國背景"恐怕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和Harvard電話面試的時候,我還專門問了有關中國申請者的問題,結果發現他們的申請主任對"中國"這個因素好像並不太感冒,反而對我的環境背景贊賞有加。從90年代初以來,雖然來自中國的申請者與日俱增,但各大法學院中國JD的錄取人數,並沒有明顯的增加。從我了解的情況,似乎Yale,Harvard,Stanford這幾所學校每年都會錄取中國學生,但每年都只有一個名額。而且很遺憾的是,這幾所學校的選擇往往撞車,所以總有一些學校的名額會落空。不管怎麼說,中國學生因為缺乏可供比較的經驗和資質,在法學院的招生中會被認為是風險比較大的選擇。所以,在申請時,我們和本土的申請者相比,是不會佔到太大的優勢的。
2. 我的申請
很多人問過我,為什麼要申請法學院?其實起因很簡單,我不想走那條中國留學生的老路。我見過很多青年才俊,漂洋過海來了美國,結果卻為了生計,把青春蹉跎在實驗室,最後不管願不願意,還得把博士後作為安生立命的職業。且不說這樣的選擇是否實現了自身價值,即便是,這樣的選擇也太單一了吧。象牙塔外的選擇那麼多,那麼多年,那麼多聰明的人啊,為什麼就不能多闖出幾條新路來呢?
我自認沒有作研究的才能,也不想把自己陷入這種無法選擇的絕境。我想路總是該越走越寬的,而PhD導向的卻只是一條窄窄的單行線。所以我決定不讀PhD。
不想讀PhD,那總得讀個什麼Doctor撐撐門面吧。這年頭本科像條狗,碩士滿地走,只有博士還能抖一抖。國內學歷迅速貶值,我怎麼也得混個"打狗托"吧。再說父母那邊,衣著光鮮地送出來讀書了,過兩年就灰溜溜回去了,父老鄉親面前也不好交待吧。我當時臨機一動,想到如果不讀PhD,那就試試法學院的JD吧。JD畢業了以後的選擇面比PhD可廣得多了。
JD這學位,說到底也不是博士,雖然名字是Juris Doctor,但和研究型的博士實在相差太遠,最多算是個職業型的"博士"。盡管美國的法學院教授基本上也都是JD畢業,但國內的大學可是不認這個Doctor的,以後要想拿著JD混國內的學術界,恐怕還有點寒磣。(相反的,要是您不慎混上了一官半職,那可不就用在乎什麼博士學位了,連教授頭銜都是送貨上門。)反正我對學術界也萬分的不感冒,所以得不得到國內這些勢利眼的認可,我也不是特別在乎。另外,JD也不是賠錢的買賣,今年紐約律所JD畢業生的行價己經漲到了14.5萬大洋啦,還有亂七八糟的bonus。俺用手指頭加腳趾頭算了一遍鈔票,只好仰天長嘆,俺雖然胸懷大志,那也不用和這一大堆美刀過不去吧。
於是,俺就雄心萬丈地准備申請JD啦。俺先從LSAC網站上(www.lsac.org)搜羅了一堆LSAT的考題,花了俺上百大洋。接著又去Amazon瘋狂采購,搬回來一堆申請秘笈。萬事具備,俺摩拳擦掌,就等著時機一到就大顯身手。
許是老天有眼(更有可能是老天沒眼),我考LSAT一向有如神助。第一次半夜無聊,做了一套92年的LSAT真題,一查答案:178。(LSAT的滿分是180,178在每年10萬多名考生中,大約是前50名。)我樂得在走廊里直蹦達,心想我這種LSAT奇才,不考法學院簡直是浪費。後來才發現我被那年的真題給忽悠了,近幾年的LSAT越出越難,早已不是92年的難度。不過那是後話,反正我當時是自信心爆棚,覺得申請簡直是易如反掌,手到擒來。
後來才發現,申請法學院比申請PhD還折騰,各學校都有花花綠綠的一堆表格,我還專門跑回北京找本科的副系主任簽了份"Dean's Certificate 院長證明書"。推薦信也大費周折,找的幾位老師過於大牌,不是出差,就是沒空。考下來的LSAT成績也差強人意,175,勉強符合Harvard的安全標准。最頭疼的還數個人陳述,各所學校還要求不同,一個賽一個的刁鑽。我磨蹭了兩個月,連一篇個人陳述都沒磨蹭出來。申請到最後,都是再而衰,三而竭,到了十二月,我是完全沒有申請的熱情和憧憬了。
總之,我的申請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之前盤算得太多,到了該實施時反而沒了計劃。申請文書一拖再拖,直到一月中旬還在抽屜里睡大覺。我晃晃悠悠,成天也不知道該干什麼好,直到某日上網一查,才發現大事不妙。原來法學院的錄取通知都發得差不多了,我要是再不申請,到時候練殘羹剩菜都吃不上。我這才慌了神,連花了一個禮拜把個人陳述給折騰完。那幾天寫個人陳述真是寫得天昏地暗,自己再看一遍都想吐。最後只好把半成品寄給同學修改,順便也把他們惡心一下。
