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瀆職罪主體的立法解釋

瀆職罪主體的立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2-10 18:57:11

① 瀆職犯罪的主體包括哪些人

瀆職罪是《刑法》分則第九章的內容,屬於檢察院管轄。本章規定的瀆職罪的主體僅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但是由於我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構成較為復雜,同時政企、政事職能交叉現象在一些領域也存在,造成在刑法規定的瀆職罪與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瀆職犯罪之外還有立法空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制定了多個立法解釋、司法解釋。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說瀆職罪的主體可以這樣歸納:
第一類是典型意義上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也就是在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軍事機關從事公務的人員。
第二類是共產黨和政協機關中的工作人員。包括在鄉鎮以上中國共產黨機關、人民政協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各民主黨派以及工會、共青團、婦女聯合會等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這部分人員視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但不包括基層黨支部、公司企業等單位中的黨組織中的人員。
第三類是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刑事司法中這類人員比較復雜,也屬於視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處理的人員,也有三類人員:
依照法律 、法規規定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包括:
具有行政管理職權的事業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如中國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等機構、具有授予高等院校學位證書行政職能的高等院校等機構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國務院直屬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如電監會、鋼鐵協會等部門的代表國家行使行政管理職權的工作人員。
行政性公司、企業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如根據 國家電力法、鐵路法、航空法等規定,國家電力公司、鐵路公司、航空公司等行使國家電力監督、鐵路交通運輸管理、航空運輸管理等行政管理職權的工作人員。

② 如何認定瀆職罪的犯罪主體

瀆職罪的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例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就可構成瀆職罪中的濫用職權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③ 如何認定瀆職罪的主體,瀆職罪的主體包括哪些人

主體要件
瀆職罪的犯罪主體限定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國家機關包括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軍事機關,黨委、政協、企事業單位、群團組織都不屬國家機關范疇,司法實務中出現了協管、協警及治安聯防人員受國家機關的委託從事公務的現象。
客體要件
瀆職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國家機關包括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軍事機關。
主觀要件
瀆職罪的主觀方面大多數出於故意,少數出於過失。故意與過失的具體內容因具體犯罪不同而不同。本章犯罪沒有目的犯。
客觀要件
瀆職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致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④ 什麼是瀆職罪

瀆職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妨害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損害公眾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務活動客觀公正性的信賴,致使國家與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刑法規定瀆職罪是為了保護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以及公眾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務活動客觀公正性的信賴。

(4)瀆職罪主體的立法解釋擴展閱讀:

我國現行刑法未對濫用職權罪的主觀罪過予以明確規定,基於我國現有刑法體系、立法價值的要求以及考慮到司法實踐的需要,過失不能成為濫用職權罪的罪過,濫用職權罪的主觀罪過應包括「故意加實含的復合罪過形式」。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我國現行刑法未對濫用職權罪的主觀罪過予以明確規定,學界對於該問題的觀點亦未達成共識。

⑤ 什麼是瀆職罪

瀆職罪的主體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其必須是自身享有現實的職務權利,經選舉或委任從事國家公共事務的人員。不具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份的人,不能成為瀆職罪主體。在瀆職罪主體的認定問題上,理論界和司法實踐界存在「身份論」(主體是否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名分)和「職權論」(主體從事的活動是否是公務活動、是否在履行國家機關的管理職能)的爭論,為解決瀆職罪主體認定上的紛爭,最高司法機關曾經多次作出解釋。例如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就指出:在行政執法事業單位中,按國家機關在編幹部管理的工作人員,在履行政府行政公務活動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應以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論。在關於合同制民警能否成為玩忽職守罪主體問題上,最高人民檢察院批復指出,根據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合同制民警在依法執行公務期間,屬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應以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論。對合同制民警在依法執行公務活動中的玩忽職守行為,符合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規定的玩忽職守罪構成要件的,依法以玩忽職守罪追究刑事責任,等等。最高人民法院對瀆職罪主體的解釋,也體現了與最高人民檢察院相同的精神。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指出,受委派承擔監管職責的獄醫,由於嚴重不負責任,致使在押人員脫逃,造成嚴重後果的,應當依照刑法第四百條第二款的規定定罪處罰。(北京識廣律師事務所)

