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四下能力道德

四下能力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2-11 01:24:10

⑴ 專業知識,專業意識,專業能力和專業道德四者之間是什麼關系

專業意識是具備後三者的前提和方向,專業道德是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專業知識是屬於專業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

⑵ 誰有四年級下冊品德復習要點急需

8、56個民族是一家第1課時課時目標:1.知道我國共有56個民族,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2.了解漢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認識少數民族的服飾,初步感受各個少數民族的文化。3.通過搜集信息、課堂展示等活動,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教學過程:一、導入1.欣賞歌曲:「愛我中華」。點擊課件。(出示視頻「愛我中華」)學生欣賞,會唱的一起跟唱。就像歌中所唱,我國有56個民族,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點擊課件。(出示圖片「各族人民齊歡聚」)2.看圖片:了解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在我們祖國遼闊的土地上,自古以來就居住著很多民族呢!你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嗎?學生交流。⑴從圖上看,漢族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多少,其他民族呢?點擊課件。(出示圖片「漢族和其他人口對比圖」)學生齊讀調查表上的一段話。⑵少數民族雖然人口少相對較少,但分布面積很廣,佔全國總面積的多少呢?點擊課件。(出示圖片「民族分布面積對比圖」)小結:祖國的每個角落都有這55個民族的蹤影,我們的學校里就有少數民族小朋友呢!你知道嗎?是啊,少數民族在全國各地和漢族雜居在一起,就像56個兄弟姐妹組成了祖國這個團結統一的大家庭出示課題《56個民族是一家》二、學習1.參觀「民族大觀園」,初步了解我國各民族文化。今天我們要走進「民族長廊」進行觀光游覽。就讓我暫時充當導游,帶大家一起去感受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吧!(1)觀看錄象。我們現在就去第一站民族大觀園,走近各個民族,一起去了解他們的生活,領略那兒的風光,共同感受不同民族獨特的民俗風情!點擊課件。(播放視頻「民族風情錄象」)(2)學生交流。在大觀園里逛了一圈兒,遊客朋友們都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吧,說說你逛了「民族大觀園」以後有什麼感受,想說些什麼?小結:是啊,56個民族各有不同的風情特色,風光秀麗,風情迷人,真是令人大開眼界。2.了解漢族民族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我們漢族是56個民族中人數最多的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成就,你們知道有哪些嗎?⑴了解古代四大發明。教師簡單介紹:指南針: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最早的指南針——司南,明朝鄭和下西洋以及哥倫布航海、麥哲倫環球航行等,都有指南針的功勞。現在在野外探險、科學探測等都需要使用指南針。造紙術:東漢蔡倫改進,使用樹皮、破布、漁網等來造紙,降低了成本。印刷術:唐朝開始盛行雕版印刷,北宋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大大加快了印刷速度。火葯:最早由古代的煉丹家發明,唐朝開始應用於軍事方面,到宋朝用火葯製成了焰火等。⑵了解書法成就。顏真卿的字圓潤飽滿,柳公權的字硬朗清瘦,歐體字剛勁挺拔,趙體字流暢清秀,《蘭亭序》是行書,優雅飄逸,一氣呵成。書法是漢族文化中的一顆明珠。點擊課件。(出示圖片組「一些書法作品」)學生欣賞書法作品。⑶了解文學成就。點擊課件。(播放畫外音「唐詩宋詞明清小說」)除了四大古典小說,唐詩宋詞,漢族人民還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你還知道哪些?學生交流。小結:《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琅琅上口的詩詞,曲折生動的小說,這些都是漢族人民創造的文學經典!⑷了解其他文化成就。水墨畫是漢族文化的一絕。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等,都是美術文化中的精品。點擊課件。(隨機出示圖片組「水墨畫」)漢族的服裝唐裝在世界上的影響也是十分廣泛,深受外國朋友的喜愛。點擊課件。(出示圖片「唐裝」)⑸填一填智慧谷。小結:漢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廣的民族,同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這個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3.了解少數民族文化,感受少數民族魅力。⑴了解少數民族服飾。55個少數民族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成員,她們有著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傳統文化。就說衣服吧,和我們漢族也是大不相同呢!請你猜一猜:少數民族的服裝、穿戴都跟他們所居住的地方環境、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你知道這些服裝是屬於哪個少數民族的嗎?點擊課件。(出示圖片組「少數民族服飾」)a.出示維吾爾族服飾圖片:維吾爾族男人愛戴四棱小花帽,女孩子能歌善舞,穿飄逸的大裙擺長裙。b.出示傣族服飾圖片:傣族服飾中男子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傣族女子喜歡穿窄身長裙,將長發挽髻。c.出示藏族服飾圖片:身穿長袖短褂,外套寬肥長袍,男的常袒露右肩,愛女的系彩色條紋圍裙,愛穿牛皮長靴。d.出示蒙古族服飾圖片:身著蒙古袍,束腰,腰間佩荷包、蒙古刀,腳著短皮靴。e.出示滿族服飾圖片:男人剃頭,腦後垂長辮;女人穿斜襟寬松旗袍,頭戴大拉翅。f.出示朝鮮族服飾圖片:女子穿色彩鮮艷的短衣長裙,衣襟上有綢帶,在胸前打蝴蝶結;男子穿短衣、燈籠褲。g.小游戲。點擊課件。(播放動畫「少數民族服裝與地域」)⑵了解少數民族傑出人物與故事。a.了解維吾爾族人物阿凡提。55個少數民族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有的還產生了不少傑出的人物,流傳著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和神話故事。點擊課件。(播放視頻「阿凡提要不要」)看了錄象,你覺得故事中的阿凡提是個怎樣的人?學生交流b.了解其他少數民族人物與故事。除了機智幽默的阿凡提,你還知道其他少數民族的傑出人物或者有趣的傳說、故事嗎?學生交流(見資料庫文字資料)三、拓展准備小展覽:小結: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明白了我國是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漢族有著傳統的燦爛文化,各個少數民族也各有各的特點,有著其獨特的民族文化。課後同學們可以去收集一下各個少數民族的資料,為舉「小小民族知識展」做准備。第2課時教學目標:1.知道我國各民族平等地生活在一起,團結互助,友好往來,共同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2.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3.懂得「民族團結則百業興旺」,我們應為增進民族團結而努力。教學過程:一、導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一定對「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多花」這句歌詞有深刻的理解。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了解少數民族別具特色的文化。二、學習1.學習「小小民族知識展」。⑴學生製作:學生分四人小組在卡紙上製作「小小民族知識展」。⑵小組派代表介紹。2.了解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⑴閱讀課文《民族團結則百業興旺》,思考:為什麼民族團結則百業興旺?⑵了解民族團結故事。A.「文成公主進藏」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歷來就有許許多多漢族和人民各少數民族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的動人故事,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就是其中的一個。