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立法權
『壹』 俄羅斯聯邦憲法的憲法基礎
俄羅斯聯邦現行憲法的制定,經歷了兩個階段:蘇聯解體前階段和解體後階段。前階段的憲法改變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國家性質,宣布要建立三權分立的總統制共和國。後一階段的憲法即1993年通過的俄羅斯聯邦現行憲法。現行憲法確認了蘇聯劇變、俄羅斯獨立的事實;確認了法國式總統制,賦予總統極大權力。而且賦予總統的權力比法國總統權力大得多。
我們在自己土地上由共同命運聯合起來的多民族的俄羅斯聯邦人民,確認人的權利和自由、公民和睦與和諧,維護歷史形成的國家統一,依循普遍公認的各民族平等和自決的原則,緬懷將對祖國的熱愛與尊重、對善良與正義的信念傳遞給我們的先輩,復興俄羅斯主權的國體並確認其民主基礎的不可動搖性,努力保證俄羅斯的繁榮和昌盛,基於為自己的祖國而對當代和後代所承擔的責任,意識到自己是國際社會的一部分,特通過俄羅斯聯邦憲法。
俄羅斯聯邦憲法的憲法基礎:
第一條
1.俄羅斯聯邦——俄羅斯是具有共和制政體的民主的、聯邦制的法治國家。
2.國名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意義相同。
第二條 人、人的權利與自由是最高價值。承認、遵循和捍衛人與公民的權利和自由是國家的義務。
第三條
1.俄羅斯聯邦主權的體現者和權力的唯一源泉是其多民族的人民。
2.人民直接地並通過國家權力機關和地方自治機關行使自己的權力。
3.公決和自由選舉是人民權力的最高的直接表現。
4.任何人不得攫取俄羅斯聯邦的權力。奪取或竊取權力將依照聯邦法律予以追究。
第四條
1.俄羅斯聯邦主權及於其全部領土。
2.俄羅斯聯邦憲法和聯邦法律在俄羅斯聯邦全境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3.俄羅斯聯邦保證自己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第五條
1.俄羅斯聯邦由共和國、邊疆區、州、聯邦直轄市、自治州、自治區——俄羅斯聯邦的平等主體組成。
2.共和國(國家)擁有自己的憲法和法律。邊疆區、州、聯邦直轄市、自治州、自治區擁有自己的規章和法律。
3.俄羅斯聯邦的聯邦結構建立在它的國家完整、國家權力體系統一、在俄羅斯聯邦國家權力機關和俄羅斯聯邦主體的國家權力機關之間劃分管轄對象和職權、俄羅斯聯邦各民族平等與自決的基礎上。
4.在同聯邦國家權力機關的相互關系方面,俄羅斯聯邦所有主體平等。
第六條
1.俄羅斯聯邦國籍根據聯邦法律獲得和中止,它是統一的和平等的,無論其獲得理由如何。
2.俄羅斯聯邦的每一位公民在其境內都擁有俄羅斯聯邦憲法所規定的所有權利和自由,並承擔同等義務。
3.俄羅斯聯邦公民不得被剝奪自己的國籍或被剝奪改變國籍的權利。
第七條
1.俄羅斯聯邦是社會國家,其政策目的在於創造保證人的體面生活與自由發展的條件。
2.在俄羅斯聯邦,人的勞動與健康受到保護,規定有保障的最低限度的勞動報酬,保證國家對家庭、母親、父親、兒童、殘廢人和老年公民的支持,發展社會服務系統,規定國家退休金、補助金和社會保護的其他保障措施。
第八條
1.在俄羅斯聯邦,保障經濟空間的統一,商品、服務和財政資金的自由轉移、支持競爭和經濟活動的自由。
2.在俄羅斯聯邦,私有財產,國有財產、地方所有財產和其他所有制形式同等地得到承認和保護。
第九條
1.在俄羅斯聯邦,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作為在相應區域內居住的人民生活與活動的基礎得到利用和保護。
2.土地和其他資源可以屬於私有財產、國有財產、地方所有財產和其他所有制的形式。
第十條 俄羅斯聯邦的國家權力根據立法權、執行權和司法權分立的原則來實現。立法權、執行權和司法權的機構是獨立的。
第十一條
1.俄羅斯聯邦的國家權力由俄羅斯聯邦總統、聯邦會議(聯邦委員會和國家杜馬)、俄羅斯聯邦政府和俄羅斯聯邦法院行使。
2.俄羅斯聯邦主體的國家權力由它們所組成的國家權力機關行使。
3.劃分俄羅斯聯邦國家權力機關和俄羅斯聯邦主體國家權力機關的管轄范圍和許可權由本憲法和有關劃分管轄范圍與許可權的聯邦條約和其他條約予以實現。
第十二條 俄羅斯聯邦承認並保障地方自治。地方自治在其許可權范圍內是獨立的。地方自治機關不列入國家權力機關系統。
第十三條
1.俄羅斯聯邦承認意識形態多樣性。
2.任何意識形態不得被確立為國家的或必須服從的意識形態。