法學院錄取都是rolling basis,也就是先到先審,若是今年申請者質量好或者招生處估計失誤,就很可能在申請日期截至前就把錄取名額用完。今年芝加哥法學院就出現了這種情況,2月份就已把錄取通知提前發完,對於1月以後申請的學生,練審查的機會都沒有。我1月底才把申請寄出,顯然是白交申請費。結果等到4月份,才收到芝加哥的一封信,語氣萬分親切,說您的材料我們已審過,條件優異,但很可惜,我們今年的錄取工作已經結束,您看是不是明年繼續考慮我們學校?好在我當時已經有哈佛墊底,於是就語氣同樣親切地回絕了它;不然的話,恐怕得被它郁悶至死。
說起哈佛,今年哈佛換了招生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改了錄取程序,對每位錄取者都要求電話面試。這下可天下大亂,人人都守著電話等通知,看到一個陌生號碼都心跳加速。我申請得比較晚,等輪到我面試的時候已經是三月下旬。接電話的時候我正在紐黑文的街上溜達,當時街道嘈雜,再加上緊張,接到手機後的前3分鍾楞是沒聽懂他在說啥。我只好一面和那邊的招生主任寒暄,一面狂奔至最近的室內場所,好幾分鍾才恢復正常,然後就一頓狂侃,把電話兩頭都侃暈了。幾日後,錄取通知的電話如期而至,當時哈佛已經錄取了700多個學生,我是正常批次中錄取的最後幾個申請者之一。我握了一把冷汗,暗暗想,我這回真是"孫山"啊。
沒想到更加"孫山"的還在後面。耶魯的申請是和哈佛同時寄出的,可是直到四月底,耶魯還沒有動靜,而哈佛那邊已經催著決定了。耶魯仗著自己大牌,審查材料是出奇地慢,無論我怎麼騷擾,都只告訴我材料還在審查中。當時耶魯的據信滿天飛,而我還算是少數的倖存者。我實在不死心,就給我的推薦人(耶魯法學院的兩位教授)寫了兩封信,很哀怨地表達了俺對耶魯的忠貞不二。可惜現在是落花有情,流水無意,要是您耶魯不仁義,俺就只能明珠暗投,便宜了您的大冤家哈佛了。激將法果然奏效,4月30日,也就是答復哈佛的最後一天,耶魯的錄取通知翩然而至。
哈佛和耶魯,幾百年來斗得不可開交。耶魯在大多數方面都落在哈佛的下風,唯獨在法學院上,這幾年排名總是比哈佛高上一籌。但在大眾文化中,哈佛法學院還是法學院的象徵。君不見"愛情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生離死別,都在法學院前纏綿乎?君不見"律政俏佳人"中,女主角鉤心斗角的戰場,亦是哈佛的Langdell Hall乎?至於"愛在哈佛",那就更不用多說了,整部偶像劇打的就是哈佛法學院的牌子,引誘得我還專門去哈佛尋訪了一下韓國美女 - 當然是沒找到。
在紐黑文呆了兩年,我對耶魯法學院花痴已久。所以,盡管耶魯在錄取的時候大吊我的胃口,最後我還是義無反顧地從了它。
3. 申請材料
我的個人陳述是以福斯特(Frost)的一段詩開的頭: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說實話,這段話俗到家了,偽特立獨行的有志青年都用它,拜託各位就別再用了…)
既然以這樣一段酸詩開頭,各位看官估計也能料到俺是如何厚顏無恥地借題發揮,自我標榜了吧。反正後面就是一頓胡吹,表達了自己對於物慾橫流的拜金主義的無限鄙視,立志投身拯救人類的偉大事業。雖然俺這幾年迷迷糊糊,還沒找著方向,但本質上絕對是內心純潔的有為青年,貴校要是不嫌棄,就收了去錘煉一番,等俺畢業了一定大大的有出息。
酸勁不足的時候,我就看Martin Luther King的I Have a Dream。這篇演講氣勢恢弘,詞藻華麗,更洋溢著一股理想主義的樂觀情緒。當時我覺得真是法學院個人陳述的理想體裁。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這篇演講宣教的成分過多,和個人陳述自省的主旨其實並不契合。不過再自省也不能自省成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申請文書還是寫得激情些好。
但寫完第一稿,自己都覺得酸得無與倫比,沒寫成揮斥方遒的激揚文字,倒有點像文學青年的自怨自艾,實在有損咱工科男兒的朴實形象。猶豫再三,把那幾個看著扎眼的GRE詞彙都換成大白話,頓時感覺舒服了許多。之後又在老師和同學的建議下改了數稿,但文章總有些雕鑿之氣,比不得範文那樣自然流暢。好在剩下的時間不多了,我也沒功夫對著我那篇破文章瞎琢磨,最後就拿著半成品交了了事。