點擊課件。(播放視頻「文成公主進藏」)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說的嗎?小結:是啊,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為促進民族團結,經濟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留下一段佳話。B.周總理參加傣族潑水節。點擊課件。(出示圖片「周總理參加傣族潑水節」)教師講述周總理參加傣族潑水節的故事。(見資料袋文字資料)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說的嗎?小結:是的,敬愛的周總理深深知道,民族團結是用實際行動書寫出來的。只有各民族互相學習,互相尊重,手牽著手,心連著心,才能維護祖國的團結統一,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做出貢獻。⑶了解民族團結寶鼎。在西藏人民會堂前廣場上有一座神聖的「民族團結寶鼎」,它象徵著祖國56個民族團結友愛,誰也離不開誰,我們一起去看一看。點擊課件。(播放視頻「民族團結寶鼎」)⑷學會尊重少數民族。當我們遇到身著民族服裝的其他民族的同胞,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不應該怎樣對待?學生交流。小結:56個民族,56枝花,56族親如手足的兄弟姐妹,共同創造了祖國悠久的歷史和舉世矚目的文明,我們要平等、團結、互助,共同繁榮進步。三、拓展1.觀看情景劇。55個少數民族擁有著自己燦爛的文化,涌現出了許許多多著名的人物,更流傳著很多動人的故事,這些資料數不勝數,我們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去收集、分類呢?下面這個情景劇也許會對你有所幫助。點擊課件。(播放錄象「情景劇」)2.以一個少數民族或民族大團結為專題,一期小報。9、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第1課時課時目標1.知道我國有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分別是西藏、新疆、內蒙古、寧夏和廣西,依次主要分布著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和壯族。2.初步了解民族自治區域的意義。3.通過課前收集信息、課堂競答展示等活動,使學生了解藏族、壯族的風土人情,能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增進民族團結。4.培養學生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教學過程一、導入1.復習。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知道了我國有5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有55個,你能看圖報出幾個?(開火車形式回答)(點擊出示「中國版圖」)2.引入。56個民族是一家,漢族人數最多,五大地區少數民族人數也較多,我們國家非常重視這些民族,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3.揭題。點擊出示課題《2.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齊讀。二、學習1.了解「自治區」。(1)自學課文。①請同學們學習課文第52頁內容,思考:什麼叫少數民族自治區?有哪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2)交流討論。①說出五個自治區的位置,全名。點擊出示「五大少數民族相應版圖、族名」。②強調民族自治的重要性:點擊出示文字「自治區概念及判斷題」,判斷對錯,並說說理由,*少數民族自治區主席是由漢族領導擔任的。*少數民族區域自治,就是少數民族想怎麼管就怎麼管。(3)小結:少數民族分布在祖國的四面八方,同時,它在一定的省份又相對集中,只有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中央政府統一領導下的區域自治,才能更好地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享有自己管理本民族、本地區事務的權利。2.了解各民族風俗。(1)過渡。你知道這些少民族自治區各自的民族風俗嗎?最想了解的是什麼?讓我們帶著這些期盼,隨著身穿節日盛裝的五大少數民族的導游一起去領略他們的民族特色吧!(1)走進西藏自治區。①辨別服飾特點。第一站去西藏游覽,我們該跟幾號導游一起去?為什麼選擇她?②領略自然風光。A.點擊出示配講解圖片組「西藏風光」。B.說說你看到了什麼。③感受民風民俗。A.學習藏族禮儀。a.師生交流自己了解的藏族禮儀。b.活動。請同學演一演獻哈達和敬酒的禮儀。(鼓勵同學大方展示,更可與老師同台表演。)B.欣賞「布達拉宮」。a.交流。現在我們來到了西藏最著名的「布達拉宮」,請對這里有所了解的同學當小導游,給我們介紹一下。b.學習。(點擊播放視頻「布達拉宮」)欣賞「布達拉宮」,了解磕長頭習俗。c.導行。我們到了西藏,看到他們在磕長頭,不能笑他們,我們輕輕地走過,別打攪他們。④辭別藏族同胞。同學們,我們得離開西藏了,真是依依不捨啊!請大家用剛學的藏語跟導游小姐道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上吉其」——謝謝)(2)走進壯族自治區。①辨別服飾特點。領略了遼闊粗曠的高原風情,我們再去看看秀麗的壯族風光,這回該跟哪位導游去呢?你是怎麼知道的?②領略自然風光。A.猜謎引入。B.風光欣賞。點擊播放「桂林山水」錄象,請學生談談感受。③體味風土人情。A.對歌藝術。a.「三姐騎魚上青天,留下山歌萬萬千;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猜猜這歌謠中講的是誰。b.點擊播放視頻「對歌」。你對壯族的山歌、壯族的人有什麼更深的了解?c.點擊播放圖片配錄音「歌圩節」,指名讀。B.舞蹈藝術。a.欣賞文中圖片。你知道壯族有哪些特色舞蹈?(銅鼓舞、扁擔舞、草裙舞等。)b.游戲活動。在這些舞蹈中,壯族人最熱衷的是板鞋舞。請你來試一試,體驗之後談談感受。c.小結。勤勞智慧又團結的壯族人民,他們用歌舞表達著對生活的熱愛,對遠方客人的歡迎。三、總結不管身穿那種服裝,不管居住在祖國的哪個角落,我們永遠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我們同升一面旗,共愛一個家。四、拓展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資料,為下節課接著游覽其他幾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做好充分的准備。第2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的風土人情,能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懂得尊重是民族團結的前提。2.通過課前收集信息進一步培養學生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教學過程一、導入上節課,在藏族、壯族導游的帶領下我們領略了遼闊粗曠的高原風情和秀麗的壯族風光,今天你也有機會來當小導遊了!出示「導游招聘啟事」。1.走進內蒙古自治區。(1)「小導游」介紹。我們內蒙大草原一碧千里,牛羊滿山坡,蒙古包是草原上朵朵美麗的小花,請看——點擊播放圖片加音頻「天堂」。(2)「小導游」提問。大家稱我們蒙古族為馬背上的民族,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因為我們每一個蒙古人都能騎、善射、身體強壯,我們有使我們引以為豪的民族英雄鐵木真—成吉思汗。)(3)「遊客」欣賞。①我們還有每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請跟我來看看吧。②點擊播放視頻「那達慕大會」。(4)「遊客」競猜。點擊出示拓展板塊中競猜題。(可選)2.走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小導游」介紹。一曲「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就把人帶入了無限的遐想,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吃過新疆的葡萄乾嗎?看過天山的美景嗎?就由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導游帶大家去一游吧!(2)「遊客」欣賞。①點擊播放歌曲「新疆好」+圖片組「新疆風光」。②指名談感受。(3)「遊客」品嘗。咱們大飽眼福之後,再來飽飽口福吧。這里有許多好吃的,你想挑哪個嘗嘗?①水果。A.請同學說說新疆有名的水果。B.點擊出示配圖「新疆水果謠」。C.這里道出了新疆最有名的四個水果之鄉,搶答,四個水果之鄉和四種水果分別是什麼?②小吃。A.過渡:新疆是我國最大的省區,天山雪水滋潤了新疆這塊土地,這里不僅是名副其實的水果之鄉,小吃也特別有風味呢!B.點擊出示圖片組「新疆小吃」,你吃過什麼?想吃什麼?