3.俄羅斯聯邦承認政治多樣化、多黨制。
4.社會團體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5.禁止目的或行為旨在以暴力改變憲法制度基礎、破壞俄羅斯聯邦完整性、破壞國家安全的社會團體的建立和活動,禁止建立軍事組織,煽動社會、種族、民族和宗教糾紛。
第十四條
1.俄羅斯聯邦是世俗國家。任何宗教不得被規定為國教或必須服從的宗教。
2.宗教團體與國家分離並在法律面前平等。
第十五條
1.俄羅斯聯邦憲法在俄羅斯全境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直接作用並適用。俄羅斯聯邦所通過的法律和其他法律文件不得同俄羅斯聯邦憲法相抵觸。
2.國家權力機關、地方自治機關、公職人員、公民及其團體必須遵守俄羅斯聯邦憲法和法律。
3.法律應正式公布。未予公布的法律不得適用。任何涉及人和公民的權利與自由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不得適用,如果它們未正式公布為眾所周知的話。
4.普遍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和准則及俄羅斯聯邦國際條約是俄羅斯聯邦法律體系的組成部分。如果俄羅斯聯邦國際條約確立了不同於法律所規定的規則,則適用國際條約規則。
第十六條
1.憲法本章條款構成俄羅斯聯邦憲法制度的基礎,非經本憲法規定的程序不得修改。
2.本憲法的其他任何條款均不得與俄羅斯聯邦憲法制度基礎相抵觸。
歷史發展時期:
1、獨立國家時期的憲法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為了鞏固蘇維埃政權,全俄工兵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了由列寧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以及《關於建立工農政府的法令》。這些法令的頒布和實施,對於動員俄羅斯勞動人民投人鞏固蘇維埃政權的斗爭起了重要作用。隨後又通過了由列寧起草的《被剝削勞動人民權利宣言》,這個文件是對上述法令具有概括性的憲法性法律。在1917年11月至1918年7月之間頒布的法令,在蘇聯憲法史上被統稱為"十月法令"。它們的頒布和實施為第一部蘇維埃的憲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礎。1918年7月4日,《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蘇維埃共和國憲法》通過,《被剝削勞動人民權利宣言》被列為憲法第一篇。這部憲法確認了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的基本原則,規定了勞動者的權利和自由,規定了國家機關體系。列寧評價此部憲法為"它是第一部宣布國家政權是勞動者的政權、剝奪剝削者權利的憲法"。
2、蘇聯組成中加盟共和國階段的憲法。
1925年憲法、1937年憲法和1978年憲法,是俄羅斯聯邦作為蘇聯組成中的加盟共和國時頒布的憲法,它們符合或完全符合蘇聯憲法的原則和結構,僅在部分規定上反映了俄羅斯聯邦的特點。後來隨著蘇聯社會的發展與變化,高度集中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體制的缺陷和弊端顯現出來,而且越來越嚴重。戈爾巴喬夫上台以後,把改革重點轉向政治領域,其指導思想也轉為否定現實的社會主義制度。這期間,憲法的修改補充和實施激化了蘇聯潛在的各種矛盾,從而使蘇聯陷入全面危機之中。
『貳』 俄國現在的政治體制是怎樣的普京扮演什麼角色,有實權嗎還是利益集團的傀儡美國的又怎樣呢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憲法規定其成為一個民主聯邦制的國家。無論是歷史和民族性格的影響還是俄羅斯憲法的規定,是的俄羅斯是一個集權和專制色彩強烈的國家。因此,俄羅斯總統極大的權利和極高的權威,特別是2000年普京擔任俄羅斯總統之後,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垂直領導體系,取消了地方行政長官的選舉而改為由總統直接任命。因此俄羅斯總統是擁有非常大的權利,甚至被西方國家認為是「獨裁者」。
