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會實權
① 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主要內容
民法典相當於處理民事法律關系的一本網路全書,其中包含了各種各類回的民事糾紛處理答的法律依據。民法典的作用在其修改了關於合同法、物權法、婚姻法、繼承法等等法律的部分法律條文,使其更符合當代中國的民情,使法官在判決時有法可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1)法學會實權擴展閱讀:
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准。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② 法人是什麼意思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回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答人制度是世界各國規范經濟秩序以及整個社會秩序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
各國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徵,但其內容不盡相同。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論,法人制度理論成為世界各國建立和完善法人制度、規范經濟秩序以及整個社會秩序的理論基礎。
(2)法學會實權擴展閱讀
公司法人是企業的一種組織形式。以營利為目的的社團法人。在資本主義國家中也稱為商事公司,是依照商法或有關法律成立的營利為目的的企業組織,包括無限公司、有限公司、兩合公司、股份公司以及股份兩合公司等。
英美法中的公司法人與大陸法有所不同,既包括營利性的也包括非營利性的,且僅指有限責任公司。我國目前的公司形式多樣,大體上分為集資型和非集資型兩種。
集資型公司類似西方國家的公司,是由股東投資而成立,為企業聯營的一種重要形式,非集資型公司屬單一企業性質,如鞍山鋼鐵公司等。
③ 司法局最有實權的是哪一塊
沒有實權,只有下達文件的權利,真正執行實施還是下面的部門,包括監督也不是他們的權利,除非直接向他們起訴
(3)法學會實權擴展閱讀:
監獄屬於司法局管還是屬於監獄管理局管轄.監獄歸監獄管理局管,監獄管理局歸司法廳管。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1998)和《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國發[1998]5號)、《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國發[2003]8號)、《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國發[2008]11號)司法部的主要職能:主管全國司法行政工作。其具體職能為:
1、管理部屬高等政法院校的法學教育和在職政法領導幹部培訓工作;
2、管理全國的獄政和對罪犯改造及勞動教養工作;
3、管理指導全國法制宣傳、人民調解、司法助理員及鄉鎮法律服務工作;
4、管理全國律師、公證工作;
5、歸口管理與組織參加聯合國有關預防犯罪領導的會議、活動,負責部機關及直屬單位的外事工作;
6、參加與外國簽訂司法協定談判和歸口管理執行事宜;
7、參與立法工作,負責司法行政、法律、法規的起草、修改、清理、匯編工作;
8、管理《法制日報》社和法律出版社;
9、管理司法研究所、預防犯罪和勞動改造研究所和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的工作;
10、指導法學理論研究和地方各級司法行政工作。管理中國法學會和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司法部下屬的監獄管理局主管全國監獄管理工作。基層司法所現在歸鄉鎮管還是局裡管?目前基層司法所有兩種性質:一是縣市區司法局在鄉鎮(街道)的派出機構,此類各地名稱不一,有所謂直派司法所、直屬司法所、司法行政派出所等;二是鄉鎮街道的內設機構,經常以掛靠鄉鎮街道綜治辦形式存在(此類人、事、經費都是歸鄉鎮街道管理,司法所工作人員往往由鄉鎮街道中的有關人員兼任)。作為縣市區司法局在鄉鎮(街道)的派出機構的司法所,實行由縣市區司法局與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雙重領導,以縣市區司法局為主的管理體制。
④ 司法局有權力嗎
司法局是政府的司法行政機關。受黨委與政府的領導。
司法局有法律宣傳、提供法律服務、司法調解、司法公證、管理監獄等等職責、權利。
主要職責:
