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武道德人

武道德人

發布時間: 2022-02-10 18:17:42

⑴ 劍俠情緣外傳:月影傳說怎麼學武道德

當壞人,在夢境試煉中殺掉所有人,不要留情面啊,之後在從書生那學會孤煙神錄,瘋狂練到10級,降低道德值後,最後殺上武當山,劇情之後就可以學會了。

⑵ 各朝代道德人物代表

(三)漢朝
賈誼,西漢的政治家、文學家。《過秦論》《論積貯疏》 《淮南子》,西漢劉安及其門客編輯,為雜家著作。《塞翁失馬》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歷史。作者司馬遷(約前145~?年),字子長,西漢傑出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繼承父業任太史令。《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屈原列傳》《信陵君竊符救趙》
《漢書》,紀傳體史書,東漢史學家班固受詔編寫,未完,死於獄中,後由班昭、班彪等完成。《蘇武》
《孔雀東南飛》,是保存下來的最早的長篇敘事詩,大約產生於漢代末,最早見於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台新詠》。《孔雀東南飛》 (四)魏晉南北朝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政治家、軍事家、詩人。《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
諸葛亮(181~234年)政治家、軍事家。《出師表》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詩人,曹操的第三子。《七步詩》
《搜神記》,筆記體志怪小說,作者是東晉史學家、文學家干寶。《干將莫邪》
陶淵明(365~427年),東晉詩人,字元亮(一說字潛,字淵明),存留120多首詩,其中20多首田園詩,開辟五言詩的新境界。《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
《水經注》,作者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水經》是古代一部記我國河流水道的書,酈道元為之作注。《三峽》
《後漢書》,南朝史學家范曄所著,與《史記》《漢書》合稱"三史"。 《張衡傳》
丘遲,南朝齊、梁間的文學家。《與陳伯之書》
《木蘭詩》,民間敘事詩,北朝樂府民歌中最傑出的作品。《木蘭詩》
吳均,南朝人。《與朱元思書》
(五)唐朝
唐初文壇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之渙,詩人,歌詠邊塞的詩歌最著名。《涼州詞》《登鸛鵲樓》 孟浩然,擅長山水田園詩,與王維並稱"王孟"。 《春曉》《過故人庄》
王昌齡,擅長七絕,主要寫邊塞詩和宮怨詩。《芙蓉樓送辛漸》
王維,字摩詰,曾官至尚書右丞,故世人稱"王右丞",其詩有詩、畫、音樂合一的特色。《觀獵》《鳥鳴澗》《送元二使至安西》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想像豐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語言瑰麗活潑,擅長樂府和絕句,許多詩成為千古絕唱。存詩近千首。
《夜靜思》《送友人》《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望天門山》《秋浦歌》《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傑出現實主義詩人。曾任工部員外郎,後世稱為"杜工部"。其詩感情真切,思想深刻,意境深沉,語言准確,存詩1400多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江畔獨步尋花》《江南逢李龜年》《石壕吏》《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兵車行》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晚唐現實主義詩人。其詩深刻反映現實,反映民眾的疾苦,感情充沛,語言通俗,雅俗共賞。存詩近3000首。《錢塘湖春行》《憶江南》《賣炭翁》《琵琶行(並序)》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世稱韓昌黎,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積極提倡古文運動,恢復古代朴實文風,留下大量文情並茂的文章。《馬說》《師說》《原毀》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東解(xie)州人。積極提倡古文運動,寫出大量優秀散文、游記、寓言、詩歌等作品。《小石潭記》《童區寄傳》《捕蛇者說》
杜牡,字牧之,號樊川。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江南春絕句》《阿房宮賦》
岑參,詩人,是寫邊塞詩的代表人物之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劉禹錫,字夢得,著有《劉夢得文集》。《陋室銘》
崔灝,著名詩人。《黃鶴樓》 (六)宋朝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著有《範文正公集》。《岳陽樓記》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在散文、詩歌、史傳編寫、詩文評論方面均有成就。《醉翁亭記》《伶官傳序》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著作以史論、政論為主,與其子蘇軾、蘇轍並稱"三蘇",著有《嘉 集》《六國論》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北宋文壇領袖,詩、詞、散文有著極高的成就。倡導詩文革新運動。著有《東坡全集》《東坡志林》等。《浣溪紗》《念奴嬌??赤壁懷古》《題西林壁》《石鍾山記》《教戰守策》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號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提倡變法。因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號文,人稱王文公。倡導詩文革新運動。著有《王臨川集》等。《傷仲永》《游褒禪山記》
司馬光(1019~1086年),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政治上反對王安石變法。花了19年時間主持編寫了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訓儉示康》《赤壁之戰》
李清照,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在散文詩詞方面均有成就,後人輯有《漱玉集》。《武陵春》《如夢令》 陸游(1152~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是我國詩人當中創作數量最多的一個,存詩9300多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訴衷情》《過小孤山大孤山》
辛棄疾(1140~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存詞600多首。《西江月》《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履善,自號文山,廬陵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寫了許多愛國主義的詩文,被俘不屈,壯烈殉國。著有《指南錄》等。《過零丁洋》《〈指南錄〉後序》 沈括,字存中,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所著《夢溪筆談》是綜合性學術專著。《活板》《采草葯》《雁盪山》
柳永,字耆卿,北宋婉約派詞人。《雨霖鈴》
周敦頤,字茂叔,著名哲學家。《愛蓮說》
姜夔,南宋詞人。《揚州慢》
(七)元明
關漢卿,號已齋叟,元代雜劇作家,寫了60多種雜劇,現存18種。《竇娥冤》
施耐庵,著有描寫農民革命斗爭的長篇小說《水滸》,是在民間傳說、說書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是我國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楊修之死》《群英會蔣干中計》 吳承恩,在民間傳說、雜劇和其他著作的基礎上創作《西遊記》,是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美猴王》
馮夢龍,通俗小說作家,作品以所輯《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喻世明言》最著名。《灌園叟晚逢仙女》
張溥,明末文學家。《五人墓碑記》
(八)清朝
蒲松齡,字留仙、劍臣,號柳泉,代表作為文言短篇志怪小說集《聊齋志異》。《促織》
方苞,散文家,"桐城派"創始人。《獄中雜記》《左忠毅公逸事》
吳敬梓,所做《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優秀長篇諷刺小說。《范進中舉》
曹雪芹,名 ,字夢阮,好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完成了《紅樓夢》前80回,《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的最高峰。《葫蘆僧判斷葫蘆案》《林黛玉進賈府》
全祖旺,文學家、史學家。《梅花嶺記》
龔自珍,散文家,"桐城派"奠基人之一。《病梅館記》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是改良主義思想家、宣傳家。《少年中國說》《譚嗣同》