但是2008年之後,由於俄羅斯憲法對於總統不能連任三屆的限制,普京在全民擁護其修改憲法的特殊情況下,放棄追求第三任期,而選擇了支持其精心挑選的接班人梅德韋傑夫參加總統大選並取得勝利,而普京擔任總理,這種政治體制就形成了2008年至今的「梅普組合」。
但是梅德韋傑夫和普京之間是什麼關系?二者由誰來主導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普京在卸任總統之前,制定了俄羅斯到2020年的發展戰略,並將其寫進了憲法,這就規定了不管普京在俄羅斯政治體制中扮演什麼角色,俄羅斯的未來走向按著他的思路和治國韜晦在發展,新總統不能改變。其次,普京現在擔任了俄羅斯執政黨統一俄羅斯黨的主席,由於統一俄羅斯黨在國家杜馬中擁有超過三分之二的議席,這就使得普京總理擁有了立法權。這也由此改變了俄羅斯總理在作為技術性官僚的不利位置,成為了俄羅斯甚至蘇聯歷史上第一個不能被罷免的總理,但是普京可以彈劾總統。第三,在普京擔任總理交出總統寶座之後,以前圍繞在普京周圍的俄羅斯政治權利精英團隊,全部都追隨普京在政府中擔任要職,這就形成了現在俄羅斯政府七個副總理的有趣畫面。以前在普京擔任總統是召開的和總理、部長之間的例會,變成了總理召開的政府主席團會議,總統被排除在外。而且在俄羅斯政權體系中有著重要作用的強力部門和軍隊全部都是普京的心腹。因此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雖然2008年至今普京名義上已經不再擔任俄羅斯總統了,但是實際上牢牢把持了俄羅斯從內政到外交的所有實權,全世界的人都非常清楚俄羅斯的最高領導人是普京。而梅德韋傑夫只是普京團隊中的一員,被普京認為是可以代他行使總統權力的人,兩人到今天依然是上下級的關系。在今年9月24日,梅德韋傑夫宣布支持普京參加2012年新一輪的俄羅斯總統大選,而普京也承諾梅德韋傑夫將在新政府中擔任總理,實行了兩人四年前約定好的權利的交換。如果不出現重大意外,明年普京和梅德韋傑夫將會交換辦公室,繼續領導俄羅斯。根據2008年梅德韋傑夫修改的憲法,未來普京總統的任期是六年,可以連任一屆。也就是說,普京將繼續領導俄羅斯到2024年。
而反觀美國,她和西方所有民主選舉國家一樣,其總統是一定利益集團的代表。利益集團通過資助總統參加競選,以此希望控制總統和議會實現其利益價值。所以任何一個美國總統都代表著一定的利益集團,這是西方國家民主的特點。
『叄』 十月革命後,俄國建立起蘇維埃政治體制,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為最高權力機關,
沒什麼 所謂的體制沒有最好的 只有適合國情 一個不好的制度經過發展也會更加有效率 並不是一定要三權分立 制度需要的是不斷地根據國情時時調整 即改革 不改革所謂的好制度也沒用的
『肆』 俄羅斯的立法機構是什麼
國家杜馬和聯邦委員會,相當於西方兩院制的上下院
『伍』 中國公民在俄羅斯享有何種法律權力
實際點,看兩國協議和國際公約吧
『陸』 俄國的二元制君主立憲是怎樣建立的
1.
伊凡四世即位初期,國內階級矛盾尖銳,王公和領主貴族(波雅爾)的割據勢力還很強大,沙皇政權極不穩固。伊凡四世依靠服役貴族和城市市民鎮壓人民起義,同時不斷同領主貴族展開斗爭。為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關系,以利於自己對全國的統治,1549年2月底,伊凡四世在莫斯科召開了有領主貴族、服役貴族、高級僧侶和政府高級官員等參加的聯席會議。會議決定編纂新法典以代替《1497年法典》,並宣布實行旨在鞏固皇權的改革。這是俄國歷史上第一次「縉紳會議」,即等級代表會議。
它的召開標志著俄國等級代表君主制的建立。後來,凡遇國家大事,均由貴族、僧侶、城市民眾3個等級代表參加的縉紳會議討論決定。貴族在會議上起著主導作用。會議的期限和議程由沙皇決定。除國家農民的代表偶爾參加會議外,占人口大多數的契約農和債農均被排擠在外。17世紀上半期,會議頻繁召開,對鞏固沙皇政權發揮了重要作用。1613年,縉紳會議選舉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為沙皇(見羅曼諾夫王朝)。1648~1649年縉紳會議通過的《會典》表明沙皇政權的鞏固。17世紀下半期俄國處於由等級代表君主制向絕對君主制轉變時期,縉紳會議很少召開。1683~1684年召開了最後一次縉紳會議,通過了同波蘭締結的《永久和約》。隨著絕對君主制的建立,縉紳會議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2.