(4)「遊客」競猜。點擊出示拓展板塊中競猜題。(可選)(5)「遊客」跳舞。我們維吾爾族人能歌善舞,每逢盛大節日和喜慶吉日,甚至勞動之餘,男女老幼都會伴著「達甫」(手鼓)唱起來跳起來。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跳起來吧!3.走進寧夏回族自治區。(1)「小導游」介紹。我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導游,我們寧夏回族最了不起了,是我國分布最廣的民族。(2)「遊客」體驗。①欣賞清真寺圖片。②欣賞視頻「回族舞蹈」。③展示回民的帽子,讓同學們戴一戴。④教師簡介回民特殊禁忌。(3)「遊客」競猜。點擊出示拓展板塊中競猜題。(可選)三、總結我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各有特色,風景優美,人民勤勞善良,是我們祖國大家庭的驕傲。願我們的在和諧快樂的社會中,平等、友好地相處,開創美好的未來。讓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能「愛我中華」。四、拓展請同學們用課內學到的知識加上課外收集的資料,製作成精美小報,在班級內展示並進行評比。10、少數民族之鄉——雲南第1課時課時目標:1.知道雲南生活著我國絕大部分民族,是我國多民族特徵的縮影。知道「雲南民族村」的情況。2.知道傣族住竹樓、苗族住吊腳樓,它們和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聖寺三塔都是反映各自民族特色的建築。了解傣族的潑水節和彝族的火把節。3.通過搜集資料、填表答題、闖關游園進一步了解關於民族人口、民族分布、我國的民族之最等方面的情況,進一步鍛煉學生搜集資料、表演表現、設計考題等方面的能力。教學過程:一、導入1.教師課件出示中國地圖,請同學們在地圖上找到雲南省,說說雲南省的地圖像什麼?(像一隻展翅欲飛的蝴蝶)2.出示「雲南十八怪」,猜一猜這說的什麼地方?3.同學們對雲南有多少了解呢?教師小結:雲南大理有著名的蝴蝶泉,那裡的蝴蝶也是很有名的。石林、蝴蝶、孔雀……雲南不僅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還被稱為少數民族之鄉呢。俗話說「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說的就是美麗的雲南省生活著很多少數民族。教師出示課題:第3課《少數民族之鄉——雲南》。二、多彩民族特色建築1.你能說出幾個在雲南的少數民族?(白族、傣族、苗族、納西族、彝族、侗族……)(教師點擊課件:展示不同的少數民族)2.了解雲南少數民族的特色。美麗的雲南是少數民族之鄉,在這塊土地上有著許多動人的故事,還有著許多獨特的建築以及有趣的風俗。課前,同學們對雲南的少數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1)先請同學們認真閱讀書上第59頁內容。雲南有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請說出這些是什麼建築,哪個民族的。(課件展示:傣族竹樓、苗族吊腳樓、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聖寺三塔)(2)為什麼傣族竹樓、苗族吊腳樓第一層不住人?A雲南溫暖多雨,潮濕,霧大,野獸多。▲小結:少數民族充滿智慧。(3)除了竹樓和吊腳樓以外,你還知道雲南還有什麼用來居住的建築呢?小結:領略了雲南獨具特色的建築,這里包含著少數民族的智慧,讓我們不禁為之嘆服。三、節日大觀共慶佳節1.導語: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雲南少數民族他們載歌載舞的形式歡度節日,那場面盛大熱鬧,可千萬不要錯過這樣的好機會呀。你們看(1)課件:火把節彝族是最著名的節日。學生:簡介彝族火把節由來。彝族舞蹈:阿西跳躍(2)教師播放視頻:「潑水節」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什麼時候舉行?簡介潑水節的相關知識。潑水節,是使用傣歷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年節。傣族的潑水節最熱鬧,影響最大。潑水節是傣歷的新年,是傣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每年的公歷4月11號左右,為期三至四天,頭兩天為送舊,後兩天為迎新。(3)節日里還有很多豐富多彩的活動,「你來做我來猜」學生做動作:孔雀舞(圖片)竹竿舞(視頻)3.請學生介紹一些,課前所了解到的有關雲南各個少數民族的知識,可以展示相關圖片。四、總結升華知行悟情1、詩歌——配樂《幸福的節日》吉祥的水,祝福的水,盡情地潑,盡情地灑,送舊迎新,新年祈福。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開,一道道彩虹在陽光下映射。夜空被熊熊的火焰照亮,火紅的生活,幸福的節日不分民族,不分年齡,男女老少,翩翩起舞。到處充滿了歡歌,到處充滿了笑語,這里變成歡樂的海洋。2.美麗的雲南有許多少數民族,為了便於遊人參觀、游覽,特意修建了雲南民族村。如果你去雲南,別忘了到「雲南民族村」去,那裡到處花紅柳綠,笙歌不絕,舞影婆娑,是「人間仙境」,25個少數民族村寨,可以讓你在最短的時間里了解最多的少數民族。課件:展示民族村第2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搜集資料、填表答題、闖關游園進一步了解關於民族人口、民族分布、我國的民族之最等方面的情況,進一步鍛煉學生搜集資料、表演表現、設計考題等方面的能力。2.初步懂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需要保護和發揚。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提起雲南,人們喜歡用「神奇豐富」、「五彩繽紛」等字句來形容.那裡不僅有著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還有得天獨厚的人文景觀,尤以各放異彩的20多個少數民族的民俗風情最為有名。其實,雲南少數民族的精彩是豐富多樣、風格各異的,各民族獨具異彩、賞心悅目的服裝服飾,吸引著眾多遊客的注意。2.教師展示圖片:各個少數民族不同的服裝。3.你能猜出他們分別是什麼民族的嗎?(彝族、佤族、傈僳族、白族、傣族、苗族)4.美麗的服飾,美麗的民族,美麗的雲南。我國的少數民族之鄉不愧為我國西部的一顆明珠。二、交流「少數民族之最」和「人口上百萬的少數民族」1.交流「少數民族之最」表格。請學生說說是如何搜集到資料的。(1)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壯族。我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是珞巴族。(2)資料可以從網路全書上搜集,比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的《中國少年兒童網路全書》的《社會生活卷》中第50頁就有「中國1990年人口普查各民族人口表」。2.交流「人口上百萬的少數民族」填空。也說說是如何搜集到資料的。我國人口上百萬的少數民族有:壯族、蒙古族、滿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布依族、朝鮮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苗族、彝族、傣族、黎族(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三、闖關游園會1.規則:必闖關共有兩關,見課文。每個學生都必須闖關,請八位同學兩位一組分成四組,分前後半場輪流主持其中一關。選闖關必須達到五關以上,可得「民族知識優秀獎狀」;如果達到十關以上,可以獲得「民族知識銅牌小博土獎狀」;如果達到十五關以上,可以獲得「民族知識銀牌小博士獎狀」;如果達到二十關以上,可以獲得「民族知識金牌小博士獎狀」;而全班答對最多的一位,無論答對幾題,均可以得到「民族知識金牌小博士獎狀」,選闖關超過二十關的第一名,還可以拿「民族知識金牌小博士第一名獎狀」。闖關過程要公開、誠信,一發現弄虛作假、包庇投機,取消資格。2.每組學生選擇地方,在《大中華》或者《愛我中華》的音樂伴隨下,闖關活動開始。四、總結活動,頒發獎狀五、播放音樂「阿細跳月」帶著全班在樂聲中一起起舞。11、世界之窗第1課時課時目標:1.知道黃、白、黑三個人種的主要特點及其主要分布區域。2.了解不同人種中的傑出人物,明白各個人種都為世界創造了財富和文明。教學過程:一、導入師:明年是2008年,在我國將有一件大事要發生,你知道是什麼大事嗎?2008北京奧運會。(點擊出示鳥巢圖),到那時,北京會出現一種怎樣的情景呢?(五洲四海的朋友都將來到中國參加這一盛典)二、學習(一)認識三大人種的特點1.看圖片,發現不同2008年,三個小夥伴也將來到北京,觀看奧運會,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些人啊?(點擊出示三個不同人種的孩子的合影),看看他們三個的長相,你發現了什麼?膚色不同,白色、黑色、黃色的2.除了膚色不同之外,你發現在長相上他們還有什麼不同?同桌交流,指名回答隨機完成以下板書皮膚頭發嘴唇眼睛黃黑直薄黑黑黑卷厚黑白黃棕中等藍小結:黃皮膚、黑頭發、黑眼睛的人我們稱他們為黃種人(板書),白皮膚、黃頭發、藍眼睛的人我們稱他們為白種人(板書),而有著黑皮膚、黑頭發、黑眼睛的人就是黑種人(板書)了。

