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綁架用英語怎麼說

道德綁架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時間: 2022-02-11 07:03:37

⑴ 學生用中英文寫失物啟示被罵,對此你怎麼看

英語是一門很多國家都通用的語言,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隨著國內外的貿易和來往越來越多,英語的分量也越來越重要了。現在的孩子從小的時候就需要開始學習英語,甚至有很多家長在孩子還沒有上學之前,就希望通過各種英語繪本讀物,來給孩子做英語啟蒙,希望孩子以後的英語學習道路更加順利。然而,如此重要的英語,卻在一部分人眼裡,變成了“崇洋媚外”的語言。在四川某高校,就發生了一名學生用中英文寫失物招領,卻招來了別人的無端謾罵。

在我看來,這些辱罵拾金不昧的大學生的網友,一部分可能是因為自己的英語水平並不高,看到別人寫的英文失物招領不免心生羨慕,於是用“崇洋媚外”的說法來打擊對方,好拉低對方,讓自己英語水平不高也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另一部分人可能是被陳舊、迂腐的觀念影響,認為國外的東西碰不得,否則統統是“崇洋媚外”,這種想法更是非常可怕,這是一種極度自卑而又不思進取的思想,這樣的人看不到別人的優點,只能看到自己的長處,因此容易坐井觀天,固步自封。

⑵ 關於「道德綁架"這個詞有什麼相關正式的英文出處和翻譯

google "moral high ground" and "moral high horse"

⑶ 英語裡面有道德綁架這個詞嗎

「道德綁架」是中國近幾年來才受到社會關注的一種現象,可以說屬於新版造詞彙,在其它語言中很可能沒權有對應的說法(如果有請告訴我)。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可以按字面來翻譯,必要時輔以解釋或舉例。
「綁架」一詞有hijacking / kidnapping / abction等多種說法。其中,hijacking主要指劫持交通運輸工具,kidnapping主要指劫持人質,而abction主要指拐走人質。我覺得kidnapping是最適當的選擇。
綜上,把「道德綁架」譯作「moral kidnapping」。

⑷ 寫中英文失物啟事被指責崇洋媚外,對此你怎麼看

其實不得不說,中英文失誤啟示被指責,崇洋媚外這樣的方式也確實讓人難以接受,不可否認的是因為考慮到學生有很多是留學生,所以很有必要進行英文的方式來提示施主,所以這是因為如此中英文體現了當事人的負責任態度,所以並非完全意義上的崇洋媚外,而對網友指責來說可能是。毫無理由的道德譴責,所以也是讓人難以接受的,在社會發展今天更應該理性的看待這些事,任何時候都不能夠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來譴責他人,所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來思考問題。

3,不得不說是以道德的形式來站在道德至高點上來譴責他人,這樣的方式顯然違背人性,而且與社會價值主體題不符,所以更應該堅守社會公平正義,還當事人公道。

其實不得不說,是任何時候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來譴責他人,這樣的先道德綁架,顯然是不理智的,而對於我們來說當事人通過中英的方式來幫助失主找到事物本身並無不妥,而一些網友刻意的譴責崇洋媚外,這樣的方式顯然是不理智的,所以更應該堅守社會正義,給當事人以公道。

其實不得不說是考慮到學校的外國留學生,所以當事人在書寫的時候進行中英文書寫,所以也並無不妥之處,當然這樣的方式引起了網友的刻意指責,不得不說是這樣的指責,顯然是不理智的,而且與社會價值觀相違背,所以更應該給當事人以公道,切實尊重當事人。

⑸ 英語裡面有道德綁架這個詞嗎

翻譯如下:
道德綁架
英語一樣有。morally hijacked
例句:
當幫助穆斯林女性的努力被道德綁架來包銷沒有那麼高尚理想的運動時,它同樣受到了中傷,並越來越被質疑。
The endeavour to help Muslim women is also undermined and treated with increased cynicism when it is morally hijacked in order tounderwrite less idealistic campaigns.

⑹ 你如何看待道德綁架行為

我記得有個印象很深的事情:

公交車站到站後,上來了一位老人,老人上車後才發現自己忘帶錢了。所以對司機說自己沒錢,希望師傅能通融一下。

本來也是兩塊錢的事情,司機想著老人家也確實是忘了,於是打算著幫老人出這個錢。

這時候,後面的乘客發話了:「司機,才兩塊錢啊,就算了吧,老人也不容易。你就當做做好事,畢竟每個人都有老的那天,對吧。」

其他乘客都點頭表示贊同,但公交車司機接下來對這位乘客說的話會讓全車人都傻了眼。

司機回應到:「兩塊錢確實不多,老人也確實是特殊情況,我也沒准備向他要。但事情要說清楚。要不要那兩塊錢是我的事,如果你想當好人,你就幫老人把坐車的兩塊錢出了,不願意出,就不要用你口中的善良和道德來要挾別人。你想的倒也挺美,不願意幫老人出這個錢,卻跑出來裝好人。錢我可以不要,但這個好人我自己會當。」

司機的話一說完,全車人都沉默了,仔細想一想也確實是這樣,人家司機都已經讓老人上車了,這位乘客卻自己跳出來再用道德來「綁架」司機一次。

師傅隨後讓老人找個位置坐,並表示這兩塊錢自己會補給公司的。

這個事情讓我印象很深: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講道德不是為了約束自己,而是為了審判他人。

如果你想做好人,就請付出行動,不要只停留在嘴上,然後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綁架別人。

正如尼采所說,迫使人們遵從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最後,分享一個以前看的段子:

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坐在愛心專用席上,旁邊還有一個座位。然後車上來了個老太太,帶著他的孫子,大概十七八歲。

老太太讓孫子坐在空位上,自己站在年輕人旁邊,一直盯著他。年輕人受不了,就給老太太讓位了。

後面的大爺看到這件事,也站了起來給年輕人讓位置,年輕人連連擺手。大爺說:「下個站就到了」,年輕人一聽也就沒什麼負擔,坐了大爺的位置。

然而大爺並沒有準備下車,而是站在老太太的孫子旁邊盯著他。老太太的孫子受不了,也給大爺讓位了。坐在後面的年輕人,看到大爺回頭過來給他比了個「耶~」 你大爺畢竟還是你大爺!我以後也要做這樣的大爺!