⑶ 有什麼道德高尚的古人

1.趙廣漢

西漢時期涿郡蠡吾縣人。曾任守京兆尹、潁川郡太守、京兆尹。在潁川郡任太守期間,是趙廣漢前期治理的最佳階段,他不畏強權,精明強干,剛到任的幾個月時間,就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打擊豪門大族的勢力,緩和社會矛盾;二是加強地方管理,轉變當地的不良風氣。

2.文天祥

文天祥在被捕後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

但文天祥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里,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3.岳飛

岳飛是南宋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結了「聯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失地;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

(3)武道德人擴展閱讀:

岳飛生平

1.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岳飛出生於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的一個普通農家。傳說岳飛出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故父母給他取名飛,字鵬舉。

2.宣和四年(1122年),童貫、蔡攸兵敗於契丹,河北官員劉韐於真定府(河北正定縣)招募「敢戰士」以御遼(一說是為征遼)。岳飛應募,經過選拔,被任命為「敢戰士」中的一名分隊長。

3.靖康元年(1126年),宋欽宗趙桓反悔割地,兩路金軍於攻破太原後會合,二次南下圍困開封。趙桓在求和的同時使人送蠟書命康王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徵召各路兵馬以備勤王。從平定軍突圍回到家鄉的岳飛目睹了金人入侵後人民慘遭殺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憤慨,意欲投軍,又擔憂老母年邁,妻兒力弱,在兵亂中難保安全。

⑷ 什麼是武術道德

你是說武德吧?
就是一個人練了功夫以後不能恃強凌弱,
說白點就是自己有功夫,不能隨便欺負人,對人要寬容,比一般人心寬,
哪怕別人打你,你也盡量不還手,但是別人要欺負你...你也不能下狠手...

