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西周刑事立法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西周刑事立法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2-10 00:31:41

1. 秦朝法律立法的指導思想是

秦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況

(一)立法指導思想

(1)緣法而治:強調以法律作為判斷是非曲直的唯一標准,根據封建法律規定治理國家和社會。
(2)法令由一統:強調法律統一,維護君主的最高立法權。
(3)嚴刑重罰:主張嚴刑重罰,達到鞏固專制統治的目的。
(二)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法律問答、封診式、廷行事、雲夢秦簡。

二、刑事立法

(一)定罪量刑主要原則:
(1)規定刑事責任年齡;
(2)區分故意與過失;
(3)盜竊按贓值定罪;
(4)共同犯罪與集團犯罪加重處罰;
(5)累犯加重;
(6)教唆犯加重處罰;
(7)自首減輕處罰;
(8)誣告反坐。
(二)主要刑名:死刑、肉刑、徒刑、笞刑、貲刑、贖刑、恥辱刑。

三、經濟立法

(一)農業管理與自然資源保護立法
(二)官營手工業管理立法
(三)市場與貨幣管理立法

四、司法制度

(一)中央司法機關:皇帝、廷尉、御史大夫與監察御史。
(二)訴訟程序:
(1)起訴;
(2)糾舉與自首。
(三)審判制度:秦朝重視審判工作,把訊問被告和庭審案件作了明確區分,凡訊問被告被稱為「訊獄」,庭審案件被稱為「治獄」。

2. 簡述西周刑法的主要內容

西周的刑法原則主要有:1.區分故意還是過失:2.區分慣犯和偶犯;3.因地因時制宜;4.疑罪從赦;5.嚴寬適中;鄙視復制狗,支持原創

3. 西周司法的指導原則是什麼

西周司法制度

篇一:西周的法律制度

西周的法律制度

一、周初法制的指導思想

(一)「敬天保民」,「明德慎罰」

周初統治者從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嚴峻斗爭中深刻意識到天命雖然難料,但有規律可循:「天唯時求民主」,天總是尋求能夠為民作主的統治者。周初對周人貴族內部的文告中反復出現強調「保民」、「安民」以及類似的提法,可見他們標榜「敬天」,卻落實在「保民」上。

另一條規律:天命總是歸屬於有德者並以「德」嚴格要求統治者內部,將德落實在國家活動的各個方面。運用於法制便是「明德慎罰」,無論立法、司法都必須崇德,慎重從事,制定法規,任用法官,審理案件,施用刑罰,都必須反復思考,不可輕率。

(二)「親親」、「尊尊」

鑒於統治者的內部關系是事關國家命運和政局穩定的決定條件之一,周初統治者十分重視在貴族內部提倡和貫徹「親親」、「尊尊」,即親其親者,尊其尊者的原則。「親親」指維護家族內部秩序,「尊尊」指維護社會及家族內部的尊卑關系。

在「敬天保民」、「明德慎罰」的前提下,將「親親」、「尊尊」原則制度化、法律化,落到實處,是西周法制的基本特點。

(三)「刑罰世輕世重」

西周初期,統治者們在政治上、法律上更加成熟,在總結前代立法用刑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刑罰世輕世重」理論,並以此來指導周王朝的法律實踐。「刑罰世輕世重」是指應根據時世的變化來確定用刑的寬與嚴、輕與重,即懲罰犯罪應根據犯罪者的主觀情節與當時的客觀形勢,進行權衡,強調具體適用法律時的靈活性。

二、宗法制、禮與刑

(一)宗法制

周王採取「封建諸侯,以藩屏周」的國策,實行統治。鑒於商朝屬國時服時叛而最後反戈相擊,以及歷史上因王位繼承問題帶來的擾亂,為了加強王室對諸侯國及其下屬封邑的控制,為了解決權位繼承問題,周初統治者系統地確立了宗法制。

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緣關系為紐帶,與國家制度相結合,維護貴族世襲統治的制度。周王為周族之王,自稱天子,奉祀周族的始祖,稱「大宗」,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其餘庶子和庶兄弟大多分封為諸侯,對天子是「小宗」。大宗、小宗的宗法關系,同時也是政治隸屬關系。

(二)禮

禮在西周實際上具有法的性質,但又不限於法。西周的禮既是根本大法,又是國家機關的組織法和行政法,以及刑事、民事、經濟等方面的立法,司法的基本原則也基於禮。同時,國家施政的成敗得失,人們言行的功過是非,罪與非罪,統統以禮作為評判的根據。總的說來,則以「親親」、「尊尊」之義為最高准則。