說實話,推薦信才是我的殺手鐧。兩封推薦信來自耶魯法學院的兩位教授(其中一位是環境學院的雙聘,也是我的碩士導師),另外一封來自環境學院的院長,也是耶魯法學院的畢業生。俺平時死皮賴臉,經常遲交作業,上課愛出風頭,沒事還和老師吵吵架,想不混個臉熟都難。好在我的老師們都是大人大量,不和我一般見識,而且大概也想把我趕緊送走,所以在推薦信里大說我的好話,估計我自己看了都得臉紅。
怎麼會和老師吵架的呢?其實也是偶然,某日我導師正對一百多號人,大講世貿組織和環境政策。估計他也是一時說順嘴,把economy(經濟體)和country(國家)混著說了,動不動就"Countries like Hong Kong…",我那會兒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跳起來就一臉正氣地抗議:"Hong Kong is not a country. Hong Kong has never been a country."(汗,這不是中學課文里的情景嘛……)我導師一愣,大概心想這小朋友就是傳說中的中國憤青吧,惹不起惹不起,趕緊改口。單挑結果,我聲名大噪,成了學院里著名的愣頭青,居然敢和院里的第一大牌教授當堂發彪。其實回想起來,我大概是那天早飯噎住了,氣沒處撒。強烈不推薦各位照搬,只要老師不是有意輕視,課後寫信指出其實更好。後來和導師熟了,我就更加變本加厲,動不動就沒事找茬,發封信給導師挑挑錯。呵呵,估計我導師也不好意思和我發作,每次都挺耐心地回信解釋。後來申請的時候,多虧他的四處引薦和大力幫助,不然我是不可能有那麼成功的申請結果的。
其他的申請材料就沒有什麼花俏可言了,按部就班地填表格。國外高校對國內的各類的獎項和經歷普遍持不信任態度,所以填了再多也是白搭。有空還是多了解一下美國的法學院生活吧,別等錄取了才覺得一腳踏空,落差太大。
4. 個人背景
2006年耶魯大學森林與環境研究學院碩士畢業,申請時課程全honor,包括三門法學院的課程
2004年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本科畢業,學分積90.6
LSAT 175(99.6 percentile)
耶魯的碩士全獎,以及校外論文獎若干
清華的優秀畢業生,以及獎學金若干
推薦信:
兩封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推薦信
一封耶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推薦信
一封耶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推薦信
實習:全國人大環資委、國家環保總局、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以及TA若干
申請結果:
Yale Law School, admitted, scholarship 27600 USD/year, attending
Harvard Law School, admitted, scholarship 28900 USD/year, declined
Stanford Law School, admitted, declined
Columbia Law School, waitlisted, withdrawn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School, waitlisted, withdrawn
NYU Law School, admitted, declined
5. 獎學金和貸款
法學院的學費是出名的昂貴,三年下來,總開銷接近20萬美元,這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都是一筆巨款。很多法學院的申請者都為學費發愁,我也不例外。好在申請到耶魯和哈佛之後,學校的獎學金和貸款都覆蓋了所有的開銷。耶魯的獎學金中甚至包括了每年回中國探親的費用。這其實也體現了美國法學院中的兩級分化。越是頂尖的法學院,對學生越是慷慨,學費貸款都不用擔心。越是糟糕的法學院,越得靠學費支撐運作,所以對學生也越是吝嗇。這其實也容易理解,好學校的學生日後當律師,自然有錢還貸款,等發了財,也會主動向學校捐款。差學校的學生日後找不著工作,萬一溜回國去,到時候那一屁股債可不就打了水漂?