⑶ 道德與能力那個更重要

道德更重要。
中國人對成功的人除了能力強以外,大多都認為成功的人道德水平都很高,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春秋時期的齊桓公,五霸之主,在位期間,九匡諸候,開創春秋霸主時代,定下齊國的霸主地位,按理說,齊桓公應該是個十全十美的人,要不就是道德能力非常高的人。而實際上歷史上的齊桓王是個好色貪玩好獵的人。好色貪玩貪飲是道德高的人所不恥的。齊桓公從道德上就不是個高尚的人。

⑷ 辯論 道德和能力哪個重要

道德重要:人才需要先成人在成才,沒有道德的才人只能危害社會
能力重要:只有道德而沒有才華的人只能是庸人,而且只有道德只會讓社會停滯不前

⑸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期末試卷及答案

1、看地圖時,要先看地圖上的( )、( )、( ) 2、車牌的第一個字母是什麼意思( )山東的簡稱或別稱是( )。 3、我們需要的所有物品有的是( )、有的是( ),還的是原料來自( ),然後又由( )來加工生產。 4、交通運輸方式主要有( )、( )、( )、( )、( )。 5、交通運輸不僅要有( ),還需要有( ),如( )、( )、( )、( )。 6、1903年,美國的( )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動力飛機。 7、我們現有的通信方式種類有( ) 、( )、( )、( ) 。 8、( )、( ) 、( )、( )、( )等被稱為大眾傳媒。二、判斷題(每小題2分共計20分) 1、 由於受氣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因此,不同的地區農產品的種類會有所不同。( ) 2、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發展的歷史悠久,地區發展比較平衡。( ) 3、工廠就是生產各式各樣的工業品的地方,汽車就是一種工業品。( ) 4、由於行業的不斷變遷,以及各種行業需求量的不斷變化,人們從事的工作也會不斷改變。( ) 5、在生產和生活中,人們主要選擇現代的交通運輸方式,傳統的交通運輸方式已經不起作用了。( ) 6、父母可以私拆並閱讀孩子的信件。 ( ) 7、《金陵晚報》中的「金陵」指南京。 ( ) 8、「沙發里的土豆」是指過度看電視者。 9、汽車的污染主要是噪音污染,其次是尾氣污染。 10、所有的報紙和雜志都適合我們看。三、簡答 1、 說一說自己的家鄉有風景名勝?哪些名人?哪些美食佳餚,各舉四個(每個1分,共計12分) 2、看看我們當地農村主要生產哪些農產品?我們餐桌上的食品哪些是本地產的?哪些是外地產的?再說說家鄉的幾種農作物,各在什麼季節播種,什麼季節收獲?(每問最少兩例,一例1分共計8分)。 3、 小設計師。 設計發明一種新產品。包括名稱,設想意圖,使用方法等(10分) 4、 我們應該怎樣文明通信,請說說你的建議。(5分) 四、談論、辨析題(15分)你的家長對你看電視是什麼態度?(4分)你認為大人限制小孩看電視合理嗎?為什麼?(6分)假如你是家長,你會怎麼做?(5分)試題答案一, 填空題 1、 方向、比例尺、圖例。 2、 各省市的簡稱、 魯(齊) 3、農產品、工業品、農村、工廠 4、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 5、交通線路 、交通站點、 汽車站 火車站 、飛機場、 港口 6、萊特兄弟 7、寄信、打電話、發傳真、發電子郵件 8、書籍、報紙 、電視 、廣播 、網路一、 判斷題 1、對 2、錯 3、對 4、對 5、錯 6錯 7、對 8、對、9、 錯 10、 錯

⑹ 道德和能力的關系。工作方面的

道德90%,能力10%,有道德沒能力的人可以培養,有能力沒道德的人就是禍害咯。

⑺ 浙教版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浙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教學計劃

2011.2
單元 課題 課時
進度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課前准備
第一單元 這是我們的
社區
1 社區的公共設施

2課時
第二周 1、了解社區的各種設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
2、知道並學會藉助相關的社區公共設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知道愛護公共設施人人有責,能夠自絕愛護社區公共設施。 重點:1、通過調查比較分析,了解社區共同設施的使用情況。2、學會藉助相關的社區公共設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自覺愛護社區公共設施。 小調查:社區有哪些公共設施及使用情況

2 和睦相處
2課時
第三周 1、知道社區的和睦環境對社區每個成員都很重要,了解社區成員間的和睦相處離不開社區居委會的作用。
2、學會正確處理社區鄰里之間的矛盾
3、體會社區成員間和睦相處帶來的快樂與溫馨。 重點:知道社區成員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性。
難點:學會正確處理社區鄰里之間的矛盾。 調查訪問:居委會由哪些成員組成,具體負責什麼工作;「五好家庭」的評比標准。

