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我國立法的程序

我國立法的程序

發布時間: 2022-02-09 20:49:45

① 我國現有多少部法律我國的立法程序是怎樣的

N部。多得嚇死人,先從根本大法憲法開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縣級以下人民代表大會直接選舉的若干規定 5、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 7、地方各級人民政法組織法 8、人民法院組織法 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9、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公家公務員暫行條例 行政許可法 行政處罰法 行政復議法 行政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國家賠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刑法修正案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刑事訴訟法 民法通則 關於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擔保法 農村土地承包法 繼承法 收養法 婚姻法 民事訴訟法 合夥企業法 個人獨資企業法 三資企業法 反不正當競爭法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產品質量法 價格法 審計法 會計法 中小企業促進法 預演算法 稅收徵收管理法 個人所得稅法 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中國人民銀行法 商業銀行法 對外貿易法 環境保護法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土地管理法 勞動法司法 國企破產法 票據法 證券法 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 保險法 海商法 著作權法 專利法 商標法 國籍法 領海及毗連區法 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 締結條約程序法 仲裁法 法官法 檢察官法 律師法 公證暫行條例 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 公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 等等,這些只不過是九牛一毛,還有成千上萬部,太辛苦了我就不找了,以後可能都會接觸的。 至於今年出台的法律有兩部很重要,一部是新出台的公司法,一部是新出台的證券法。 我國現行的立法程序: 1.提出法律議案,即享有法定許可權的國家機關和個人向立法機關提出有關法律議案或制定修改、補充、廢止某項法律的提議。 2.審議法律草案,即立法機關對列入議事日程的法律議案進行審查、討論。 3.表決和通過法律草案,即立法機關對經過審議的法律議案進行表決,是立法過程中最具決定性的階段。 4.公布法律,即立法機關將活的通過的法律按照法定的形式公之於眾。法律的公布全由公家主席來行使。法律的法定公布形式是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報上公布全文,傳媒可予下載。 立法程序 (1) 提案。提案權屬於誰,各國法律有不同的規定。有的國家提案權專屬政府,如奧地利;有的國家只有議員才可以提出議案,如美國;有的國家,政府、議員皆有提案權;還有的國家無限制,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從政府部門到社團組織,只要符合一定的條件都可以提出法律議案。 (2) 辯論。議會審議法案要依據一定的議事規則進行公開辯論。辯論一般要經過三讀(也有「一讀」或「二讀」的),以英國為例,其下院的一讀只宣布議案名稱,使之付印,不進行辯論。二讀是關鍵,即在確定議案的重要原則之後交由有關委員會審議;受理該委員會要逐條逐款審查並向議會提出報告。報告。三讀是在委員會審理和報告的基礎上對議案的內容進一步進行辯論,然後表決。實行三讀的國家還有丹麥、芬蘭、德國、美國、泰國、菲律賓等。各國在「讀」的具體程序或者方式上多有不同,但目的卻大同小異。 (3) 通過。立法機關對立法議案表示最後同意即為通過,英國等少數國家,所有法案都以簡單多數票通過。多數國家,憲法性法須以三分之二多數票通過,其餘以簡單多數通過。法案的表決可就整個議案進行,也可分內容逐條進行;通過的部分進入下一道程序,未通過的部分則為廢案。有的國家的某些法案,議會通過後還須全民公決。 (4) 公布。法案由議會表決或者全民投票通過後,一般還要經國家元首簽署並以一定形式公布後才能成為正式的法律。對議會通過的法案,國家元首應在法定期限內簽署(有的還要務求行政首腦、主管部長附署),或要求復議,或予以否決;對全民公決通過的法案,國家元首在法定期限內簽不簽署都要生效。在瑞士,法案經兩院通過後要在官方的「法律匯編」刊行5天後才生效。