Yale,Harvard,Stanford都實行Need-based scholarship,只要您家境困難,貸款之外就會有獎學金貼補。中國人大多屬於美國標准下的"家境困難",所以通常都能拿到所謂的"最高獎"。其實這和申請者的資質沒有任何聯系,只不過是這幾所法學院的一般政策。如果把這樣的"最高獎學金"都放在簡歷上炫耀,未免有些不太厚道。
其他的法學院大多有Merit-based scholarship,用以吸引特別優秀的申請者。比如Columbia的Hamilton,Virginia的Levy和Michigan的Darrow,這些獎學金數額較大,有的甚至可以覆蓋部分的生活費,但是這樣的獎學金競爭也異常激烈。如果能夠獲得這些獎項,通常也會被排名更高的其他學校所錄取,所以,您也許還得掂量一下是否值得為了這筆獎學金而放棄更好的學校。
大多數學生上法學院還得靠貸款,有些學校會補貼一部分利息,還貸利率在5%左右。而商業貸款的利率現在已經接近9%。試想一下,如果全靠貸款,則20年內,每個月的還貸壓力都在1300美元以上,這對於未來還准備回國工作的同學來說,實在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好在頂尖的法學院都有各類"免還貸項目"(Loan Forgiveness Program),例如Yale,如果您畢業後的年收入在8萬美元以下,則學校會替您償還部分的貸款;如果您的年收入在4萬以下,則當年所有貸款都由學校承擔。這樣,畢業生在選擇工作上就會有更大的自由度,不會因為還貸壓力而不得不為外國律所賣命。
6. 選擇法學院
美國的法學院有所謂的Top 3,Top 6,和Top 14之說。Top 3是Yale、Harvard和Stanford,這三所學校從80年代以來就霸佔了法學院排名中的前三把交椅。Top 6是YHS加上Columbia、Chicago和NYU,這六所學校在前六的位置上也有好幾年沒挪過窩。Top 14還包括Michigan、Virginia、Cornell、UPenn、Georgetown、Berkeley、Northwestern和Duke,前十四名歷來是這幾家的排列組合。法學院間等級明顯,就業時有很大的差距。最好的律所通常只招頂尖院校的一流學生,而如果畢業院校一般的話,即便再優秀,很可能也跨不進一些律所的門檻。至於謀取教職或在政府發展,法學院的牌子也對日後升遷息息相關。考慮到法學院昂貴的學費,還請各位抱著寧缺勿濫的態度,把目標定在排名較高的這些法學院上吧。
頂尖的法學院中,Yale的優勢在於規模小,所以在各類人均排名中總是占盡便宜,常年被US News排在法學院中的第一名。90年代之後,Yale的生源也有了極大的提高,每年被Yale、Harvard同時錄取的學生,接近80%最終會棄Harvard而選擇Yale。法學院校友中最著名的有柯林頓夫婦(他們在耶魯法學院時是同班同學)、福特總統、以及更早的塔夫脫總統。
Harvard則是法學院中的巨無霸,規模接近Yale的三倍,每年JD的招生人數超過550人。規模大也有大的好處,比如校友網路極其發達。現在美國十分之一的參議員是Harvard Law School的畢業生,九位最高法院大法官中有六位也出自哈佛,再加上不計其數的法學院院長和律所合夥人,難怪Harvard總是自誇自己是"法律的大都會"(Legal Metropolis)。
剩下的Top 6學校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和Yale相似,走小而精的路線,學生畢業後推崇向政界和學術界發展,比如Stanford和Chicago;另一類和Harvard類似,規模龐大、學生多元,畢業後多去律所掙錢,比如Columbia和NYU。這種分類當然不能涵蓋學校的所有特點,例如Stanford畢業生就有很強的創業傳統,而NYU的Public Interest Law(公益法)也聲名卓著,但總體而言,學校規模和地理位置決定了學校的氛圍,而這些因素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的。