⑥ 瀆職罪主體范圍的界定

法律分析:1、典型傳統意義上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包括在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軍事機關從事公務的人員。

2、共產黨和政協機關中的工作人員。包括在鄉(鎮)以上中國共產黨機關、人民政協機關中從事公務中的人員。

3、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包括:

(1)依照法律、法規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2)受國家機關委託代表國家機關行使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3)雖未列入國家機關人員編制但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九十七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⑦ 瀆職犯罪主體司法解釋

可查閱《 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 》 關於貪污賄賂犯罪和瀆職犯罪的主體 (一)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認定 刑法中所稱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是指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包括在各級國家權力機關、 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軍事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根據有關立法解釋的規定,在依照法律、 法規規定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或者在受國家機關委託代表國家行使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或者雖未列入國家機關人員編制但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視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鄉(鎮)以上中國共產黨機關、 人民政協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司法實踐中也應當視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 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的認定 所謂委派,即委任、派遣,其形式多種多樣,如任命、指派、提名、 批准等。不論被委派的人身份如何,只要是接受國家機關、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代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 事業單位在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從事組織、 領導、監督、管理等工作,都可以認定為國家機關、國有公司、 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 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如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 事業單位委派在國有控股或者參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從事組織、領導、 監督、管理等工作的人員,應當以國家工作人員論。國有公司、 企業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後,原國有公司、 企業的工作人員和股份有限公司新任命的人員中, 除代表國有投資主體行使監督、管理職權的人外, 不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三)「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的認定 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應當具有兩個特徵:一是在特定條件下行使國家管理職能; 二是依照法律規定從事公務。具體包括:(1) 依法履行職責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 依法履行審判職責的人民陪審員;(3)協助鄉鎮人民政府、 街道辦事處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村民委員會、 居民委員會等農村和城市基層組織人員;(4) 其他由法律授權從事公務的人員。 (四)關於「從事公務」的理解 從事公務,是指代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 人民團體等履行組織、領導、監督、管理等職責。 公務主要表現為與職權相聯系的公共事務以及監督、 管理國有財產的職務活動。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 國有公司的董事、經理、監事、會計、出納人員等管理、 監督國有財產等活動,屬於從事公務。 那些不具備職權內容的勞務活動、技術服務工作,如售貨員、 售票員等所從事的工作,一般不認為是公務。 二、關於貪污罪

⑧ 如何界定瀆職罪的犯罪主體

瀆職罪的犯罪主體,是指國家工作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 83 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是抬一切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這里說的「國家機關」,包括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等;「企業、事業單位」指生產、建築、運輸、財貿、文教、衛生、科研等單位;「依照法律從事公務」,是指根據法律規定,經人民選舉,或國家委任、聘用,從事國家管理或教育、科研、醫療等專業活動。這類人員,無論常任職、或臨時職,編制內或編制外,只要是依法從事公務,都屬於「國家工作人員」。

熱點內容
初級會計經濟法模擬題 發布:2025-02-06 00:40:59 瀏覽:822
海商法調整的船舶 發布:2025-02-06 00:40:22 瀏覽:638
刑法終審權 發布:2025-02-06 00:36:28 瀏覽:312
醫院執行勞動法情況 發布:2025-02-05 23:48:01 瀏覽:782
道德的歸宿 發布:2025-02-05 23:12:09 瀏覽:513
三部民法典 發布:2025-02-05 23:07:01 瀏覽:263
2016商法答案 發布:2025-02-05 22:24:37 瀏覽:897
對教師宣傳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5 22:23:04 瀏覽:81
法院的業務庭 發布:2025-02-05 20:06:51 瀏覽:974
黃驊司法輔警 發布:2025-02-05 19:26:40 瀏覽: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