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拉倫茨法學方法論
A. 有關法律的名著有哪些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蘇力。蘇力的著作,往往從身邊日常慣見的「俗話、俗語或俗事」出發,分析出令人驚嘆的學術意義來。本書亦是如此,對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觀點、看法或認為想當然的東西進行了細致的分析。盡管有時候我們不一定同意蘇力的觀點,但是他對問題的態度、對觀點的論證過程、特別是他獨特的敘述方式,足以讓我們在閱讀的同時感覺到知識的愉悅。
拓展資料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訂版)大致分成三編。第一編主要是關注一些社會和法律的熱點問題,諸如言論自由和隱私權、婚姻法修改、刑事訴訟法修改、送法下鄉、科技與法律以及司法審查和制度形成的問題。當然都只是「攻其一點,不及其餘」,試圖從一個角度切人進行學理的然而可能對社會實踐有影響的討論。第二編的文字是對於法學自身的反思。最後一編的五篇是讀書筆記和讀後感。
《論法的精神》全書共6卷31章,其中上冊是3卷19章,下冊是3卷12章。第1卷主要談法和法的精神的一般概念以及法律和政體性質與原則的關系。第2卷講的是法律和國家安全、法律和戰爭、憲法與政治自由、刑法和國家稅收與公民自由的關系問題;第3卷專論法律與氣候、土壤、民族的一般精神、風俗和習慣的關系。第4卷談法律和貿易;第5卷談法律和宗教的關系,各種部門法的使用范圍等問題;第6卷主要追溯法國法律的起源和變革。
網路-論法的精神
網路-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B. 龍勃羅梭犯罪人論
1、羅爾斯的《正義論》
2、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
3、博登海默的《法理學:法哲學於法律方法》
4、貝卡利亞的《論犯罪與刑罰》
5、梁志平的《法辯:中國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6、卡爾·拉倫茨的《法學方法論》
7、台灣王澤鑒的《民法概要》
8、王利民的《民法總則研究》
9、陳興良的《規范刑法學第二版》
10、邁克爾·D貝勒斯的《法律的原則》
11、盧梭的《社會契約論》
12、伯爾曼的《法律與宗教》
13、哈特的《法律的概念》
14、哈納克的《法律立法與自義》
15、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
16、龍勃羅梭的《犯罪人論》
17、法律出版社出版的《英美法原理》
18、羅傑·科特威爾的《法律社會學導論》
19、亨利·萊維·布律爾的《法律社會學》
20、康德的《法的形而上學原理》
C. 誰有法學方法論(拉倫茨版)的電子版本,最好是TXT或者PDF格式的。
親,我有~請留郵箱~~
D. 法律方法論與邏輯學之間的關系
(1)法學方法論首先必須有建立在某種哲學基礎上的假定,(即有「本體論的承諾」)這是方法論得以成立的基本前提。例如所倡導的「法學方法論研究的語用學轉向」,就預設了法學研究由以事實世界為邏輯前提而轉向了規范世界、行動世界、生活世界以及法律的「語言游戲」的世界(多主體之間的交互行為活動)。拉倫茨指出:「如果不考慮法哲學,就根本無法研究法學方法論。」法律推理取決於邏輯學(形式邏輯、非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相應產生形式推理、語用推理或實質推理以及辯證推理),首倡的法學方法論的語用學轉向來自哲學上的語用學轉向;法律解釋與哲學上的解釋學也休戚相關。所以說在法學中,法學方法論與哲學聯系最緊密。
(2)法學方法論必須體現理論理性、邏輯理性和知識譜系的系統性。法學方法論要能對法學所研究的對象進行系統的建構與嚴謹的邏輯論證,其任務是把各種法學研究方法組成一個體系,區分它們的層次、協調它們的關系,使之在結構上和諧,在功能上互補。
(3)法學方法論必須體現研究者的學術立場和價值立場: 法學方法論研究者總得運用某種特定的方法論理論資質或學術範式,而且他還必須持有特定的(法律價值和法律秩序)價值立場。