其他的一些學校我不是很了解,所以也不敢妄加評論。似乎Columbia和Duke對中國學生歷來較為友好,Duke還是八十年代第一個招收中國學生的法學院。近些年,NYU、Northwestern和Michigan也招收了不少中國學生。如果想避免和YHS撞車,則這類學校都應該多多申請。
7. 寫在最後的話
說了那麼多法學院的好話,最後也得潑潑冷水。我們這些法盲對律師的了解,大多數來自於美國的電影電視。裡面的律師,個個都西裝筆挺,在法庭上唇槍舌戰、慷慨陳詞,好不威風。可是現實生活中的律師,大多數做的都是些再瑣碎不過的文書工作,也許一年都不用和法官見面幾次。如果您讀法學院是為了作法庭上威風八面的訴訟律師,那麼還請三思。中國人要在美國作訴訟律師,既有文化上的差異,也有語言上的劣勢,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您個人的努力。
同理,對法學院的就業,也不能過於樂觀。這幾年中國JD學生的畢業前景確實一片光明,頂尖法學院的中國學生大多在美國最好的律所里找到了不錯的職位。可是,居安思危地想一想,幾年前,LLM學生不也在國內國外都很吃香么?可現在,哈佛的LLM不也一樣回國作了律師助理?如今大批人馬轉而申請JD了(還包括我這種半路出家搶飯碗的),誰又能保證等三五年後您畢業了,JD的就業形勢還是一片大好?
對於我這樣非法學專業的申請者,也許還應該問自己一句,我真的適合讀法學院么?有的人把法學院講得妙如天堂,也有人把法學院說得好似地獄。可法學院究竟怎樣,恐怕只有您自己才能體會。如果您正巧在美國讀書,那何妨去本校的法學院選上一門課程?哪怕就是旁聽幾堂課,也能體驗一下法學院的學習氣氛。如果您還在國內,那何不借本案例書,選上幾章,作份筆記?如果對美國法學院根本就沒有親身了解,只憑著網上的隻字片語,就把三年青春、二十萬美元都投入其中,您不覺得風險太大了么?
另外,也千萬別把名校法學院想得過於神聖。我在大四申請的時候,也曾把美國的哈佛耶魯視為聖地,幻想過如果一輩子帶著名校的光環,會是如何的榮耀。後來到了耶魯,發現也不過就是換個環境,繼續念書。被清華打擊後僅存的那一點精英感,很快也就盪然無存了。其實無論是哪所名校,畢業生中藉藉無名者總是絕大多數,如果不能很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眼高手低,只會被別人恥笑。
所以,請盡量抱著輕松的態度來申請,因為這並不是什麼改變命運的關鍵。認真地做好准備,但是不要對法學院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盡管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就總會有屬於自己的成功。
Ⅹ 澳洲留學法學,JD和LLM有何區別
澳洲JD和LLM的區別
一般來說JD課程主要是為沒有法律本科學位或內法律本科學位是在其他國家獲容得,現在想要考出澳洲律師執照的同學而設立的,課程包含法律實習;而法律碩士是針對已經完成了一個注冊法律課程,想要在某一專業法律領域(商法、稅法、國際法、環境法等)深造的人士而提供。以悉尼大學為例,學生需要完成三年的Juris Doctor學習再加上半年的律師實習才能拿到注冊律師證書,進行職業評估申請技術移民。而Master of law(法律碩士)則是一個為期一年的法律碩士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提升相關法律知識但不能獲得注冊律師證書並移民。
同樣要求至少本科畢業,JD無需法學背景,LLM必須有法學專業背景。
JD面向所有學生的申請,而LLM一般只是面向國外學生申請的。
JD畢業後可參加律師資格考試,LLM是不可以的。
JD的課程一般是三年制的,而LLM是一年的學制。
墨爾本大學的JD課程是需要學生提供LAST考試成績的,LLM是不需要參加LAST考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