沙皇俄國原是封建專制國家。1905年革命運動爆發後,沙皇尼古拉二世為緩和政治危機,於同年9至10月間宣布召集「國家杜馬」,並賦予一定權力。1906年和1907年,產生了第一、二屆國家杜馬,但隨後不久就被解散。後來又產生了第三、四屆國家杜馬,其權力都不大,但名義上是國家的議會。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後,蘇聯建立了「議行合一」的蘇維埃制度。蘇聯解體後,1993年,俄羅斯又恢復了「國家杜馬」的名稱。
根據歐洲王族家譜年鑒的記載,俄羅斯在1910年時實施的是普魯士式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政體。這個政體建立於1905年10月,並且作為過渡期和自成一格的政體。然而在這天以前,俄羅斯皇帝的權利是專制而且無限的。
在十月宣言修法和第一帝國杜馬開始後(1906年4月27日),專制這個字就被謹慎地保存著,但是權力已轉為有限的程度。然而這種政權並沒有辦法成為有意義的憲法,因為還缺少了議會單位。但是無限專制卻給了自我限制專制體系一個空間,無論將會永久專制,或是只按獨裁者的意見統治及行事,都只會增加各黨間的沖突而已。因此,俄羅斯的政府系統最好定義為專制皇帝下的君主權力有限體制。
1905年10月17日,情況就改變了,皇帝自願限制他的立法權力。他認為在沒有經過帝國杜馬(一個自由選舉產生的國民議會)的同意下,任何提案皆無法通過成為法律。雖然在1906年4月28日時出現了與上述道德責任相關的法律,並且和組織法一起擴增,但同時皇帝仍然握有解散杜馬的權利,並且他也行使了這項權利。
根據1906年2月20日制定的法律,帝國議會和帝國杜馬合並成為立法的上議院,並且皇帝的立法權從這個時候開始只有和兩議院合作才能正常運作。
受到1905年俄國革命的影響,於同年8月6日謝爾蓋維特發表宣言召開國家杜馬,在最初杜馬不過被認為和清朝立憲運動的資政院同等的產物,在十月宣言發布之後,尼古拉二世承諾這個議會將用以維護人民的基本自由,國家杜馬會在各界廣泛的參予下組成,國家杜馬將被賦予監督以及立法大權。然而尼古拉二世其實還是想保留它自身專制的權力,在1906年杜馬成立以前先頒布了憲法,其中明定沙皇未喪失部長的任命權,也不用向杜馬負起行政上的政治責任,甚至可以隨心所欲的解散議會。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簡稱二元君主制,是資產階級與封建統治者妥協的產物. 其主要特徵是:世襲君主為國家元首,擁有實權,由君主任命內閣成員,政府對君主負責,議會行使立法權但君主有否決權.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國和1889年~1945年的日本是二元君主制的典型國家.現在,約旦、沙烏地阿拉伯、摩洛哥等少數國家仍保留這種制度.
在這種政體形式下,國家雖然也制定了憲法,設立了議會,但君主仍然保持封建專制時代的權威,集立法、行政、司法和軍事大權於一身,是權力中心和最高的實際統治者.憲法往往是欽定的,是君主意志的反映;議會是君主的咨詢機構,立法權是形式的,君主不僅擁有否決議會立法的權力,而且還通過任命或指定議員控制議會;內閣是君主行使行政權的機構,首相由君主任命.二元君主制產生於資本主義發展較晚、封建地主階級長期擁有巨大勢力的國家,是資產階級與地主階級聯合專政的一種統治形式,較議會制君主制帶有更多的封建專制君主制的色彩.