一、研究起草司法行政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編制本市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並監督實施。
二、負責組織、指導對刑滿釋放和解除勞動教養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
三、負責本市司法行政系統的隊伍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
四、研究制訂本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總體規劃,組織、指導、協調全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五、負責管理本市律師、法律援助工作和公證機構及公證活動;研究律師、公證工作的改革與發展,並提出實施辦法。
六、負責管理本市法律服務機構和在京設立的國(境)外律師機構;監督、指導本系統的社會團體工作。
七、指導本系統法學教育及業務培訓工作。
八、負責指導區、縣司法行政部門管理人民調解工作、社區矯正工作及司法助理員、基層司法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九、負責本市司法行政系統的外事工作和對外宣傳、交流工作。
十、指導和管理本市面向社會服務的司法鑒定工作。
十一、負責本市仲裁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
十二、負責本市國家司法考試工作。
十三、負責社區矯正工作
十四、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十五、管理本市監獄管理局和本市勞動教養工作管理局。
(4)法學會實權擴展閱讀:
司法部主要職責:
(一)承擔全面依法治國重大問題的政策研究,協調有關方面提出全面依法治國中長期規劃建議,負責有關重大決策部署督察工作。
(二)承擔統籌規劃立法工作的責任。負責面向社會徵集法律法規制定項目建議。
(三)負責起草或者組織起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草案。負責立法協調。
(四)承辦行政法規的解釋、立法後評估工作。負責地方性法規、規章的備案審查工作。組織開展規章清理工作。
(五)承擔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責任。承辦申請國務院裁決的行政復議案件工作。指導、監督全國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負責行政復議和應訴案件辦理工作。
(六)承擔統籌規劃法治社會建設的責任。負責擬訂法治宣傳教育規劃,組織實施普法宣傳工作,組織對外法治宣傳。推動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建設。指導依法治理和法治創建工作。指導調解工作和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選任管理工作,推進司法所建設。
(七)負責全國監獄管理工作,監督管理刑罰執行、罪犯改造的工作。指導、管理社區矯正工作。指導刑滿釋放人員幫教安置工作。
(八)負責司法行政戒毒場所管理工作。
(九)負責擬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並指導實施,統籌和布局城鄉、區域法律服務資源。指導、監督律師、法律援助、司法鑒定、公證、仲裁和基層法律服務管理工作。負責香港、澳門的律師擔任委託公證人的委託和管理工作。
(十)負責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組織實施工作。
(十一)負責國家法治對外合作工作。履行國際司法協助條約確定的對外聯系機關(中央機關)職責,參與有關國際司法協助條約談判。承擔報送國務院審核的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法律審查工作。組織開展法治對外合作交流。承辦涉港澳台的法律事務。
(十二)負責本系統槍支、彈葯、服裝和警車管理工作,指導、監督本系統財務、裝備、設施、場所等保障工作。
(十三)規劃、協調、指導法治人才隊伍建設相關工作,指導、監督本系統隊伍建設。負責本系統警務管理和警務督察工作。協助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司法廳(局)領導幹部。
(十四)完成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任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法局