碰到人欺負人,要以德服人,不可仗著功夫欺負人,這就是中國武術,包含了幾千年來的文化,不象美國日本那些功夫,用來打架欺負人...

⑸ 從個人品行道德上看,武則天是個好人嗎

從個人人品道德來說,武則天不是個好人!因為好人做不到她那個位置上,不狠毒沒野心怎麼可能

⑹ 關於武德

武德是從事武術活動的人,在社會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和所應具有的道德品質。簡而言之,就是武術道德。「道」一般指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並引申為人們必須遵循的社會行為准則、規則或規范;「德」即得,人們認識「道」,遵循「道」,內得與己,外施與人,便稱為「德」。「道」主要指一種外在的要求,「德」則指內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道德」兩字連用,始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武德是隸屬於體育道德的范疇。武德既是參加武術活動人們所遵守的公共體育道德,又是武術工作者在從事武術教學、訓練、競賽等工作中應遵循的倫理規范。由於武術有著區別於其它體育活動的特殊性,受著民族道德的影響和滲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道德規范------武德。
武德的實質亦是社會公正原則,即正義、公平、公道,是人類最古老的道德觀念之一。武德同樣是通過社會輿論的作用,大眾的壓力,良心的不安,使人們「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惡者而攻之」,來調整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自從有了中國最早的成文法律《隋律》、《唐律》至今,武德從未與法律發生過沖突。和道德一樣,武德的實用范圍也比國家法律更廣泛。我們提倡武德,應在國家法律前提下,和國家憲法及其相應的一切規章制度相統一,相一致。
今天,傳統的武德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如耍英雄、逞好漢、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哥們義氣」,以及帶有三綱五常思想的「唯師命是從」的行為等,所以應對傳統武德進行分析,繼承傳統武德中合理的成分,批判過時的舊武德,樹立新的武德觀。
繼承傳統武德中的精華,要把習武同發揚祖國燦爛文化,熱愛祖國聯系起來,培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有寬廣的心胸,對人民要以禮待人,不恃武傷人,不以強凌弱;對危害祖國、人民利益的壞人壞事要敢說敢管,見義勇為,疾惡如仇,協助公安部門維護社會治安,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持不盜名、不奪利、不保守,熱於助人的美德;尊老愛幼,尊師重道,對前人和長輩的著作和經驗要虛心學習,認真專研,努力學習技術,刻苦練功,磨練出慈、勇、智、恆的堅強意志,培養良好的身體素質,文武雙全,為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習武者還應努力克服傳統武德中的種種陋習:
首先克服傳統武德中的武術傳承的封閉行和保守性,具體表現在血緣化傾向和區域性兩個方面。
其次是在尊祖師習俗上濃厚的迷信色彩,由此形成的不少清規戒律和續家譜、立牌位等歪風及恪守祖訓、祖道的風氣。它壓抑了武德思想的進步發展,扼殺了創造能力。
第三是唯我獨尊的「宗派之爭」的封建意識侵蝕武林,為爭正守而相互諷刺、排斥、訕罵,甚至大打出手。其根源在於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狹隘、落後的生產力制約下形成的封建性的社會思維,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作用下的產物,是這種歷史劣根性的反映,帶有極大的盲目性性和片面性。文以德彰,武以德顯,武術的真諦在於重德。
武德作為習武者所應具備的一種美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指導人們共同的武術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規范,並滲透在習武者的思想和言行中。重武德是武術發展的先決條件,是培養社會所需的文武雙全、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型建設人才的先決條件,也是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條件。