(三)刑

刑為西周刑事法律的總稱。流傳至今的有傳說為西周中期司寇呂侯所作「呂刑」,其基本精神仍在於貫徹周初法制的指導思想,在「明德慎罰」

方面尤其突出,可稱為西周刑事法律經驗的理論總結。《呂刑》要求用刑必須以德教為本,必須適「中」,此後通篇反復強調「中」字,力求不輕不重。

(四)出禮入刑

禮與刑是西周法的兩個基本方面。禮主要用於貴族內部,以積極的、正面的「禁於將然」為主;刑主要用於處罰犯罪。「禮不下庶人」,指庶人不可能完全按禮行事,但決不許違反禮的基本原則。「刑不上大夫」,指貴族犯罪在一定條件下可減免刑罰。

三、西周法律的主要內容

(一)刑法

以「誓」、「誥」、「命」等形式發布的王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反映了周初法制為重大政治行動服務的要旨,體現了刑法的主要原則。1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則

(1)因地因時制宜。周初統治者將其領域按佔領、開辟的先後和政局穩定程度,大致分為三類地區,制定了因地制宜的原則:「刑新國,用輕典」;「刑平國,用中典」;」刑亂國,用重典」。

(2)區分故意(非眚)、過失(眚),慣犯(惟終)、偶犯。

(3)嚴懲犯上作亂、殺人越貨。

(4)嚴禁錯殺無辜。處理兩可的疑難案件,寧可偏寬不依常法,也不能錯殺無辜。

2 刑罰

西周刑罰基本上沿用以前的五刑,墨、劓、刖、官、大辟五刑加上贖、鞭、撲、流等刑罰,合起來稱「九刑」。此外西周時期還有不少酷刑,處死的方式也較多。西周已出現了贖刑,斷罪有疑,可依所疑之罪的輕重,罰以數額多少不等的鍰收贖。

(二)民事法律關系

1 原則上土地屬周王所有,按貴族等級層層分封。西周初期土地只能繼承,不得買賣,即所謂「田裡不鬻」。但西周中期後已經出現貴族以土地租賃、交換和充當賠償物的事例,而且事實上得到法律的承認,說明貴族對土地的處分已得到默認。

2 契約關系已較為復雜。民間買賣奴隸、牛馬和兵器、珍異之物,要通過「質人」成立「質」、「劑」。質人是市場管理人員,買賣奴隸、牛馬使用較長的契券,稱「質」;買賣兵器、珍異之物使用較短的契券,稱「劑」。

借貸契約採用「傅」、「別」的形式。「傅」即債券,債券一分為二稱「別」。債權人持左券,債務人持右券。法官以債券為憑,審理有關債權、債務糾紛案件。春秋時期審理這類糾紛,大多要債務人以右券與債權人以左券相合,以作判斷。

4. 西周的刑法原則主要有那些

西周主要刑罰刑法原則
1、老幼犯罪減免刑罰。
西周時有「三赦」之法:「一曰幼弱,二曰老耄,三曰蠢愚」,此三者除犯故意殺人罪外,一般皆赦免其罪。《禮記•曲禮》中也載:「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日悼。悼與耄,雖有死罪不加刑焉。」它是西周「明德慎罰」思想在刑法中的具體體現。作為矜老恤幼的標志,後世法律沿襲和發展了這一制度。
2、區分故意與過失、慣犯與偶犯。
過失被稱為「眚」,故意即是「非眚」,慣犯被稱為「惟終」,偶犯稱為「非終」。《尚書•康誥》中說:「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殺。乃有大罪,非終,乃惟眚災…時乃不可殺。」這反映了西周在定罪量刑時考慮到犯罪者的主觀動機。
增加:三宥之法。一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考察人的主觀動機,原心定罪。
3、罪疑從輕、罪疑從赦。
西周時為保證適用法律的謹慎,防止錯殺無辜,對犯罪事實有疑的案件,實行從輕處斷或赦免罪責的原則。《尚書•呂刑》中記載:「五刑之疑有赦,五罰之疑有赦,其審克之。」這也是「明德慎罰」思想的體 現。
增加:三刺制度,一曰訊群臣,二曰訊群吏,三曰訊萬民,聽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
4、寬嚴適中原則。西周在定罪時強調」中道」、」中罰」、」中正」,即要求寬嚴適中,罪刑相當。《尚書•呂刑》說:「士制百姓於刑之中。」中為不輕不重。強調量刑時要恰如其罪,不可畸輕畸重。
5、因地、因時制宜。「刑新國,用輕典:刑亂國,用重典;刑平國,用中典」。《呂刑》中載有「輕重諸罰有權」、「刑罰世輕世重」,即主張結合犯罪的主客觀情勢權衡量刑,不可一味地從輕或從重。
6、上下比罪。所謂「罪無正律,則以上下而比附其罪」,「上刑適輕,下服;下刑適重,上服」。
7、同罪異罰。
這是體現宗法等級制度的刑法原則。《周禮•秋官•掌戮》載:「凡殺人者,踣諸市, 肆之三日。刑盜於市。凡罪之麗於法者亦如之。唯王之同族或有爵者,殺之於甸師氏。」即一般人犯殺人或盜賊罪,要在鬧市正法,並暴屍三天示眾;而王族或有爵位的貴族犯死罪,則由甸師氏秘密處死,一般不當眾行刑。並且「公族無宮刑」,應處宮刑者,由貴族們議決減免。此外,《周禮•秋官》關於八辟之法的規定, 亦公開賦予特定身份者享受減免刑罰的特權,後世的」八議」制度即源於此。