② 起草屬於我國立法程序嗎

我國立法程序的第一步是提出立法議案,起草在提出范圍之內。

③ 我國的立法程序的缺陷是什麼

(一)關於地方立法規劃的編制過程

1審批立法規劃的主體不規范。立法規劃的編制權是一種准立法權,因而應該由享有立法權的機關來行使。但是在地方立法實踐中,立法規劃往往是由主任會議研究確定,而主任會議依照法律規定並不享有立法權。這樣編制出來的規劃,由於沒有經過常委會會議審議,民主性和科學性往往顯得不夠,執行過程中也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2提出立法項目時缺乏充分的調研、論證。有關專門委員會或工作機構在決定立法項目的去留時,主要是依據人大常委會或者人大專門委員會在立法前期所作的立法調研,以及對該立法項目的基本政策、主要內容和相關措施的決斷。但「立法調研的過程和結論,尤其是調研中有關公共政策的交涉、公共措施的協商等直接掣肘立法走向的關鍵活動,均無任何程序規則加以規范」。[5]

(二)關於法規案的提出起草過程

就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而言,享有法規提案權的主體是比較廣泛的,但是從各地多年來的立法實踐看,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幾乎都是由政府和主任會議提出議案,而依法享有立法提案權的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幾乎沒有行使這項權力。在立法的起草過程中,又存在著以下主要問題:

1起草渠道單一,法規案的行政色彩濃厚。目前,大多數法規由政府有關部門起草。政府部門起草法規,有一定的有利條件,比較了解實際情況,熟悉有關業務,經費也有保障;但也有很大弊端,部門起草往往將本部門狹隘的執法目的和利益作為起草工作的指導思想,使立法機關在起草階段陷於被動,導致部門利益膨脹,損害了立法利益的整體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立法為執法目的服務這種傳統觀念的「殘余」。[6]這種起草方式使法規草案程度不同地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

2沒有做好協調工作。「利益作為客觀范疇,對法起著決定性作用。」[7](p86)利益協調工作是地方立法的關鍵。一部法規草案,其內容往往涉及到兩個以上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許可權。例如,已經提交到人大的法規草案,在究竟如何劃分部門之間職責許可權的問題上,有關部門常常是互不相讓,便足以說明這一點。協調工作做不好,勢必影響法規草案的及時審議和正常修改,影響立法的進度,影響法規的質量。

(三)關於法規案的審議過程

1常委會的審議程序不合理、不規范、影響審議質量。一方面,對最高審次沒有限制,對上一次審議與下一次審議之間的時間間隔沒有要求。這樣做帶來的問題是,要麼三番五次審議,要麼匆匆忙忙審議,嚴重影響了立法的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會議議程安排不盡合理。每次會議安排審議的法規草案過多,而會期又較短,平均審議時間太少,影響審議質量。

2審議過程中,公民參與地方立法的機制欠缺。這主要表現在公民旁聽程序不健全。旁聽應該是不受身份地位影響的、普遍的、平等的旁聽。除被剝奪政治權利、嚴重精神障礙者等特殊情況,所有的公民都應有權旁聽。有的地方明確規定一般只限於邀請工會、婦聯、共青團等人民團體和群眾組織的有關負責人或者代表旁聽。這樣,公民旁聽被立法機關當成了花瓶,形同擺設,從而導致公民權利的旁落。立法機關設置旁聽的門檻太高、條件苛刻、手續繁瑣,嚴重挫傷了公民的旁聽積極性。

(四)關於法規案的表決公布過程

1現行的表決法規案的辦法是整體表決,即代表或常委會組成人員對整個法規草案表示贊成、反對或棄權。從某種意上講,這種表決辦法不能充分反映組成人員的意願。例如,代表或常委會組成人員對法規草案總體上感到比較滿意,但對其中的個別條款持反對態度,這時如果採用整體表決的辦法,那麼無論其投贊成票、反對票還是棄權票,都不完全符合意願。

