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札記

道德經札記

發布時間: 2022-02-11 08:00:22

『壹』 讀《上下五千年》讀書筆記(3篇)

鏈接:


提取碼:l4q5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我們是全世界歷史最為悠久民族之一,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文明不曾中斷的民族。回顧歷史,能讓我們以更加博大的胸懷面對未來。本課程以林漢達先生撰寫的《上下五千年》系列叢書為藍本,以時代為順序,依次為中小學生講解從上古時代到晚唐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三位老師的講解貼近生活,幽默風趣,能讓學生對歷史產生深刻理解和濃厚興趣。

『貳』 求本好書做讀書筆記

書讀多了,時間一長印象就不深了,模糊了,甚至遺忘了。這是因為人的記憶力有限,而 要讀的書是無窮的。要想以有限的記憶力讀無窮的書籍而不遺忘,最好的辦法就是寫讀書筆記。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書筆記可以彌補腦力的不足,是記憶的貯存器。讀書筆記怎麼寫呢?寫讀書筆記通常會是學生最為頭疼的作業。下面就說一下寫讀書筆記 的方法:
讀書筆記一般分為摘錄、提綱、批註、心得幾種,格式及寫法並不艱深,心得筆記中的讀後感有點麻煩,但只要懂得論點、論據和論證這三要素的關系,就會輕松拿下,因為讀後感不過就是一種議論文而矣。我覺得以失敗告終,是因為你學而不用。很多應用文種只有在將來的工作實踐中才能具體應用,而讀書筆記屬日用文類,應即學即用。 你猜:一定要說到頭懸梁錐刺骨和螢囊映雪了吧?再不就要說書山有路學海無涯的話?總不至於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吧?你很聰明,並且對書敬畏而疏遠。電視、卡通書和流行歌已經瓜分了你的心田,可我還想為書開墾出一畝三分地兒。
讀書筆記,是指人們在閱讀書籍或文章時,遇到值得記錄的東西和自己的心得、體會,隨時隨地把它寫下來的一種文體。古人有條著名的讀書治學經驗,叫做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這「手到」就是讀書筆記。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應根據不同情況,寫好讀書筆記。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讀書筆記
摘要式讀書筆記,是在讀書時把與自己學習、工作、研究的問題有關的語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確無誤地抄錄下來。摘錄原文後要註明出處,包括題目、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日期,頁碼等,便於引用和核實。摘錄要有選擇,以是否有用作為摘錄的標准。摘錄式筆記可分為:
(1)索引讀書筆記
索引讀書筆記是只記錄文章的題目、出處的筆記。如書刊篇目名、編著者、出版年月日、藏書處。如果是書,要記冊、章、節,如果是期刊,要記期號,報紙要記年月日和版面,以備日後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談為誰立傳》,《光明日報?〈史學〉》
(2)抄錄原文讀書筆記
抄錄原文讀書筆記就是照抄書刊文獻中與自己學習、研究有關的精彩語句、段落等作為日後應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寫上分類題目,在引文後面註明出處。
2、評注式讀書筆記
評注式讀書筆記不單是摘錄,而且要把自己對讀物內容的主要觀點、材料的看法寫出來,其中自然也包括表達出筆記作者的感情。評注式筆記有時對摘錄的要點做概括的說明。評注式筆記有下列幾種:
(1)書頭批註
書頭批註,是一種最簡易的讀書筆記作法。就是在讀書的時候,把書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體會最深的地方,用筆在字句旁邊的空白處打上個符號,或者在空白處加批註,或者是折頁、夾紙條作記號等等。這種筆記方法不但對書中的內容可以加深理解,也為日後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綱
提綱是用綱要的形式把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論點、論據提綱摯領地敘述出來。提綱可按原文的章節、段落層次,把主要的內容扼要地寫出來。提綱讀書筆記可以採用原文的語句和自己的語言相結合的方式來寫。
(3)提要
提要和提綱不同。提綱是逐段寫出來的要點,提要是綜合全文寫出要點。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語言扼要地寫出讀物的內容。提要除客觀敘述讀物內容外,帶有一些評述的性質。
另一種提要,是對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的內容梗概作簡要的說明。
(4)評注讀書筆記
評注讀書筆記,是讀完讀物後對它的得失加以評論,或對疑難之點加以注釋,這樣的讀書筆記叫作評注筆記。例如魯迅讀《蕙櫋雜志》中的一段:清嚴無照《蕙櫋雜志》:西湖有嚴嵩和鄂王《滿江紅》詞石刻,甚宏壯。詞即慷慨,書亦瘦勁可觀,末題華蓋大學士。後人磨去姓名,改題夏言。雖屬可筆,然亦足以懲奸矣。
案:嚴嵩篇和岳飛詞,有如是作為,後人留詞改名,有如是自欺,嚴先生以為可筆而又許其懲奸,有如是兩可。寥寥六十字,寫盡三態。(魯迅《集外集拾遺?書苑折枝(二)》)
(5)補充原文讀書筆記
補充原文的讀書筆記,是在讀完原書或文章之後,感到有不滿足的地方進行補充。需要注意的是補充原文不是隨意地加以補充,而是要圍繞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發揮。
3、心得式讀書筆記
心得式讀書筆記,是在讀書之後寫出自己的認識、感想、體會和得到的啟發與收獲的一種筆記。它有如下幾種:
(1)札記
札記也叫札記,是讀書時把摘記的要點和心得結合起來寫成的。這種札記的形式是靈活多樣的。可長可短。
(2)心得
心得筆記也叫讀後感。讀書後把自己的體會、感想、收獲寫出來。這些讀書筆記,可以寫讀書時的心得體會,也可以寫對原文的某些論點的發揮或提出批評、商榷的意見。寫這種筆記,一般是以自己的語言為主,也可適當地引用原文。
(3)綜合讀書筆記
綜合讀書筆記是讀了幾本或幾篇論述同一問題的書文後,抓住中心評論它們的觀點、見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筆記。
上述三種類型的讀書筆記,不論採用哪一種類型,目是都是為學習、工作、科學研究和寫作服務。作筆記時開始可採用摘要式,以後讀書多了,有了比較,產生了看法,就可以寫譯注式,至於心得式是更進一步了,它是屬於科學研究的范疇。
歸納小結:
作讀書筆記不僅能提高閱讀書、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學研究和寫作能力。通過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圖書館的作用,不但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更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

