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與道教的關系

道德經與道教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2-02-10 15:21:54

① 道家思想與道教的關系

1,道教思想和道教關系很緊密,但是道教思想最開始並沒有教派的內容存在。老子提出道的概念,後來莊子等人,包括漢代的玄學家將其發揚光大,但是都只是理論和學說。而道教是漢末張道陵創立的,其中包括前人的思想,還有巫術以及民間的鬼神崇拜。因此道教是以道教思想為基礎,並且包含了其他很多社會因素的教派。
2,道教源遠流長,道家的方術稱作「黃老之術」,就是說從黃帝開始,道家已經萌生,由老子提出道的概念,張道陵創立道教。因此可以說,中國的文化全部和道教有關。你看《三國》里,每個有學問的人都有道號。許多文人的著作都和道有關,比如早期的莊子,抱朴子,這是比較典型的。包括竹林七賢。你看那些歸隱的人,幾乎都和道教有關。
到了隋唐時期,道教達到頂峰。李白就是加入了道門。因此每個朝代的文化,基本上離不開道教。而且各個朝代帝王都對道教重視,所以也發展了道教的文化思想。唐朝每個讀書人必讀《道德經》。
3,修煉主要分為內丹和外丹,內丹就是制葯,歷史上著名的煉丹家諸如葛洪,張仲景,孫思邈,華佗,都是道士,後來因為製造的丹很好,反成了醫學家。
內丹是由魏伯陽理論系統的提出,蘇玄朗發揚,到了鍾離權和呂洞賓時期達到頂峰。主要就是修心養性,具體的方法不說了。這種修心養性就是氣功的源頭,也就是說,要想練好功夫,就得提高自身修養。一個心很亂的人,是修煉不成的。道教修煉講究法、侶、財、地缺一不可。
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在QQ上交流,38816763

② 道教和老子沒有關系

你沒搞清楚「道家思想」、「道家學派」和「道教」的關系
道家思想,自古有之,源於伏羲,集大成於老子,發揚於張道陵
張道陵創立道教以前,是道家學派的弟子,也是道家思想的傑出代表,西漢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導致各家學派逐漸沒落,張道陵繼承和發揚了「道家學派」,有一個「學派」轉化為「宗教」,最早的道教,供奉的只是道家思想和學派的傑出人物,並沒有「神佛」之說,包括張角揭竿起義的口號都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而那時候的「天地」指的就是客觀存在的「天地」,後來的神話系統,是「西教」入侵以後才產生的,由於「佛教」的理念非常利於管理國家,所以當權者盛世之時都比較推崇佛教,從而讓佛教在普通百姓心中占據了重要地位,一些佛教思想深深的紮根在基層百姓的心中,然而宗教的傳承是通過「人」來達成的,摻雜了其他宗教思想的百姓進入道教,再加上道教極強的包容性(道教並不排斥其他的宗教思想),所以道教產生了無數「宗派」,比如現存的「正一道」「全真道」「天師道」等等,都是因為地理、人文、政治等因素的影響下,才有了各宗派的不同思想,這也是我們現在所認知的「道教」。
就拿王重陽的「全真道」舉例:全真道在西安附近的首陽山,而老子傳道於尹喜的地方,就在首陽山以西數十公里的「樓觀台」同時,西安古稱「長安」,十三朝古都,自古以來都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唐三藏取經的故事人盡皆知,就發生在長安,而唐王李世民又推崇道教,所以西安市城牆以里(鍾樓為西安市的最中心,西安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就是以鍾樓為基準界定的,),都還存在著很多道觀、佛廟,並且一直受到國家保護,所以西安周邊自古以來,宗教信仰就比較復雜,而王重陽就是在這附近,將「佛道儒」的思想綜合才創立了「全真道」,其神話體系具有「佛道儒」的綜合特徵,既供奉太清天尊(具有道家思想的「仙」),也供奉玉皇大帝(天庭的階級概念,就是儒家的階級概念,是具有儒家思想的「神」),還供奉佛爺菩薩(具有佛家思想的「佛」),宗教的根源在百姓,百姓信的雜了,才會催生「全真道」這樣神話體系復雜,但是中心思想統一的道家宗派。
道教是不具有排他性的一個特殊宗教,道教繼承了傳統的道家思想、道家學派,後期發展中還融合了其他學派、宗教的優秀之處,這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神話體系完整的「道教」。
然而,普通人還是根本就不了解道教,真正的道教,沒有神佛,只為修身養性,看起來更像一個「居士」,這里就要說到距離首陽山數十公里的「樓觀台」了,這里的道人,不供奉神佛,主要供奉的只是「老子」和「尹喜」,道長們講話極具哲理,內容毫無神佛之類的內容,陰陽八卦五行調和,天地人之間的關系,絲毫沒有任何迷信色彩,很明顯能感受到道家思想的內容,和「佛教高僧」模稜兩可的「禪語」不同,道長們的話言簡意賅,很容易就能讓人明白,這才是真正的道教,繼承和發揚了傳統道家思想的真正道教。盡管樓觀台被政府開發成旅遊景點,但是道人們還是安逸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和世俗聯系極少。
現在的道教有點像諸子百家的狀況了,能只繼承道家思想的宗派太少了,多多少少都摻雜了一些別的東西進去,但是主要思想,還是道家思想。
另外,道教的最高經典點不是《易經》,而是《道德經》,雖然《道德經》和《易經》有很多互通之處,但是《道德經》和《易經》還是有本質區別的,其實,《周易》和《道德經》,都是具有道家思想的著作,世人對道人的印象還是卜卦堪輿、畫符念咒,降妖驅鬼,所以自然很容易把道人和《周易》聯系在一起,畢竟算卦相面、風水堪輿都是根據《周易》衍生出來的,這是很正常的。
真不知道,為什麼對於我們本土的宗教,總是挑這毛病找那毛病,用其他宗教狹隘的眼光來審視極具包容性的道教,是可謂:「夏蟲不可語冰」