2沒有處理好法規公布日期與法規生效時間之間的關系。公布是立法程序中的一項重要程序。「要使法廣為人知並發揮其作用,必須將法公之於眾,以便國家機關、公職人員和公民都能了解、執行和遵守法,從而實現立法的目的。」 [8](p323)通常的做法是,在發布法規的公告中規定: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實際上,法規一經公布,立即開始施行,執法部門及利害關系人都未做好必要的准備,不盡合理。完善地方立法程序的對策

(一)完善地方立法規劃的編製程序

1審批立法規劃的主體要規范化。立法規劃應當由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先由法制委員會或立法工作機構將立法規劃草案報請主任會議研究,待其原則同意後,提交常委會會議審議。在常委會會議召開前,應將規劃草案及有關說明材料提前送達常委會組成人員,以便他們為審議規劃草案早做准備,保證審議的質量。在審議過程中,分歧不大的,可經一次審議即行表決;分歧比較大的,可安排下次會議再行審議,待分歧減少後再行表決。

2要加強調查研究,使立法規劃更加符合客觀實際。編制立法規劃,就是要對復雜的社會關系進行疏理、分析、研究,將需要用法規調整的社會關系的現狀搞清楚,「根據本地區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在科學預測的基礎上,提出立法項目」[9](p110),並且對今後一段時期立法工作作出比較科學的安排。

(二)建立健全法規案提出制度,完善地方性法規的起草程序

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作為法定的立法提案主體,實際上很少行使立法提案權,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法規案的提出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在閉會期間如何提出法規案,法規案提出以後如何處理,由什麼樣的機構處理,應有明確的規定,因此,要保證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行使好法案提請權。

1拓寬法規案的起草渠道,重視發揮專家、學者在起草工作的作用。拓寬法規案的起草渠道,就是要打破由政府主導法規起草權的局面,改變法規案由政府起草的單一局面。多年來,絕大多數法規都是由政府部門來起草,較少注意發揮專家、學者在立法中的作用。實際上,對涉及改革開放相市場經濟建設的全局性的或難度較大的法規起草,尤其需要專家、學者的參與。要在日常的法規起草工作中,要經常組織召開有關專家和學者參加多層次的座談會、論證會、研討會,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對一些涉及改革、市場經濟建設中的難點問題進行分析、論證。

2搞好法規案協調工作,促進起草工作順利進行。凡法規案的內容涉及兩個以上執法部門管理許可權,不能確定其中的一個主管部門為法規起草主管單位時,在正式提交常委會會議前,必須召開由相關執法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協調會,以便各部門能夠取得統一意見。同時要開好協調會,在協調工作中要充分發揚民主。

(三)完善地方性法規的審議程序,健全立法的民主、科學、效率機制

1要採取統一與分散相結合的地方立法工作體制。 統一與分散相結合的立法工作體制,是指在審議法規過程中,在法規議案提交常委會會議審議前和提交常委會審議後初審階段的工作任務由相關的專門委員會或工作機構承擔,法制委員會或者專門的立法—機構視情況參與,而初審以後直到通過這一階段的具體工作任務由法制委員會或專門的立法工作機構承擔,其他專門委員會和工作機構予以配合、協助的體制。[10](p242)這種體制,既發揮了有關專門委員會精通業務、熟悉本單位工作的長處,又充分發揮了法制委員會的立法專長,有利於提高立法的質量。

2 完善公民在地方立法中的參與機制。簡化公民旁聽的具體手續,提高公民參加旁聽的積極性。權力機關應當在會前運用新聞媒體等手段對公民旁聽制度進行宣傳,公告開會審議法規案的時間、地點、法規案的具體內容和允許旁聽的人數,如公眾可以在會議廳前憑身份證或介紹信排隊領取旁聽票等。並對旁聽過程進行電視轉播,采訪參加旁聽的公民,讓他們向社會表達自己參加旁聽的真實感受。對於公民在旁聽會議時提出的合理化意見和建議,應當盡量吸納或者予以反饋,使公眾真切感受到旁聽制度的實施,不搞形式,走過場。