介紹幾本適合做讀書筆記的書籍:
《名人傳》 《簡 愛》 《傅雷家書》 《昆蟲記》 《格列佛游記》《愛彌兒》《安圖生童話》 《格林童話》 《伊索寓言》 《阿凡提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 《希臘神話和傳說》 《克雷洛夫寓言》 《魯濱遜漂流記》 《苦兒流浪記》 《小王子》 《愛麗絲漫遊奇境記》 《騎鵝旅行記》 《丁丁歷險記》 《上下五千年》 《世界五千年》

『叄』 老子讀書筆記300字

《老子》讀後感
我最喜歡「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事善能,動善時。」就是說:心胸要像海面一樣廣大,對朋友應該像清水一樣真誠,說話一定要像潮汐一樣有誠信,做事一定要像水一樣發揮最大的作用,行動時一定要像瀑布一樣迅速。
水是柔弱的,它無形無色無味。但水是頑強的,滴穿石頭的水滴因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最終把堅硬的石頭滴穿;水是團結的,翻滾的浪花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把有稜有角的石頭磨成圓的;水是博大的,海有寬闊而深邃的胸懷,養育了無數的「孩子」。

『肆』 道德經的每一章的讀書筆記怎麼寫500字

很多人認為,我這種年紀不適合讀這本書,其實不然,道德經的閱讀對象可以是任何年齡段。而根據自己的閱歷與人生經歷,會有不同的感悟。因其有一種深邃的、獨特的哲學視角,於是,我被深深吸引……
《道德經》只有五千餘字,後人分其八十一章。雖然字數不多,卻是章章錦綉,字字珠璣。可謂曠世奇書。個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讓很多人望「道」興嘆。這也不奇,畢竟此書森羅萬象,其中涵蓋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辯證方法,包括治國之道、處世哲學、人性修養、軍事哲學、養生之道的智慧。
中外許多人都曾給《道德經》寫過書評,還有人曾為其寫書。例如魯迅,他曾說:「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再比如說日本的魯川芳郎,他認為此書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給世俗世界壓迫下疲憊的人們一種神奇的力量。的確,如今我們所處的時代就象一棵枯萎的秧苗,渴望汲取《道德經》中的精華。畢竟,人性的虛榮與慾望充斥其中。而我們沒有足夠的定力去靜心、凈心。少私寡慾。所以,我們要學「道」。
如果我問你什麼是「道」,你可能會講出一大堆東西,別人聽得雲里霧里,甚至連你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在講什麼。似乎沒有人能給道一個標準的解釋。老子在第一章開頭就做了詮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說,道要是能說出來,就不是普通的道了。我們難以理解道,所以追求的人不多,而成道者更少。基於此,我們所熟知的成道者大抵是那些看破紅塵,頓入空門的高僧道佬。如果只是這樣的話,這本書的意義就太淺了。當在我緊蹙雙眉而對「道」一頭霧水時。第八章的「上善若水」提醒了我,老子認為「道」就好比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虛懷若谷,包容天地,以無欲普濟生靈,借虛懷渡盡群生。道,就像水一樣,無聲無息無為而養萬物,水就是道的一種表現形式。但它所承載的道,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
那麼,我們該怎麼理解「道」呢?