參考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構職能
⑤ 國際爭端的仲裁是否可以超越國家權力
為期兩天的海洋爭端解決國際法研討會7月16日在香港落幕。此次研討會由香港國際仲裁中心與中國國際法學會主辦,來自中國、美國、澳大利亞、法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10多名國際法和海洋法專家學者與會。與會專家對中國不接受、不承認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所謂裁決的嚴正立場表示支持,認為中國做法才是在捍衛國際法尊嚴,臨時仲裁庭越權擴權違反國際法,在國際法領域樹立了一個壞典型,政治操縱下的所謂裁決必將遭到唾棄。
不接受不承認裁決合理合法
菲律賓阿基諾三世政府2013年1月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以來,中國始終堅持不接受、不參與的嚴正立場,並指出臨時仲裁庭明顯沒有管轄權。對臨時仲裁庭今年7月12日作出的所謂裁決,中國政府也表明了不接受、不承認的嚴正立場。在近日發表的《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中,中國政府再次重申了有關嚴正立場。
中國國際法學會會長李適時在會上表示,中國人民最早發現、命名和開發經營南海諸島,中國政府最早並持續和平、有效地對南海諸島行使主權管轄。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有著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
台灣海洋大學教授高聖惕在會議期間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南海仲裁案所謂裁決是精心包裝的實質劃界行為。」高聖惕認為,盡管菲律賓口口聲聲說仲裁案不是為了劃界,但事實上就是把有關劃界的內容切割為幾個部分,雖然每個部分單獨來看都不等同於劃界,但是加起來產生實際上海域劃界的效果。
高聖惕認為,中國政府不接受、不參與仲裁是合理合法的,因為這一仲裁本身就是非法的,而且最後的裁決也是漏洞百出。菲律賓提出的訴求實質就是領土和海洋劃界問題,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臨時仲裁庭根本沒有管轄權,但最終卻越權做出這樣的所謂裁決,這也就解釋了中國為什麼從一開始就不參與仲裁。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易顯河指出,臨時仲裁庭的判決簡單地忽略了許多重要論據,例如中國與東盟國家在2002年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及眾多雙邊協議,這些協議構成了雙邊談判是解決爭端唯一途徑的共識,但這一點卻沒有被臨時仲裁庭採納。南沙群島作為整體,擁有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但仲裁庭卻違背常理,將南沙群島進行分割處理。
所謂裁決嚴重違反國際法
清華大學教授約翰·安東尼·卡蒂指出,臨時仲裁庭的問題在於是否有權做出裁決。在審理和判決過程中,仲裁庭濫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實質上對南海的領土主權問題進行劃界。許多國際法學家和律師都認為,這實質上是一場「法律游戲」。
英國外交部前副法律顧問克里斯·沃默斯利在會上表示,臨時仲裁庭把島礁的地位凌駕在主權問題之上,裁決結果無益於解決海洋爭端的根本問題。
台灣東吳大學法學院國際法教授程家瑞認為,所謂裁決否認《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和相關國家間協議,本身就是錯誤的。在島礁地位問題上,國際法學界普遍認為太平島是自然島嶼,而臨時仲裁庭卻在這一問題上荒唐地做出錯誤推斷。
卡蒂也認為,對於島礁的地位,臨時仲裁庭罔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越權提出評判標准,甚至荒唐地推定南沙群島「無一能夠產生延伸的海洋區域」。他提出質疑,「如果這樣的話,那日本等國的一些無人島礁,是否也適用這些評判標准呢?」
國際法院前法官阿卜杜勒·卡洛瑪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南海仲裁案所謂裁決充滿爭議,在不少問題上與國際法自相矛盾。他在提到歷史性權利時表示,歷史性權利可以確認領土主權。
