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學分
『壹』 什麼是學分績點
學分績點=學分*績點=學分*(分數/10-5)(90分以上按90分計算)。
績點制是實行學分制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自從1985年我國開始倡導實行學分制以來,人們對學分制的討論和研究比較多,缺了對績點制的探討,從而影響了學分制的順利實施。
大學里每一門課程都有一定的學分。只有通過這門課的考試,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只有學分積累到專業要求後才能畢業。如果提前修完所要求課程與學分,還可以提前畢業。
學分制是一種更加靈活的彈性學制,為學生在校期間創造了更多的靈活性,包括在一段時間內申請休學、創業,鼓勵學有餘力的同學提前畢業以及輔修、攻讀其他專業和學位。
(1)教法學分擴展閱讀
早在1999年起就開始採用GPA衡量學生學習質量,這種方法已逐步被大家所理解、接受。平均學分績點換算的方法為把各科成績按績點數乘以學分,再以總學分除之。分數成績和績點數的換算如下:90-100分=4.0;85-89分= 3.7;82-84分=3.3;78-81分=3.0;
75-77分=2.7;72-74分=2.3;68-71分=2.0;64-67分=1.5;60-63分=1.0;60以下=0。如果一學期修了三門課,英文3學分(成績4點)、歷史3學分(成績2點)物理3學分(成績3點)。那麼GPA是(4×3+3×2+3×3)÷9=3。
『貳』 學分績怎麼算
你問的應該是學分績點,大學成績是按照大學學分績點來計算的。
計算方法
1. 平均學分績點(GPA)是一種國際通行的學生學習成績評估體制,是目前大部分學校的學分績點換算都是這種評估制度。學分和成績點換算方法如下:
90-100分=4.0;85-89分= 3.7;82-84分=3.3;78-81分=3.0;75-77分=2.7;72-74分=2.3;68-71分=2.0;64-67分=1.5;60-63分=1.0;60以下=0。
2. 平均學分績點計算公式:總績點除以總學分。總績點是每門課程的學分乘以你成績對應的績點。
『叄』 什麼叫做績點學分制啊
國內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計算方法是:績點=分數/10-5,學分績點=學分*績點=學分*(分數/10-5)
北京大學採用不同的計算方法,他所採用的是分段績點法,強調按分數區分績點層次。如下:
成績 等級 績點
90-100 A 4.0
85-89 A- 3.7
82-84 B+ 3.3
78-81 B 3.0
75-77 B- 2.7
71-74 C+ 2.3
66-70 C 2.0
62-65 C- 1.7
60-61 D 1.3
補考60 D- 1.0
60以下 F 0
平均績點:(課程學分1*績點+課程學分2*績點+......+課程學分n*績點)/(
課程學分1+課程學分2+......+課程學分n)
績點制是實行學分制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自從1985年我國開始倡導實行學分制以來,人們對學分制的討論和研究比較多,卻忽視了對績點制的探討,從而影響了學分制的順利實施.對目前國內高校在採用績點制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共性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並在與美國高校實行的績點制進行比較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種國際通行的學生學習成績評估體制—平均學分績點(GPA)將在北大全面實行,6月3日北大教務部研究決定,自2002級學生起,學生所學課程都參與GPA計算(2002級以前的學生,仍按各院系自己制定的規則執行),計算機將自動完成對學生成績的GPA計算,並列入成績單中。教務部已將這種機制寫進「大學生學籍管理細則」中。
我校早在1999年起就與開始採用GPA衡量學生學習質量,幾年來這種方法已逐步被大家所理解、接受。平均學分績點換算的方法為把各科成績按績點數乘以學分,再以總學分除之。分數成績和績點數的換算如下:90-100分=4.0;85-89分= 3.7;82-84分=3.3;78-81分=3.0;75-77分=2.7;72-74分=2.3;68-71分=2.0;64-67分=1.5;60-63分=1.0;60以下=0。如果一學期修了三門課,英文3學分(成績4點)、歷史3學分(成績2點)物理3學分(成績3點)。那麼GPA是(4×3+3×2+3×3)÷9=3。