③ 老子與道德經 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嗎

道德經是道家的名著,不是道教。不要把道家跟道教搞一起。道家是思想理論派,道教是宗教團體。道家的名著你應該知道不少,道教的我給你推薦三本經書。太上老君(老子)的《內觀經》、《清靜經》 靈寶天尊的《定觀經》如果你是修行人士,這三本你肯定認為經典。 道家追求自然,隨其自然,就是老子說的無。這是大道。道教也行大道。但宗教嘛就跟鬼神扯上關系了。

④ 道教中的「道」與《老子》的「道」有什麼關系

以《老子》這種宇宙本源核心論為出發點的「道」。在後代道教典籍中多述作「玄道」、「大道」、「真常道」、「無上正真大道」等,都是指天地萬物的本根、本原、總系,都是以老子哲學思想中把「道」作為本體論的核心為基礎的,同時加以宗教化改造而成的。老子本人由歷史人物逐漸神化為道教的教祖,道教之所以以「道」命名,當與《老子》這部經典的思想體系的核心命題有直接的關系。

⑤ 道家與道教有什麼關系

道教是依託道家思想建立起來的。

道教在其創始的時候是把老莊黃老之學、神仙長生之術及民間巫術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特定的宗教形態,其中道家思想是道教重要的思想來源。在道教的長期發展中,始終依託道家思想,如:《老子》、《莊子》等成為道教的重要經典,道教學者根據時代的需要不斷地去註解《老子》、《莊子》等。

可以說,沒有道家,就不可能形成道教,沒有道家,道教就失去了堅實的思想支柱。漢魏以後,道家再沒有形成有影響的學派,也不再出現傑出的道家學者,而道教卻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道家之所以沒有湮滅,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藉助於道教的發展而得以延續,道教既然以道家思想作為理論支柱,因而必然包含著道家,老莊的著述既然被作為道教的經典,道教學者在進行注釋時也必然發展了老莊之學。但不能否認道家對道教的影響更大一些,而不是相反。

道教與道家有著很直接的關系。名稱上,道教以「道」為教名;思想上,道教以道家的哲學思想為最高信仰,並據之構建了道教的理論體系;人物上,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成了道教的教主,道家的另外幾個代表人物莊子、列子、文子、亢桑子,分別成為道教的南華真人、沖虛真人、通玄真人和洞靈真人。

(5)道德經與道教的關系擴展閱讀:

道家和道教的區別:

一、道家與道教產生於不同的時代。

道家由老子、莊子開創的哲學思想流派,在春秋末年創立,而道教則形成於東漢末年,源於張陵所創的五斗米教。這就是說,在道教形成之前,道家己出現相當長的時問,人才輩出,流派紛呈,並形成了先秦和漢初道家發展的兩個高峰。即便在道教形成以後,道家與道教仍然有各自不同的傳承譜系。

二、道家與道教有各自不同的代表人物。

即使同一個人物在道家與道教之中也具備了不同的個性特徵。就前者來說,道家的代表人物在先秦有老子、莊子、楊朱、宋鈃、尹文、列子等,漢代有曹參、竇太後、劉安、嚴君平等。