「道」,似乎很難解釋,我們經常用「道」,卻不知其意。在科學中,我們不知道一個人為什麼會有壽命,於是給了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因為有時間。而這本書中僅用一「道」字就深刻的詮釋了人的一生,雖簡卻精。同樣,在已知科學中我們知道質子中還有誇克,而誇克中還會有東西,甚至還有!我們不得而知,於是又以道喻之。對於人們難以解釋的事物或事情,這本書中都給出了簡潔卻確切的答案——道。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個「自然」是什麼意思?「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當然如此。所以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誰,那麼道就是宇宙的本原及它的規律。
道養育了萬物,以地球為例,道讓萬物各廝各職,演化出一套穩定的生態系統,死而又生,生而又死。不使其中任何一員太興或太衰。植物腐後可成為天然養料,為下一片長在這里的植物以充足的養分,食草動物憑借這些植物填飽肚子,鳥類和食肉動物又以這些東西充飢,這些動物死後,又為新的植物創造養料!萬事萬物都從它的根本出發,那麼一切事物也就簡單而明朗了。「道」之大,可大到宇宙形成,「道」之小,可小到電子運轉。星球的公轉自轉,周期一定,循環往復,從不間斷,是規律!電子的有序排部,是規律!可能這樣會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被接受。但是,這只是我的一種解讀,而我對道的理解也只能說是淺顯的。道就像數學中sinα的函數圖象一樣,函數兩邊永遠沒有盡頭,且周而復始,而我們只能不停的探索……去尋找道的真諦。
有人也許會認為我們人類是個例外,因為我們有高超的智慧,發達的科技。既然人類有這么發達的科技,為什麼「生物圈二號」的實驗還是失敗呢?原因很簡單,人類永遠不可能超越自然,超越道!如果我們一再違背道的規律,反其道而行,那麼我們必將受到道的懲罰。難道你沒有看到人類一意孤行的後果嗎?頻繁的地震現象以前從未有過,氣候異常也愈演愈烈……人類還以自己比其他動物略大的頭腦與「道」比高,卻不知「道」的智慧是你難以琢磨的,它滲透在每一件事物中,而這些事物又被道所包含,誠可以說是「眾妙之門」。
至此,我們應該懂得按照道的規律行事。人類有無窮無盡的慾望,但是我們只能適當地釋放慾望,不能恣意妄為。其實也就是道家所謂的「無為」。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作為。也就是不違背道的規則而胡亂作為。有些人被慾望沖昏頭腦,胡作非為。例如重慶的文強,本是一位維護人民利益的好官,但卻經不起金錢的誘惑,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名聲掃地,在獄中度完此生。而處在青春期的我們,有時為了虛榮互相攀比,穿名牌衣服,戴貴重的珠寶。其實,他們都不懂:真正美的東西是不需要任何裝飾的。更明確來說,他們不懂「道」。貪欲過度只會讓你墮入苦海,商紂王後宮佳麗無數,還要徵集民間美女,吃肉喝酒便罷,非要設酒池肉林,以供消遣,百姓難以忍受,遂有武王伐紂,商王朝也被推翻,於是後人稱紂王為無道昏君。虛榮心也常常害人不淺,《項鏈》中的女主角因為虛榮,白白耗費了十幾年青春。道讓萬物繁衍生息,而無欲無私,順其自然無為之道,利萬物而不求回報。我們這個被金錢與慾望所充斥的社會中,缺少的就是少私寡慾的優良品質,火熱的慾望讓我們難以靜心、凈心。道無窮無盡的智慧告訴我們要「至虛極,守靜篤」,方能活得自在。
不要讓慾望與虛榮控制自己,要理性的對待外在的世界和自己的內心,不要背離道的規律。只有這樣,我們就可以「無所不為」,什麼都可以做,只要遵循道的規律和規則。
《道德經》不愧是我們中華文明的瑰寶,其中妙理,還得是你親自去讀才可,每個人讀「道」,都可得不同之「道」。