為了使GPA准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教務部還規定各門課程都大致符合正態分布,再次強調:各門課程最後確定的總成績中,優秀率(85分以上)原則上不超過20%,不及格率(60分以下)應有1%-10%。各院系教務員在錄入成績之前,應對成績分布進行檢查,如偏離太遠,應將成績交院系主管教學的院長/主任,要求任課教師對成績作出微調。另外,全校通選課、公共選修課作為全校學生必修的課程,成績更加應該符合學校給出的分布,這對於GPA評價的公正性尤其重要
『肆』 學分有什麼用
學分就是你的學校合格成績。如果修滿了學分你就可以順利畢業,反之則不能。與傳統成績不同的是,學分沒等級之分,只有過與不過的區別。很多課程比較靈活,可以選擇,總之你的總學分達到了畢業的標准即可。
學分是用於計算學生學習量的一種計量單位,按學期計算,每門課程及實踐環節的具體學分數以專業教學計劃的規定為准。部分學校也有按學分收費的制度。
通過學分可以評判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知識的廣度,學生獲得的學分越多,說明學生學到的東西也就越多。在某些大學中,學分也變成了評價學生優秀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准。
(4)教法學分擴展閱讀:
部分大學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修滿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最低要求學分數,每學期必須如此,如果達不到,會得到成績警告。每學期最低學分一般計算方法為:
每學期最低學分=總學分/2×(標准學制+2)
同時,每學期修讀學分一般不得超過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最高學分,經批准如有超選,超選部分按有關規定加收超選費。每學期最高學分一般計算方法為:
每學期最高學分=總學分/2×(標准學制-1)
許多國家在採用學分計量學生的學習量時,通常結合彈性學制。即學分統計打破學年界限,以整個學段(如本科、專科、高中階段)為單位,統籌計算學生修習的學分。在規定的年限內,允許學生提前或推後畢業。致使高中沒有年級之分,只有第幾年之別。
彈性學制提供學生更大程度的學習自由,照顧到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然而,考慮到我國許多普通中學學校規模大,班額大,加上沒有豐富的經驗。因此從大的范圍來講,大多數學校只可能嘗試學年學分制。
當然,在全國范圍內,已有小部分學校開展了彈性學制的實驗,建議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展試驗,不斷總結經驗。
『伍』 請問大學里的學分和績點有什麼區別分別有什麼用這個成績能算好嗎
1、計算方法不同
學分,是用於計算學生學習量的一種計量單位,按學期計算,每門課程及實踐環節的具體學分數以專業教學計劃的規定為准。部分學校也有按學分收費的制度。
績點簡單來說,就是加權的課程學分(原始學分績點)+加分績點,績點等級是評估學習成績的一種方法,國內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計算方法是:績點=分數/10-5。
2、用處不同
學分,是用於計算學生學習量的一種計量單位,按學期計算,每門課程及實踐環節的具體學分數以專業教學計劃的規定為准。大學里每一門課程都有一定的學分。只有通過這門課的考試,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只有學分積累到專業要求後才能畢業。
績點,作為國際通行的學生學習成績評估體制,是綜合評價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對大學生來說,績點會影響獎學金、轉專業或修讀第二專業、保研、出國留學、申請交流項目。
(5)教法學分擴展閱讀
平均學分績點是以學分與績點作為衡量學生學習的量與質的計算單位,以取得一定的學分和平均學分績點作為畢業和獲得學位的標准,實施多樣的教育規格和較靈活的教學管理制度。
平均學分績點(GPA)有多種計算方式,以標准4.0演算法為例:將學生修過的每一門課程(包括重修的課程)的課程績點乘以該門課程的學分,累加後再除以總學分,公式如下:
平均學分績點(GPA)=(每門課程的學分數*對應課程的績點)的總和/學分的總和績點在大部分高等學校的研究生保送考核的時候,是一個必要的條件,一般要求平均績點達到2.8以上才能參與研究生的保送,同時也是獎學金、轉專業(雙修)、出國留學及交流項目的重要參考指標。
『陸』 學分制的計算方法
學分制計算方法。一般以每一學期的每周授課時數、實驗和實習時數以及課外指定自習時數為學分的計算