5. 周初法制的指導思想

(一)"敬天保民","明德慎罰"周初統治者從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嚴峻斗爭中深刻意識到天命雖然難料,但有規律可循:"天唯時求民主",天總是尋求能夠為民作主的統治者。

周初對周人貴族內部的文告中反復出現強調"保民"、"安民"以及類似的提法,可見他們標榜"敬天",卻落實在"保民"上。

周初統治者從夏特別是商王朝興亡的史實中,還悟出天命轉移的另一條規律:天命總是歸屬於有德者並以"德"嚴格要求統治者內部,將德落實在國家活動的各個方面。運用於法制便是"明德慎罰",無論立法、司法都必須崇德,慎重從事,制定法規,任用法官,審理案件,施用刑罰,都必須反復思考,不可輕率。

(二)"親親"、"尊尊"鑒於統治者的內部關系是事關國家命運和政局穩定的決定條件之一,周初統治者十分重視在貴族內部提倡和貫徹"親親"、"尊尊",即親其親者,尊其尊者的原則。"親親"指維護家族內部秩序,"尊尊"指維護社會及家族內部的尊卑關系。

"親親"、"尊尊"的原則強調,至親莫如父,至尊莫如君。子對父必須盡孝,臣對君必須盡忠。孝,旨在維護父的權威;忠,旨在維護君的權威。通過"親親"、"尊尊",便把人們的血緣關系同政治關系緊緊聯結在一起。

在"敬天保民"、"明德慎罰"的前提下,將"親親"、"尊尊"原則制度化、法律化,落到實處,是西周法制的基本特點。

6. 西周初期的立法指導思想是什麼

以德配天,明德慎罰是西周時期的立法思想。
一、西周時期的理念與法律指導思想
(一)「以德配天」的指導思想
1、產生的背景
西周統治者通過總結商紂王暴政亡國的教訓,認識到「為政以德」的重要性,並用「德治」的理念改造夏、商傳統的「君權神授」的思想,建立起「以德配天」的指導思想。
2、「以德配天」的思想內容
(1)修養君主道德,適應天道要求
「以德配天」的天,指天命,天道。引伸為自然規律。在西周統治者看來,上天選擇人間君主的標准,是「為政以德」。人間君主要想獲得上天的支持,首要條件是修養道德,以道德約束統治者的私慾。唯有「敬德」,「明德」的君主,才符合天命與天道的要求,才能獲得上天的保佑,求得王朝統治的長久。
(2)「以德配天」的三大要素
①敬天,指祭祀與尊崇上天,服從天命。
②敬宗,指祭祀與尊崇祖宗。
③保民,指在維護王朝統治的前提下,保護百姓最起碼的生存條件。
3.「以德配天」思想是西周從神治到德治思想的重大轉折
「以德配天」是西周統治者逐漸擺脫神權思想控制,實施「以德治國」統治模式的重大轉折,是中國政治理念與政治法律思想的重大進步,並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二)「明德慎罰」的法律思想
1、「明德慎罰」思想的產生
西周初期統治者以殷紂濫施酷刑為鑒,確立了德治理念,並作為治國基本方針。進而提出了「明德慎罰」的法律思想。
2、「明德慎罰」思想的主要內容
(1)西周「明德慎罰」,是統治者的治國理念與法律指導思想
明德,指倡導本階級倫理道德並用「忠」、「孝」等道德觀念教化灌輸百姓,使社會成員的頭腦中形成預防犯罪的精神堤壩,有效地遏制犯罪。慎罰指在適用法律與實施刑罰時,保持克制與審慎。除不得不殺的重大罪犯外,一般都可以寬緩處理。
(2)西周「明德慎罰」思想,奠定了中華法系治國的基本的理念