『伍』 求《老子》讀書筆記一篇~~~~

《老子》讀書筆記一
《老子》,又稱《道德經》,是我國道家學派和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經典。它綜羅百代,廣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為核心,建構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隱士修身,蘊涵無比豐富的哲理體系。

《老子》一書,原著不過五千言,可以說,幾乎是一字就涵蓋一個觀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蓋有三玄三要的妙義。它告訴了我們許多法則。幾千年來,大家都在研究老子,各說雜陳,見解不一,讀來似絲益棼之感。

老子被譽為道家的宗師,道教的教主。道家為中國文化主流之一,人們每提及道家,則必說到老子,但多半亦僅僅說到老子而已,最多並稱「老莊」,其實道家的「大腕」,不止這一二人,南懷瑾先生經常與朋友說笑稱:道家有三代人物,老子、兒子-倪子(計然子,是范蠡的老師)、孫子(幫吳王闔閭擊破強楚)。事實上,如果把老子、倪子、孫子三人的著作、思想研究的透徹清楚了,差不多對中國文化中的「治道」的精要,便可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是值得注意的。

中國文化歷史,在秦漢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籠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了唐宋以後,換了一家,成為儒、釋、道三家,這三家又籠罩著中國文化思想,一直到中華民國立國初期。迨發生了「五四運動」,當時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國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陣漣漪,一度有所變化,又影響了幾十年。對這三家,南懷瑾先生經常用這樣的比喻: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有飯吃――沒有精神糧食;佛家是百貨店,各式各樣的日用品具備,隨時可以逛逛,有錢就選購一些回來,沒有錢則觀光一番,無人阻攔,但裡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東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則是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我覺得南老先生的譬喻是恰當的,有其理由。細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我們便會發現一個秘密:每一個朝代,在其鼎盛的時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秘訣,簡言之,就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自漢、唐開始,接下來宋、元、明、清的創建時期,都是如此。內在真正實際的領導思想,是黃(黃帝)、老(老子)之學,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而外面所標榜的,即在宣傳教育上所表示的,則是孔孟的思想、儒家的文化。

最能代表黃老之學的道家思想是老子,他所著《老子》(到;了唐玄宗時代,又尊稱它為《道德經》)一書,最能代表道家思想,最有系統,有最具體的敘述。而闡揚、詮解老子最清楚正確的,發揚道家思想最透徹的,則是莊子。莊子所著《莊子》一書,唐玄宗時代又尊稱其為《南華經》。其中所論辯的道理,在政治、軍事、教育、經濟等等各方面,都可致用,它對歷史人物的建功立業乃至對個人修養——修道、養氣,以及立身、處世等等,都有大用處。這個不只是指《莊子》的內七篇而已,事實上,幾千年來,歷代所偷偷運用莊子的學術,都取《外篇》和《雜篇》中的精華。因此,真正把五千年來中國文化,發揮的光輝燦爛的,亦就是道家的老莊之學,尤其是《莊子》的《外篇》與《雜篇》部分最多。

清乾隆年間,主編《四庫全書》的著名學者紀曉嵐曾經說過:「世間的道理與事情,都在古人的書中說盡,現在如再著述,仍不超過古人的范圍,又何必多再著述。」這的確是一則名言,試看今日世界各國學者關於思想學術方面的著作,無不拾古人之牙慧。紀曉嵐對道家的學術下了八個字的評語:綜羅百代,廣博精微「。