⑺ 武術精神與道德修養的關系是什麼

中囯武術,源遠流長。它有著悠久地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華民族內在長期生活與斗爭容實踐中逐步累積和發展起來的一項寶貴文化遺產。武術的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風格獨特。它具有強身健體,防身自衛,鍛練意志,陶冶性情,競技比賽,娛樂觀賞,交流技藝,增進友誼的功能,是一項具有廣泛社會價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武術是作為中國傳統的技擊,不僅要有內外兼修的演練方法,
還需有神形兼備的演練風格。
融合於體育之中,形神兼備的民族風格與廣泛的適應性。
中國武術按其運動形式可分為套路運動和搏鬥運動兩大類。武術的作用是提高素質,健體防身鍛練意志,培養品德,競技觀賞,豐富生活,交流技藝,增進友誼。

⑻ 武德是武德,社會道德是社會道德,有武德不一定有社會道德

不,應該說有社會道德不一定會有武德,而有武德的人也不一定會有社會道德!有社會道德的人他不一定懂武,不動武怎麼會有武德??而有武德的人他懂得尊師重道,幫助弱小啊等等的!但是對於一些基本的社會道德
他們也未必有!

⑼ 武德和社會道德有關系嗎!

樓主的問題很有價值。

武術武術,是「使用武的術」,中國武術是從戰場里提純出的格殺技術,其發展和沒落都伴隨著冷兵器時代的興衰.,
武術的本質就是搏擊,就是在既定條件下,以一切可行的手段擊倒對手。
雖然隨著熱兵器時代的興起,武術的含義開始摻雜了諸如強身健體,修身養性,強調道德精神一類的說法,這並無不妥,也可以說是商業化背景下的市場需求。

武德和社會道德並沒有必然聯系,只是對社會道德的另一種表達形式,諸如尊師重道,不可恃強凌弱,為人正義等,並非只是武術特有的道德准則,也可以說是過去一些品德高尚的武術前輩為了傳承精神,防止弟子走歪路而賦予的道德准則。

⑽ 什麼是道德人

道德人的概念是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基於人本性中利他行為的分析而提出的的一種假設。道內德人這容一假設來源來自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中的一段話:

人們不應該把自己看作某一離群索居的、孤立的個人,而應該把自己看成是世界中的一個公民,是自然界巨大國民總體中的一員。不僅如此,為了這個大團體的利益,人人應當隨時地心甘情願地犧牲自己的微小利益。



(10)武道德人擴展閱讀:

人的理性包括理性計算、理性的預期合理性的自我利益的追求,是現代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人的理性行為,並不自然和必然就意味著追求個人直接利益的最大化。

人的自利行為是理性的,道德行為也是理性的。因此可以將傳統經濟學中的理性進行擴展,即利己的行為是理性的,動機上利他的行為也是理性選擇;

三是追求團體「利益」的最大化。利他主義追求的是他人或社會福利的改進。因此,有共同利益的個人總是試圖增進團體的利益。這個團體並不一定以組織的形式出現。

熱點內容
讓法治成為全民的信仰 發布:2025-02-06 00:55:22 瀏覽:695
我怎麼看新的勞動法 發布:2025-02-06 00:55:14 瀏覽:668
行政法和經濟法的區別 發布:2025-02-06 00:54:32 瀏覽:905
初級會計經濟法模擬題 發布:2025-02-06 00:40:59 瀏覽:822
海商法調整的船舶 發布:2025-02-06 00:40:22 瀏覽:638
刑法終審權 發布:2025-02-06 00:36:28 瀏覽:312
醫院執行勞動法情況 發布:2025-02-05 23:48:01 瀏覽:782
道德的歸宿 發布:2025-02-05 23:12:09 瀏覽:513
三部民法典 發布:2025-02-05 23:07:01 瀏覽:263
2016商法答案 發布:2025-02-05 22:24:37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