李適時表示,臨時仲裁庭企圖否定中國在南海的歷史性權利和南沙群島整體論,從而否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這是完全錯誤的,也絕不可能得逞。他表示,所謂裁決在程序和實體兩方面存在嚴重問題。從程序方面看,這項裁決既是越權裁判,又是侵權裁判。所謂裁決超越了仲裁庭的管轄許可權,侵犯了締約國自主選擇爭端解決方式的權利。從實體方面看,這項裁決是濫權裁決。臨時仲裁庭濫用對國際法規則的解釋權,錯誤解釋歷史性權利和大陸國家遠海群島規則的國際法依據,錯誤否定中國在南海的歷史性權利,錯誤否定中國將南沙群島作為整體主張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利,錯誤否定作為南沙群島一部分的太平島擁有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
雙邊對話才是解決之道
臨時仲裁庭所謂裁決出爐後,中國在白皮書中通過大量事實證明,中菲之間早已達成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南海爭端的協議,並重申中國願意堅持通過談判解決南海有關爭議,這得到了與會者的積極評價。
卡蒂對本報記者表示,所謂仲裁結果對於解決南海問題絲毫沒有意義,雙邊談判才是解決南海問題的唯一有效途徑。南海仲裁案在國際法學界樹立了一個壞典型。仲裁員的工作是使用法律而非創造法律,但遺憾的是,這些仲裁員的所作所為恰恰相反,以至於在國際社會「失去了權威」。
阿卜杜勒·卡洛瑪也認為,訴諸仲裁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只有雙邊磋商才能解決這類問題。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教授邁倫·諾德奎斯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98條之規定,中國已經發表過排除聲明,涉及海洋劃界等爭端排除適用仲裁等強制爭端解決機制。中國有聲明在先,因此當臨時仲裁庭涉及這個問題時,中國當然會不高興。裁決很糟糕,這是一個政治性的裁決,中國顯然不會接受。
高聖惕認為,菲律賓把與中國的爭議送到了不正確的地方,因為臨時仲裁庭無法解決主權爭端,只有雙邊談判才能最終解決問題。德國波恩大學國際法專家斯特凡·塔爾蒙表示,由於臨時仲裁庭對領土爭端沒有管轄權,因此也無助於南海領土爭端的解決,臨時仲裁庭的所謂裁決甚至會對問題的解決起到不利影響
⑥ 美國個人權利的具體體現
在美國刑事法律的調節,和其他法律一樣分為聯邦和州兩個系統,在這其中又以各個州的立法為基礎。關於聯邦的立法許可權是通過憲法以列舉的形式加以規定。例如:關於偽造合眾國證券和流通貨幣的懲罰規則;關於海盜罪和在公害所犯重罪及違反國際公法罪的懲罰規則;叛國罪的懲罰規則;通過剝奪公權的法案;通過溯及既往的法律或損害契約義務的法律等。而其餘的刑事立法權則有各個州行使。 聯邦議會基於憲法規定的立法許可權頒行了許許多多的刑事法律。這不可避免的給法律的適用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於是,1948年,美國按字母順序將聯邦的刑事法律進行了整理,作為《美國法律》(United States Code)的第18篇。然而這僅僅解決了聯邦法律的適用問題。根據美國憲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權力主要由各州保留,而聯邦僅限於禁止和懲罰一些特別涉及聯邦利益的異常的犯罪,如對聯邦獨有管轄的財產(如軍事基地)的犯罪,對某些聯邦官員的犯罪,以及行為牽涉到數州、致使單憑一州難以有效追訴的犯罪(如毒品和有組織犯罪)。絕大多數犯罪和所有本質上的「街頭」犯罪——如殺人、強奸、搶劫、毆打(assault)、盜竊——都依五十個州各自的刑法典或者哥倫比亞特區的刑法典處理。這樣的結果是美國五十多個州的法律在概念,術語,量刑等許多方面都存在著非常大的差別。此外,美國早期立法對於刑法的基本原理鮮有規定,關於犯罪的定義,犯罪心理,犯罪構成,犯罪主體,犯罪未遂,共同犯罪,責任年齡的許多方面一直沒有一個較為統一的認識。美國有這樣一個傳統,為使各個州的法律彼此之間能夠相互協調相互一致,法學權威們便對每一領域的法律進行「重述」。這種《法律重述》(Restatement of Law)往往是法官和立法機關信服的權威以及法院解釋和適用法律的憑仗。然而,在著手對刑法的「重述」工作時,法學權威們發現法律太混亂和不合理,不值得「重述」。一部能夠協調各個州之間差別的統一法典亟待產生。 1951年,制定《模範刑法典》項目正式開始付諸實施。然而當時美國絕大多數刑法典還停留在比較原始的狀態。那時,所謂的美國刑法典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典,而更像因某時期公眾擔心的犯罪或者犯罪問題而制定的特別法律的匯編。正如先前的法典「改革」—— 包括1948年的聯邦刑法典改革—— 最大貢獻是將罪名按字母順序排列。起草一部《模範刑法典》無疑是一項雄偉而艱巨的事業。 這一重任落到了美國法學會(American Law Institute)的肩上。