3 精彩的社區生活

4課時
第四、五周
1、了解精彩的社區生活,知道精彩的社區生活能提高社區成員的生活質量,為社區居民帶來豐富的精神食糧
2、主動參與社區活動,感受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3、激發學生熱愛社區、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點:1、知道精彩的社區活動能豐富社區成員的生活。2、了解扶貧濟困的「春風行動」。
難點:1、主動參與社區活動。2、激發學生熱愛社區、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調查采訪不同人群的活動場所和活動形式;了解社區扶貧幫困的公益活動。
第二單元 我看家鄉新變化 1 城鄉巨變
2課時
第六周 1、通過找故事、聽故事等形式了解家鄉的過去。
2、對照家鄉的過去,感受家鄉的巨大變化
3、在實踐中鍛煉查找資料、訪談、文獻研究的能力。 重點:1、搜集跟家鄉的歷史、地理、人文等有關的故事。2、了解家鄉的變遷。
難點:利用網路圖書資料等工具搜集資料。 搜集和家鄉有關的故事和傳說
2 騰飛的翅膀 2課時
第八周
1、知道行業的形成與當地的資源條件有密切的關系。
2、知道家鄉的人們所從事的主要行業,了解行業的發展給家鄉帶來的變化。
3、了解各行業的勞動情況,初步形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良好品質。 重點:1、了解家鄉主要行業以及它與當地資源之間的關系。2、了解各行業的勞動情況,初步形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良好品質。
難點:1、分析家鄉的主要行業與家鄉資源之間的關系。2、知道家鄉行業的發展給家鄉帶來的變化。 了解家鄉主要的行業。
3 交通連四方 2課時
第九周 1、了解家鄉的各種交通方式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交通網路。
2、知道家鄉交通方式與網路的發展與變遷。
3、懂得交通與人們生活之間的聯系。
重點:1、了解家鄉各種交通方式,以及通過交通網路所提供的聯系。2、知道家鄉交通的發展變化以及給人們的生活所帶來的影響。
難點:體驗交通條件的改善對人們的影響。 了解各種不同的交通工具;搜集具體反映交通條件改善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便利的例子。
4 服務在身邊 2課時
第十周 1、認識和自己的生活有較多聯系的幾個機構,知道這些機構與我們日常生活的聯系。
2、懂得敬老院、福利院、婦聯等機構的工作體現了社會對個人的關懷。
3、知道個人在享受社會提供的福利和便利的同時,應該奉獻社會、奉獻家鄉,使家鄉變得更加美好。 重點:1、認識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社會結構和敬老院等福利機構。2、體驗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懷。
難點:知道家鄉的機構為我們提供了那些服務。
走訪家鄉的部分機構,知道他們怎樣為人們提供服務。
第三單元 好大一個家 1 56個民族是一家

3課時
第十一、十二周 1、知道我國共有56個民族,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2、知道我國各民族平等地生活在一起,團結互助,友好往來,共同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3、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懂得「民族團結則百業興旺」,我們應為增進民族團結而努力。
4、通過搜集信息、舉辦展覽等活動,進一步了解民族文化,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重點:知道我國是一個由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共同創造樂樂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
難點:懂得「民族團結則百業興旺」,我們應為增進民族團結而努力。通過搜集信息、舉辦展覽等活動,在教材解讀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搜集關於我國各民族的資料,如民族傑出人物、民族服飾、民族傳說故事和文藝作品、民族樂器、民族禮儀知識等;搜集有關民族團結的資料。
2 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 2課時
第十三周 1、知道我國有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分別師西藏、新疆、內蒙古、寧夏和廣西,一次主要分布著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和壯族。
2、初步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3、在了解五個少數民族風土人情的基礎上,懂得了解接納和喜愛的基礎,尊重是參與的前提。能接受和欣賞五個少數民族,在參與和模擬體驗中初步了解一些民族歌舞和禮儀。 重點:1、知道我國有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分別是西藏、新疆、內蒙古、寧夏和廣西,依次主要分布著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和壯族。2、初步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難點:在了解五個少數民族風土人情的基礎上,懂得了解是接納和喜愛的基礎,尊重是參與的前提。 搜集關於五個少數民族和民族自治區的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
3 少數民族之鄉——雲南

2課時
第十四周

1、知道雲南生活著我國絕大部分民族,是我國多民族特徵的縮影。知道「雲南民族村」的情況。
2、知道傣族住竹樓、苗族住吊腳摟,它們和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聖寺三塔都是反映各自民族特色的建築。了解傣族的潑水節和彝族的火把節。
3、懂得民族節日與民族文化有關。
4、通過搜集資料、填表答題、闖關游園進一步了解關於民族人口、民族分布、我國的民族之最等方面的情況,進一步鍛煉搜集資料、表演表現、設計考題等方面的能力。
5、初步懂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需要保護和發揚。 重點:1、知道雲南生活著我國絕大部分民族,是我國多民族特徵的縮影。知道雲南民族村反映了雲南多民族的情況。2、知道傣族住竹樓、苗族住吊腳摟,它們和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聖寺三塔都是反映各自民族特色的建築。了解傣族的潑水節和彝族的火把節。3、通過搜集資料、填表答題、闖關游園進一步了解關於民族人口、民族分布、我國的民族之最等方面的情況,進一步鍛煉搜集資料、表演表現、設計考題等方面的能力。
難點:1、懂得民族節日與民族文化有關。2、初步懂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需要保護和發揚。 以「雲南少數民族」「民族建築」「雲南民族節日」和「雲南民族村」為關鍵詞語搜集有關資料。
第四單元 共同生活的世界 1 世界之窗
2課時
第十五周 1、知道地球上黃、白、黑三大人種的大致分布區域。
2、了解不同人種中的傑出人物。
3、初步了解不同種族產生的建築工藝、語言文字、飲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性與豐富性。
4、尊重、欣賞不同人種的不同文化。
重點:知道三大人種在地球上的大致分布情況。
難點:尊重、欣賞不同人種的不同文化。 搜集各國各地傑出人物、飲食、文化等的圖片或資料。
2 節日大觀 2課時
第十六周 1、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區的人們都有自己的節日。
2、了解春節、聖誕節、開齋節、狂歡節的起源以及各個民族過節時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和內容。
3、知道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等現代節日的社會意義。
4、具有與別人分享快樂的情感。珍視和熱愛生活。 重點:知道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等現代節日的社會公德意義。
難點:理解不同民族所產生的不同節日和獨特的節日活動,並能尊重各民族的傳統,分享節日的快樂。
搜集聖誕節、開齋節、春節、狂歡節等節日的起源和一些反映世界各地人們過節的富有特色的圖片。
3 多彩服飾 2課時
第十七周 1、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區、民族的人們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飾。
2、知道職業、禮儀、顏色與服裝的關系。
3、尊重和欣賞不同民族的服飾。
重點:培養對不同民族多彩服飾尊重、欣賞的態度。
難點:知道職業、禮儀、顏色與服裝的關系。
搜集各國、各民族的獨特服飾的圖畫或照片;准備一些製作服裝的材料。