7. 西周法制指導思想形成原因及主要原則

西周法制指導思想敬天保民、明德慎罰形成原因:
在夏、商時期,統治者的指導思想是「奉天罰罪」,統治的合法性來自於天的旨意。到了西周,老百姓就不會相信這樣的說法了。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解決西周統治的合法性,就成了西周統治者在建國之初首先要解決的難題。夏、商的統治者堅持的是「天命不可移」,西周統治者要論證自己建立國家、反對商朝、攻打商朝的行為是合法的、正當的、有依據的,就要更改「天命不可移」的理論。西周統治者運用反證法論證了天命是「可移」的,天命移到西周統治者是因為「天命歸於德者」。西周的統治者們還要去論證,周是不是「德者」,如果是「德者」,天命就可以歸於他們身上,周政權的建立就有了合法性。
周的「德」體現在兩個方面:
(1)社會生活方面:敬天保民;敬天保民要求統治者尊敬上天,同時要時刻小心翼翼地以高標準的德嚴格要求自己,要「懷保小民」。標榜「敬天」,最終落實到「保民」上。「敬天保民」在最高統治者與最下層的老百姓之間搭建起緊密的聯系,最高統治者再也不是絕對高高在上了,他必須關注民生,讓老百姓生活得好。
(2)法律方面:明德慎罰。所謂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罰的指導思想和保證。所謂慎罰,就是刑罰適中,不亂罰無罪,不亂殺無辜,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定罪量刑的刑法適用原則。即無論立法、司法都必須崇德,慎重從事,制定法規,任用法官,審理案件,施用弄罰,不可輕率。

西周法制指導思想主要原則:親親、尊尊。親親就是以父權為中心的尊親屬;尊尊就是要服從周天子和各諸侯國的國君。西周立國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強化了血緣關系,並把血緣上的親親原則與政治上的尊尊原則密切結合起來。以血緣上親疏、嫡庶的標准,來確定身份等級,來分配權利義務。
1、親親
所謂「親親」即親其所親,親愛自己的親屬,它相對於疏而言,著眼於調整家庭內部的關系。至親莫如交,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關鍵是做到「孝」。
2、尊尊
「尊尊」即尊其所尊,尊愛自己的尊長,它相對於卑而言,不僅調節父子、夫妻之間的尊卑關系,更主要的是調整君臣之間、貴族之間、貴族與平民之間的尊卑關系。至尊莫如君,臣對君要「忠」。
親親是尊尊的基礎,親親是為了尊尊。

8. 商朝刑事立法指導思想是什麼商朝繼承製度前後又有哪些變化

1、商朝法制指導思想

商朝的法制指導思想在夏朝奉「天」罰罪法制觀的基礎上有進一步發展,更加強調「神」尤其是祖先神的作用。

在這種天命觀的影響下,商人十分迷信鬼神。商王自稱是上帝的兒子,即「下帝」也稱天子。因此,執行占卜的神職人員——巫,史等,在商朝社會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2、繼承製度

商朝的王位繼承製為「父子相傳」和「兄終弟及」相結合的繼承製度,商朝前期的兄終弟及王位繼承製度遭破壞。

當繼位之弟死時,弟之子都不肯把王位交還給兄之子,因此造成了廢嫡面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的混亂局面。

之後商朝第十九位國君盤庚結束了這一局面,之後王位交替為父死子繼。

(8)西周刑事立法的指導思想是什麼擴展閱讀:

關於商朝的信息多來自於其後面的周朝,漢朝司馬遷的《史記》,以及商朝金文和安陽甲骨文的記載。其中,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元號。

安陽的殷墟遺址於20世紀上半葉被發現後,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幾乎完全印證了司馬遷《史記》中所記載的商王世系,殷墟發掘,確證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

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在以前被普遍看作蠻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區,如成都、廣漢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寧鄉的炭河裡遺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證明,在商時期的長江流域也存在發達的文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兄終弟及