美國法學會是由美國一些倍受敬重的法官、律師和法學教授組成的非政府組織。其實,制定一部可供各州草擬新刑法典時參照使用的《模範刑法典》。早在1931年,就已啟動。但生不逢時,恰恰遇上了美國經濟的大蕭條,緊隨其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刑法典指定一度被中斷。1951年才在洛克菲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的鼎力支持之下重新啟動。但是各州刑法差異過大,無法重新編排,並且,既存的法律過於不健全和考慮不周而不值得重新編排,所需要的是一部刑法的模本。經過9年數易其稿,1962年法學會通過了一份正式的草案,後來,各草稿所包括的最初的釋義被統一予以修改,1985年最後形成一個六卷本,與1962年的法典文本一起出版。 《模範刑法典》的制定深受利文斯通的全面功利主義思想和菲爾德的實用主義的影響。愛德華·利文斯通(Edward Livingston) 曾於1826年完成了一部聯邦刑法典,這部《刑法典》無論在范圍上還是實質上,均體現著邊沁的功利主義思想。《刑法典》分為四個單獨的法典,從《犯罪與刑罰法典》規定刑法規范的定義,到《程序法典》和《證據法典》適用這些規范,以及最後到《改造和監獄紀律法典》真正執行處罰,囊括了刑法的所有領域。為使刑法合理化,他將刑法的每個方面和與之相應的法典,以及作為一個體系,都按照邊沁從貝卡利亞的傑作《論犯罪與刑罰》中的「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衍生出來的功利主義原則來設計。 菲爾德是一名的紐約律師,他編纂法典更多是從職業的角度進行考量,尤其基於律師這一職業。因為律師常常不得不面對浩如煙海的普通法意見而感到冗長乏味,所以,法典的設計初衷是將律師解脫出來,簡化法律執業。效率與實用在菲爾德的法典之中得到了深深的體現。1865年,菲爾德的《紐約刑法典》被提交給(州)立法機關,並於1881年獲得通過。該法典在1967年被新的《紐約刑法》(New York Penal Law)取代之前,一直有效。 1962年,歷經多年努力,《模範刑法典》終於誕生啦。本質上,《模範刑法典》不單是一部刑法典,且跨越實體刑法,涵括了有關刑罰執行的法律。這也是法典將自己命名為《刑法和矯正法典》(Penal and Correctional Code,簡稱「P.C.C.」)的原因所在。這部刑法典由總則,犯罪定義,刑法與校正,矯正機關四個部分。並且在條文之後附上相當於論文的評注。它的內容非常的詳盡,這為聯邦和州的刑法修訂提供了範本。從這部刑法典開始,美國的刑事法律研究開始走上正軌。 美國刑法理論上主要具有如下特點: (一)立法的基礎上。憲法扮演著根本大法的作用。除了上文之中提到的在憲法之中列舉的屬於聯邦的行使立法權之外。憲法還明文規定了「叛國罪」的構成要件,對特殊主體的「彈劾程序」。此外,大量的刑事判例也是在對憲法充分理解的基礎之上創立的。憲法的精神和憲法的授權是美國刑事立法的重要理論根基。 (二)價值取向上,優先追求個人自由,這一點在刑法的憲法限制、法典的設置、犯罪構成理論和刑事程序關於證據規則、沉默權及辯訴交易制度的規定中都有充分的表現。 (1)憲法限制方面,憲法第五條修正案規定:「無論何人,除非根據大陪審團的報告或起訴,不得受判處死罪或其他不名譽罪行之審判⋯⋯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罪行而兩次遭受生命或身體的危害;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證其罪;不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被剝奪生命、自由或財產…」。該修正案保護被告不會因同一罪名而陷人「雙重危境」(double jeopardy),並且不會被要求在刑事案件中自證其罪。最重要的是,它還保護被告的「正當程序」 (e process)權利。「正當程序」權利在《權利法案》中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20世紀,它被法院解釋為應賦予被告廣泛的保護和權利。憲法第六條修正案規定:「在一切刑事訴訟中,被告享有下列權利:由犯罪行為發生地的州和地區的公正陪審團予以迅速而公開的審判,⋯⋯取得律師幫助為其辯護。」該修正案保證被告有權得到有陪審團參加的審理,被告有權接受及時、公開的審理。它還賦予被告與原告的證人對質以及「由律師協助辯護」的權利 (2)法典設置方面,該法典將「對個人的犯罪」 排列在第一位,正說明在美國刑法的價值理念中,對個人的犯罪是最具有社會危害性的犯罪,是最需要通過法律來予以制裁的犯罪。在這種理念中不難發現追求「個人自由」 的價值取向,在美國這種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個人自由當然優先於社會秩序 (3)犯罪構成理論方面,美國刑法犯罪構成雙層模式包括兩個層次:一是犯罪本體要件,包括犯罪行為和犯罪心態。