老子的精神之一――「謙德「。《老子》中說:」我有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是老子的三件法寶。漢文帝的一生,就實踐了老子的這三件法寶。參謀長宋昌的公事私事-老子之道無私的反面運用。劉恆接過玉璽卻說保管,這就是黃老之道的「用而不用」,要而不要了。謙虛是謙虛,該要得還是要。在個人修養方面,運用黃老之道立身處世,有一個大原則,就是:「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另一個就是莊子在《讓王篇》中說得:「雖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這就是老莊的基本原則,了解這些,才能深入地研究老莊之道。

南老先生曾經下過這么一個結論:中國自唐宋以後,以儒、釋、道三家的哲學,作為文化的主流。在這三家中,佛家是偏重於出世的,雖然佛家的大乘道,也主張入世,普救眾生,但出家學道、修道的人,本身還是偏重於出世。而且佛家的學問,從心理入手,然後進入形而上道;儒家的學問,又以孔孟之學為其歸趨,則是偏重於入世的,像《大學》、《中庸》。亦有一部分儒家思想,從倫理入手,然後進入形而上道,但是到底是偏重入世;道家的學問,老莊之道就更加妙了,可以出世,亦可以入世,或出或入,都任其所欲。像一個人,跨了門檻站在那裡,一隻腳在門里,一隻腳在門外,讓人無法去猜其出入,所以道家的學問,是出世的,亦是入世的,可出可入,能出能入。在個人的養生之道上,亦有如此之妙。

了解這些精神,欲懂得老莊的運用之道,在「用」上發揮老莊的哲學,那麼必須先讀莊子的《天下篇》和《讓王篇》。老子是主張用陰、用柔。但是,不要忘記,他和我們固有的文化,遠古的源流——陰陽五行與《易經》諸子等系統,是同一個來源的。陰與陽,是一體的兩面,只是在用上有正面與反面的不同而已,無論用陰用陽,都要活用。換言之,要用活的,不用死的。所謂用陰柔,即不用剛強,不是勉強而為。一件事物的成就,是順勢而來的。因此亦可以說,他是用順道,不是用相反的逆道。過去以文字表達意義的方法,常用「陰」字來表達「順道」。正如《周易》的「坤卦」,代表「陰」的「順道」。因此南老讓研究老莊的學術之人,不要誤會老莊是陰謀之術,是有道理的,我們必須深刻了解到這一點。

CH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徽。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段話,真有一語中具備三玄門,一玄門具備三要義的深不可測。提出道,同時提示我們,不可執著道是一般的常道。在後語中又附帶說明,在不得已的表達中,提出了一個「道」字;接著又強調,不可執著名相而尋道。其次說到形而上道與形而下萬有名器的關系,是有無相生,綿綿不斷的。在形而下的情況下而要體認形而上道,必須從常無的境界中去體認它的道體。但是如果更透徹精闢,又需要在常有之中領悟它的無邊無際。再反復說明有無之間互為因果,如一呼一吸之自然往復。

『陸』 道德經第五十七章淳風有帶札記的是誰寫的

道德經第五十七章淳風有帶札記的是誰寫的

老子主張堂堂正正治國,用奇謀巧計用兵,治理天下以不擾民為要。因為對老百姓禁止的條文越多,老百姓就越是貧窮。今人以奇詭詐術、暗箱操作、處處保密對付百姓,對百姓事事設禁、用盡法子敲骨吸髓嚴酷盤剝,連行李郵件也不放過徵收關稅,而對外人卻不吝施惠,實在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大罕見奇觀。