君主立憲制亦稱「有限君主制」,是資本主義國家君主權力受憲法限制的政權組織形式,是資產階級同封建勢力妥協的產物.有二元制和議會制兩種.二元制的君主立憲制,是君主和議會分掌政權,君主任命內閣,內閣對君主負責,君主直接掌握行政權,而議會則行使立法權,但君主有否決權.在現代,二元制的君主立憲制只有個別國家實行:約旦、摩洛哥、賴索托、史瓦濟蘭、科威特、巴林等國,主要在中東地區。
『柒』 蘇俄的行政權是哪個機構的立法權呢
蘇俄一切權力歸人民,人民的權力由蘇共代理
所以,蘇俄的行政權和立法權都在蘇共中央。
具體操作的部門,行政權是:蘇聯部長會議,立法權,89年前是蘇聯最高蘇維埃,89年後成立蘇聯人民代表大會,然後馬上解體了。
『捌』 俄羅斯法律
俄羅斯聯邦法(按通過年度排列):
http://lawrussia.ru/
『玖』 俄羅斯總統與美國總統的權力有哪些差別
主要有以下不同:
第一、俄憲法規定:總統有權「決定國家對內對外政策的基本方向」;總統有權「發布命令和指示」,全國「都必須執行」。這就是說,國家的內外政策都由總統決定,議會即使有異議,也難以監督和修改。而美國國策方向由參議院決定,總統無權干涉。
第二、俄國總統可以直接任命政府。俄憲法規定:除任命政府總理需經國家杜馬批准外,總統有權任免政府副總理和各部部長,有權組成聯邦安全會議和總統辦公廳,有權任免武裝力量最高統帥部等等。這就是說,國家主要的人事大權全都掌握在總統手裡。美國總統只有提名權利,交由議會審核通過。
第三、俄國總統可以左右立法權。俄憲法規定,國家杜馬通過的法案,需先由聯邦委員會(上院)通過,再由總統簽署,才能頒布和生效。如果總統否決這一法案,則須由聯邦委員會(上院)和國家杜馬(下院)各佔2/3以上的代表投票贊成,才算通過。所以,議會很難通過總統所不喜歡的法案,其立法權受到很大限制。
第四、俄國總統有權隨時解散議會。俄憲法規定:國家杜馬三次否決總統提名的政府總理人選,哪怕是同一人選,總統就有權解散國家杜馬;國家杜馬如對政府提出「不信任」,第一次總統可以不加理睬,如在三個月內再次提出「不信任」,總統就有權解散國家杜馬。特別是,總統任命政府總理需要國家杜馬批准,但撤換總理和解散政府卻不必經過國家杜馬,完全由總統個人決定。在這方面,俄總統的權力比美國和法國的總統大得多。美國總統沒有解散議會的權力。法國總統雖有解散議會的權力,但在行使這一權力時應當「征詢總理和兩院議長的意見」,說明解散議會並非總統單方面的強權行為。
第五、議會很難罷免總統。俄憲法規定,如總統「叛國或犯有其他重罪」,聯邦委員會(上院)可以罷免總統。但罷免的程序十分復雜和艱難,所以總統要解散議會比較容易,議會要罷免總統卻非常困難,幾乎成為不可能。而在美國,總統受到彈劾既可因「叛國罪」,也可因「賄賂罪」或其他罪,既可因「重罪」,也可因「輕罪」;對總統的彈劾,由眾議院簡單多數提出,然後由參議院出席議員的2/3多數贊同,即可通過。這比俄羅斯要簡單得多。
『拾』 俄羅斯是總統制嗎
俄羅斯不是總統制,而是半總統共和制。1993年12月12日,俄羅斯聯邦舉行全體公民投票,通過了俄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同年12月25日,新憲法正式生效。這部憲法確立了俄實行法國式的半總統制的聯邦國家體制。
一、半總統共和制:
半總統共和制指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掌握著一定的行政權,同時政府也必須對議會負責,接受議會監督的國家政體形式。半總統共和制兼有議會共和制和總統共和制的特點,實行半總統共和制的國家主要有法國、葡萄牙、冰島等。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是典型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法國第三、第四共和國實行多黨議會制,但政府極不穩定。1958年戴高樂政府主持制定了新憲法,加強了總統權力和行政權力。1958年9月全民公決通過,法國進入第五共和國。
二、半總統共和制的總體特徵:
1、總統由全民普選產生,擁有一定的行政權。在內政外交中起著較大的作用,總統不對議會負責(但政府要對議會負責),政府成員不能兼任議會議員。
2、內閣仍設總理,領導政府活動。總統命令要由總理及有關部長副署,政府向議會負責。議會可以通過不信任案迫使總理辭職,同時總統在徵得議會領袖同意的前提下可以解散議會,總統對議會通過的法案無否決權。
三、半總統共和制的運行方式:
1、總統的作用:總統利用憲法賦予的權力,在國家政治舞台上發揮主要作用。尤其在國防和外交領域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在國家遇到重大問題時,總統可以通過解散國民議會、舉行公民投票、宣布緊急狀態等,控制國家局勢,決定國家命運。
2、總理的作用:總理領導政府具體行使國家行政權力。比較總統與總理職權分工看出:總統掌握大政方針,總理負責具體行政;總統佔主導地位,總理聽命於總統;總統的施政重點是國防外交,總理的施政重點在內政經濟。
3、議會的作用:議會擁有立法權和監督權,在國家政治體制運行機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