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軟弱
A. 利益面前道德是否軟弱無力
行賄、受賄、貪污…………
B. 道德在處理暴力事件時存在軟弱性軟弱性是什麼意思
軟弱性是指缺乏震懾力。面對暴力事件,如果用道德約束,效果很差,這個時候如果用法律懲罰,用國家暴力機構制止,歹徒就可能被震懾。
C. 為什麼說道德脆弱又無比堅韌
道德脆弱又無比堅韌,也許是因為一個很脆弱的人,他又是一個很堅韌的人吧,感覺有點矛盾的人
D. 真正聰明的人是不是根本就不會干那種欺負懦弱違背道德損人利己的事兒
應該是的,因為常做那些欺凌懦弱違背道德損人利己的事最終都不會有好結果。要知道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罷了。
E. 為什麼說道德是脆弱的,道德在什麼情況下才具有巨大的力量
道德是脆弱的,但是道德如果在共同的底線情況下的話,道德其實具有這無限大的能量和能力。
F. 為什麼道德總顯得軟弱無力
現在是一個現實的社會,經濟利益至上,道德在沒有經濟支持的情況下,顯得軟弱無力.良知只能放在心裡.
G. 什麼叫道德懦弱
道德是對自己私心的超越。人要講道德,就要戰勝自己的私心、動物的本能,這並非易事。而不按道德規范行動的人(可稱其為「非善者」)則無需這種努力。所以善者講道德需要很高的「投入」,非善者則不需要這種投入。泰山上有一處石刻,赫然刻著四個大字:「從善如登」。有人又補充了一句:「從惡如崩」。從善如登山,每登高一步,都要有一份決心,出一份力。作惡如同山上滾下,只要一念之差,放縱自己便墜入深淵。登山要選擇正確的道路,滑坡則無需選擇道路,隨處都是墮落的道路。呂坤說:「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力善如緣無枝之樹,才住腳,便下墮。」(《呻吟語》)難怪人們把不道德的行為稱為「下流」、「墮落」。從善難,不從善易,這是一條規律。
道德是對自己的制約。道德只能約束善者,對非善者沒有約束。道德既不是攻擊別人的矛,甚至也是不保護自己的盾。在善者與非善者的競爭、較量中,善者對自己的言行有種種限制;非善者則可以隨心所欲,為所欲為,不擇手段,毫無顧忌。非善者希望自己的對手是善者,而且越善越好,所以這種競爭、較量是不平等的,吃虧的一般都是善者。而且一般說來善者吃虧的程度同他善良的程度成正比,如等公共汽車,站上有很多乘客。車一到,非善者立即擁護上車,善者只能在非善者背後呼籲大家排隊。最後上不了車的是兩種人:善者和弱者。善者也許克制了自己也跟著擠車的慾望,但他的善行所得到的卻是「負回報」。
H. 修養道德越深,越會被人認為軟弱懦弱
凡有良好教養的人都有一禁誡:勿發脾氣。
——愛默生【美】
忿怒二字,聖賢亦有之;特能少須臾,便不傷生。
——曾國藩
怒時光景難看,一發遂不可制,既過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