(四)完善法規表決公布程序,確保法規有效實施

1在我國立法活動中,現行的表決法規草案的辦法是整體表決,對法規草案全文一次性的表決,雖然簡便易行。但是,從我國法制建設發展的總趨勢看,地方性法規議案的表決,將會從一次性的籠統表決,逐步過渡到按需要分章、節、甚至條、款表決。在我國今後的立法中,對一些內容豐富,條文之間內容跨度大的法律、法規,或者對個別條款有較大分歧的情況下,也可以按章、節、條、款進行表決,或者就有分歧的條款進行表決。

2改變法規「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做法,使公布時間與生效時間相分離。為了不影響法規的及時生效和正常實施,在法規公布的問題上,應當對公布時間、公布方式以及與公布時間相關聯的生效時間進行改革、加以規范。今後應當採用確定具體的生效日期來代替以往的「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這樣便可以為法規的有效實施做好必要的准備。同時,要採取盡可能讓公眾知曉的方式發布法規。應當在立法機關的公報和本行政區域內的各級黨報上刊登,同時還應通過本行政區域內各級電視台、廣播電台播放以及通過互連網加以宣傳。

④ 我國稅法的立法機構有哪些我國稅法的立法程序是什麼

稅法和其他法律一樣,法律的立法機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政法規的立法權在國家政務院,立法程序應遵守國家《立法法》法定的程序規定。

⑤ 簡述我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立法程序。

《立法法》第二章第二節規定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序:
第十二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
第十三條 一個代表團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專門委員會審議的時候,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十四條 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法律案,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先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經常務委員會會議依照本法第二章第三節規定的有關程序審議後,決定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由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
第十五條 常務委員會決定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的法律案,應當在會議舉行的一個月前將法律草案發給代表。
第十六條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大會全體會議聽取提案人的說明後,由各代表團進行審議。
各代表團審議法律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
各代表團審議法律案時,根據代表團的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派人介紹情況。
第十七條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意見,並印發會議。
第十八條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對法律案進行統一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結果報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經主席團會議審議通過後,印發會議。
第十九條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必要時,主席團常務主席可以召開各代表團團長會議,就法律案中的重大問題聽取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討論,並將討論的情況和意見向主席團報告。
主席團常務主席也可以就法律案中的重大的專門性問題,召集代表團推選的有關代表進行討論,並將討論的情況和意見向主席團報告。
第二十條 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在交付表決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應當說明理由,經主席團同意,並向大會報告,對該法律案的審議即行終止。
第二十一條 法律案在審議中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經主席團提出,由大會全體會議決定,可以授權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作出決定,並將決定情況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報告;也可以授權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提出修改方案,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審議決定。
第二十二條 法律草案修改稿經各代表團審議,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決稿,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
第二十三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⑥ 我國的立法程序有哪幾個階段

138

⑦ 我國人大的立法程序

(1)提案。全國人大主席團、常委會、各專門委員會、全國人大各代表團或30名以上代表,可以向全國人大提出議案;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可以向全國人大提出屬於自己職責范圍內事項的議案。
(2)審議。代表團或30名以上代表聯名提出的議案是否列入議程,由大會主席團決定,或者先交有關委員會審議後再根據審查意見決定是否列入議程。由人大主席團、常務委員會、其他中央國家機關提出的議案,由主席團決定交各代表團審議,或交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後提出報告,再由主席團決定交大會表決。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議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是否提交常委會會議審議,或先交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報告,再決定是否提交常委會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經法定程序審議後決定提交全國人大會議審議的法案,應當在會議舉行前一個月將法律草案發給代表,必須由人大常委會或提案人向人大全體會議作說明。在各代表團審議過程中,提案人應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有關組織和機關應當根據代表的要求介紹情況。
(3) 通過。全國人大審議的議案,凡未在審議過程被提案人撤回或經主席團決定停止審議的,都要進行表決,「由全體代表過半數通過」,憲法和憲法修正案須經全體代表2/3贊成方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議案,由它的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4)公布。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案,皆以國家主席令形式公布,並同時宣布生效時間。