『柒』 關於《老子》的版本

道德經版本問題可以說是道德經獨有的現象,據統計,清代之前,《道德經》版本有103種之多。古書在上千年的傳抄、刻印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誤,迄今為止,校訂本共三千多種。學術界較為重視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兩個抄本,稱為帛書甲本、乙本。帛書道德經,早王弼本400餘年,近些年許多學者推崇帛書,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的《道德經》版本,是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戰國竹簡本。
歷史上流傳最廣的版本是漢代河上公注本和曹魏王弼注本。其他重要的版本還有西漢嚴遵注本、唐代傅奕所校古本、唐代所刻《道德經》石幢等。
市面上銷售的書籍,版本之間差別很大;甚至章節順序也不一樣。其中,台灣陳鼓應教授《老子今注今譯》選用的校訂版本還是相當客觀的,參考了歷代版本和注家,偏重於哲學研究;蕭天石先生的《道德經聖解》偏重於道教修煉,被譽為近代第一注家;馮海濤先生的《道德經智慧日用貫通》一書,則著眼於人們的尋常日用,經文前後文印證,以老解老,擺脫了歷史上以庄解老、以儒解老、以佛解老、以西方哲學解老、以易解老之窠臼,值得一讀。
《道德經》的版本有多種,傅本、河本、想本、王本、今本都、郭店楚簡本等不同年代王公貴族隨葬的《道德經》版本。現在可以看到的最初的版本,是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老子》,比馬王堆帛書本的《道德經》年代早100多年,其它版本,傅本、河本、想本、王本、今本都是漢代以後的版本。1973年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甲乙兩種帛書《老子》,是西漢初年的版本,把《德經》放在《道經》之前,也受到學者的重視

『捌』 老子的重要注本有哪些

《老子》的重要注本有:西漢河上公《道德經注》、三國魏王弼《老子注》、《老子指略》、明清之際王夫之《老子衍》、清魏源《老子本義》。

『玖』 三更燈火 好書是怎樣誕生的 ——「大家人生」系列出版札記

好書是怎樣誕生的——「大家人生」系列出版札記

作者:郜玉樂李天卿

其三,書稿中配入了很多照片,在多方選擇,並合理搭配後,我們向馮驥才工作室提出了需要100張左右照片的要求,馮驥才工作室很快就提供了清晰度極高的照片,這在年長的作家中是非常罕見的。由此可知,馮驥才先生是一個懂得收藏民族歷史,也懂得收藏自己歷史的智者。

檢索馮驥才的《我的文化人生只修不改》,「知識分子」這一字眼多處出現,他說「命中註定使我把一個知識分子的使命看得分外重要」,可這知識分子的使命到底是什麼呢?在一些篇章中,馮驥才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說:「魯迅是充滿責任的作家。當下人們已經很討厭責任這兩個字了。其實責任就是良心。我換句話說——魯迅是個充滿良心的作家。他壓給自己的使命是剪斷古老的精神鎖鏈,喚醒世人遲鈍的心,催動國民的自審與自奮。」我想,這也是馮驥才對自己的激勵和鞭策吧。

結語:2018年,「大家人生」系列的開發仍然在繼續,與賈平凹、阿來等大家的溝通也在持續進行中,我們願再接再厲,為敬愛的讀者提供更多的精品力作。

『拾』 急求讀書筆記3篇 快 急的很! 在線等 老子121分全給你

題目:《海底兩萬里》 作者:儒勒•凡爾納

主要內容:1866年,海上發現了一隻被斷定為獨角鯨的大怪物,人們都感到非常驚奇。邀請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參加追捕,他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但他並沒有淹死,恰恰落到了怪物的背脊上。其實這怪物不是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正是這艘船救了他。船長邀請阿龍納斯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了許多海底生動植物和水中奇異景象,又經歷了許多驚險曲折,最後潛水船到達了娜威海岸。

好詞:奇幻莫測 美不勝收 驚天動地 無窮無盡 屹立不動

好句:1.你只有探索才知道答案
2.信不信,到底也沒有什麼關系。
3.固然他的命運是離奇古怪,但他也是崇高偉大的。
4.但願所有的仇恨都在這顆倔強的心中平息!

感想:主人翁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他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精心研究、設計、建造了這只獨角鯨大怪物——潛水船(鸚鵡螺號),他與潛水船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好像這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尋自由,又對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這孤獨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龍納斯並與他共同經歷了一幕幕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事件。

題目:《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

主要內容:奧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烏克蘭一個工人家庭,父親是一家釀酒廠的季節工,母親在大戶人家當廚娘,家境十分貧寒。因此,他只念了三年的書,十歲左右就開始幹活謀生。奧斯特洛夫斯基幹過各種職業,如幫人家牧馬,在車站食堂當小伙計,在發電廠當助理司爐等,貧困屈辱的生活培養了他對舊世界的仇恨和反抗性格。