9. 中國法制史 西周立法指導思想的發展變化及意義

總結西周的法律制度(包括法制指導思想、立法概況、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一) 法制指導思想 1. 以德配天2. 明德慎罰3. 刑罰世輕世重4.西周法制指導思想的影響:它不僅對西周各種具體法律制度及其宏觀法制特色的形成與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而且深深紮根於中國傳統政治和法律理論中,被後世奉為法律制度的原則和標本,對於後世封建帝王的立法用刑有著深遠的影響。(二) 立法概況1. 法律規范的表現形式:誓;誥;命;不公開的刑書;以禮為具體表現形式的周族習慣法2.禮:周禮是西周時期的法律規范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禮」是指中國古代社會中長期存在的,維護血緣宗法關系和宗法等級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則和言行規范的總稱。禮起源於夏朝,到西周時期已發展為法律形式,到春秋、戰國時期又失去了其規范社會的作用。禮分為抽象的精神原則和具體的禮儀形式兩個方面。其中,抽象的精神原則又分為親親和尊尊兩個方面。親親是維護封建家族秩序的,而尊尊是維護封建宗法制度的。親親和尊尊下面又形成了「忠孝節義」等具體的精神規范。具體的禮儀形式分為「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五個方面。周禮已經具有法的性質和作用,完全具有法的三大特徵:規范性、國家意志性、強制性。周禮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起著廣泛的調整作用。3. 呂刑(甫刑):記載了穆王命周王朝司寇呂侯進行法律改革的大致情況。《尚書》中「呂刑」不是成文法,而是對這次法制改革的一次記錄。4. 九刑:一是指周朝的刑書;二是指周朝的刑罰。5. 遺訓、殷彝:遺訓是指先王留下的遺制。殷彝是指商朝習慣法。(三) 刑事法律制度1. 罪名(1) 政治性犯罪:違抗王命罪;賊(破壞禮法);芷(隱匿賊);(2) 破壞社會秩序、侵犯人身、財產罪:冠攘奸尻罪(聚眾搶劫罪);盜(竊取財物);奸(盜用國家寶器)(3) 瀆職罪:惟官(畏權勢)、惟反(徇私枉法)、惟內(為親屬徇私枉法)、惟貨(貪贓枉法)、惟來(受人請托枉法——斡旋受賄罪)2. 刑罰(1) 五刑:墨、劓、非、宮、大辟。肇始於夏朝,發達於商、周,影響及於三國兩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數千年之久。(2) 其他刑罰:圜土之制——相當於後世的有期徒刑;嘉石之制——相當於後世的拘役;賒刑——始於夏朝。3. 刑罰適用原則(1) 老幼減免刑罰原則:三赦——老、幼、蠢(2) 區分故意與過失、慣犯與偶犯:三宥——過失、不知、遺忘;過失——生;故意——非生;慣犯——惟終;偶犯——非終。(3) 罪疑從輕、罪疑從重原則(4) 寬嚴適中原則4. 禮刑關系(1) 禮與刑是西周法律體系中不可分割的兩個組成部分,共同構成了當時完整的法律體系。其中,禮是一種積極的規范,而刑則處於一種被動的地位,二者相輔相成。(2)「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此一法律原則始於西周。禮不下庶人是指庶人不可能按貴族的的禮儀行事。而「刑不上大夫」則指大夫以上貴族犯罪,可以獲得某些寬宥,在適用刑罰時享有某些特權。但並不是說士大夫就可以不受刑罰制裁。(四) 民事法律制度1. 所有權與契約:西周時有專門的官職管理契約事宜,稱「司約」,並設有「質人」作為具體的市場管理人員。質劑:適用於買賣關系的契約形式;傅別:借貸關系的契約形式。2. 婚姻:三大原則——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七出」——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惡疾、多言、盜竊;「三不去「——有所娶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前貧賤後富貴。3. 宗法繼承:嫡長子繼承製。(商朝前期: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商朝後期:嫡長子繼承製牢牢確立。)(五) 司法制度

熱點內容
南師大行政法學教授 發布:2025-02-06 03:31:45 瀏覽:752
仲裁進法律服務中心 發布:2025-02-06 03:04:53 瀏覽:717
自行車過紅綠燈法規 發布:2025-02-06 02:09:55 瀏覽:432
讓法治成為全民的信仰 發布:2025-02-06 00:55:22 瀏覽:695
我怎麼看新的勞動法 發布:2025-02-06 00:55:14 瀏覽:668
行政法和經濟法的區別 發布:2025-02-06 00:54:32 瀏覽:905
初級會計經濟法模擬題 發布:2025-02-06 00:40:59 瀏覽:822
海商法調整的船舶 發布:2025-02-06 00:40:22 瀏覽:638
刑法終審權 發布:2025-02-06 00:36:28 瀏覽:312
醫院執行勞動法情況 發布:2025-02-05 23:48:01 瀏覽: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