⑧ 我國行政法規的立法程序是怎樣的

行政立法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律 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制定、認可、修改、廢止具有法律效力的 規范性文件的活動。 行政立法程序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立法權過程中所應遵 循的方式、步驟、時限等的總稱,而行政立法過程就是該 程序的展開。
我國行政立法程序基本上 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行政立法准備階段。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行政立法 預測。第二,立法規劃。第三,立法決策。在前兩項工作基礎上,由相關立法主體 決定立法項目。
(二)草案的擬定與預告。行政主體在決定進行某項行政立法後,必須擬定行政立法 的草案。行政立法草案擬定有兩個途徑:其一是行政立法主體 所屬職能部門組織擬定。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擬定人熟悉行政立 法所調整的行政管理事務,可以提高行政立法的可行性。其二是 通過課題招標組織行政體制外的專家擬定行政立法草案。我國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第19 定:「重要的行政法規送審稿,經報國務院同意,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
(三)聽取意見的階段 聽證。聽證原本是司法審判的方式,後經過適當改造後引入立 法、行政領域。
(四)審查審議階段。行政立法草案在聽取公民意見的基礎上修改後,就進入審 查審議階段了,該階段是行政立法程序的核心階段。《立法法》第 60 條規定:「行政法規的決定程序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 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辦理」;第75 條規定「部門規章應當經 部務會議或者委員會會議決定。地方政府規章應當經政府常務 會議或者全體會議決定。」
(五)公布行政法律階段 公布系行政立法正式程序的最後一個程序。行政立法的公 布涉及到公布主體、公布時間、公布方式等問題。 首長簽署公布。行政立法都須由行政首長簽署公 布,《立法法》第61 條規定:「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 令公布。」第76 條規定:「部門規章由部門首長簽署命令予 以公布。地方政府規章由省長或者自治區主席或者市長簽署命 令予以公布。」

⑨ 我國的立法程序包括:

根據立法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的基本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審議、法律案的表決、法律的公布四個階段。

⑩ 立法程序四個步驟

立法程序四個步驟具體如下:
1、提出法律案,提出法律案是我國立法的第一個階段,是法律審議、通過、公布的前提。是指被授予專門許可權的機構和人員向立法機關提出法律草案,使審議法律草案列入議事日程,成為立法機關討論的對象。提出來出法律案是法律規定的國家機關和人員的專有職權;
2、審議法律草案,法律草案的審議,是指立法機關對於己列入議事日程的法律草案正式進行審查和討論;
3、通過法律,法律的通過是指立法機關對法律草案表示正式同意,使之成為法律;
4、公布法律,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機關將己通過的法律用一定形式予以正式公布。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通過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自治機關發布;國務院通過的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熱點內容
德日建立法西斯依靠法西斯政權 發布:2025-02-06 04:32:21 瀏覽:739
黑白子演算法規律 發布:2025-02-06 04:05:57 瀏覽:87
南師大行政法學教授 發布:2025-02-06 03:31:45 瀏覽:752
仲裁進法律服務中心 發布:2025-02-06 03:04:53 瀏覽:717
自行車過紅綠燈法規 發布:2025-02-06 02:09:55 瀏覽:432
讓法治成為全民的信仰 發布:2025-02-06 00:55:22 瀏覽:695
我怎麼看新的勞動法 發布:2025-02-06 00:55:14 瀏覽:668
行政法和經濟法的區別 發布:2025-02-06 00:54:32 瀏覽:905
初級會計經濟法模擬題 發布:2025-02-06 00:40:59 瀏覽:822
海商法調整的船舶 發布:2025-02-06 00:40:22 瀏覽: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