⑺ 道德綁架判幾年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拓展資料】
以道德綁架的方式迫使某人就範,動機崇高,手段錯誤,每每尷尬收場。同樣,用法規來綁架道德,硬性要求乘客如何,也犯了類似的錯誤。並且,這種錯誤比單純的道德綁架性質上更惡劣。用權力意志,強奸了另外一些人的自由意志,盡管後者的自由意志可能是不道德的。問題在於,後者的這種自由意志,譬如說不想讓座,雖然與道德倫理格格不入,但他並沒有給其他人造成威脅。而法規聲稱有權對他罰款、剝奪乘客的權利,則是赤裸裸的暴力行為了。這種法規綁架,不僅違背了現代法治精神,而且是現代文明的倒退。如果立法者能夠意識到這一點,就知道這個審議中的《條例(草案)》,不是在調和社會矛盾,而是在製造新的社會對抗,無端增加人們的反感情緒:我讓座與否是我個人的自由選擇,憑什麼要受到法規的威脅和恫嚇既然恫嚇了,我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怎麼樣

法規綁架道德,解決不了道德危機。現代社會的道德狀況固然不容樂觀。我們的社會道德取向,站在了兩個極端:從極端的無私道德取向一步跨越到了極端自我道德的取向的邊緣,缺少中和的地帶。事實上,社會道德取向的最佳立足點剛好在集體利益和個體利益的中間,甚至說略微靠近個體利益。我為社會的前提是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的"為",不是不要自我利益的"為"。也只有這樣的"為",才是可持續的"為"。反思以前"大公無私"取向的倒戈,恐怕正在於沒有照顧到個體利益所致。如今鄭州市審議的這個條例,如果再將乘客個人的利益犧牲掉,即便推行,也長久不了,因為這是違背社會規律和人類意志的規定,是不文明、不合法的規定。
所謂的"道德綁架",可能是在用聖人或超人的標准要求普通人(補充內容:其實不是聖人的標准,聖人也不一定掏錢救助所有有困難的人,應該說用是超乎人類和說話人自己的標准,去要求別人,如果做不到,就算是他眼中不道德的行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主要是源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 比如,要求一個軍人捨身救人,否則就要譴責,這就是道德綁架;要求一個富人掏錢支持希望工程,這盡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個人不掏就要譴責,這也是道德綁架,因為這並非他的道德義務;要求一個人代表團體去隨機抽獎,如果抽不到就是損害了團體利益就要受譴責,這同樣是道德綁架。"道德綁架"之所以發生,除去人的精神結構不談,根源就是道德判斷的邏輯混亂。符合法律規定情節的就算綁架。綁架罪,是指勒索財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綁架他人的行為;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行為。根據刑法第239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立案:
(
1)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的,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
2)犯前款罪,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
3)以勒索財物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⑻ 英語裡面有道德綁架這個詞嗎

英語裡面是有道德綁架這個詞的,在英語中是:」moral coercion,道德脅迫「。

這個詞在哲學家約翰·斯圖爾特·密爾的《論自由》里被提到過:

the way of compulsion and control, whether the means used be physical force in the form of legal penalties, or the moral coercion of public opinion。

(社會對人的)脅迫和控制,無論是通過法律制裁的武力,還是通過公眾輿論的道德脅迫。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准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

對於"道德綁架"的理解,社會觀點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分別代表了"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

所謂的"道德綁架",可能是在用聖人或超人的標准要求普通人(補充內容:其實不是聖人的標准,聖人也不一定掏錢救助所有有困難的人。

應該說用是超乎人類和說話人自己的標准,去要求別人,如果做不到,就算是他眼中不道德的行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

主要是源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 比如,要求一個軍人捨身救人,否則就要譴責。





⑼ 道德綁架用英語怎麼說

道德綁架
這個詞語
用英語表達
翻譯為 : morally hijacked

⑽ 男人在無能為力的年紀別去觸碰感情,傷人傷己用英語怎麼說

Men in the most incompetent age do not touch the feelings.Hurt others and hurt oneself

熱點內容
2016商法答案 發布:2025-02-05 22:24:37 瀏覽:897
對教師宣傳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5 22:23:04 瀏覽:81
法院的業務庭 發布:2025-02-05 20:06:51 瀏覽:974
黃驊司法輔警 發布:2025-02-05 19:26:40 瀏覽:910
怎樣用物理方法治晚上打呼 發布:2025-02-05 19:07:27 瀏覽:407
刑事司法學英文 發布:2025-02-05 17:37:59 瀏覽:903
城陽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05 17:37:47 瀏覽:250
法院杜雲發 發布:2025-02-05 16:57:31 瀏覽:449
這得問候南京那位法官 發布:2025-02-05 16:30:58 瀏覽:497
保安法律知識培訓ppt 發布:2025-02-05 16:22:37 瀏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