⑻ 浙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怎樣教學

一、教材基本特點
(一)從多方面展示社會生活,在引導學生了解、探究社會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技能
四年級下冊教材向學生展示了從家鄉民風、民俗到工業、農業、交通、通信等多個方面的社會生活事實,教材在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探究社會的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技能。
四年級下冊教材的顯著特點是讓學生在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的過程中進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作為教材編寫的「明線」,道德教育作為教材編寫的「暗線」。如第一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以家鄉的老街和老屋、家鄉的地名、風味飲食作為基本事實,把愛護家鄉文化遺產教育與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情感蘊含其中。第四單元以通信方式、通信的歷史演變、未來通信的發展作為基本事實,將文明通信,從小關心國家大事,合理看電視等好習慣的培養蘊含在其中。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的品德教育的很自然地蘊含在社會事實之中,有利於實現品德教育的無痕性。
(二)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來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奠定基礎。
四年級下冊教材通過引導學生探究生產與生活的關系,來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中工農業生產的基本過程,工農業生產之間的密切聯系,生產的發展和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生產行業的不斷變遷;通過探究交通與生活的關系知道社會交通方式的多種多樣,交通的變遷、交通與人們日常生活、社會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聯系,交通發展引發出的新問題;通過探究通信與生活的關系引導學生了解現代通信的種類,古代人們的通信方式,通過大眾傳媒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等方面的社會常識。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對社會基本事實的認識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導他們看待社會現象的時候,能探究和思考社會生活中,各類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本質。
(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四下教材在編寫時,注意了將社會事實方面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能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如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讓學生了解工農業生產過程,對學生來說比較困難和陌生,教材從「吃穿用哪裡來」切入,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和一日三餐的飲食,首先把握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的基本概念,然後通過「到農村去看看」和「到工廠去看看」兩個主題活動,讓學生認識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方面的基本過程。
(四)注意了相關知識的整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打破學科界線的「綜合課程」。四下教材在處理各知識領域之間的關系及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繫上,將跨學科的知識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本冊教材中,涉及了地理學、歷史學、社會學、經濟學、工農業生產常識、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識,教材將這些知識綜合在一起,強調認知與情感綜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五)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下教材通過引導學生對社會問題的探討,以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社會研究能力。如,第一單元「家鄉的老街和老屋」教材展示了一組不同地方的老房子,北京的四合院、安徽民居、西南苗家吊腳樓、江南水鄉、陝西窯洞、客家土樓等,教材通過主持人提出的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從不同的家居中,可以發現什麼奧秘?為什麼不同地區老房子風格會不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老房子與家鄉地形、氣候、歷史之間的密切關系。由此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探究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二、教材簡析及活動建議
四下教材共四個單元,第一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第三單元「交通與生活」,第四單元「通信與生活」。
第一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一) 設計思路和主題思想
本單元主要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這一教育內容在低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程中已出現過,本單元的內容加深和拓展,增加了對家鄉風景名勝、風俗文化、自然環境、地域特色、歷史變遷了解方面的內容,並注意了在讓學生認識了解家鄉的同時,引導學生去探究其中的一些關系,如地域與民居的關系,氣候與飲食的關系,歷史與古跡的關系等等。
本單元編寫時注意了將相關的地理常識的學習與熱愛家鄉的教育相結合,將地理常識和歷史知識的學習融合在熱愛家鄉的教育內容之中,努力讓這些知識為學生的品德教育服務。使知識成為學生認識家鄉,了解家鄉的拐杖和載體。同時也讓學生在認識家鄉的同時,能夠掌握相關的地圖知識,正確辨認地圖上簡單的圖例、方向、比例尺,並能運用這些知識在中國政區圖上找到家鄉的位置,在中國地形圖上了解到家鄉的地形地貌。本單元構思時還注意了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上的指導,也就是說在讓學生認識、了解家鄉的同時,也注意了培養學生考察事物和研究事物的基本方法,如教材中呈現的部分內容直接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和考察方式的指導。
本單元確定的主題思想是:通過本單元學習讓學生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能正確辨認地圖上的簡單圖例、方向、比例尺,並能利用地圖的基本知識在中國地圖上找到家鄉的位置;了解家鄉的自然環境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萌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了解家鄉的優秀人物,並願意向他們學習;了解家鄉的民俗、民風,體會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二)單元結構和教學建議
本單元由三個主題構成,主題一: 我的家鄉在哪裡。主題二: 家鄉的美景家鄉的人。主題三: 濃濃鄉土情。
1.主題一我的家鄉在哪裡
本主題強調了四個重點:讓學生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讓學生知道「方向、圖例、比例尺」是地圖特有的語言,藉助它才能讀懂地圖,在中國地圖上找到家鄉和老家的位置。知道家鄉的面積、人口及相鄰的省份。通過認識家鄉的地形,了解五種地形的基本概況。
教師在教學時可組織如下這樣幾個活動。
(1)活動一:「看地圖找家鄉」。
讓學生說一說地圖上方向的辨別方法,引導學生說出圖例的含義以及比例尺所表示的意思。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在中國地圖上找家鄉的位置,通過找家鄉的位置可感受到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讓學生在中國地圖上找與家鄉相鄰的省份;請學生介紹家鄉的面積有多大、人口有多少、並可作一些相關的比較。