二是責任充足要件,內容有未成年、錯誤、精神病、醉態、被迫行為、警察圈套、安樂死、緊急避險和正當防衛等。「犯罪本體要件,是種種具體罪行的抽象,形成行為樣態,體現國家意志和權力,發揮規范行為和保護公共利益的刑罰功能。責任充足要件,是訴訟活動中辯護理由的總結,體現國家權利的自我約束機制和保障公民權利的刑罰功能。」儲槐植教授認為犯罪構成雙層模式的根基在於「權力權利加和守恆」現象,即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在本質上均為社會利益,在一定時空條件下社會利益總量恆定。從形式上分析,犯罪構成雙層模式中,第一層次採用由犯罪行為到犯罪心態逐步收縮的方式的定罪過程,體現了國家意志,由公訴機關行使追究犯罪的權利,發揮刑法的維護社會秩序的功能。第二層次賦予被告人合法辯護的理由,體現了公民權利,發揮刑法的人權保障功能。國家權力和公民權利在對抗當中力量相當,平衡了國家社會利益和個人利益。在刑事實體法中規定被告人的合法辯護權利,是美國刑法一道獨特的風景。所以,在刑法公正性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美國刑法對個人權利的重視。 (三)犯罪定義與分類。在犯罪定義與分類方面,美國相對比較模糊,製作了一個大體的分析,缺乏抽象和綜合性的歸納。常見的分類有這么幾種:普通法犯罪和制定法犯罪;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指標犯罪和職業犯罪;違背公序良俗的犯罪和道德犯罪。在這其中為人們普遍接受的是根據犯罪危害程度進行的劃分:重最,輕罪。重罪是指謀殺,縱火,強奸,搶劫,盜竊,非法侵佔財產等罪行。輕罪則指的是被判處罰金和一年一下監禁的犯罪。這種劃分在實踐之中有巨大的意義: (1)按照美國許多州的法律規定,凡在實施或者著手實施重罪過程中造成故意或非故意死亡的均構成謀殺罪,這就是所謂「重罪——謀殺」罪;在實施輕罪過程中附帶發生的死亡就不構成謀殺罪。根據《模範刑法典》規定,假定A強奸B,如果B與A扭打過程中被偶然地打死,對A除定強奸罪外,還應當定為重罪——謀殺罪。但在實施非法行為的過程中發生的非故意殺人即構成輕罪——非謀殺罪。 (2)對不能證實具有「心理狀態」的認定。一般而言.美國法律對「犯罪心理」這一要件在重罪中必須證實,而在輕罪中則不然。當不能證實時一般不處理或按照輕罪處理。美國《模範刑法典》中關於「應受譴責的心理狀態」一般有四種,即目的、明知、輕率和疏忽。對諸如搶劫罪或盜竊罪的犯罪人應當有通過其行為或其他方式能夠證明其有搶劫或盜竊的心理。否則在缺少心理狀態的情況下免除刑事責任。而對於輕罪則不同,嚴格責任中法律允許某些犯罪缺乏犯罪心理的行為仍然追究刑事責任,即無罪過責任。嚴格責任一般只限於輕罪范圍。 (3)對確定未遂犯罪的刑事責任有意義。一般情況,實施重罪的未遂犯負同等或從輕的責任;實施輕罪的未遂負減輕或免除的責任。 (4)對確定共同犯罪案件中主從犯的區分:如果是共同重罪,區分主犯和從犯。如果是共同輕罪,則不區分主犯與從犯,都以主犯論處。 (5)對確定再次犯罪是否加刑有意義。如慣犯法規定。只有前科之刑所犯的是重罪才能加刑:而犯輕罪則不能,但再次犯輕罪後,可酌情從重處理。由此可見,再犯是否加刑以重罪為前提條件。 (6)正當防衛的限制方面。對重罪與輕罪懲罰力度不同。如果侵害的暴力屬於致命性暴力.即能致人死亡或者重傷的暴力,那麼防衛暴力也可以是致命性的。如果侵害的暴力屬於非致命性的,那麼防衛的暴力應是非致命性的。從這兩條界限看出,對危險的暴力侵害的防衛比對輕微的暴力侵害的防衛採取限制更小的政策。殺死了可能重傷的侵害者是許可的,但重傷了可能致人輕傷的侵害者是不許可的,這體現了對嚴重犯罪實行嚴厲懲罰的精神。 (7)對「私下和解」的行為是否應負刑事責任有意義。一般而言,對重罪私下和解的應當構成犯罪.而對輕罪的則不然。 (8)對確定追訴時效有意義。刑罰重的犯罪,追訴期限長。刑罰輕的犯罪,追訴期限短。 (四)刑罰的目的,存在著許多觀點,主要有:善惡報應說,違反法律與道德的人理應受到法律與道德的制裁;特殊預防說,刑罰的目的在與防治本人犯罪,而不是預防他人犯罪;限制自由說,監禁犯罪者使其與社會隔絕,目的是防止社會受害。 (五)犯罪構成理論,美國刑法犯罪構成模式包括兩個層次:一是犯罪本體要件,包括犯罪行為和犯罪心態。二是責任充足要件,內容有未成年、錯誤、精神病、醉態、被迫行為、警察圈套、安樂死、緊急避險和正當防衛等。「犯罪本體要件,是種種具體罪行的抽象,形成行為樣態,體現國家意志和權力,發揮規范行為和保護公共利益的刑罰功能。責任充足要件,是訴訟活動中辯護理由的總結,體現國家權利的自我約束機制和保障公民權利的刑罰功能。」從形式上分析,犯罪構成雙層模式中,第一層次採用由犯罪行為到犯罪心態逐步收縮的方式的定罪過程,體現了國家意志,由公訴機關行使追究犯罪的權利,發揮刑法的維護社會秩序的功能。第二層次賦予被告人合法辯護的理由,體現了公民權利,發揮刑法的人權保障功能。