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本質上道德

本質上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2-12 02:02:02

道德的本質是什麼怎麼理解道德

道德是社會抄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道德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抑何以立言行樹道德。作禁戒之堤防。出世之根本也哉。故四分戒本為正法關鑰。諸佛以之同證。菩薩以之同修。眾生以之同具者。以戒為體。以戒為用。

(1)本質上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的准則

既然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說道德的准則是感覺當不為謬誤。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

❷ 道德本質上是對統治階級意志的反映嗎

法律與統治階級的道德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統治階級意志的表現,都是為統治階的階級統治服務的。但它們畢竟是兩種不同的社會現象,所以兩者有區別:一是產生的時間和發展規律及體系不同。法律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現象,而道德則將貫穿於人類社會始終,在一個社會里,法律只能有一個,而道德則不同,一個社會里有幾個階級就會有幾種道德,只是統治階級的道德佔據主導地位;二是產生的程序及形成的方式不同。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一般由各種正式的文字記載和表現形式,而道德規范出於人們社會生活的日積月累、葉定俗成,一般沒有特定的表現形式,而是存在於人們的社會意識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中;三是保證實施的力量不同。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由一些專門機構保證實施的,而道德則是通過社會輿論的倡導以及依靠傳統習慣和人們內化的價值尺度和信念來維持;四是社會控制的范圍不同。一般來說法律適用的范圍較小,而道德所調整的人們關系的范圍則要廣泛得多,它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❸ 道德在本質上是什麼

道德在本質上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 。

道德本質是指道德現象的內在聯系及根本性質。不同倫理學說對此有不同看法。宗教神學倫理觀把它歸於神的意志;理念主義的倫理學把超歷史、超現實的「善本身'「真精神」,天理」看做道德的絕對本質;而先驗主義的倫理學則認為不依靠任何經驗成分的先驗的善良意志是道德的根本。

中外倫理學說中的快樂主義、幸福主義、功利主義等,則從人的需要、功利或經濟利益方面去說明道德的本質,他們或者把人的自然本能當作道德的本質。

或者雖然從經濟利益關系的事實中去考察道德的本質,然而卻不能認識到經濟發展的切史演化和道德本質的相應變化,以及結合人的主觀和能動方面去說明道德本質。

道德的本質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首先,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決定著各種道德體系的性質。

其次,社會經濟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利益決定著各種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再次,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經濟關系主要表現為階級關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帶有階級屬性。

最後,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

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以能動的方式來把握世界,引導和規范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

❹ 道德本質是什麼

道德本質就是指道德作為道德而區別於他事物的根本性質,是道德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和道德內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規律性的總和。道德的一般本質: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道德的特殊本質:道德是一種特殊的調節規范體系;道德是一種實踐精神

❺ 道德的本質是什麼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

首先,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決定著各種道德體系的性質。其次,社會經濟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利益決定著各種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

再次,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經濟關系主要表現為階級關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帶有階級屬性。最後,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

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以能動的方式來把握世界,引導和規范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

拓展資料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❻ 道德在本質上是什麼的特殊調節

道德在本質上是社會利益關系的特殊調節方式。

道德是一種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與自身關系的特殊的行為規范。這種行為規范與法律規范、政治規范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用善惡標准去評價,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內心信念來維持的。

因此是一種非制度化的、柔性的規范。道德作為一種調節方式,主要不是被頒布、制定或規劃出來的。

不要站在道德至高點上去指責別人

當我們在面對一個現象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時,總希望歸咎於他人,而且覺得內心充滿了力量。可當我們歸罪於他人的時候,連指責都似乎變得可以邀功,不管我們是什麼樣的人,都可以理直氣壯地去指責一個壞人。

指責壞人,似乎讓我們覺得自己是一個好人,從而找到道德的優勢。事實上,如上一個制葯公司的背後都如此之復雜,何況其他的事情。

所以當我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的時候指責別人的時候都很容易。然而罵任何一個人,指責他,歸咎他人,其實是很容易帶來沖突、糾紛、甚至戰爭。但是如果我們深入其中去研究時,就會發現歸咎於他人,其實是非常不負責任的方法。

只有尊重事實,只有不斷學習,相信科學技術,才能夠真正地解決問題,改變不良現象。生活決不是那些指責的人可以帶來改變的。

❼ 道德在本質上是知行合一的

真知即是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不光是道德,行為也是知行合一。這個要詳細闡述得從格物致知開始說起,心學中格物的「物」是包含「事」的。從格物到知行合一是一個涅槃演變的過程(所以當時很多人把這個過程和佛家的頓悟聯系在一起)。詳細的這里沒法闡述,甚至幾篇論文也說不清,王老師也是不斷用例子試圖讓學生們理解。

道德上,比如孝道,如果知道怎麼做是盡孝,而沒有去做,就不是真知。陽明心學中的真知就是不光知道還能做到。這里做個假設可能更好理解,比如你讀了相對論並對質量物質讓空間產生扭曲理論感到非常信服,但是在中子星撞擊產生的電磁波到達地球並通過觀測證實這一點以前,所有相關理論都僅僅是理論,而不是真知,也就不是知行合一。這個思想始終貫徹在王老師南贛汀章剿匪的過程中。為什麼王老師能解決明政府一直不能解決的剿匪問題,王老師通過一系列格物(調查研究),發出了剿山中賊易,剿心中賊難的感嘆。那一刻他已經做到了知行合一。《大學》中的「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王老師此刻已然洞悉。所以他對山賊從思想到行為都是碾壓。一路飛龍騎臉

熱點內容
黃驊司法輔警 發布:2025-02-05 19:26:40 瀏覽:910
怎樣用物理方法治晚上打呼 發布:2025-02-05 19:07:27 瀏覽:407
刑事司法學英文 發布:2025-02-05 17:37:59 瀏覽:903
城陽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05 17:37:47 瀏覽:250
法院杜雲發 發布:2025-02-05 16:57:31 瀏覽:449
這得問候南京那位法官 發布:2025-02-05 16:30:58 瀏覽:497
保安法律知識培訓ppt 發布:2025-02-05 16:22:37 瀏覽:20
法家法治國誤導 發布:2025-02-05 16:14:19 瀏覽:427
很多公司上班時間與勞動法不一致 發布:2025-02-05 16:11:11 瀏覽:900
陽泉市礦區法院 發布:2025-02-05 16:10:01 瀏覽:289