(2)活動二:「畫家鄉」。
可出示家鄉的地圖讓學生認識和熟悉家鄉地圖的輪廓,知道家鄉的行政區劃和省會所在地。讓學生試著畫一畫家鄉地圖的輪廓,並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說一說家鄉的地圖像什麼。
(3)活動三:「認識家鄉的地形」。
讓學生說一說中國地形圖上有些什麼顏色,這些不同的顏色表示的意思是什麼。通過教材讓學生認識我國的五種地形,即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家鄉的地形特徵,並可展示一些表示家鄉地形的圖片。
(4)活動四:「找老家」。
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祖籍所在地。在中國地圖上找一找自己老家的位置,說一說為什麼稱那裡為老家。請學生介紹自己老家的情況,如老家的親人,風土人情,城市或鄉村的面貌等,老家的過去。說說回老家的路線,乘坐什麼交通工具等,如果回老家應當准備些什麼禮物,回老家時應注意些什麼禮儀。
2.主題二家鄉的美景家鄉的人
該課的教學重點有三點:通過觀察、參觀、查閱資料等形式,了解家鄉的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及家鄉名人,進一步加深對家鄉的了解和認識,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通過對家鄉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及家鄉人物了解的過程,體會、感受家鄉的發展變化,社會的發展變化; 讓學生通過學習,學會一些考察的基本方法。
該課教學可組織開展下面幾個活動。
(1)活動一:「尋找家鄉的美景」。
了解家鄉的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在什麼地方,有什麼特點以及它的傳說故事;搜集這些風景名勝、文物古跡的圖片及相關資料,找到它們在家鄉地圖上的位置。搜集家鄉名人、偉人的圖片及相關資料,了解對家鄉建設做出貢獻的人及身邊的讓你感動的人的事跡。有條件的可以組織學生外出參觀、訪問。還可讓學生組成「愛護家鄉環境行動小組」,了解家鄉環境的現狀,提出自己的建議和行動計劃;調查了解家鄉的新鮮事。
(2)活動二:「我愛家鄉山和水」。
讓學生將個人搜集的資料在小組里進行交流。可將學生分成三組,按家鄉的山水、名勝古跡與傳說故事將資料整理成導游詞,進行匯報交流。小組討論用什麼方法進行匯報交流(可採用主持人串講、表演、講故事、當小導游、采訪等多種方法),分工合作,做好匯報准備。各組派代表在全班匯報交流(可將風景名勝的圖例或名字貼在家鄉的地圖上);「愛護家鄉環境行動小組」匯報交流。開展「我是家鄉小導游」的模擬活動,學生以小導游的角色向其他同學介紹家鄉的名勝古跡。
(3)活動三:「家鄉的驕傲」。
全班分三個小組分別進行考察和搜集資料和圖片:家鄉歷史上的名人、偉人;家鄉的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事跡;我身邊的、讓我感動的家鄉人的故事,有條件的可現場攝影。全班學生分成三個小組進行匯報:介紹家鄉名人、偉人的故事;介紹家鄉建設者的優秀事跡;說一說我看到的,身邊的、讓我感動的家鄉人的故事。出示「光榮冊」並討論:哪些人物可以進入「光榮冊」。「我為家鄉做點啥」演講。
3.主題三濃濃鄉土情
此主題在教學中強調兩個重點:一是考察和了解家鄉的文化生活,過去的老房子、飲食習俗等,認識具有家鄉特色的地域文化,感受家鄉的可愛,激發熱愛家鄉之情;二是了解和發現家鄉的老房子、飲食習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與氣候、地形、歷史的關系。
教學時可組織如下幾個活動。
(1)活動一:「家鄉文化采風」。
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到什麼地方去考察和了解家鄉的老房子、飲食習俗和文化生活?搜集家鄉老房子的照片,考察和了解家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老房子。考察和了解具有家鄉特色的藝術品、歌謠、民間藝術、文物古跡等,了解自己所在地區老街的來歷。准備好文字和圖片資料,想想自己發現了什麼。了解家鄉特色菜的品名、用料和味道,這些食品與家鄉地形、氣候有什麼關系。走出家門去尋找一下,在家鄉還能吃到哪些地區的特色菜。
(2)活動二:「家鄉文化展示會」。
讓學生把自己搜集到的家鄉的民歌、民謠唱給大家聽,把老房子的照片和文字資料介紹給大家,說說你用什麼方法搜集到這些資料的。講講你的發現、感受及想提出的問題。可以選擇一個問題考考大家。可以給其他同學的發言提出補充意見。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師出示自己搜集的不同地區的有代表性的實物、圖片、照片和民歌磁帶,讓學生辨認各屬於哪些地區,感受到不同地區的不同文化及它們與地域和歷史的關系。
(3)活動三:「家鄉的美食佳餚」。
請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介紹家鄉的特色菜品、用料和味道;其他地區的特色菜品、用料和味道;自己的發現和問題。可分小組將自己發現的不同地區的風味食品的品名標在地圖上,然後討論:家鄉特色菜與氣候、地形有什麼關系?為什麼各地的飲食習慣會不一樣?將自己帶的材料,做一樣家鄉特色菜,讓大家參觀、品嘗。分組准備表演:有幾位遠方客人來了,你會怎樣向他們介紹你的家鄉?帶他們到什麼地方去玩?請他們到什麼地方吃家鄉美食?送什麼家鄉禮品?
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
(一) 設計思路和主題思想
本單元主要反映了工農業生產方面的內容。工農業生產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他們缺乏直接的生活經驗和感受,如何使課程內容益於學生接受,使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並用自己的眼光來認識和了解工農業生產,這正是本單元的追求。因此,教材設計時盡量選擇了兒童能感受到的事和物,以兒童生活中熟悉的事和物入手來探究工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並懂得:社會就像一台大機器,每個行業就像機器上的一個部件,各有各的任務和用處,各個部件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機器才能正常運行,社會才能正常發展。
本單元的主題思想是通過日常生活中工農業產品。探究工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體驗工人和農民為此付出的勞動與智慧。了解工人生產勞動的情況,知道生產過程中的分工與合作,知道各行各業之間有一種相互聯系的關系;知道生產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人們的生活需求不斷刺激生產的發展;知道人們改進勞動工具是為了提高生產和減輕勞動的強度。
(二)單元結構和教學建議
本單元由三個主題──《吃穿用哪裡來》《從電視機的變化說起》《生活中的各行各業》構成。
1.主題一吃穿用哪裡來
本主題的教學重點:通過給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動,知道工農業生產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密切;通過研究本地區某一具體的工農業產品的來歷,了解工農業生產的基本過程;初步感知生產過程中的分工與合作,體驗勞動者的辛勞和智慧。
本課的教學可組織以下活動。
(1)活動一:「生活用品找『老家』」。
學生展示自己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一些代表性物品,可以是實物、圖片、也可以記下物品的名稱,說說這些物品是來自農村還是工廠。以小組為單位,將這些物品進行分類,來自農村的放在農產品中,來自工廠的放在工業品中。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出農產品、工業品的特徵,以及它們的共同特徵,(農產品的特徵:是農民種植、飼養、捕獲得來的;工業產品的特徵:是經過工人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後製作出來的;它們的共同特徵是:都是通過生產勞動而得來的;工業農業都是生產行業)讓學生感知我們的生活與工業農業生產密不可分。
(2)活動二:「到農村去看看」。
問問爸爸媽媽,家中餐桌上的農產品,哪些是本地產的,哪些是外地產的?然後選一種家鄉的農作物,去調查研究他的生長過程及農民需要付出的勞動。到田間去訪問農民伯伯、或到農產品市場去問問銷售農產品的人,家鄉的這一農作物在什麼季節播種?什麼季節收獲?農民進行了哪些管理過程。參觀學校附近的農村或農業科技園區,有條件的可以參加一下農業生產勞動。
(3)活動三:「我所認識的農業生產」。
請學生選擇自己熟悉的一種農產品來說說它的生產過程。教師展示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與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與學生共同討論兩種生產方式的不同點,體驗勞動人民的智慧,感受現代農業的氣息。
(4)活動四:「到工廠去看看」。
問問爸爸媽媽家鄉有那些工廠?生產什麼產品?家鄉的工業特色產品是什麼?到附近的工廠參觀,問問工人叔叔,他們廠的產品是什麼?有哪些生產工序?為什麼一個人只負責一道生產工序?他們根據什麼來研發新產品?
(5)活動五:「我所認識的工業生產」。