道教的代表人物有張角、張陵、張魯、葛洪、陶弘景、王重陽、成玄英等,這兩類人物相互之間是不能替代的。就後者來說,以老子為例,道家中的老子是一個現實的思想家,道家的創始人,道教中的老子則成為太上老君,是一個宗教教主,兩者的性質顯然是不一樣的。

三、道家與道教的性質不同。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道家僅僅是一種思想文化流派,而道教是一個宗教團體,兩者在文化形態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道教作為一種宗教,有其神仙崇拜與信仰,有教徒與組織,有一系列的宗教儀式與活動,其主要派別的傳承是大致清楚的。道家作為一個哲學思想流派,其思想流變與代表人物應是它被解說時最重要的內容。

四、道家與道教的思想不同。

道家思想是一種哲學學派,道教是一種宗教信仰。道家是中國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倡導自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道教以道作為其追求目標,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以長生不老之道為最高信仰的中國本土固有的宗教,是在中國古代道家思想理論的基礎上吸收神仙方術、民間鬼神崇拜觀念和巫術活動而形成。

⑥ 老子的道家和道教有什麼關系

道教等於道家,道教在古代的稱呼是道家,兩者是同一個概念,理由如下:

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卷一《道教》:「本自黃帝,至老君祖述其言,故稱為黃老之學。這句話看起來像是在說道家,但他說的是道教。

蘇軾撰《上清儲祥宮碑》:「臣謹按道家者流,本出於黃帝老子,其道以清靜無為為宗,以虛明應物為用,以慈儉不爭為行,合於《易》何思何慮,《論語》仁者靜壽之說。自秦漢以來,始用方士言,乃有飛仙變化之術,黃庭大洞之法,太上天真木公金母之號,天皇太乙紫微北極之祀,下至於丹葯奇技符籙小數,皆歸於道家。……

《上清儲祥宮碑》碑文(局部)

《上清儲祥宮碑》是蘇軾為道教場所「上清儲祥宮」寫的碑文,然而文中沒有「道教」,只有「道家」,重點是後面那句話:丹葯奇技符籙小數,皆歸於道家

辛願《大金陝州修靈虛觀記》按:道家源於黃帝、老聃,至列禦寇、莊周氏,擴而大之,乃與孔子之道並立,為教於天下而不廢。同上,這又是一篇為道教場所「靈虛觀」撰寫的碑文,和蘇軾那篇碑文一樣,用的詞語是「道家」,上述文章碑銘,都是為道教所寫,其中所說的道家指的是道教。這表明古人指稱道教所用的語匯,以道家居多,道教居少。

元代劉謐嘗《三教平心論》,稱「嘗觀中國之有三教也。自伏羲氏畫八卦,而儒教始於此。自老子著《道德經》,而道教始於此。自漢明帝夢金人,而佛教始於此。

明代道士朱權《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稽夫道教之源,昔在混茫始判,人道未備。天命我道祖軒轅黃帝,承九皇之運,秉六龍以御天,代天立極,以定三才。當是時也,天地尚未昭晰,無有文字,結繩以代政;無有房屋,巢居以穴處;無有衣裳,結草以蔽體;無有器用,汗尊而杯飲。我道祖軒轅黃帝,始創制文字,制衣服,作宮室,制器用,而人事始備。今九流之中,三教之內,所用之文字,所服之衣裳,所居之房屋,所用之器皿,皆黃帝之始制,是皆出於吾道家黃帝之教焉……

綜上所述,古籍文獻中關於道教的論述,多以道家指稱道教。且普遍認為道教始於黃帝老子,從沒說過道教始於張道陵。道教不是道家的說法是現代人的觀點,並非古人的觀點。

熱點內容
讓法治成為全民的信仰 發布:2025-02-06 00:55:22 瀏覽:695
我怎麼看新的勞動法 發布:2025-02-06 00:55:14 瀏覽:668
行政法和經濟法的區別 發布:2025-02-06 00:54:32 瀏覽:905
初級會計經濟法模擬題 發布:2025-02-06 00:40:59 瀏覽:822
海商法調整的船舶 發布:2025-02-06 00:40:22 瀏覽:638
刑法終審權 發布:2025-02-06 00:36:28 瀏覽:312
醫院執行勞動法情況 發布:2025-02-05 23:48:01 瀏覽:782
道德的歸宿 發布:2025-02-05 23:12:09 瀏覽:513
三部民法典 發布:2025-02-05 23:07:01 瀏覽:263
2016商法答案 發布:2025-02-05 22:24:37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