(4)法學方法論還必須具有實踐功能性。法學方法論內在包含著法律的實踐理性,它既面對理論理性,又面對實踐理性,即使是純理論研究,它也最終直接或間接地付諸於法律適用和法律實踐。
E. 專業人士請進 圍繞法學方法論問題撰寫一篇學習心得,字數3000字左右
法學方法論也是我個人特別感興趣的內容。
個人認為「法律解釋的理念和方法」版部分是法學方權法論的核心,我想比較的視角(英美法系、大陸法系以及我國目前的做法)會使思路清晰,可以從法律解釋的演變、現狀和趨勢進行分析,也可以從法律解釋方法的角度出發作出闡述。
法律解釋是法律適用的核心,它一方面體現出法院和立法機構的緊張關系和妥協平衡,一方面又指導著法院對每一個案件尤其是疑難案件的法律適用和說服技能,在理論和實踐中都有很多可以探討的地方。
F. 拉倫茨的法學方法論什麼時候適合閱讀
不是一天兩天能讀懂的,得讀很久。本科期間有興趣可以看一看,碩士之後再深入分析分析。
G. 卡爾·拉倫茨的生平簡介
卡爾·拉倫茨1921年中學畢業後即在柏林開始學習法律。曾求學於馬堡、慕尼黑及哥廷根,並於1926年11月取得哥廷根大學法學博士,並在哥廷根大學繼續完成其教授資格論文。之後任教於基爾大學,成為基爾學派的一員。 卡爾·拉倫茨在納粹德國時被封為「桂冠法學家」(Kronjurist),並且是受官方肯定的「基爾學派(Kieler Schule)」成員之一 。二戰期間被禁止教學活動。戰後繼續在基爾任教授。1960年,受聘於慕尼黑大學擔任教授直至退休。台灣民法學家王澤鑒就是他的得意門生。
最富盛名的代表作為《法學方法論》,在納粹時代是主要的官方思想家,在戰後受到處分,冷戰開始後恢復了教職,思想也發生極大轉變而成為自由主義的鼓吹者。他的學生現在仍是德國各大學主要教職的占據者,波恩大學法哲學家雅克布斯曾經批評了他的理論,但也「在沉默中被扼殺」。這也證明法律方法只是一種奴僕,是一種工具性的適用。在任何時期,任何意識形態之下都可以被自由便利的適用。此說的集大成者克勞斯·羅克辛(Claus Roxin) (1931年5月15日—— ),也是當前德國刑法學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
H. 什麼是法學方法論
法學方法論的定義
法學方法論,是指對法律研究方法的研究,法律研究包括法學內理論的研究和法律容操作的研究,而後者又包括:法律解釋、法律推理、法律思維方法。
方法,在古希臘語中,即「通向正確的道路」之意。
法學的方法也就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價值判斷。法學成為關於正義和善的藝術,而不能成為科學。因為,科學有定式,藝術無定法。存在定法的是工藝,不是藝術。
第二層次是邏輯和語義分析,有點科學的意思。主要研究法條的語言,類似於形式化的學科研究。
第三層次是法律社會學,這是科學的研究領域。
I. 誰有拉倫茨的《法學方法論》的電子版,求私發
《法學方法論》是抄德國著名法學家卡爾·拉倫茨的一部重要著作,亦是法學理論方面的一部經典著作。其主要介紹了十九世紀初至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期間,德國的法學理論及方法論。台灣學者陳愛娥女士所譯的這版為節略後的學生版,目的是使讀者能夠從著者宏大的敘述中辨析源流,迅速獲得德國法學理論及方法論的印象和梗概。
J. 我現在讀大三了,想了解一下有關法律方面的知識。希望朋友們推薦幾本實用的書籍看看,謝啦!
你不是法律專業的,你問的問題又很籠統,法學專業書籍太多了,專業法學有十四個部內門法容,不知道你偏向哪科,自己考慮吧,我個人覺得網上下點講義比扔給你一本書好多了,其實法學專業課本是很枯燥的,一般人看不懂裡面字里行間透出的深層次內容,更不用說什麼樂趣了,呵呵,看講義哇,純知識點的,你又不是去深入研究。一般說來生活中接觸最多的是民法,民事訴訟法,建議到網上司法考試資料中下載吧,有專業的MP3和配套資料,都是重點中的重點,老師的講解也很風趣,講義中不懂得概念還可以網路,李仁玉的民法講的很細,很具體,張翔的就很切要害,吳鵬老師的行政法也很好,讓你了解現在世道即使是教授也很無奈。我個人最喜歡刑法韓友誼和刑訴的汪海燕,通俗易懂,幽默風趣,就是不知道你好哪口,呵呵,學點法律沒壞處,既然有興趣那就聽聽試試吧。再多跟你說一句,其實法學專業的也不外就是多看了幾個老師的講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