好詞:聲色俱厲 皮膚鬆弛 凶神惡煞 心驚膽戰 提心吊膽

好句:1.不管一個人多麼有才能,但是集體常常比他更聰明和更有力。
2.光明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
3. 所謂友誼,首先是誠懇,是批評同志的錯誤。
4.對時間的慷慨,就等於慢性自殺。

感想: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感觸很深。讀時的心情是隨著保爾•柯察金的成長、命運而起伏。細細品味著這本書,品味著保爾的精神。越發覺得我們應從保爾精神中汲取營養,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記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為碌碌無為而悔恨……

題目:《三國演義》 作者:羅貫中
主要內用:三國演義寫的是東漢末年群雄紛爭,三國鼎立的故事,三國演義里有很多紛繁錯雜的人物,他們的性格各有特點。

好詞:一臂之力 一親芳澤 七步成詩 三顧茅廬 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不由分說

好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感想:這本書里體現了作者對那個時代的獨特的洞察力和維護皇室正統的思想局限。我總是忘不掉趙雲在長坂坡七進七出為救少主不顧自身的安危,這是何等偉大的精神啊。我還忘不掉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忠心,就這一點就需要我好好學習。雖然最後的結局違反了我的期望,但這本書真是一本好書。

題目:《水滸傳 》 作者:施耐庵
主要內容:水滸傳寫的是宋朝一次豪俠起義的故事。

好詞:從長商議、徹里徹外、重巒復嶂、以禮相待、徹里至外

好句:
一切諸煩惱,皆從不忍生。
見機而耐性,妙悟生光明。
禍福無門,惟人自招。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羹香。
世味薄方好,人情淡最長。

感想:人們都說:少不看水滸,就是因為水滸傳會讓年輕人激情燃燒,壓不住自己的火氣。這話說得真是沒錯。比如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我被魯智深的正義感震撼了,一邊看一邊在心中暗暗地為魯智深吶喊助威。

題目:《西遊記》 作者:吳承恩
主要內容:西遊記寫的是一些神怪妖魔的故事,說的是孫悟空如何護送唐僧前往西天取經,普渡眾生。

好詞:卧魚將腳 飄揚翠袖 搖拽緗裙 玉筍纖纖 金蓮窄窄

好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自古紅顏多薄命,懨懨無語對東風.。
閨心堅似石,蘭性喜如春。
嬌臉紅霞襯,朱唇絳脂勻。

感想:我覺得古人真是了不起,居然有這么豐富的想像力。孫悟空這個人物簡直是寫活了,有的時候我甚至覺得他不像是一個神仙,這本書真能吸引人。

題目:《童年》 作者: 高爾基
主要內容: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最初發表1913年,它既是作者童年至青年時期生平的自述,也是舉世公認的藝術珍品,是作者根據自己親身的生活經歷,對俄羅斯19世紀末期社會政治生活所描繪的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
好詞:忽如其來 飄忽 興趣盎然 熠熠生輝
好句:伏爾加河藍色的水面上,桔紅色的輪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張張金色的葉片則緩緩順流漂下。
我非常害怕外祖父,總覺得他的綠眼珠無時無刻不在盯著我看。
那曲子激昂中含著憂傷,彷彿是從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盪在房間中。

感想:作者將主人公當時所處的骯臟的環境寫得很到位,在語言描寫上很有功夫。使文章生動,令人身臨其境,對美與丑及人復雜的感情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熱點內容
2016商法答案 發布:2025-02-05 22:24:37 瀏覽:897
對教師宣傳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5 22:23:04 瀏覽:81
法院的業務庭 發布:2025-02-05 20:06:51 瀏覽:974
黃驊司法輔警 發布:2025-02-05 19:26:40 瀏覽:910
怎樣用物理方法治晚上打呼 發布:2025-02-05 19:07:27 瀏覽:407
刑事司法學英文 發布:2025-02-05 17:37:59 瀏覽:903
城陽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05 17:37:47 瀏覽:250
法院杜雲發 發布:2025-02-05 16:57:31 瀏覽:449
這得問候南京那位法官 發布:2025-02-05 16:30:58 瀏覽:497
保安法律知識培訓ppt 發布:2025-02-05 16:22:37 瀏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