國家權力和公民權利在對抗當中力量相當,平衡了國家社會利益和個人利益。在刑事實體法中規定被告人的合法辯護權利,是美國刑法一道獨特的風景。所以,在刑法公正性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美國刑法對個人權利的重視。 (六)刑事法律制度的改革。美國的刑事法律制度改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廢除種族歧視,美國刑事法律之中關於種族迫害的法律基本上都被廢除。但不幸的是,由於「三K黨」等恐怖團體的存在,對黑人的迫害仍未根治。2,反對酷刑廢除死刑的改革,1967年美國聯邦法院廢除死刑,1977年為打擊犯罪又恢復了死刑,在這種反復的過程之中,死刑的執行方法得到了極大的改進,除了槍決,絞死之外,發展了電椅毒死,毒氣致死,注射執行等死行執行方法。
⑦ 司法行政部門有權利吊銷律師的執業證書嗎
當然是有權的,有關法律依據如下:
第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作出准予該申請人執業決定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機關撤銷原准予執業的決定,收回並注銷其律師執業證書: (一)申請人以欺詐、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准予執業決定的; (二)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准予執業或者違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執業決定的。
同時,大量高端企業嚴重缺乏專業律師。以刑事辯護為例,全國頂尖的刑事辯護律師不超過300人;我從中國法學會組織的涉外糾紛和國際仲裁培訓中了解到,中國熟悉國際仲裁規則,可以直接用英語工作的律師不到100人。
⑧ 市政法系統領導權力
在司法系統和政法系統比他職務高的人有很多。
政法系統有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政法委專職副書記,副市長,公安局局長。市法院院長,市檢察院檢察長。人大聯系監督司法的委員會主任等等。這些人權利都比檢察院副院長大。
還有就是談不上能量多大,現在依法執法,依法治國。什麼事情都需要按照規定來辦理。如果違法黨紀國法由紀檢委或者監察委收拾他們。
⑨ 司法局局長有權力嗎
職能部門每一個崗位人員,根據所管轄的業務都有一定的權力。
司法局:是政府的司法行政機關。受黨委與政府的領導。司法局規格比法院、檢察院略低,是政府宣傳管理法律的專業職能部門。
司法局的直屬機構:
1、律師協會
2、公證處
3、老幹部活動中心
5、市律師培訓中心
6、市法律援助中心等
(9)法學會實權擴展閱讀
司法局的主要職責:
1、研究起草司法行政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編制本市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並監督實施。
2、負責組織、指導對刑滿釋放和解除勞動教養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
3、負責本市司法行政系統的隊伍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
4、研究制訂本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總體規劃,組織、指導、協調全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5、負責管理本市律師、法律援助工作和公證機構及公證活動;研究律師、公證工作的改革與發展,並提出實施辦法。
6、負責管理本市法律服務機構和在京設立的國(境)外律師機構;監督、指導本系統的社會團體工作。
7、指導本系統法學教育及業務培訓工作。
8、負責指導區、縣司法行政部門管理人民調解工作、社區矯正工作及司法助理員、基層司法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9、負責本市司法行政系統的外事工作和對外宣傳、交流工作。
10、指導和管理本市面向社會服務的司法鑒定工作。
11、負責本市仲裁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
12、負責本市國家司法考試工作。
13、負責社區矯正工作
14、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15、管理本市監獄管理局和本市勞動教養工作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