依據,根據各門課程的不同要求給予不同的學分,並規定各種專業課程的不同的學分總數,作為學生畢業的總學分。每一學年和學期修習的學分並不平均分配,以 4年制大學為例,一、二年級主要修習基礎課程,每學期規定修習課程的學分較多。三、四年級修習專門課程,每學期規定修習課程的學分較少。美國從19世紀70年代起開始實行學分制,現在美國絕大多數大學已實行學分制。學分計算方法並不劃一,因而所規定的學分總數並不一律。美國有的大學規定4年內修習120學分,有的大學規定修習360學分,也有規定修習500以上學分的。二年制社區大學和其他短期大學也實行學分制,其畢業學分總數相當於4年制大學前2年的學分總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推行美國高等教育學制,大學也全部實行學分制。根據文部省統一規定,4年制大學所應修習的學分總數,最少要達到 124學分,方能畢業。其計算方法一般以30學時的授課計作 1學分。英國只有少數大學實行學分制,而所採用的學分制稱為課程單元制,一個課程單元相當於60~70小時的講授課程或 150小時的實驗課,而在第三學年的課程則以積點為計算單位,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學習分量不得低於20積點。法國大學不採用美國式的學分制,實行等值單元制。一般要求修習16單元的必修課程和 4單元的選修課程,方能畢業。西德大學採用周學時制, 4年的周學時總數為203~210學時。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的大學不採用學分制,實行學年學時制。中國的大學在20世紀30年代~50年代初,曾實行美國式的學分制,50年代初起採用蘇聯大學的學年學時制,70年代末由於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一些大學試行中國式的學年學分制。
『柒』 大學里如何獲得學分
現如今,高校基本上都是學分制的,所以掙學分也就成為了關鍵,掙得的學分多少也就決定了你的綜合測評甚至是未來就業的難易程度,真可謂十分重要。在大學里掙得更多學分的方法有:
1,上大學最基本的掙學分方法就是靠考試了,考試成績越高,學分就越高。但並不是說要考好就要扎在書堆里沒日沒夜的學。在大學里,老師都會在課程要結束的給大家勾重點,這里我想大家都明白的,勾重點就意味著直接給了題目的范圍,自己只要把老師勾的重點弄懂,就絕對不會掛科了。不要怕時間不夠用,因為大學的課程一班會在考試的兩周前結束,自己就相當於有了半個月的復習時間,不掛科簡直太容易了。但是要得到高分,卻沒那麼簡單,所以這就要靠上一屆的學長們了。大學里要認識學長是有很多渠道的,像學校的群,貼吧都是可以的。自己可以在開學時沒多久就管他們要這門課的重點,雖然和自己要考的不會一樣,但涉及的知識點基本上卻是相同的,這樣在老師上課的過程中自己就著重對這些方面進行學習,學懂後再進行擴充,到最後自己的老師再給重點時只要過一遍,就可以拿高分了,當個學霸也是肯定的。
2,第二個掙學分的地方, 就是學校的學生會了,在大一時,一定要加入學生會,因為學生會是學校的中心,除了全國或全省全市范圍的比賽,所有的活動都是由他們舉辦的,只要多參加這些活動,拿學分的機會就越多,而且作為工作人員,也會給一定的學分獎勵的。如果入了學生會,自己就等於是內部人員,有活動第一個知道不說,在比賽時,自己可以想像一下當評委都是熟人時那會是什麼感覺,結果也就不用多說了。而且一定要在學生會競選個官當,哪怕是優秀幹事也行,因為這都是會給學分的,而且學分還不會低。
3,第三,就是平時上課,上晚自習的平時成績了。什麼是平時成績,顧名思義,就是看自己平時的表現。在學校,遲到、曠課、早退是扣學分扣得最狠的,嚴重一點,還會使你的檔案埋上污點,所以千萬不要因小失大,到時候自己哭也會來不及的。還有就是上課的積極性了,大家都知道這也就是上課回答問題了,大家不要怕回答錯了,或者回答不上,只要自己積極地去回答,哪怕回答錯了老師也會對自己有個好印象,平時成績也會給你加上一些。要是回答對了,那就更好了,因為回答一個問題都會給加學分的,回答的精彩了,甚至直接給你10個學分,最重要的一項,就是作業了。大學的作業非常少,最多也就幾道題,而且都要好幾天了才交一回,所以在自己認真做完了以後,一定要對答案,不會的也要從網上查出來後弄懂了補上,作業佔得學分比值不小,自己要是能保證你每次的作業都全對的話,這一塊的學分你也就拿上了。
4,第四,就是聽講座。大學講座非常多,幾乎每周都有的,聽一次講座也會給幾個學分,所以一定要隨時關注學校的通告欄,爭取沒課就去聽,班裡的名額也要盡量爭取上,哪怕是就業的講座也要去聽,除了能拿學分,還可以擴充知識,大學的講座都是對自己有很大幫助的,會讓自己以後的路平坦不少的。
5,最後一個,要強調的就是體育的學分了。大一或大二的學生一般都不在意它,認為無所謂,但是這個學分也許就是你拿獎學金或提前畢業的關鍵。體育學分只要努力了,都是可以拿上的,千萬不要不在意啊,大學里,哪怕是0.01個學分也是至關重要的。
『捌』 醫生的繼續教育學分如何查詢
以北京地區為例,查詢醫生的繼續教育學分具體方法如下:
一、打開微信,在公眾里找到「CME」,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