學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工業生產的情況,說一說工人採取流水作業方式進行生產的具體情況。教師、學生共同討論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工人們為什麼要分工,工人們是怎樣進行分工和合作的。工廠生產的產品在市場要受到大家歡迎,最重要的得的是一定要保證質量,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工廠要採取些什麼措施。為什麼工廠要不斷開發新產品,研究人員根據什麼來研究新產品?體驗工業生產與人們的生活緊緊相連。
2.主題二從電視機的變化說起
此主題有三個教學重點:通過認識生活中某一物品的發展變化,認識生產要根據人們的需求不斷革新和發展;從各種產品的不斷更新中,知道生產的發展是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是社會生產發展的需要;通過對勞動工具發展變化的認識,體驗人們在勞動中的不同感受,知道人們為什麼要不斷改進生產工具的原因。
本課教學可設計下面幾個活動。
(1)活動一:「產品的變化」。
讓學生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自己熟悉的產品在不斷地變化更新?問問父母或產品銷售人員,這些產品為什麼會不斷變化更新?結合教材的範例,讓學生討論知道產品是隨著人們的需求變化而變化的。可以讓學生討論幾個問題:電視機為什麼不斷在更新?從電視機的變化和發展中,你發現了什麼?他與人們的需要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什麼關系呢?小組討論產品為什麼會不斷變化?
(2)活動二:「小小設計師」。
首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生活的經驗,列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產品還存在的問題或不足,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問題提出修改的方案,設計出自己理想中的產品。向所有的同學展示自己的改進產品(新產品)。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A.你們的產品是根據什麼設計出來的?(自己的使用經驗,自己的想法)。
B.如果大家有了共同的改進想法,你說廠家會想辦法改進嗎?為什麼?(因為大家的有了共同改進想法,就形成了一種需求)。
讓學生體會到,產品的不斷變化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同時又會刺激人們不斷產生新的需求。因此產品永遠都會不斷變化發展。鼓勵學生把自己設計改進後的意見和方案,寄給相應的廠家,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激發學生投身工業生產的激情。
(3)活動三:「勞動工具的改進」。
教師可演示傳統的勞動工具與現在的勞動工具的不同,讓學生進行比較,討論人們為什麼要不斷改進勞動工具?請學生設計一種勞動工具,把自己設計的勞動工具向全班同學展示,說明為什麼這樣設計,它有哪些先進性。
3.主題三生活中的各行各業
本主題有三個教學重點:知道我們的生活需要許許多多的行業;知道各行業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支持的;了解由於社會生產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不斷變化,行業也在不斷變遷。
本課教學可組織下面幾個活動。
(1)活動一:「我們給行業分分類」。
問問自己的爸爸媽媽以及生活周邊的人們,他們都從事什麼行業的工作?教師指導學生到職業介紹機構,看看我們的社會還有些什麼行業?哪些是才興起不久的行業?並記錄下來。學生根據教材的分類方式把所了解到的行業進行分類。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哪些行業是生產行業?請學生說說自己家裡人和周圍的人從事的行業屬於哪一類?這些行業為我們社會提供了哪些服務?
(2)活動二:「找找行業間的關系」。
把全班同學分成10個小組,分別安排在食品加工廠、機械製造廠、煉鋼廠、采礦場、發電廠、印刷廠、化工廠、石油開采公司、麵粉廠、農村等具體的行業中,每個小組的同學分成采購和銷售兩個部門。先讓學生討論自己所在的行業生產單位可以生產些什麼產品?每組負責采購的同學討論本生產單位要生產需要哪些原材料和其他資源;銷售部門的同學討論,可以把自己單位生產的產品銷售到哪些單位?學生討論後,自己分工,把自己單位的采購合同(用黃色的紙,寫上采購合同和自己單位的名稱)和銷售合同(用白色的紙,寫上銷售合同和自己單位的名稱)拿到你需要的地方去交易。各小組匯報:自己單位到哪些單位去采購了產品?收到了哪些單位的銷售合同?自己的銷售合同又送到了那些地方?除此之外,你覺得把產品還可以銷售到什麼地方?還可以到哪些地方采購原料?引導學生討論:各行業各生產單位之間有什麼關系?(不是孤立的,他們相互聯系,相互支持,既分工又合作)要求學生與家裡的人和自己熟悉的在生產單位上班的人一起,討論他們所在行業單位與哪些單位有聯系?是怎麼樣聯系的?
(3)活動三:「找一找,議一議」。
問問家長,並到博物館、職業介紹機構、互聯網等地方去調查,我們當今社會有哪些新興的行業?哪些些行業在發生著變化?哪些行業已經消失了?並且議一議,為什麼會這樣?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家裡人或周邊的人有沒有變換工作的?讓學生對此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要讓學生明白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他們為社會作出了貢獻。應該得到尊重。也可以讓學生對此問題進行一場辯論賽,題目由教師出,目的就是要說明,由於社會的發展,行業的不斷變遷以及各行各業需求量的不斷變化,人們從事的工作也會不斷變化。
第三單元交通與生活
(一)設計思路和主題思想
本單元重點讓學生了解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交通方面的情況。交通是社會生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它與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交通包括交通運輸方式、交通運輸工具、交通線路、交通的客貨流方式、交通運輸的集散地等方面。本單元重點選擇了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內容,即認識交通運輸的方式、交通運輸集散地等。
本單元在讓學生認識交通的同時,注意了對學生社會生活能力的培養,因此讓他們知道出行在車站、碼頭、機場有哪些為旅客服務的機構,乘車、乘機時要履行的基本程序等對他們的生活有許多實用意義。
交通在人類發展史上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古代的原始交通,到近代人們飛上藍天夢想的實現,21世紀現代立體交通網的形成,高科技為交通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對交通發展史的認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隨著交通的發展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如汽車噪音、尾氣帶來的污染,發展交通帶來的對耕地的佔用和城市交通的堵塞,能源的消耗等,讓學生從小認識這些問題,樹立起環境意識是十分必要的。
本課的主題思想是讓學生認識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及其特點,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發展情況,以及交通的不斷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種種變化;了解家鄉交通的發展變化情況,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和祖國的情感。

⑼ 能力和道德你認為哪個更重要

道德更重要,應該在道德的基礎上選取比較有能力之人。二者並不矛盾,請採納,謝謝。

⑽ 道德和能力是否相關聯你怎麼看

我就是道德和能力是相關聯的,因為在這個社會上,我們不僅要看的是能力也需要看道德,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一個人必須在兩方面都做得很好,才能夠在這個社會上立足,才能夠有更好的發展。

熱點內容
讓法治成為全民的信仰 發布:2025-02-06 00:55:22 瀏覽:695
我怎麼看新的勞動法 發布:2025-02-06 00:55:14 瀏覽:668
行政法和經濟法的區別 發布:2025-02-06 00:54:32 瀏覽:905
初級會計經濟法模擬題 發布:2025-02-06 00:40:59 瀏覽:822
海商法調整的船舶 發布:2025-02-06 00:40:22 瀏覽:638
刑法終審權 發布:2025-02-06 00:36:28 瀏覽:312
醫院執行勞動法情況 發布:2025-02-05 23:48:01 瀏覽:782
道德的歸宿 發布:2025-02-05 23:12:09 瀏覽:513
三部民法典 發布:2025-02-05 23:07:01 瀏覽:263
2016商法答案 發布:2025-02-05 22:24:37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